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3.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1)企业的资金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前者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后者形成企业的负债。

(2)企业的资金运用是指资金投入企业后,在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不断循环与周转。

(3)企业的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缴纳各项税费、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将离开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4.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

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5.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1)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3)拓展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6.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7.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

8.一般认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9.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凡属本期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凡属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反之,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凡不应归属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的费用。

10.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凡属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凡本期未收到的收入和未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收入和费用,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3)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①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②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13.会计准则具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其中,前三类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后三类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利润表中列示。

15.(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①资产的特征:a.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b.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c.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②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a.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b.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③资产的分类: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①负债具有以下特征:a.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b.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c.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②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a.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b.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③负债的分类:按偿还期限的长短,一般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偿还,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此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界定与流动资产定义中涉及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界定相一致。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①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a.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b.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c.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②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反映所有者(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16.(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

①收入具有以下特征:a.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b.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c.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③收入的分类: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由企业的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由企业的兼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①费用具有以下特征:a.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b.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c.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①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

②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③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便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17.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

18.(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19.(I)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而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并不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而言,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同样不改变该等式的恒等性。

具体的变动情况有以下九种:

①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②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③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④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⑤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⑥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⑦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

⑧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

⑨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20.

(1)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

(2)会计科目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总分类科目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共同反映经济业务既总括又详细的情况。

22.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1)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六类。

(2)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3)账户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对于同一账户而言,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4)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两者核算内容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余额。

THE END
1.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常识法规解读司法体系法律基础知识概述 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义务而制定的规则。它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形式,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首先要了解其概念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立法与司法体系 法律的制定过程称为立法,而执行法律的部门叫做司法机关。在这个过程中,立法机关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78999.html
2.公基必备考点—法律篇④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比较多,短时间内可以背多个公基考点,汇总了法律必备考点,快来码住背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jMyNzE3MA==&mid=2247521435&idx=2&sn=ba469cded870903c031777dc43089f12&chksm=969712ce8ede0f5f7168b4390b5d17f5ea47e2c7b4141941f09473081c5a538c48086e6645ab&scene=27
3.公基法律常识100条,考前必背 公基法律常识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必考内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法律知识点,帮助大家在考前做好充分准备。 法律的本质 ? 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体现了国家意志性。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法律的制定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全国人大有权制定基本法律,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410345404276075255
4.24国考新法常识总结!背了就有分!新法一直是公考法律常识的热门考点因为2023年国考时间为2023年1月7日,为准备2024年国考,本文以2023年1月7日至2023年11月之间新制定和修订的法律为基础,根据历年考试的特点,列举其中部分新法的考点供家人们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665757414
5.必背*辅导员应掌握职业知识辅导员应掌握哪些职业知识?一、基础知识。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二、专业知识。【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1. 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2.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3. 思想政治教育史4. 思想政治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66120497
6.法律基本知识法则之网民生之舵一、法律基本知识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保护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法律基本知识,并探讨其内容。 二、法理学基础 作为研究法律的科学理论基础,法理学涉及到对法律本质、性质、目的等方面的分析。这包括对正义原则、平等原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13619.html
7.民法典100个必背知识掌握法律基石简介民法典100个必背知识:掌握法律基石 法律基础与实践应用 民法典是中国的基本民事法律,内容涵盖了民事关系的多个方面。理解这些内容对于个人和企业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进行合法经营至关重要。 人格权保护 了解如何保护人格权,如名誉权、肖像权等,是确保个人尊严不受侵犯的关键。在信息时代,网络上恶意攻击或传播假https://www.rvxnxpann.cn/jun-lei-zi-xun/114610.html
8.第四版软考高项必背知识点归纳wx650401c5018ec的技术博客通过对第四版软考高项必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高项考试涉及的内容广泛而深入。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并获得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认证,考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考。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方法策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综合https://blog.51cto.com/u_16264752/9502008
9.政治学基醇研必背7篇(全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考点总结 重要考点总结:思修养与法基 复习攻略 复习方法归纳 综合辅导 《政治》热点预测大总结 陈先奎:预测考研政治考点 《政治》考前知识点预测(21个)陈先奎:最可能考的30道题 《政治》材料预测总结 重点难点内容总结 备考精讲 近现代史纲要必背知识点 “中共诞生”复习知识点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l3bykgl.html
10.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重点必背知识清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中考试重点必背知识清单 第1课维护宪法权威 1.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我国根本大法是什么? 宪法 2、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我国国家的性质:★★ https://www.0516ds.com/48008.html
11.精编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33、欧洲中世纪大学课程的基础课程有哪7门?专业课程有哪3门? 34、罗帝国395年分裂为哪两个帝国?拜占庭帝国是哪国的首都,又叫什么名字? 35、《罗马民法大全》的目的是? 有哪几部法典组成?内容?地位如何? 36、比较中国和西欧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城市特点) https://www.360doc.cn/article/46601607_1106775401.html
12.考前冲刺必看:2024年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各章节学习重点汇总2、支付计算法律制度必背知识点整理 考生学习《经济法基础》支付计算法律制度这一章节时,需进一步掌握的知识分别是:支付计算原则、基本要求是什么,票据概念、特征是什么;票据权利与责任相关内容;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及支票相关考点;汇兑及委托收款涉及的内容。 https://www.gaodun.com/chuji/1424750.html
13.头条文章必背知识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部分 马 原 模板一、辩证的思维/辩证的角度/辩证的方法 1.原理题目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同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445986847064073
14.信息技术高中教资科三复习材料高中信息技术教资科目三一、笔试考试知识点 1、302:《教育知识与能力》,比较难,知识点多 2、415:《学科》 3、301:《综合素质》,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不难,重点是把握好选择题和作文 二、备考准备(302) 1、23.7.18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必背整合 教学 德育 教师 政策 https://blog.csdn.net/qq_32765617/article/details/136605120
15.高中政治必背的知识点:《经济生活》经济生活的知识内容是我们学生刚升上高一的时候学习的,这部分知识也是整个高中政治的基础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2.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https://www.youkee.com/ziliao/9315.html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学习手册按照《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 积极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贵法委发〔2021〕3号)有关要求,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梳理汇总了学习民法典的相关文章和知识点,供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了解。 https://mwr.guizhou.gov.cn/ztjj/rdzt/tjslyfzzjkjsfzzf/pfxc/202109/t20210923_76596593.html
17.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2018倪文耀(2018年)基础学习班第一章 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 第01讲 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 本章重点: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 达到要求:掌握法的特征、分类、效力;能判断具体法律文件的性质、地位(层级)、制定机构;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第一节 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了解) 一、法的概念、特征和http://elearning.jianshe99.com/xcware/lecture/lectureDetail.shtm?smallListID=34301&cwareID=954126&_t=153904535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