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等级考试数据库程序设计应试经验

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教育部考试中心对NCRE考试体系进行了调整,改革考试科目、考核内容和考试形式。从2013年下半年考试开始,实施2013年版考试大纲,并按新体系开考各个考试级别。

2013年版考试大纲对计算机二级数据库程序设计(VisualFoxPro)考试科目形式也做出调整。由传统的“笔试考试+上机考试”改为无纸化上机考试。考试题型为:选择题40题40分,上机操作题60分(基本操作题18分;简单应用题24分;综合应用题18分),总分达到60分即可获得合格证书。未通过的考生不再安排补考。新版考试题库更加实用,符合人才市场需求,主要考查计算机操作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这使得非计算机专业的考生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学习。以下是笔者总结数年来辅导学生考试的经验,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正确应对新版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VFP的考试方式

新版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VFP的考试方式采用无纸化考试形式:选择题、基本操作题、简单应用题、综合应用题四部分,下面笔者分别介绍每部分的学习重点和方法。

1.选择题答题分析。

2.操作题分析。

二、学习方法

2.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操作题是考试重点,对于基本操作应尽量做到拿满分,因为评分是以机评为主,所以有时存在你做的试题可以运行正确答案,但不得分的情况。对于一些改错题。一定要按照要求在指定的行改正,尽量避免在程序中添加命令行或删除行。另外,在考试过程中注意保存好并运行程序,生成考试文件(如查询中生成的表文件、菜单程序文件等)。对于自己不确定的题目(如综合应用题),要静下心来,先弄清命题人的意图,再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逐步分析,综合考虑,争取尽量多得分。

三、熟悉考试场地及环境,保持良好心态,真正做到稳中取胜

总之,考生选择好正确的学习方法认真学习,扎实全面地掌握应试内容,并灵活运用应试技巧,必定能取得理想成绩。

VFP数据库程序设计笔试卷重点及难点试题分析

二级VFP选择题第12题:

有如下赋值语句:a=“计算机”,b=“微型”,结果为“微型机”的表达式是

A)b+LEFT(a,3)B)b+RIGHT(a,1)

C)b+LEFT(a,5,2)D)b+RIGHT(a,2)

【考察知识点】该题考核考生对LEFT及RIGHT函数的理解和掌握。

【解题思路】为了得到字符“机”,需要对字符串“计算机”进行函数运算。RIGHT函数取字符串的右边部分,由于是汉字,应选择D。

【统计数据】该题答对率为49.5%,不到一半。有23.1%的考生选择了错误选项C,LEFT只能跟(,),只此一种表达方法。本题如果有选项SUBSTR(a,5,2)也将是正确的。

二级VFP选择题第18题:

可以运行查询文件的命令是

A)DOB)BROWSE

C)DOQUERYD)CREATEQUERY

【考察知识点】基础题,就像题干的提问那么简单,不需考生发挥。

【解题思路】运行查询文件的命令就是DO,后面跟文件名。

【统计数据】只有21.9%的考生答对该题,选择C的考生有68.2%!估计是受到执行表单文件的影响,表单文件执行命令是:DOFORM。

二级VFP选择题第27题:

下列程序段执行以后,内存变量y的值是

CLEAR

x=12345

y=0

DOWHILEx>0

y=y+x%10

x=int(x/10)

ENDDO

y

A)54321B)12345

C)51D)15

【考察知识点】估计很多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类似练习,初步看上一眼,这不是将数值反序排列嘛?错了!

【解题思路】变量y初值为0,y是数值型变量,依次将x的各位数字从右至左顺序相加,赋给y。y是什么?x的各位数字之和呀。答案是D。

【统计数据】答对该题的考生占35.7%,低于选择选项A的考生(36.7%)。这道题区分度较高,表明总分较高的考生的答对率要高于总分较低的考生的答对率。

二级VB语言程序设计笔试卷重点及难点试题分析

二级VB选择题第12题:

在VisualBasic中,表达式3*2\5Mod3的值是

A)1B)0C)3D)出现错误提示

【考察知识点】考察算术运算符的试题,比较简单,但得分率不高。

【解题思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执行,3*2\5的结果是1,再执行取模运算,结果仍为1。答案是A。

【统计数据】52.0%的考生答对该题。有22.2%和18%的考生分别选择了C和B,这两个候选项都是不对的。

二级VB选择题第16题:

为了使文本框同时具有垂直和水平滚动条,应先把MultiLine属性设置为True,再把ScrollBars属性设置为

A)0B)1C)2D)3

【考察知识点】考核考生对常用控件属性的掌握,相信在编程中实践过的考生都能有记忆并正确答题。

【解题思路】ScrollBars属性用来确定文本框中有没有滚动条,可取0、1、2、3四个值,分别对应没有滚动条、只有水平滚动条、只有垂直滚动条、同时具有水平和垂直滚动条。答案是D。

【统计数据】有50.1%的考生答对该题。B和C。可认为是没理解或使用过ScrollBars属性。

二级VB选择题第33题:

设窗体上有一个文本框Text1和一个命令按钮Command1,并有以下事件过程: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DimsAsString,chAsString

s=“”

Fork=1ToLen(Text1)

ch=Mid(Text1,k,1)

s=ch+s

Nextk

Text1.Text=sEndSub

程序执行时,在文本框中输入“Basic”,然后单击命令按钮,则Text1中显示的是

A)BasicB)cisaB

C)BASICD)CISAB

【考察知识点】主要考核了字符串的有关函数运算。VB提供了丰富的字符处理,是考核重点。

【解题思路】for循环语句的作用是根据文本框内字符串的长度建立循环操作,ch从框内字符串的最后一个字符开始依次取单个字符,s即为文本框内字符串的倒序。答案为B。

法律类试题在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中可谓每卷必考,其考点涉及七、八、九三个年级教材的有关内容。根据新课标规定,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试题主要涵盖三个主题:“心中有法”、“权利与义务”、“法律与秩序”。根据上述主题,笔者拟以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部分典型试题为例,从考查主题、命题规律、备考策略等方面,对中考法律类试题做一些粗浅的分析与思考。

一、考查主题

主题一:心中有法

(1)考情分析

此主题归属于新课标“课程内容”中的“成长中的我”部分,是历年全国各地中考的重点。通过对该主题的考查,试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素养,让考生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它们大多以选择题和问答题等题型呈现,以选择题为主,在知识的考查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点集中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等内容上(详见表1)。

(2)考点统计

以下统计表1~3为笔者对浙江省2012年各地市10套中考思想品德法律类试题的有关考点题型分布、题数以及分值的简单统计:

表1:浙江省2012年各地市中考试题“心中有法”部分考点统计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题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题数

(或采分点)

1

3

2

6

分值

6.

10.

12

(3)真题回放

例1.(2012年浙江温州)下表为温州市交警部门查处酒驾、醉驾案例的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

类别

2010年月~2011年4月底

2011年月~2012年4月底

(自2011年月1日起,醉驾开始入刑)

醉驾案例

343起

989起

酒驾案例

2986起

131起

①人们更注重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酒后驾驶的行为已明显减少④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法指导】以图表、漫画等形式呈现题干的选择题是中考常见的题型。该题以“醉驾入刑”为背景,以直观性较强的图表为材料,通过来自权威部门(温州市交警部门)的统计数据呈现,让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在读懂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将图表提供的各项数据信息综合加以分析。通过分析可知:自“醉驾入刑”后,醉驾案例与酒驾案例同比均有大幅度的下降,这表明酒后驾驶的行为已明显减少,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的法律意识开始增强,在社会生活中更加注重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一观点错误,因此应予以排除。

【参考答案】C

主题二:权利与义务

此主题归属于新课标“课程内容”中的“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这类内容经常出现在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中。通过对该主题的考查,主要让学生明确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掌握与个体成长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法律知识,做到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不断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考点集中在“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等内容上。题型为选择题、问答题兼而有之,一般情况为各占一半左右。试题考查注重与学生生活的有机联系,考查题型多样,材料新颖生动。

表2:浙江省2012年各地市中考试题“权利与义务”部分考点统计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公民人格尊严权的维护

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4

7

13.

24

14

例2.(2012年浙江宁波)2012年4月11日,上海浦东机场二十余名乘客因航班延误、航空公司没有给予及时合理的解释和赔偿而情绪失控,冲入跑道逼停飞机,上演了“拦机维权”一幕。

【拦机乘客】拦机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

【其他乘客】“拦机维权”不可思议,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机毁人亡。

【机场公安】拦机乘客违反了航空安全保卫条例,应处以治安处罚。

【民航局】航空公司对该事件处置不当,暂停该航线的经营。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在上述事件中,航空公司侵犯了乘客的哪些合法权利?

(2)你认为“拦机维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有哪些危害?

(3)从乘客维权反而受到处罚的教训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解法指导】该题以上海浦东机场发生的“拦机维权”这一新闻事实为背景,相继设置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要正确解答第(1)问,考生必须先阅读背景材料,找出材料与教材知识的联系,即航空公司在上述事件中侵犯了作为消费者身份的乘客的哪些合法权益。

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拦机维权”作出正确定性是解答第(2)问的关键。而要正确定性“拦机维权”,则需要考生将其与教材中的“一般违法行为”这一概念对接,然后分析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所在。

第(3)问其实就是让考生回答该案例带给我们的警示。考生在回答第(1)、(2)问的基础上,可从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权,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等角度入手。

【参考答案】(1)知情权、依法求偿权、公平交易权。

(2)乘客“拦机维权”是一般违法行为(或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危及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破坏了社会秩序,损害了公共利益。

(3)启示:公民既要享受权利,又要履行义务;我们要树立法制意识,依法维权;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等。

主题三:法律与秩序

此主题属于新课标“课程内容”中的“我与国家和社会”部分,内容基本集中在九年级教材上。通过对该主题的考查,试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素养,让考生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公民维权意识。考点主要突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义务”等内容(详见表3)。题型除部分选择题外,主要为分析说明题。此类内容的分析说明题设计灵活,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表3:浙江省2012年各地市中考试题“法律与秩序”部分考点统计

增强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义务

8

9

例3.(2012年浙江绍兴)阅读漫画《“仗义”》,回答问题。

(1)漫画中主人公的行为貌似仗义,实非正义。为什么?

(2)要让漫画中的主人公真正成为有正义感的人,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解法指导】通过观察漫画《“仗义”》中的人物动作,仔细阅读两幅图中的文字说明,不难发现:左边漫画中的主人公以“帮助”小同学为名打伤同学,其实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右边漫画中的主人公以所谓的“维护公共利益”而砸坏他人车辆,侵害了他人的正当权益。该漫画可以联系的教材知识有: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违法行为、生命健康权、财产所有权、维护公平正义等。考生读懂了漫画的寓意,能够对接相应的教材知识,就比较容易解答第(1)问了。

回答第(2)问时,可结合第(1)问回答。漫画中两个主人公的行为都是对正义感的错误理解,因此,要让漫画中的主人公真正成为有正义感的人,考生就必须从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护正当权益等角度入手,才不会离题。

【参考答案】(1)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漫画中的主人公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却损害了其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财产所有权,是违法行为,是非正义行为。

(2)要明辨是非,增强法制观念。用合法的手段和途径维护正当权益。

二、命题规律

1.每卷必考“法”

2.与时政相结合

思想品德考试往往反映时政热点,透视社会焦点。这在选择题、非选择题中均有体现。一般以选择题为多。试题往往从时政热点切入,或者以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理解以及掌握的程度。

例4.(2012年云南昆明)2011年4月日,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校车管理条例》。该条例作出了“载有中小学生的校车享有路上优先权”等规定。这一条例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例4就是通过“国务院公布《校车管理条例》”这一时政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的理解。

3.以案例为背景

案例分析既是思想品德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中考思想品德法律类试题的常见题型。这类题型在2012年全国各地试题中频频出现,并在某些试题中还赋予较高的分值。案例分析题是借助案例这一载体,要求考生根据所学法律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2012年浙江湖州)七年级学生小杨突发奇想,要用废品造一双“高级鞋”。经过半年多的琢磨,小杨用手机废电池、旧弹簧、旧按摩器等发明了多功能保健鞋,并获得国家专利,有商家曾出价90万元买这项专利,遭小杨及家人谢绝。可最近他发现,某市一家贸易公司在网上销售这种保健鞋,而且专利号都和他的专利一致,通过多次取证,小杨的父亲这家贸易公司。法院最后裁决:该贸易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118万元。

本案中,小杨的什么权利受到侵害?他是怎样维权的?国家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对这项权利的保护?

这是一道分值达8分的案例分析题。该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通过学生身边的具体案例,重点考查了“智力成果权”这一重要的法律考点。

4.命题趋向综合化

2012年各地中考试题在对学生考查法律知识时,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就是命题逐渐趋于综合化。新课标所要求的“心中有法”、“权利与义务”、“法律与秩序”等三大主题的考查,并非截然分开,许多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因此,在试题命制中,尤其是在非选择题的考查上,往往一道法律类试题就涵盖了两个、甚至三个主题的内容。

例6.(2012年浙江衢州)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我们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框架图。

我享有权利①举例:西安市教育局严禁学校给思想较差的学生戴绿领巾的行为。

智力成果权举例:②

我履行义务③举例:坚决反对菲律宾企图霸占我国黄岩岛的言行。

受教育的义务举例:④⑤是一致的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但法制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2)用工业明胶制作的“毒胶囊”具有严重的致癌性,因此生产、销售有毒胶囊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司法机关查封涉案企业,严打生产、销售毒胶囊的行为体现了我国什么方略?

(3)由上述内容得出:公民应树立哪些意识?

三、备考策略

1.注重构建法律知识体系

综观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法律类试题频频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法律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分析、讲解、拓展、深化,还应该引导学生重视教材、熟悉教材,要帮助学生整合初中三个年级教材中的法律基础知识和核心观点,以单元或主题的方式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复习阶段,在对学科《考试说明》全面理解、准确解读的基础上,结合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有效提取相应的知识点,进一步提高答题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严密性。

2.重视培养解题能力

通过对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法律类试题凸显了考查学生学科能力的导向。试题基本避免了直接考查识记知识点的做法,侧重的是对学生阅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平时法律知识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由过去的重知识理解向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转变。要加大学生对非选择题的解题训练,提醒学生答题时要回归教材,落笔归根,克服思维的单向和肤浅,对问题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以此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判断、比较、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进程;计算机公共课;分类教学;网络教学平台;无纸化上机考试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迅速提高的形势下,如何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与实施,如何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及如何对教学信息化进行有效建设,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1研究背景

自计算机基础教学进入高等学校各学科本科教学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已基本成型。其一,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形成以计算机基础为第一级教学内容,程序设计基础(包括数据库应用等)作为应用提高的第二级教学内容,实行一级必修、二级分类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1]。其二,教材与教学研究也逐步深化,产生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教材,形成了多种成熟的教学方法。

在当前社会高度信息化的环境下,我们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应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相应提高,但当前很多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例如,各学校都设置了不同的专业,但是并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由于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差异很大,如果都按“一级必修,二级分类”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那么第一学期所有专业的学生都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到第二学期,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上VB或C语言程序设计类课程,文经语言类等专业的学生上数据库应用类课程。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学理念成为主流的态势下,大多数高等学校在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中采用了外延发展优先的教学模式[2]。专业课程开设门数较多,交叉学科、素质教育类课程门数增加较多,由于受课程学时数总量及学分数的限制,许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时数一减再减,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受到一定冲击。因此,在面对课时少、教学任务重、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要求不同的情况下,怎样使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适应信息化进程,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将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2改革措施

2.1实行“分类教学”的教学内容改革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的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一应俱全。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需求的差异,并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版)”对不同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精神,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我校专业设置的特点,我们按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需求,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教学。

我们采取的具体方法如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理工类、经管类、文法语言类三个专业类别分为大学计算机基础A、大学计算机基础B、大学计算机基础C,每个类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有不同侧重点。分类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以及信息化进程中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例如,理工类侧重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网页设计、程序设计基础、工具软件应用等内容;经管类侧重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操作与应用、Internet应用、数据库基础等内容。在第二学期的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同样按理工类、经管类和文法语言类,分为C语言程序设计、VFP数据库程序设计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三门课程,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与第一学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相衔接。

这一改革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完全与专业实际相结合,使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例如,文法语言类专业的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由原来的VFP数据库程序设计改为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既能使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更贴近,又减轻了文科学生学习枯燥程序设计课程的压力。其次,由于将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类课程合为一体,使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内容移到第一学期学习,不论是理工类或是经管类专业,第二学期都可以将更多的课时用于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文法语言类专业学生可在第一学期Office操作和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全面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办公软件技术。

这一改革还为学生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今年上半年省计算机二级考试中,我校文法语言类专业2009级学生全部自愿报名参加“Office高级应用”二级考试,通过率超过70%,有的班级甚至达到90%,取得了我校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以来的最好成绩。

2.2实行多环节、立体化、开放式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已向我们走来。以网络为主,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整合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最基本的技能。所以,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应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创建了计算机公共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一教学模式既充分利用了网络信息化资源,又强化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精神,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2.3实行“互动”式理论教学方法和“案例”式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内容的选取直接影响到实验效果。我校的实验内容以自编的实验指导书为主,并以案例的形式提出,每个实验都与一个实际应用问题相联系,有具体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操作提示、实验总结等,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先完成实验内容的学生将获得展示实验结果的机会,既使自身得到了锻炼,又为其他学生作了示范,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除实验指导书提供的实验外,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和计算机基础教学CAI系统上还有丰富的扩展和提高实验,供学生选做。

2.4实行“无纸化上机考试”的考核方式改革

考试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课程考试往往是教师授课、教师命题考试、教师阅卷,人为因素较多。而计算机公共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授课,如果还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会因为试题难易程度不同和一些人为因素,使评分不够客观和科学。其次,计算机公共课还具有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单凭理论考试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从2006年开始,我们先后对大学计算机基础、VFP数据库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这三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进行了改革。结合当前的信息化水平,我们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开发了全新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研制了切实可行的三门基础课程的上机考试系统,保证了上机考试的顺利进行。

2)严格按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创建科学、合理、全面的上机考试题库,考试题型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并突出对实际操作的检测,考核知识点可根据考试要求进行设定或调整,考核点涵盖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并逐步与省计算机二级考试相接轨。

3)制作了严密、灵活的评分系统,保证考试成绩严肃、公正、公平、正确。

4)创建了各门课程与考试题库相对应的模拟考试题库,供学生考前复习和练习。

考试系统还具有开放式的试题库导入和更新功

无纸化考试系统的采用适应了信息化进程,更加速了教学信息化进程。考试方式的改革,使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达到了对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及应用能力考核的目的,使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与改革迈上了新的台阶。

3结语

信息化进程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建设好对学生和教师有用的教学资源等问题,是今后课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3]。尽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我们将一如既往,尽我们的力量,作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致琢.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新构想[J].学术问题研究,2006(12):44-49.

[2]李勇帆.基于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2):68-70.

[3]丁照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资料建设[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3):81-83.

TeachingReformofComputerElementaryCurriculuminInformationProcess

YEPeisong,CHENBaoming

(CollegeofMathematics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JiaxingUniversity,Jiaxing314001,China)

关键词:空气;氧气;热点;题型;例析

【典题分析】

考点一考查空气的成分

例1(玉林市)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21%B.0.03%C.78%D.0.94%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选C.答案:C.

例2(2016年山西省他)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N2B.CO2C.H2D.O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的成份.解题时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因而氮气占78%,是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故A选项合正确.

答案:A.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例3(2016年成都市中考题)空气中的下列气体,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A.HeB.N2C.O2D.CO2

解析: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等.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稀有气体包含的物质种类.

例2(淄博市)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解析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可作食品保护气,即A正确;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B错误;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小,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故C错误;性质稳定与可作电光源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错误.答案:A.

【点评】本题不太难,但在选项中涉及各成分的体积比和成分对自然界和人类的作用,这样内容就显得很复杂,要学会分析,将知识适当拓展.

考点二:考查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考点二考查空气污染与防治

例3(河北)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SO2,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馕廴镜闹卫硗揪短岢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减少污染,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和PM2.5排放,故A不符合题意;使用太阳能与核能等绿色能源,能减少PM2.5排放,故B不符合题意;加高燃煤锅炉的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并不能减少污染气体和PM2.5排放,故C符合题意;改善燃料结构减少SO2与粉尘的排放,也就减少了扬尘污染,可减少污染,减少了PM2.5排放,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B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考点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例4(成都市)图1装置都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a、b两物质的选择正确的是()

A.a是铜,b是红磷B.a是铜,b是木炭

C.a是汞,b是红磷D.a是汞,b是木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药品探究.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该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因此在测定空气成分时选用的物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该物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该物质是非气体状态的物质;对应的生成物不能是气体.铜被加热生成氧化铜,没有生成新的气体;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汞加热生成氧化汞是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木炭和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了新的气体,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C选项正确.答案:AC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解题时依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药品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来氧气的体积.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药品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等,本题结合红磷测定氧气的原理分析即可.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正确;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250-20)mL=230mL,进入水的体积是45mL,即氧气的体积是45m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45mL230mL≈19.6%,故B错误;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即C正确;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使结果准确,故D正确.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结合红磷测定的原理进行分析,要注意测定原理、实验关键、现象和结论、装置的评价和改进等,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例8(2016年泰州市中考题)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A.红磷B.硫磺C.木炭D.蜡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燃物的选择.解题时应注意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选项A正确;硫磺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故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即选项B错误.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选项错误.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所用的可燃物具备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考点四混合物与纯净物

例6(2016年广州市中考题)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银B.液氮C.干冰D.生铁

解析: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水银是汞的俗称,属于纯净物.液氮指的是液态氮,属于纯净物.干冰是指固态二氧化碳,也是纯净物.唯有生铁是铁合金,属于混合物.

答案:D

例6(荆州市)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C.纯净的NaCl溶液

D.冰、水混合物

考点五考查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例11(2016年苏州中考题)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氧气的性质、用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等.氧气具有助燃性,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故A正确;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而不是78%,故B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C错误;鱼类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但是不能判断溶解程性的大小,故D错误.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等即可分析解答.

例7(衡阳市)下列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N2B.O2C.CO2D.CO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性质,解题时依据所学的知识即可.N2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错误;O2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B正确;CO2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错误;CO具有可燃性,能燃烧,但不支持燃烧,D错误.故选B.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用途,由于氧气能供给人呼吸,所以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

答案:B

考点六考查实验现象

例8(上海)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产生耀眼白光B.产生黑色固体

C.产生蓝紫色火焰D.产生大量白雾

解析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区别.

例15(2016年湘潭市中考})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解题时依据所学的知识即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即选项A说法正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B选项说法错误.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C选项说法错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D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考点七考查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和探究

例9(黄石)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C.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一般都要用酶作催化剂

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也可减慢反应速率,A错误;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选项B不正确;在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一般都要用酶作催化剂,故C选项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故D选项错误.答案:C

例10表1是二氧化锰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实验数据

表1

(2)二氧化锰的用量过少时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原因是;

(3)二氧化锰用量过多冲淡了氯酸钾粉末,相当于减少反应物的,所以反应速率受到影响;

(4)通过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2)二氧化锰用量过少时,其与氯酸钾的接触面积小,因此催化作用不明显.

(3)二氧化锰用量过多,相当于减少氯酸钾质量分数,因而反应速率受到影响.

(4)通过题给数据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不是越多越好.

考点八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

例18(2016年丽水市中考题)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

放入药品

B.

收集气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验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实验室制取的操作.解题时依据实验基本操作的规程即可.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A操作正确.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B中所示操作正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图C中所示操作正确.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D中所示操作错误.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11(山东省菏泽市)图3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时,锥形瓶内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出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应用的分离方法是.

(2)下面是利用装置收集气体的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①待收集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③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盖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常用于收集气体;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是利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常温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MnO32H2O+O2,实验时,锥形瓶内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不让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跑掉;实验结束后,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的正确顺序是: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盖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等到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瓶口;待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故正确操作为:③②①;

答案:(1)集气瓶2H2O2MnO22H2O+O2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跑掉;过滤;

(2)③②①

解析: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混合物的质量逐渐减少,当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A错误;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即B错误;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刚开始,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零,故C错误;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开始时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少,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也在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变化,故D正确.

答案:Dw

考点九考查氧气制取的计算

例12(长沙市)实验室取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溶液和滤渣为68.4g.求: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制取的计算.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68g+2g-68.4=1.6g

(2)设产生1.6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32

x1.6g

68/32=x/1.6解之得:x=3.4g

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4/68×100%=5%

【答案】(1)1.6(2)5%

【变式题】14(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体验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利用6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KClO32KCl+3O2)制取氧气.

(1)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认为氯酸钾可能未分解完全,又设计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1:将实验加热后的残留物加水至充分溶解,^滤;

实验2:向实验1的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5.74g

小资料:①二氧化锰不溶于水②AgClO3易溶于水

甲同学分析实验过程,其中仅涉及两步化学反应:

2KClO32KCl+3O2KCl+AgNO3TAgCl+KNO3

推出两反应间存在KClO3KClAgCl物质转化关系和质量比例关系.

请你利用上述关系,通过计算帮甲同学判断KClO3是否完全分解?(要求:简单写出计算过程、说明判断依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方案提出质疑:认为通过称量加热后残留物质量,利用加热前后质量差进行计算,同样达到甲同学的实验目的.你赞同乙同学的观点吗?说明理由:

.

答案:(1)KClO3~KCl~AgCl,质量比为122.5:74.5:143.5;KClO3没有完全分解(2)赞同;由质量守恒定律,固体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点拨:

(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KCl+AgNO3TAgCl+KNO3,则2KClO3~2KCl~2AgCl,即KClO3~KCl~AgCl,它们的质量关系为122.5:74.5:143.5

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KClO3~KCl~AgCl

122.5143.5

x5.74g

=x=4.9g

6g>4.9g,故KClO3没有完全分解.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通过称量加热后残留物质量,加热前后质量差,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由生成氧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进而判断是否完全分解.

【真题回放】

1.(齐齐哈尔)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2.(湖北省)2015年冬,连续多日的雾霾给襄阳人的生活来带不便,下列措施不利于防治雾霾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B.使用清洁能源

C.乘坐公交出行D.垃圾集中焚烧

3.(乐山市)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蒸馏水B.苹果汁C.氧气D.干冰

4.(2016年北京市中考题)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五氧化二磷B.大理石

C.加碘食盐D.食醋

5.(怀化)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常用红磷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

D.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6.(长沙市)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7.(天津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8.(邵阳市)近年来,部分城市因空气污染而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提倡居民驾驶私家车出行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D.提倡使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

9.(荆州)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

B.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增加

C.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10.(邵阳市)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用排水法收集rO2,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11.(山东省枣庄市)某兴趣小组围绕“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药品选择: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物的是(填字母),

A.水B.过氧化氢C.氯化钾D.高锰酸钾

原因是.

(2)装置连接,所需的一些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A.颜色B.可燃性C.溶解性D.密度,必须考虑的是(填字母);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装置字母序号).

(3)气体检验:如图5甲装置中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乙装置中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原因是.

(4)实验探究:如图6所示,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观察可见:实验①中无明显现象,实验②中产生气泡,实验③中产生气泡更快,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D,2.D,3.B,4.A,5.D,6.B,7.B,8.B,9.D,10.C

THE END
1.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pdf文档介绍:该【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是由【生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https://m.taodocs.com/p-1114829396.html
2.法律基础知识测试的试题以及答案法律基础知识测试的试题以及答案 在生活中,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来说,法律知识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那么,法律知识的考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法律测试卷,希望对你有用! 法律基础知识测试卷选择题 1.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A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https://www.77cxw.com/fl/452130.html
3.2024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帮您了解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具体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题型等复习资料,方便您更好地学习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https://www.zgsydw.com/kaoshitiku/gongji
4.《法律基础》章节测试答案C、与中国法律文化传统没有冲突 D、具有诸法合体的传统特色 参考答案:AB 3、“现今的很多法律格言都是在古罗马时期形成的,”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就是一例。这一思想后来被古典自然法学派所推崇,并体现在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宪法之中,形成了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根据此引文以及相关法学知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2857577
5.民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doc民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doc,民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 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答案:A(正确答案) 2.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法规,但是不得违背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24/5222123304004220.shtm
6.2019年山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经典试题及答案(7.5)2019年山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经典试题及答案(7.5) 1、 “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人?___ A: 孟子 B: 孔子 C: 庄子 D: 老子 参考答案: B 【解析】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故选B。 2、https://m.sx.huatu.com/2019/0705/867473.html
7.经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通用6篇)经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1 题 (多项选择题) 对于下列征纳双方的争议,当事人必须先行政复议的有( )。 A.税务机关不予审批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 B.税务机关不予抵扣税款 C.税务机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 D.税务机关不予批准延期缴纳税款 正确答案:A,B, 第2 题 (多项选择题) 根据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7lh5an2.html
8.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民法)资料试题及答案经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民法)资料试题及答案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809292-1-1.html
9.2014年贵州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专家押题试卷(八)(详解版试题答案与详细解析++++++++++++++++++++++++++++++++++++++++++++++++++++++ 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40分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按照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受法律保护时间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法律保护时间都是10年。 1、 发明专利在我国受保护的期限是( )。 Ahttp://wap.91exam.org/sydwxg/297-125/125194-2.html
10.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题库(一)(含答案)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一)(含答案) 第一章 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 一、 单项选择题 1、 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A、 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B、 工人阶级领导的全体劳动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C、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 农民、 公务员、 解放军、 知识分子https://www.51test.net/show/48520.html
11.法律知识考试试卷答案6篇(全文)4法律基础知识期末考试 5燃气知识考试试卷 6业务知识考试试卷 7公司员工安全知识试卷及答案 8党务知识试卷及答案 9市场营销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其答案 10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 相关推荐 1某市食品安全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范文 2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试卷 3卫生法律法规试卷答案 4法律知识试题答案 5网上宪法法律知识答案 6治安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7xkao9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