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海口市大同路24号万国大都会写字楼17楼
地址:租赁到期,正在重新选址中
地址:儋州市中兴大道大转盘广安堂大厦三楼(乘朵儿酒店电梯上楼)
【导读】
海南海口龙华区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将在10月13日进行。针对此次考试,中公教育大力整合各类考试资源,全面推出龙华事业单位考试考前冲刺100题,并将持续更新!
41.我国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是:
A.调解B.诉讼C.协商D.仲裁
42.蒙牛公司驻某地销售经理王某因延长产品保质期,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刑事拘留。这说明:
A.王某侵犯了消费者依法求偿权B.不诚信是违法犯罪行为
C.只有法律才对人有约束力D.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43.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A.评价作用B.教育作用C.强制作用D.指引作用
44.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这体现的是法律的:
A.概括性B.普遍性C.规范性D.严谨性
4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属于:
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行政规章
46.当地方法规与部门规章的有关规定相抵触时:
A.地方性法规自然无效B.部门规章自然无效
C.由最高人民法院裁决D.由国务院提出意见
47.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这句话强调了:
A.立法的重要性B.学法的重要性
C.知法的重要性D.守法的重要性
48.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49.按照法律规范的强制性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
A.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B.强制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C.任意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D.确定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50.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的第________次修改。
A.4B.5C.6D.7
5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下列关于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A.平等性原则B.普遍性原则
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D.公开投票原则
52.我国《宪法》专章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B.公民有权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C.基本权利的主体主要是公民,法人也可以成为基本权利的主体
D.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是有限度的,不能损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
53.根据我国宪法,下列不属于国家主席的职责的是:
A.向全国人大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
B.接受外国使节
C.决定国务院组成人员人选
D.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发布特赦令
54.关于我国的纪律监察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监察的专职机关
B.纪律委员会是行政监督的专责机关
C.监察委员会的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
D.纪律监察委员会的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
55.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量刑中正确适用缓刑制度
56.“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本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这体现了: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
57.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________处罚。
A.可以从轻B.应当从轻、减轻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58.司机于某驾车运货途中,道路突然塌陷,致使汽车翻车,将路边一行人砸死。于某的行为应认定为:
A.交通肇事罪B.意外事件
C.重大责任事故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
59.某夜,刘某入室盗窃时见室内一女子正处熟睡状态,遂起歹意,欲实施强奸。当他撕扯该女子衣服时,该女子醒来奋力反抗,随手握起一钳子猛击刘某头部,致其当场死亡。该女子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紧急避险D.故意杀人
60.29岁男子马某,在网上查找并联系上了一个网友,约至公园实施抢劫,网友身上只有47元,主动交给马某,此时恰有巡逻人员经过,网友呼救,马某被当场抓获。其犯罪性质是: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
参考答案及解析
41.【答案】D。解析:《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此可见,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故本题选D。
42.【答案】D。解析: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它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国家强制性,即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本题中,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刑法,进而受到了刑法的制裁,体现了法律的国家强制性。故本题答案选D。
43.【答案】C。解析:法的作用主要包括:指引、评价、教育、以及强制。针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故选C项。
44.【答案】C。解析:所谓法的规范性,是指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指引人们行为的性质。它表现在:法律规范规定了人们的一般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一个标准和方向。故本题答案选C。
45.【答案】A。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宪法;(2)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4)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5)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6)自治法规,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经济特区法规;(8)国际条约与协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属于法律的范畴。故本题答案选A。
46.【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故本题答案选D。
47.【答案】D。解析:立法不行法,等于不立法,此话强调了守法的重要性。故本题答案选D。
48.【答案】B。解析: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就是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这是法治建设的先决条件。有法必依是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这是法治建设的中心环节。故本题答案选B。
50.【答案】B。解析:1982年宪法是我国的现行宪法,我国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此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改。2018年的宪法修改是第五次修改。故本题答案为B。
51.【答案】D。解析: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平等选举权原则,秘密投票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等额差额相结合、以差额选举为主原则,选举权利保障原则。(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凡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4)秘密投票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52.【答案】C。解析:《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可知A选项正确。《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可知B选项正确。C选项中我国宪法只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并没有规定法人的基本权利,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公民的任何权力行使都是有限的,并不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故本题答案为C。
53.【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故本题选C。
54.【答案】B。解析:B项说法错误,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故本题答案为B。
55.【答案】A。解析: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含义是,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要求是:
(1)在立法上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注重对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宏观和遏制手段的总体设计,确定合理的刑罚体系、刑罚制度与法定刑,B选项正确。
(2)刑罚既要与犯罪性质相适应,又要与犯罪情节相适应,还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C选项正确。
(3)在量刑方面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将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实现刑与罪的均衡协调,要求注重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程度的消长变化情况,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D选项正确。
刑法不溯及既往是指刑法的溯及力,与罪刑相适应原则无关。A选项错误。
本题为选非题,故答案选A。
56.【答案】A。解析:刑法中的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外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题干体现的即是属地原则,A选项正确。
属人原则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不论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B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保护原则又称保护管辖原则,即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我国刑法有权管辖。C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对于某些特定的国际罪行,由于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全人类的利益,不论犯罪行为发生于何地和罪犯国籍如何,各国均有权对其实行管辖,此即为普遍管辖。《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这是我国对于普遍管辖原则的规定。D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答案选A。
57.【答案】D。解析:《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8.【答案】B。解析:本题中道路突然塌陷属于不能预见的因素,而不是行为人的过失或者故意造成客观上的危害结果,所以于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意外事件。故本题答案选B。
59.【答案】A。解析:《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因此,刘某欲强奸该女子,该女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故本题答案选A。
60.【答案】D。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抢劫既遂;既未劫取财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后果的,属抢劫未遂。”综上,其后的被当场抓获或者被害人自救行为等使得财物最终被发还等,都是犯罪既遂后赃物处理和去向,不是犯罪是否既遂的认定标准。本案中马某已劫取网友的财物(财物多少不影响定罪),即为既遂。故本题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