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上网交友的利益是他们所交的朋友会是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习惯的的各族群。他们的生活圈子会变大因为朋友满天下。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他们能和各国朋友交换资讯,增广见闻,不做个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除此之外,他们还能交换信讯,丰富对各地的认识。
总而言之,网络世界是个虚幻的空间,我们必须以谨慎的态度结交新朋友,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千万不能受那些猪朋狗有的影响。
一说起上网,大概有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名词,网络的出现是社会时代的进步,科技发展的标志。上网已成为一个21世纪流行趋势。在中国的13亿人里,网民就已经达到了1.1亿人。随着上网的人数与日俱增。中学生上网的也越来越多,上网的利与弊也渐渐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中学生到底该不该上网呢?
就本人观点而言中学生应该上网,但应适可而止。说到上网,上网不仅可以聊天、交友、查资料、玩游戏......,还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可以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可以毫无顾忌地与网友聊天,倾吐心事,减轻课业负担,缓解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觉得很有成就感;还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现在自己动手做主页已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
无论何事好处与坏处只有一线之隔,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上网亦是如此。跨越了“利”的界线便是“弊”。
虽然上网的坏处不少,但还是利大于弊,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上网,争取让它的弊端不在我们身边出现,让它成为我们学习、工作上获取更多有益信息的高科技工具。
一说起上网,大概有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名词,网络的出现是社会时代的进步,科技发展的标志。上网已成为一个21世纪流行趋势。在中国的13亿人里,网民就已经达到了1。1亿人。随着上网的人数与日俱增。中学生上网的也越来越多,上网的利与弊也渐渐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中学生到底该不该上网呢?
就本人观点而言中学生应该上网,但应适可而止。说到上网,上网不仅可以聊天、交友、查资料、玩游戏……,还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可以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可以毫无顾忌地与网友聊天,倾吐心事,减轻课业负担,缓解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觉得很有成就感;还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现在自己动手做主页已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演讲稿一
同学们,上网就像步入社会,你可以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学到有益自己身心健康成长的东西,学到课本里没有学不到的东西,在这里你可以得到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网友的帮助。但在这里也可能受到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网站的影响,思想受到的侵害,也有可能做出犯法的事。为此,请大家熟记以下上网安全守则:
2、如果看到不文明的信息或图片,应立即告知父母。
3、进入聊天室前要告知父母。必要时由父母确认该聊天室是否适合学生使用。不要在各个聊天室之间“串门”。在聊天室中,如果发现有人发表不正确的言论,应立即离开,自己也不要在聊天室散布没有根据或不负责任的言论。
4、不要在聊天室或BBS上散布对别人有攻击性的言论,也不要传播或转贴他人的违反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
5、尽可能不要在网上论坛,网上公告栏、聊天室上公布自己的E-MAIL地址。如果有多个E-MAIL信箱,要尽可能设置不同的密码。
6、未经父母同意,不和任何网上认识的人见面。如果确定要与网友见面,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或与可信任的同学、朋友一起在公共场所进行。
7、如果收到垃圾邮件(不明来历的邮件),应立即删除。包括主题为问候、发奖一类的邮件。若有疑问,立刻请教父母、老师如何处理。
8、如遇到网上有人伤害自己,应及时告诉父母或老师。
上网要注意安全,如果不加防范,网络的危害并不小,以下几方面应当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
一、网上娱乐谨防过度。
二、网上交友谨防受骗。
三、对网上内容要有取舍,自动远离不良信息的网站。
四、网上逗留谨防“毒黑”。也就是要防范病毒侵扰和黑客攻击,不要随便下载不知名网站的程序和附件。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演讲稿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现在全世界通用信息技术,网络的出现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观。网络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健康积极的,又有腐败消极的。网络是载体,本身无对错,学好学坏,取决于主观选择。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网络带给我们的利与弊,这有利于我们合理地运用网络。
中学生上网有以下好处:
1、可以开阔视野;
2、加强对外交流;
3、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4、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同时也存在以下弊端:
1、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2、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3、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通过我们调查分析,大多数学生都不懂得如何正确对待网络问题,不懂网络的利与弊,有一半的中学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网友,他们把上网聊天看作是有趣的事情,许多同学认为通过上网聊天可以认识很多陌生朋友,可以互相交谈,互相帮助,互相倾诉,十分方便地与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仅仅小部分同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帮助,也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作为中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信息,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要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中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演讲稿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网络安全,重于泰山”生命是尘世间最美的事物,它如同明镜里的鲜花一样动人却易凋零,宛若清水中的明月一般皎洁却易破碎。生命的灿烂光辉与支离破碎仅有一步之遥,这更进一步说明生命需要我们倍加的珍惜与呵护,注意安全则显得至关重要。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多发展,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也就应运而生。但它在带给人类方便、丰富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带给人类无尽的烦恼。特别是青少年嗜网成瘾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多少青少年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甚至夜不归宿,更有甚者因过度劳累而猝死网吧它不仅影响了许多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无数的家庭带来痛苦,更影响了社会的安定。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注重网络安全,珍惜青春年华,远离网络危害。
网络的负面影响: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网络改变了青少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上网是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思潮泛滥。这种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其实,我们要树立的生命安全意识并非只是网络安全,还有防拐防骗等安全。他们无一不是在提醒我们: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对于关爱生命,不能只成为空泛的辞藻。难道只有失去之后才会醒悟我们今后该怎么做,不是更应该令人深思吗
但网络对人们也有负作用。比如,网络游戏刺激好玩,种类繁多,许多学生昼夜不停地玩儿,甚至把网吧当成了自己的“家”。这种恶习不易改掉,为此有的学生成绩一落千丈,进而与自己理想的学校擦肩而过;有的精神崩溃,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有的没有钱玩儿,但自己无法控制自己,走上了偷抢甚至犯罪的道路。据真实报道,有位中学生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把自己的零花钱都花光了,就趁父母不在时,把家中的500元钱偷了去上网。警方破获此案后对他进行了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警告,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牟取暴利。中考前夕,网上就有一些人明目张胆地说知道考题,并高价出售。在大街上、超市里不敢卖的东西,在网上就可以卖,网络成了他们做坏事的屏障。
总之,网络的出现,既给我们带来方便,也带来了诱惑,甚至是陷阱。但它毕竟是一种客观存在,要想远离网络的伤害,使它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关键在于自己,我们要增强自律性,拒绝不良信息,那样,我们就是网络的受益者。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许多人到一家大公司应聘,其中有个年轻人在过道上,随手将地上的一张废纸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这件事,恰巧被这次应聘的主考官看到了。应聘时,这个年轻人轻而易举被录用了,后来还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平时就要养成好的习惯,说不定哪一天你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会让你一举成名。
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养成好习惯,就等于培养了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
然而,一个人品行的好坏,与他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当一个人故意乱扔垃圾,故意损害公共设施的时候,你能说这个人品行端正吗当一个人故意欺负小朋友,故意以强凌弱的时候,你能说这个人道德高尚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相反,当一个人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并把这种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时,则会被传颂赞扬,处处助人为乐的雷锋就是的明证。
一个善意的微笑是一朵花,一声热情的问候是一朵花,一句真诚的祝福是一朵花,一个善意的举动也是一朵花。让我们现在就付诸行动,为别人的快乐开一次花,因为唯有行动才能开出这些美丽的花朵。
一个好的行为,一个好的习惯,都会开出灿烂无比的人生之花!我们应该拥有好行为,养成好习惯,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学生,一个有修养的青少年。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养成好习惯,培养好行为,我们就能干出大事业,闯出好未来。
中考作文题预测:未来的科技
未来的科技是什么样的呢也许大家都很好奇。未来可能有像人一样的机器人未来的汽车能在天上飞电脑也会有思维会说话谈感情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畅想未来的世界吧!
又过了20年后,走进我的母校,发现学生的书桌上都没有课本,都是荧幕。原来老师只要在电脑里语音输入题目,就会显示在学生的荧幕里,一切都是全自动的,像我们这么多学生的学校,只要很少的几个老师就足够了,同学们个个学得都非常棒。
但是,这一切都只是我的畅想,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努力,这一定会变成现实。
中考预测作文:上网的利与弊
网络如同一个浩荡宽广的海洋,在这个海洋里,有善有恶,关键的看你自己如何对待。下面请听我诉说网络对我自己的利与弊。
上网,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上网可以万事不出门,在家上网看新闻。上网看新闻,可以及时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形势,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上网浏览节目可以了解许多名人的业绩及其成功之路,受到激励,树立远大理想。上网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让我们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学习不会的英语音标、搜索资料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掌握今天学习的内容。上网还可以购物,喜欢哪件买哪件,既不用出门又省钱,又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道德个性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因而教师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要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
教师首先必须要考虑到自身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并把其作为教育熏陶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自己却斤斤计较;讲遵纪守法,自己却迟到早退,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的真理性和教师的人格和修养,进行德育教育就没有说服力,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必须“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糊涂、不迷航,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必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决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充当传声筒;必须为人正直,正派,不被世俗尘埃所染,不为金钱物欲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二、以人为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对中学生“上网热”的冷思考》这一内容时,事先找多名学生交谈,了解他们平时上网的情况以及对网络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再把班级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对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展开调查。大家通过同学互访、交流,网上搜索,获得了大量的材料。课堂上,学生根据搜集的材料和自身的体验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正方认为“中学生上网利多弊少”,反方则认为“中学生上网利少弊多”,还有学生居然现身说法,讲出了自己迷恋上网学习成绩下降的经历,告诫同学们“少上网为益”。
经过辩论,学生们最终认识到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关键是青少年能否正确使用网络。”此时,教师无须多言,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同学交流、课堂辩论已经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上网观。
三、创设情景,提升学生自主体验的效能
创设一些模拟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里体验、实践、反思,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方法。自主体验的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有角色扮演、有事情可干,又能在积极的情感参与中体悟道理、认识社会、增加感知。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哑剧等。
例如七年级教材中的“男女生交往”、“我与父母的冲突”等教学内容都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模拟的情境里把生活中和现实社会里面临的道德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道德活动的对象,各抒其见,自由讨论,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从而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选择能力。有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学习问题、交友问题、情感问题等写在纸上(不署名),交给老师,教师可以当堂请其他同学帮他(她)出主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真正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
四、注重实践,加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原理及方法,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心理层面的指导与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积极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人格品质,可以更好地促进受教育者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网络文化下的中学生心理分析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因此其心理发展不是很成熟,判断能力和认知水平也比较低,而在网络环境下,上网已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冲击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一)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正面影响。
(二)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若不合理利用网络,则容易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对于中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因此人们都是利用不真实姓名和身份进行网络交流的,这就导致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容易丧失诚信品质,大多数中学生因此学会了撒谎,因此,网络阻碍了中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并且网络交友是一种人机交往形式,不仅容易让学生产生人际障碍,还会妨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另外,当前大量和网站兴起,而中学生正处于性萌动时期,控制和约束能力不强,因此,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再有大量网络暴力游戏容易使中学生产生暴力心理倾向,大多数中学生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利用暴力解决,导致近几年网吧斗殴、青少年犯罪活动时常发生。
二、在网络环境下,促使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的教学对策
针对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二)注重中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不仅要加强技能学习,还应加强素质教育,如要求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安装防毒软件,这样可以阻止学生访问网上泛滥的垃圾信息,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养成自觉自律的品质,使学生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成长。
(三)建立心理辅导室,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当前,大多数中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心理辅导室可以给予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在心理辅导室,学生可以尽情畅谈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在生活、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如人际交往等,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采用心理治疗方法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消除学生不良心理,从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中学生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
为了防范中学生网络成瘾,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学生落入网络陷阱,还可以让学生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学校应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力度,如网页设计大赛等,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网络校园文化活动,如创办网上电子读物,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利与弊,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中学生心理辅导,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一、认识百度贴吧
1.贴吧简介
2.贴吧带来的好处
3.贴吧的负面影响
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他们往往沉迷于贴吧,影响学习。网络里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用语很容易被他们模仿使用。如果中学生遇到用心不良的网友,甚至会上当受骗。
二、中学生使用贴吧的情况调查
三、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和宣传教育
网络是工作、生活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校、家长支持配合,正确引导中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合理使用贴吧非常重要。
2.对中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笔者有一次在本校贴吧上发现几个冒充学校领导名字注册的虚假用户正在交流。他们有的说要如何办好学校,有的说如何管理饭堂,甚至有的说如何以公营私等。不少会员也附和他们的说法,聊得热火朝天。看到这情况,我觉得问题非常严重,“这样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是违法的哦,再发生这样的情况,学校会对相应的ID进行追查到底”,我在他们的讨论当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冒充学校领导的错误行为,事情得到平息。
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百度贴吧,除了要让他们注意网络病毒防护、使用日常文明用语之外,还要引导他们遵守互联网网络安全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中学生不能发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不能对教师和同学进行人身攻击或诽谤,不能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更不能发表涉及黄赌毒方面的内容。同时,中学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随便公布个人联系方式、钱财等敏感数据。
四、引导中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贴吧,构建和谐心灵家园
1.教师参与贴吧互动
信息技术教师或科任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发帖、回复的方式进行沟通。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可以回答学生疑问,还可以宣传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实践证明,学生喜欢和教师进行贴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