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GuangmingDaily)1949年6月16日创刊于北平,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国民主同盟创办的全国性日报。从1953年1月开始,光明日报改组为由各民主党派与全国工商联共同主办,后来隶属关系几经变迁。如今,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主管主办,主要面向广大知识分子的一张全国性综合性思想文化大报。
截至2020年底,光明日报社共有在职职工1086人;现有59个记者站,遍及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美、英、德、俄、日等22个国家。光明日报社内设机构编辑记者370多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6.55%,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9.43%。
2.媒体社会责任理念
光明日报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立足知识界、面向全社会,坚持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激励广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各领域建设、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进步多作贡献,努力建成“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在政治建设、理论创新、道德引领、教育启迪、文化传播、科学普及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媒体在2020年度获奖情况
新闻类奖项: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8项,获第三十二届中国经济新闻奖4项,获2019年全国报纸副刊年度精品一等奖1项。
组织类奖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宣传文化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央新闻单位先进集体、2020年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先进单位、全国报社媒体融合技术创新优秀企业、全国巾帼文明岗等。
个人类奖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宣传文化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红旗手、202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暨百名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2020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等。
2020年光明日报部分获奖情况
二、政治责任
1.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全力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光明日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及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等方面的重要指示,做好阐释宣传工作。
头版头条《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
2.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规定动作不断流、不缺位,特色产品常出精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舆论
“武汉闯关”系列报道
“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系列专题
3.搭建对外传播平台,及时澄清谣言谬误,还原事实真相,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将如何改变世界”专刊
三、阵地建设责任
1.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壮大自身融媒体矩阵
2.融媒体报道贯穿全程,报道影响力持续攀升
视频作品《北京为什么能?》
5月21日,《光小明的两会文化茶座》音视频专栏上线
3.加快媒体融合采编平台建设,新闻采编全媒体运作、全终端覆盖、全方位服务
启动“光明日报客户端4.0版升级及光明号开发”项目,不断汇聚知识领域优质内容,同时结合报社光明特色栏目内容,将知识界数据库、AR电子报、4K直播等功能,融入到具有光明日报特色的新版界面中。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双引擎驱动,为全媒体生产、发布、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研发自有产权的全媒体内容生产管理系统、新闻大数据智采系统、全网传播力监测系统、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并统一融合为光明全媒体技术平台。
建设大型新闻图片库。光明图片库已有注册摄影师20600余人,图片存量490余万张,日均生产新闻图片约1800幅。
光明日报4.0版本
四、服务责任
1.及时准确报道政务、惠民信息,服务百姓日常生活信息需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光明日报设立《问答民法典·以案说法》栏目,刊发稿件50余篇,以生动鲜活的案例、明白晓畅的解读将民法典价值理念娓娓道来。光明网探索“互联网+科普”新模式,联合中国药学会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开展“科学用药·科普扶贫”活动,输送科学用药知识,在产业扶贫的同时贯彻健康扶贫,做到扶贫同扶智相结合。
《问答民法典·以案说法》专栏
2.组织开展“2020企业校招光明大直播”“2020高校招生服务光明大直播”,为国家分忧、为青年解难、为社会尽责
自5月20日开播以来,“2020企业校招光明大直播”共播出15场,走进14家大型企业了解校招信息,并举办湖北毕业生招聘专场。近20所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在直播中提供就业指导建议,所有场次总观看量累计突破2140万人次。
5月27日,“2020企业校招光明大直播”举办湖北高校毕业生招聘专场
7月至8月,“2020高校招生服务光明大直播”活动陆续走进全国144所高校,直播总时长约18000分钟,观看总量近1.6亿人次。此活动已连续开展四年,2020年受疫情防控影响,使用“移动云直播”新技术,结合无人机航拍、招生宣传短片插播等新形式丰富直播内容,并联合一直播、斗鱼、抖音、快手等14家平台进行推送,成为考生、家长获取权威招生信息,高校展示特色形象、优势专业的最佳选择。
7月3日,“2020高校招生服务光明大直播”首场直播走进北京协和医学院
3.铭记责任使命,尽心尽力开展公益活动
疫情期间,光明网联合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北京市卫健委、武汉同济医院等抗疫一线部门和定点医院,推出“防疫主题情景剧”、“防疫路上健康有我”防疫科普主题直播、“防疫科普”系列图解等健康科普报道800余篇;与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等联合发起“抗击疫情|心血管医生在行动远程公益问诊活动”,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9健康网、今日头条共同主办“战疫控糖八日谈”在线义诊,为“宅”居家中的广大网友提供便民医疗咨询服务。
“抗击疫情|心血管医生在行动远程公益问诊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囊谦县定点帮扶工作,在编委会领导下,报社所有部门全员参与,先后派出30余人到囊谦调研,慰问贫困家庭124户,投入帮扶资金736.11万元,引进帮扶资金171.5万元,培训囊谦县基层干部620名、技术人员322名,资助贫困中小学生254名。
4.组织慈善募捐,通过设立“光明助学金”为贫困学生解决现实困难
2016年,光明日报社定点帮扶办公室在报社发布呼吁职工捐款资助囊谦贫困学生的倡议,得到编委会领导高度重视。在编委会的推动下,报社开始建立“光明助学金”,资助囊谦贫困学生。2020年共资助学生254名,资助金额41.25万元。截至目前,报社已连续6年对囊谦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累计帮扶学生1200余人,资助金额180万元。现已有33名学生走出囊谦县,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大兴分校、西宁三江源中学、四川七一中学、辽宁翔宇、玉树二高、玉树四高等学校。
五、人文关怀责任
1.讲好普通百姓故事,就业、教育、养老等民生报道有声有色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光明日报自觉与中央“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的指示精神同频共振,刊发《聚焦重点人群打好“稳就业”政策组合拳》等重点报道,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及贫困人口中的劳动者等重点群体,聆听他们的心声期待,并请专家分析形势,提出对策建议。开设“退役军人风采录”栏目,相继刊发16篇报道,系列报道退役军人自主创业的成功事例。
《牛何松:牛劲儿蹚出致富路》
《不出汗的体育课该改变了》版面
《“银发社会”悄然至老有所依如何解》版面
2.握紧“笔杆”,锤炼“笔力”,以典型报道反映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残疾人的状况与呼声
“百年承诺千年跨越——56个民族奔小康”全媒体报道
光明日报秉承文化视角,用社会学眼光剖析青年生活的焦点、痛点和难点,“新职业”“斜杠青年”“小镇做题家”“慢就业”“社交恐惧”等报道相继引发热议。《勇敢起来,触摸真实社交的复杂与温暖》《创新,让年轻的脚步抵达更远的地方》等则为处于发展困境中的青年知识分子提供解决实际问题、战胜困难的建议和参考。
六、文化责任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写中国梦
首次采用“云宣讲”方式,开展“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继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承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2020年首次采用“云宣讲”方式,先后举办《中医药抗疫与核心价值观的优势》《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弘扬“红船精神”牢记初心使命》等6场活动。宣讲内容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同步播发。截至2020年底,该活动已走过全国31个省区市,成功举办106场,多次被列入中宣部年度工作要点和中央文明委年度工作安排,被誉为“全国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标杆性活动”。
9月17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01场活动以“云宣讲”的方式举办,张伯礼作题为《中医药抗疫与核心价值观的优势》的演讲。
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推出主题报道,正党风、淳民风、扬家风、树新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推出《红色家风,在家书家训中流淌传承》等,特邀读者品读家书家信、沐浴红色家风,共同感受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出“战旗美如画赞歌献英雄”系列专版,挖掘文艺作品中的时代精神。
“战旗美如画赞歌献英雄”系列专版
典型人物报道“全面开花”,抓细节,讲故事,增强报道感染力。推出《虽逆境亦畅天怀——记南部战区海军某修理厂原总工程师杨国忠》等一批优质报道,以细腻笔触刻画新一代共产党人对初心的传承与坚守。
《虽逆境亦畅天怀——记南部战区海军某修理厂原总工程师杨国忠》版面
专栏“伟大壮举·扶贫印记”“镜头见证·幸福小康”“2020全面小康中国年”“小康来了”“行走脱贫攻坚52县”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小康幸福生活新貌,从小视角直观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扶贫印记版面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有关考古研究的报道
《不倒的精神长城——从疫情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版面
“36小时极限短视频创作大赛”参赛团队拍摄现场
“圣洁玉树·秘境囊谦”直播截图
3.报道科技创新最新成就,并以特色文化栏目为抓手,推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一年来,光明日报相继刊发《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成果逐项落地》《为何要给珠峰再测身高》《“百年复兴路,科学正当时”——全国科技活动周见闻》等报道,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20珠峰高程测量工作、全国科技活动周等科技事业最新发展成就予以重点报道。
光明访名家·聚焦给总书记写信的25位科技工作者
《光明追思》H5产品《他们,与星空同在》
七、安全责任
1.安全刊播情况
光明日报社不断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向全社印发《光明日报三审制(试行)》《光明日报社防堵差错奖罚办法》(光编字〔2018〕26号)等文件,确保采编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规范运行。
2.完善刊播制度
报社各采编部门、直属报刊社认真贯彻执行报社、部门各项制度规定,做到审校各环节都有明确意见并有责任人签字留档,流程可查可控,将三审三校基本要求落到实处。
此外,光明日报各部门创新采取版面诵读机制、敏感信息特殊标识、完善退稿机制、加强稿件查重、制作版面收尾流程标牌、增加第一读者审读等一系列措施,光明网、光明日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也建立完善的内容审核管理制度,坚持网上网下一个标准、同等流程,对新媒体内容严格把关,确保三审三校制度执行工作不断往实里走、往深处落,进一步排除风险隐患。
3.建立应急预案
八、道德责任
1.遵守职业规范
2.维护社会公德
积极承担引导社会、影响舆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重要使命,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底线意识、导向意识、阵地意识,严守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底线。
3.接受社会监督
九、保障权益责任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员工薪酬福利,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助力员工个人成长;支持保护正常采编行为,及时为受到侵害的采编人员进行申诉,依法保障员工各项权益。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及时为符合申领新闻记者证条件的新闻采编人员办理申领新闻记者证,每年为持证员工办理年检手续,同时及时收回离职、退休等采编人员的新闻记者证,确保采编队伍持证情况真实准确。截至2020年底,光明日报共有370余名员工持有新闻记者证,在历次年检过程中均未发生违规情况。
4.开展员工培训
积极组织新闻党性原则教育活动、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持续开展提升融媒体人才技能培训系列党课,采取“请进来”“大家讲”的方式,为年轻员工补短板、强弱项、见世面、长才干创造条件。全年“请进来”知名学者、业内专家为光明日报员工授课培训近20次,不断强化全体员工政治和业务素养。同时,结合现实需要,尤其重视培训采编人员在抗疫和扶贫宣传方面的实务能力。
十、合法经营责任
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2.严格做到采编与经营两分开
十一、后记
2020年,光明日报不断强化主流媒体责任担当,积极认真履行媒体职责,全年未被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组织作出行政处理、通报批评。但与此同时,仍有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一是进一步加强媒体融合。光明日报全媒体在加强资源整合、强化协调联动、打通传播渠道等媒体融合的能力仍有较大可提升空间。光明日报将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推动理念、机制、内容、手段等融合创新,进一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二是进一步提高对外传播能力。在积极参与全球话语权方面,进一步丰富报道手段,提升报道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