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提高语文成绩的33个方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1.11.25

1.背字典。不是在开玩笑,本人10年前亲自使用过,效果超乎想像!当然,发明这个方法的不是我,是已故名家钱忠书老先生;2.每天坚持写一段200字的豆腐块,没必要要求字字珠玑,主要是你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知道你的脑子里缺少哪些词汇;

5.即使暂时看不懂也要每天都读几篇文言文。读文言文最需要的是语感,经常的接触对于语感的培养大有好处;

7.没事的时候多参加一些成语接龙等的游戏;

8.每天早上起来,哪怕是走走路,新鲜的空气也会让你的思想生活更加丰富;

9.偶尔做首诗,不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可以知道你的词汇到底够不够,哪方面的词汇量不够;

10.尽量不要在你的作文中用到非主流词汇;

12.对于高考语文的前三项题目,在平时训练中,遇到自己做错的拿本子记下来,没事的时候翻翻,无须特别记忆也一样能记得住;

14.做词汇选择题目的时候,对于近似的词汇,多念几遍,培养语感。别以为语感可有可无,早早晚晚他会让你大吃一惊;

16.针对作文进行专项训练:一周一篇作文,切记构思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时不时练习一下为某段话拟个题目;

17.不要试图压题,猜题。只需要按照正常复习步骤循序渐进即可;

19.写作的时候要收放得体,别搞得憋半天好容易憋出个思路,一下笔就收不住,记住一句经典成语:过犹不及!

20.培养自己的想像能力;

21.每天看看电视新闻,读读报纸!至少30分钟;

22.在兜里准备一个手掌大的小本和笔,碰到好的语句和词汇,记下来。可不是只有在看书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要准备记;

25.培养在作文中驾驭情感的能力;

26.多看看《荷塘月色》,多体会修辞的运用;

27.不要以为名着读得多就等于语文学得好;

28.看看小小说,试着写两篇。小小说惜墨如金的精简能让你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29.多记两首诗,尽量用诗人的角度理解诗歌;

30.早上大声朗读课文,不仅是用声音,还要用心读;

31.看到一个新的问题想一想有什么例证;

32.每周练习一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段话;

33.平时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卷面整洁,字体工整。你没必要字写得比司马南还好,但至少应该让人认为你是在很认真地答卷;

以上方法没必要各个都用,随便挑几个适合你的。笔者当年只是使用了其中的6种方法,一个月内语文成绩由原来的110提高到了137(满分150)。坚持下去,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收到效果。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注:蓝色是被动学习(Passiye),红色是主动学习(Active);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三、学习金字塔的启示

根据这个“学习金字塔”所呈现的,光是听老师用讲述的方式,两周以后记得的内容只剩5%。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所以两周之后仍然记得的只剩百分之五就不错了(哈哈)。从第一项至第四项的学习方式也都是被动式的,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所以学习的保存率都无法超过30%。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学效果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而这个方法是:让学生教别人。如果学生有机会把上课内容作立即的应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效果可高达90%。所以从学习金字塔中可看出,学生的学习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最好。而且要学生以教师的身分对其他人进行教学,不仅要对内容相当熟悉,同时也要透过语言的呈现来进行沟通,所以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透过个体思维,将内容转化为让其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在这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珍惜这无忧无虑、精力充沛的宝贵时光。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多读点书,多继承点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起来的阅读能力,将为一生中不断地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

阅读需要哪些条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

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

句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还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难重重。有人说,到了21世纪,如果不懂生物化学,不懂生态学,可能连报纸都看不懂。

现在报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遗传工程”、“基因”等专用名词,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可见,要想在现代化社会里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行。

(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

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无所适从。

中学生的阅读应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

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自己的弱点,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安排阅读计划时要注意:

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

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

不少学生读书缺乏目的和计划,一昧地从兴趣出发,常常看一些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达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为看这些书而开夜车,不完成作业,结果严重干扰和影响了课内的学习,这是一种不好的读书倾向。

(三)要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

在博览的基础上,在同类的书中选出一本最好的进行精读。精读之后再阅读同类的其他书籍。精读时,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要反反复复地读,还要认真做读书笔记。

精读过的书,要做到:一懂,就是对书的基本内容要达到理解的程度;二记,就是要记住所理解的内容;三会,就是会运用这些理解了的知识;四熟,就是能熟练地将从书本内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或运用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中学是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要把精读的目标指向教科书和主要参考书。

(四)要勤于思考

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力求理解

(2)理清思路

(3)要能提出问题

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不完整,提出异义或补充;一类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够,因而有不懂的问题。中学生随着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时发现第一类问题会逐渐增多,而第二类问题会慢慢减少。

一旦发现问题,再深入阅读有关书籍,并且深入思考,收获会更大,还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见解。

(4)要独立回忆,学会准确表达

阅读后,要通过回忆再检查一下阅读的效果。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以备日后查用。

(五)要记好阅读笔记

(1)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以摘录最精彩的地方,至于写体会,那就更要动脑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笔记”的愿望,必然会促使你专心阅读。再加上与书籍相比,笔记自然要简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仅利于理解,也利于记忆。

(2)利于积累资料,使知识“外贮”

经过长期阅读之后,就可以通过笔记积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资料,弥补头脑记忆的不足。因为用头脑记忆,往往不够准确和持久,难免忘记、记错或记混。

如把资料分门别类保管好,则可以长期为学习及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服务,只要不丢,就没有“忘记”的问题,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这些“外贮”的资料又可转为“内贮”的记忆,使知识的运用得心应手。

不少中学生在阅读时,轻信自己的记忆力,懒得动笔,以致到需要运用阅读的收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忘记得一干二净,感到很后悔。

还有的中学生笔记记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类、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当需要运用时,又因太乱而难以查找,使笔记成了“死材料”。

一般精读的书,可用笔记本做笔记,而博览的书,可用活页纸做笔记,然后定期分类、整理。

如果在中学时代,就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和整理资料,那么,天长日久,不仅可以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一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这必将给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自学带来极大的好处。

一、央视比赛节目中的出题错误:“鸡(土从)菌”(由于无法输入该字,暂用“土从”括注,下同,望谅解)误为“鸡枞菌”。2013年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中,主考官李梓萌出题jīcōngjūn,荧屏公布的答案为“鸡枞菌”。其实,正确的写法是“鸡(土从)菌”,“(土从)”应读“zōng”。鸡(土从)菌,食用菌的一种,由于生长在泥土中,所以字从“土”。味美如鸡,俗称“鸡”。后来为表示生物类别写成了“鸡(土从)菌”。“枞”有两读。读“cōng”,木名,冷杉;读“zōng”,地名用字,安徽省有“枞阳县”。二者都与食用菌无关。

二、浙江高考作文命题中的知识差错:“英国作家戈尔丁”误为“美国作家菲尔丁”。浙江省2013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里有一句名言:“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是真正的沉沦。”试题把说这句名言的“英国作家戈尔丁”错成了“美国作家菲尔丁”。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知悉这一情况后,迅即召开高考情况通报会,承认了这一差错,并向全体考生道歉。威廉·戈尔丁是英国的小说家、诗人,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三、案例报道中的用词错误:“服法”误为“伏法”。“伏法”均是“服法”之误。“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是一种客观事实;“服法”指犯人服从判决,是一种主观态度。

四、“棱镜门”报道中的用词错误:“泄密”误为“泄秘”。在“棱镜门”事件报道中,“泄密”是一个高频用词,但多家媒体把“泄密”误为“泄秘”。“秘”和“密”都有秘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秘”强调内容隐蔽,客观上不为人所知,如“秘方”“秘史”“揭秘”等;“密”强调隐蔽内容,主观上不让人知道,如“密谈”“机密”“泄密”等。二者不宜搞混。

五、“胡蜂蜇人”事件报道中的用字错误:“蜇人”误为“蛰人”。2013年陕西南部秦岭等地,曾发生严重的胡蜂蜇人事件,导致数十人死亡。有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蜇人”的“蜇”误写为“蛰”。“蜇”和“蛰”字形相近,但音、义皆不同。“蜇”读zhē时,指蜂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蛰”读zhé,是蛰伏的意思。

六、文化新闻报道中的称谓错误:文职干部误称“文职将军”。文化新闻报道中常出现“文职将军”一词,比如在提到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时,不少媒体就常用到这个称谓。在我国军队中,专业技术三级以上文职干部享受将官相应的工资标准、生活待遇,但并没有授予相应的军衔。在我军法规条例中,并无“文职将军”这一名称。2013年8月,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了《关于规范大型文艺演出、加强文艺队伍教育管理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军队中“专业技术三级以上文职干部不得称将军或者文职将军”。

七、刑事案件新闻报道中误用的一个词:“弑”。2013年10月浙江温岭市某医院三名医生被患者持刀捅伤,其中一位医生不幸遇难。多家媒体在报道时称之为“弑医案”,有篇新闻标题就是:《温岭弑医案,医患调解机制为何“失灵”》。“弑”是古语词,指臣子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医生与患者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不能用“弑”字。

八、汉字书写中经常写错的字:“冒”。“冒”人人都认识,但很可能落笔即错,有人说是汉字中的“第一易错字”。“冒”上面部分下不封口,两短横与左右竖不相连,不少人误写作“曰”或“日”。汉字中还有一些以此作部件的汉字,如“日冕”的“冕”、“玳瑁”的“瑁”等,《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选手在书写时都出现了错误。

十、街头店招中的常见差错:“羊蝎子”误为“羊羯子”。羊蝎子是一种常见的大众美食,指羊的脊椎骨,因形状像蝎子,俗称“羊蝎子”。因蝎、羯形似,不少街头饮食店的店招中,将“蝎”写成了“羯”。“羯”读jié,有两个意思:一指羯羊,即阉割了的公羊;二指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匈奴的一个别支。“羊羯子”说不通。

2012年国人常犯十大语文差错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2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一、容易被写错的汉字数字

“二〇一二年”经常被误为“二零一二年”。

阿拉伯数字“0”有“零”和“〇”两种汉字书写形式,两者不能混用,涉及编号时应该写作“〇”,用作计量时该写成“零”。

二、容易被写错的书名

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蒜薹是大蒜的薹,嫩的称蒜苗,是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而“苔”则是苔藓植物。有人误以为“苔”是“薹”的简化字,以致把“蒜薹”写作“蒜苔”。

三、容易纠缠不清的法律词语

“酒驾”和“醉驾”。人们常常把“酒驾”误为“醉驾”。“酒驾”是酒后驾驶,指每100毫升的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20毫克但不到80毫克;“醉驾”是醉酒驾驶,指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等于或大于80毫克。两者的法律后果不一样。

四、经常被写错的引语是“兄弟阋于墙”

今年中日钓鱼岛之争发生后,网民纷纷引用古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来说明情势,但不少网文都写成了“兄弟隙于墙”。

这句古语出自《诗经》,一般用于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侵略”。“阋”音xì,义为争吵,不能写成“间隙”的“隙”。

五、容易被滥用的网络词语是“某某哥”

“哥”字是近年来的流行用语,原本含有亲热调侃的味道,眼下逐渐出现滥用的倾向。例如,在报道捕捉悍匪周克华的新闻时,有媒体就将其称为“爆头哥”,化残忍为一笑,显得很不得体。

六、新闻报道中容易读错的词是“发酵”

“发酵”本指复杂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比喻事物受外力影响发生某种变化,例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韩日岛争连续发酵”。

“酵”字历史上有两种读音“jiào”和“xiào”,现在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统读为jiào。

七、法制新闻报道常被混淆的是“囹圄”和“囫囵”。

“囹圄”意思是监狱,而“囫囵”意思是完整、整个儿的,常见成语是“囫囵吞枣”。

八、“皇后”不能被写成“皇後”

这是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后”字原指君主,引申指“君主的妻子”,和“前後”的“後”是两码事。

九、女性常用错的称谓是“贱内”

2012年7月一位台湾知名女艺人自称“贱内”,令人啼笑皆非。“贱内”是一个谦辞,旧时用于男人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妻子,不宜用作当下时尚现代女性的自称。

十、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经常把“潟湖”误为“泻湖”

这是一个习惯性错误。因为“泻”的繁体字“瀉”与“潟”形近,导致误读误用。

2011年国人常犯十大语文差错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

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三、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2011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但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经常将“泄漏”错写成“泄露”。语文专家指出,“泄露”的对象一般是机密信息。而“泄漏”则使用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使用“泄漏”。

五、最容易误用的称谓是:村长。媒体在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主任”误称为“村长”。相声小品中也常说“别把村长不当干部”。这是语言运用中的滞后现象。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其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

六、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不少媒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大桥在施工中“过分强行合拢”。

事实上,“合拢”应作“合龙”。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

七、最容易读错的金属元素名称是:“铊”。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ó中毒”。

语言专家指出,“铊”是一个冷僻字,也是多音字。读tuó时,同秤砣的“砣”;读tā时,则表示一种元素名称。

八、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把“摄氏度”分开来说成“摄氏”多少“度”,如“摄氏15度”“摄氏20度”。准确的说法应

是:“15摄氏度”“20摄氏度”。摄氏度是法定计量单位,不能随意拆开。

九、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引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计”容易误为“一年之季”或“一年之际”。

十、街头商店用字中常见的差错是:“家具”误为“家俱”。

口讷的智慧:不逞利口,不论人短

以说话遭祸者,不在少数。究其因,无非爱逞利齿,爱论人长短、搬弄是非。而最冤枉的是那些人,本无心之语,被人道听途说、断章取义,致千古之恨。所以,如果从一开始就慎言,不是可以免去许多烦恼吗?为人处世,万不可忘记“祸从口出”之戒。

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是很现实的,人心更是难测的。当你的聪明外观、锋芒毕露时,则遭人妒忌。

无意看到1952年的教育海报,才发现现在的教育多么失败

这本书的内容,大家都可以查到,人家高一就学这个,你们各位自诩为学霸的,颤抖了吗?基本上到学矢量微积分之前,学完了这本书,你做微积分已经应已如四则运算般自如。我作为一名合格的宅男,还选修了AP物理,我们的课本是这个:

再说说小学数学吧。

再引用一个朋友孩子的例子。他儿子上3年级,以我们的眼光粗粗来看,他们学的是:

1)10以内的加减法2)1000以内数字的读写

这是什么级别?好像现在幼儿园中班就已经教这个了!但我朋友花了3小时教材,越看越汗,还特地总结了一下他们教的我们没教的:

1)同样从1数到10再11,我们是单纯的数,数到10,100,1000;但他们数到11后,开始讲进位、十进制,开始引入二进制、五进制等;2)讲10以内的数字,区分数字的用途,同样是数字3,可以是3个房间,第3间房,房间长3米,他们有什么不同?3)在数字的用途一节后需要写paper:我们说华盛顿有人口3,454,456(数字是我随便编的),这个数字是精确的嘛?还是估算的?为什么?怎么证明?4)有一些逻辑题目,类似于“教授的隔壁是医生医生喜欢蓝色”这种问题,我们孩子是从小作为智力题目来做的,他们则介绍了只需要用到1-10这几个数字的表格,介绍如何将这些条件填入表格,最后如何出答案。

其实还有更多....总体感觉这个的教材:

1)强调数学的基本概念

2)强调逻辑思维

同样是逻辑问题,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用脑子解决,会的就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会就你怎么这么笨。而他们从小就拿出来,教孩子用工具解决。国人一向号称自己是最聪明的民族,但创新实力却很弱,我相信我观察到的这一点是原因之一。

3)细致

我们长大后,看老外的文档,事无巨细,是不是特别佩服?可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耐心看下去,写出来呢?我想,这就是原因,我们都没有耐心为孩子细致的解剖这个世界,孩子长大后怎么能细心?总之,美国的教育更注重的是在大学前开阔视野,找你所喜欢的、感兴趣的领域和学科,所以他们一直到高中都有很多自己选修的课程,很多很多课,看似很轻松,学自己喜欢的嘛。当我们经历过那不想回去的高考之后,全都瞬间解压,觉得没什么事做了,开始玩乐,但美国大学生却非常辛苦,学习努力,这不光是因为他们的大学不好毕业,而是,大学时期其实才是真正学习的好时光,术业专攻,之前都在寻找培养兴趣,拓展视野,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可见的,他们的数学简单,其实不是简单,只是我们学过的很多数学公式,现在生活中也都不会用到了。

所以说「美国学生学的数学比我们简单」这就是个伪命题,不存在这样的事情。

当然,如果孩子基础不好,一篇课文都记不住,想要成为“黑马”,超常发挥,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父母们应该督促孩子紧抓基础。只有基础牢固,才能不畏惧任何考试!

THE END
1.公民法律基本知识1000题法律--中国--问答 评分: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关于公民法律基本知识1000题的书。豆瓣作者简介:目录:一 公民法律基本知识1000题二 公民法律基本知识1000题答案附一 加强社会治安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法律知识竞赛100题附二 竞赛答题须知答题卡附三 关于开展“加强社会治安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https://libi.nwupl.edu.cn/bookInfo_0198085470.html
2.齐参与6月份法律知识有奖竞答火热进行中~B.口头报告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 )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A.知识 http://www.fzsx.gov.cn/qmsf/fcwh/58689.htm
3.2023年度普法考试复习题1000题.pdf2023年度普法考试复习题1000题.pdf 156页VIP内容提供方:微传科技 大小:49.47 MB 字数:约11.44万字 发布时间:2023-12-11发布于河北 浏览人气:275 475、《国家安全法》是一部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法律,确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 的指导地位和国家安全领导体制,为构建完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奠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09/7164154063006015.shtm
4.笔试干货丨常识必刷题—法律常识100题第三弹!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第三条规定:“监察官包括下列人员:(一)各级监察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委员;(二)各级监察委员会机关中的监察人员;(三)各级监察委员会派驻或者派出到中国共产党机关、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托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OTk5OTQxNA==&mid=2247647369&idx=3&sn=1824adfb712cc51586afd7572df326cd&chksm=fd948a0fa28a2fb3f4a635fb9fcc7fc58016e59b11623c3db118c4e6cef4ee30f14111b42dfe&scene=27
5.陕西西安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1000题(三十二)公共基础知识是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聘等众多考试都会考到的知识,中公教育特推出陕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1000题及答案系列,不定期更新。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帮助考生备考之用,方便随时关注,也可以每日积累也可以扥养肥了再背诵哦~欢迎关注陕西事业单位考试题库,更多模拟题随时练习哦~ https://m.sa.offcn.com/html/2018/07/106054_2.html
6.法律硕士(非法学)复习这些书目就够了!1.《知识点提要》 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使用,可以充当课本查找知识点,先复习一遍知识点。 2.《1000题》 在初期复习时使用。强烈推荐!可以配合精讲精练使用,选择题考的很细,适合查缺补漏,梳理脉络。 3.《命题人讲真题》 强化阶段使用。前面是表解,后面是真题。小编建议先做真题,做完真题后看参考答案,上面有写对应https://m.douban.com/note/804003573/
7.肖秀荣1000题思修部分浓缩精华必背!复习经验已经做过1000题或者看过的同学都知道,肖大大特别有心的在书中用颜色区分重难点,也就是绿字部分,帮帮就是把绿字部分总结出来并进行适当的扩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温馨提示小可爱们:文末会有之前整理的浓缩知识点的汇总链接哦!马哲、毛中特和史纲一应俱全~ https://www.kaoyan.com/zhengzhi/jingyan/5b6d5cede36a1.html
8.计划生育基础知识试题虚报节育手术1000人以下达3例及以上的,1000人以上达4例及以上的。 13.计划生育统计年度? 上一年的10月l日到本年的9月30日。如:2013年度是指:2012年10月1日到2013年9月30日。 14.再生育子女的生育证审批及发证机关是哪里? 为县级人口计生局。15.育龄妇女的概念?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818/17/46542972_680196764.shtml
9.中公2020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1000题全本《中公版·2020党政机关公遴选公务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1000题》共包含七篇内容。*篇政治,第二篇经济,第三篇法律,第四篇管理,第五篇科学技术、历史、国情国力,第六篇公文写作与处理,第七篇重要会议及政策。【推荐语】《中公版·2020党政机关公遴选公务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1000题》严格依据中央机关及各省市直机关公http://e.dangdang.com/products/1901236096.html
10.公务员考试常识试题及答案(1000题)17艺术类选择题 18节口民俗19大连地区国防知识以下是部分内容。全文word下载地址附本文最后。1、法学试题 1.在我国 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各部、委、局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 A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是( ) 。 A.立法解释 https://www.wm114.cn/wen/126/250623.html
11.2020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真题汇编卷一本篇内容涵盖了2020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真题的部分题目,涉及金融衍生工具、证券发行与承销、基金运作、风险管理等多个知识点。试题包括选择题和组合选择题,涵盖了衍生工具的特征、基金的费用计算、债券的信用评级、证券公司监管、证券市场参与者等内容。 https://blog.csdn.net/qq_36448865/article/details/117618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