2024年初级出版资格考试大纲公布啦!2024年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大纲》(2024年版)为准。2024年初级出版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大纲如下: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一、出版、出版物与出版工作
内容包括:出版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出版活动的条件和一般过程。出版物的概念、属性、种类和标志。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与职业道德建设。编辑工作的地位,编辑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出版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熟悉开展出版活动的条件。
3.掌握出版的一般过程。
4.掌握出版物的概念、属性和种类。
5.熟悉出版物的标志。
6.掌握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7.熟悉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
8.掌握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9.熟悉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措施和方法。
10.掌握关于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的知识。
11.掌握编辑过程的基本环节和各环节的相互关系。
12.了解编辑过程的一些特殊情况。
13.掌握对编辑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
14.了解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
(二)考试内容
1.出版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开展出版活动的条件和出版的一般过程。
3.出版物的概念、属性、种类和标志。
4.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5.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和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
6.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措施和方法。
7.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
8.编辑过程的基本环节和各环节的相互关系。
9.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
10.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
二、出版业及出版管理
内容包括: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出版业的构成。有关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知识。国家对设立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对出版活动的管理,对出版物的管理。
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形成和发展。
2.熟悉我国出版业的构成。
3.熟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类别和技术职务级别。
4.掌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要求。
5.掌握出版专业初级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
6.熟悉出版专业中级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
7.熟悉出版专业高级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
8.掌握出版管理的概念和任务。
9.掌握我国出版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
10.了解国家对设立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规定。
11.熟悉国家对出版从业人员的管理规定。
12.了解国家关于出版单位业务范围的规定。
13.掌握国家对重大选题备案制度的规定。
14.掌握国家对书号、刊号的管理规定。
15.掌握国家对出版物内容的管理规定。
16.掌握关于图书质量评价项目及其标准的知识。
17.掌握实施图书质量管理的措施。
1.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形成、发展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
2.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类别、技术职务级别、职业资格要求和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
3.出版管理的概念和任务。
4.我国的出版主管部门和实施出版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
5.国家对设立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
6.国家对出版从业人员的管理。
7.国家对出版活动的管理。
8.国家对出版物内容和图书质量的管理。
三、数字出版概述
1.掌握数字出版的定义和特征。
3.掌握数字出版产品与服务的类型和特点。
4.熟悉数字出版发展历程。
5.掌握数字出版对出版物形态的影响。
6.掌握数字出版对出版流程的影响。
7.掌握数字出版对出版产业的影响。
8.了解数字出版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2.数字出版产品与服务的类型和特点。
3.数字出版发展历程。
4.数字出版对出版流程的影响。
5.数字出版对出版物形态和出版产业的影响。
四、数字出版产业
内容包括:数字出版产业的概念和特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关系。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现状。对数字出版从业人员的要求。国家对数字出版的管理。
1.掌握数字出版产业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关系。
3.掌握我国数字书报刊产业现状。
4.掌握我国数字教育产业现状。
5.熟悉我国数字动漫产业现状。
6.了解我国网络游戏、数字音乐和博客产业现状。
7.掌握我国数字阅读、有声读物和网络视频产业现状。
8.掌握国家有关数字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
9.掌握国家对数字出版机构及其业务行为和产品的管理规定。
1.数字出版产业的概念和特征。
2.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关系。
3.我国数字书报刊产业、数字教育产业和数字动漫产业现状。
4.我国网络游戏、数字音乐、数字阅读、有声读物、博客和网络视频产业现状。
5.国家有关数字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
6.国家对数字出版机构及其业务行为和产品的管理规定。
五、著作权常识
内容包括:著作权与著作权法的概念,有关著作权法的主要法律法规。作品及其著作权人。作品著作权的归属,著作权权利及其保护期限。著作权的许可使用与限制,出版单位使用作品的付酬。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1.掌握著作权与著作权法的概念。
2.了解有关著作权法的主要法律法规。
3.掌握著作权法给予保护的作品种类。
4.熟悉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的几种客体。
5.了解关于著作权人类别的知识。
6.掌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
7.掌握关于著作权权利种类及其保护期的知识。
8.掌握著作权的许可使用。
9.掌握出版单位使用作品的付酬方式及其计算方法。
10.掌握著作权限制的概念。
11.掌握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要件及符合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规定的作品使用方式。
12.掌握关于侵犯著作权须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知识。
1.著作权与著作权法的概念。
2.有关著作权法的主要法律法规。
3.著作权法保护作品的范围。
4.作品、著作权人与作品著作权的归属。
5.著作权的内容及其保护期。
6.著作权的许可使用。
7.出版单位使用作品的付酬方式及其计算方法。
8.著作权限制的概念和具体方式。
9.侵犯著作权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六、出版物的文字规范
内容包括:汉字常识和汉字使用规范。汉语拼音与语音规范。标点符号及其使用规范。数字和计量单位用法的规范。科技名词的使用规范。
1.了解汉字的特点。
2.了解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和笔顺。
3.了解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4.掌握汉字使用规定和要求。
5.了解《汉语拼音方案》的构成和用途。
6.掌握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
7.熟悉汉语语音规范使用。
8.熟悉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
9.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
10.熟悉常见的计量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11.掌握数字和计量单位用法规范。
12.了解科技名词的特点。
13.熟悉规范使用科技名词应注意的问题。
14.掌握常见科技名词的正确使用。
1.汉字常识和汉字使用规范。
2.《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知识。
3.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和汉语语音规范。
4.标点符号的基本知识和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5.数字和计量单位用法规范。
6.常见科技名词的使用规范。
七、汉语语法与修辞知识
内容包括:词的构成,汉语词汇的组成,词的形、音、义特点。词的分类与运用。短语的类型和歧义短语。句子成分的特点和构成,句子的类型。常见的汉语修辞方式及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改正常见的词语、语法与修辞错误。
1.了解汉语词的构成和汉语词汇组成。
2.熟悉关于异形词的知识。
3.熟悉关于同形词、多音词、同音词和异读词的知识。
4.了解词义的概念。
5.熟悉词义的构成。
6.熟悉关于多义词的知识。
7.掌握关于同义词和反义词的知识。
8.掌握发现和纠正常见词语使用错误的基本方法。
9.掌握各个词类的主要语法特点及其运用规律。
10.了解短语的类型、短语的层次分析。
11.掌握歧义短语的成因和排除短语的歧义的方法。
12.了解各种句子成分的语法特点。
13.了解单句和复句的结构类型。
14.掌握发现和纠正常见汉语语法错误的基本方法。
15.熟悉常见的汉语修辞方式。
16.了解汉语修辞方式综合运用的主要类型。
17.掌握发现和纠正常见修辞错误的基本方法。
1.汉语词的构成和汉语词汇的组成。
2.关于词形、词音和词义的基本知识。
3.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运用。
4.纠正常见词语使用错误。
5.各个词类的主要语法特点及其运用规律。
6.短语的类型分析。
7.歧义短语的成因和排除短语的歧义的方法。
8.各种句子成分的语法特点。
9.单句和复句的结构类型分析。
10.纠正常见汉语语法错误。
11.汉语修辞方式的种类及其综合运用。
12.纠正常见修辞错误。
八、形式逻辑常识
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的基本知识。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的运用与运用中的常见错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及其运用中的常见错误。
1.熟悉概念的定义与概念的内涵、外延。
2.了解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3.掌握关于概念的种类和概念之间各种关系的知识。
4.熟悉概念的限制、概括和划分。
5.掌握概念的正确运用,能纠正运用概念时的常见错误。
6.了解判断的定义、特征和种类。
7.掌握判断的运用规则,能纠正运用判断时的常见错误。
8.了解推理的定义、组成结构和种类。
9.掌握推理的运用规则,能纠正运用推理时的常见错误。
10.了解论证的定义、要素和种类。
11.熟悉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的运用。
12.掌握论证的运用规则,能纠正运用论证时的常见错误。
13.熟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14.掌握纠正运用逻辑思维时常犯错误的知识。
1.概念的基本知识。
2.纠正运用概念时常犯的错误。
3.判断的基本知识。
4.纠正运用判断时常犯的错误。
5.推理的基本知识。
6.纠正运用推理时常犯的错误。
7.论证的基本知识。
8.纠正运用论证时常犯的错误。
9.逻辑思维规律的基本规律。
10.纠正运用逻辑思维时常犯的错误。
九、古代汉语知识
内容包括:古汉语的形成与特点。古汉语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古汉语中的单音词与双音词。词的本义与引申义、古义与今义。古汉语中的实词活用。古汉语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古汉语的句法特点。文言文的标点和翻译。
1.了解古汉语的形成与特点。
2.熟悉关于古汉语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基础知识。
3.掌握古汉语中的单音词与双音词。
4.掌握词的本义与引申义、古义与今义的特点及它们的主要差异。
5.熟悉古汉语中实词活用的基本情况。
6.熟悉古汉语常用虚词的主要用法。
7.掌握古汉语中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句的主要特点。
8.了解标点古文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9.掌握将古文翻译成白话文的基本方法,能够将浅显古文翻译成白话文。
1.古汉语的形成与特点。
2.古汉语中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基础知识。
3.古汉语中单音词与双音词的基本知识。
4.辨析词的本义与引申义、古义与今义。
5.古汉语中的实词活用。
6.古汉语常用虚词的主要用法。
7.辨识古汉语中的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句。
8.标点和翻译浅显的古文。
十、中国古文化常识
内容包括: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地理、行政区划、官制和科举制度。儒释道文化。古代的姓名和称谓。古代的藏书和版本知识,经史子集与四部分类。
1.熟悉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与特点。
2.熟悉关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地理和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
3.熟悉中国古代的官制和科举制度。
4.熟悉儒释道文化。
5.熟悉中国古代的姓名和称谓。
6.熟悉中国古代的藏书和版本知识。
7.熟悉中国古代主要的图书分类法。
1.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与特点。
2.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地理和行政区划。
3.中国古代的官制和科举。
4.儒释道文化。
5.中国古代的姓名和称谓。
6.中国古代的藏书与版本知识。
7.中国古代主要的图书分类法。
十一、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
1.熟悉我国宪法中有关出版的条款。
2.了解我国刑法中对涉及出版的犯罪活动所定的主要罪名和处罚规定。
3.了解我国民法典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主要权利。
4.了解《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的基本内容。
7.熟悉爱国主义教育法中与出版有关的条款。(24年新增)
8.掌握《出版管理条例》的基本内容。
9.熟悉《宗教事务条例》中关于出版物禁载内容的规定。
10.掌握《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的基本内容。
11.熟悉《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对三审责任制度的规定。
12.熟悉《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计算图书差错率的方法。
13.掌握《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基本内容。
14.掌握《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
15.熟悉《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的基本内容。
16.熟悉《关于严格禁止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问题的若干规定》的基本内容。
17.熟悉有关出版行业岗位培训的规定。
18.掌握关于出版专业初级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的规定。
19.熟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的基本内容。
1.我国宪法中有关出版的条款。
2.我国刑法中对涉及出版的犯罪活动所定的主要罪名和处罚规定。
3.我国民法典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主要权利。
5.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其使用的基本规定。
6.与出版有关的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
7.爱国主义教育法中与出版有关的条款。(24年新增)
8.《出版管理条例》的基本内容。
9.《宗教事务条例》中关于出版物禁载内容的规定。
10.《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的基本内容。
11.《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基本内容。
12.《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基本内容。
13.《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的主要内容。
14.《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的基本内容。
15.《关于严格禁止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问题的若干规定》的基本内容。
16.有关出版行业岗位培训、出版专业初级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和职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规定。
十二、时事政治
内容包括: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上一年度8月至考试当年7月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1.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
2.熟悉上一年度8月至考试当年7月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及其意义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