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正确重启日常生活100问界面新闻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上海正在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市民朋友们在复工复产、交通出行、生活餐饮、文化旅游等日常生活各方面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答?

澎湃新闻·2020/03/2312:30

Q:现在我们都恢复正常上班了,想知道上海的疫情防控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A:至3月22日24时,上海已连续20天无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3月22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38例,治愈出院328例。为做好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卫生健康部门将对患者开展必要的随访观察。

Q:每天看新闻发现上海还是有境外输入性病例,我们很担心会不会出现传播扩散。针对境外输入性风险,上海有什么对策?

A:“外防输入”是当前上海市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目前,对所有来自非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来沪人员,实施100%登临检疫、100%体温监测、100%流行病学调查、100%健康申明卡审核,以及100%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对所有来自或途经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来沪人员实施100%登临检疫、100%体温监测、100%健康申明卡审核和100%隔离。

居家隔离的重点国家入境人员,须在各区“临时集中留验点”先通过核酸测试,结果必须为“阴性”。

地区公安、卫健部门要会同社区,确保居家隔离人员不离开住所。对擅自离开的,依法处理。

Q:我最近要去北京和大连出差,到那边后还需要隔离14天吗?上海的绿色“随申码”在其他城市通用吗?

A:应该不用隔离。您到外地,建议可以下载国家健康码。上海已实现与国家健康码与各省健康码的全面互认。在数据上,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海已实现与浙江、江苏、安徽、四川等各省的健康码数据的共享互通。

Q:过几天我要去广州出差,现在乘坐国内航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Q:我最近要去合肥出差,想坐高铁去。现在乘坐高铁有什么注意事项?

A:疫情期间恢复开行列车的具体开行时刻、停靠站等均以12306网站或各客运车站公告为准。旅客出行时请按要求佩戴好口罩,听从车站工作人员引导有序进站乘车。酒精类消毒剂、84消毒液、漂白粉等均不能携带,消毒湿巾允许携带但限于个人自用的合理数量。

Q:复工后,每天戴着口罩坐在办公室,实在太闷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开中央空调或通风系统?

A:这需要根据办公场所的环境来看,人员密集的办公场所建议仍然要保持开窗通风,当前春意渐浓,室内温度适宜,原则上不建议使用中央空调。符合中央空调使用要求并运行通风的,要定期清洗空调系统进行清洗,对空调的回风口过滤网进行消毒。要采取消毒剂浸泡的方式,不能用擦拭的方式消毒。使用中央空调时一定要注意关闭回风系统,加大新风量。

Q:3月份开始,我和我老公都要去单位上班,扔下10岁的孩子自己在家,上网课和吃饭都成难题。我们这种双职工家庭,能不能有一个申请居家办公?

A:我们呼吁,企业和职工有事多商量。企业要充分考虑到职工的实际困难,尽可能采取弹性工时、远程办公、居家办公等措施,使职工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能兼顾好子女看护。对于采取灵活用工措施有困难的企业,希望员工理解支持,通过协商采取企业自设福利假,或者职工之间调班轮休、使用带薪年休假等办法。

Q:我的工作性质与疫情防控一线有关,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已经很久没休过周末了,可以向单位提出补休吗?

A:如属于休息日加班,员工有权提出补休,单位应当安排补休。

虽然法律规定单位既可以安排劳动者补休,也可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但是,从出于保护员工健康权和休息权的角度,应当优先安排员工补休,并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单位在休息日安排员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Q:现在国外疫情蔓延,从国外入境的人那么多,最近去机场坐飞机会不会有风险?

A:乘坐上海地铁须佩戴口罩,进站需测温。目前,地铁早高峰客流逐周上升,但客流量远不如疫情前。早高峰时,部分地铁站点会限流。

Q:我经常要晚上10点才下班,现在都坐不到地铁了。一些线路为何晚上9点就结束运营了?

Q:坐地铁看到车厢里那么多人,有点慌,地铁多久消毒一次?

A:所有的地铁线路,在每天结束运营后,都会对车厢、车站进行消毒通风。

Q:为什么现在早晚高峰开车这么堵,特别是周一?

A:上海市内交通早高峰车流量于3月2日已接近日常早高峰水平,在部分常规拥堵节点,如内环外圈广中路、新华路,中环内圈漕宝路、沪闵高架东侧进内环、南北高架西侧共和新路以北段车辆通行缓慢,延安东路隧道、西藏路隧道、南浦大桥进浦西段流量较高。

建议市民错峰出行,在行驶过程中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规范行车,文明行车。

Q:想坐大巴回上海,现在省际班车恢复了吗?

A:目前,上海往返苏浙皖部分省际班线恢复运营,乘车要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配合测温。复运班线处于动态调整中,旅客尽可能提前线上查询确认后再购票。

Q:如果未来要坐火车返校,还能买学生票吗?

Q:现在,发生了小的交通事故怎么处理?

Q:想吃本帮菜很久了,“老字号”餐饮恢复堂吃了吗?

Q:疫情期间,我听建议说,要确保食品烧熟煮透。那么,现在日料店的刺身还能去吃吗?

A:只要是有资质的商家,按照要求制作、销售的生冷食物,都能正常吃。

Q:青团上市了,有什么新产品吗?

A:今年有不少新口味的青团。比如,初代网红青团打造者杏花楼推出了芝士牛肉青团,宁波汤团店推出了榴莲青团和榴莲金团,新雅粤菜馆推出了黄油腰果青团,盒马与喜茶合作推出了奶茶口味青团。

Q:全面复工之后,企业员工用餐怎么保障?

A:针对不同性质的商务楼宇、企业员工,采取团餐食堂服务、团体订餐配送、便利店快餐供应、餐饮企业与外卖平台跨界合作等不同模式。此外,越来越多的餐企正陆续恢复正常营业。

Q:虽然公司有食堂,但不少白领为了安全,还是采用客饭外送形式,在自己工位食用。什么时候可以直接在食堂吃饭?

A:目前,企业食堂经营者可随时恢复食堂经营。不过,食堂应当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员工必须戴口罩,做好消毒、通风等工作。

Q:去食堂吃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目前部分制造业,以及条件成熟的企业,食堂已开放。去食堂就餐,仍建议隔位坐,员工密集的单位,分时段前往。尽量避免人员密集。食堂配好免洗消毒液等。

Q:吃了这么多天外卖,想去餐厅吃饭。怎么做才能比较安全?

A:排队取餐或付款时应佩戴口罩,与相邻顾客保持一定距离;尽量选择通风好的位置就座,饭前要洗手,进餐时少交谈、不摸手机;合餐时注意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付款首选电子支付,减少使用现金。

Q:上海的饭店都开了吗?

A:截至3月19日,上海餐饮行业复工率达70%。根据本市疫情防控最新形式和复工复产复市最新要求,“餐饮行业复工指引”废止。预计餐饮企业将加速复工。

Q:进餐厅还需要保持一米线吗?

A:目前,越来越多的餐企正陆续恢复正常营业。开放堂吃的餐企也越来越多。但是作为疫情防控主体,大多餐企仍会给顾客量体温,提醒保持一定距离,就餐高峰时限流。

Q:想吃现杀的白斩鸡,哪里还能买到活禽?

A:每年农历初一至公历四月三十日全市暂停活禽交易。今年禁止活禽交易期限延长,重开日未定。

Q:去商业场所还要测温吗?

A:原行业复工复产已经废除。目前,已有部分社区商业街取消测温,撤除单向进出规定。

Q:复工复产后,商场有什么促消费活动吗?

A:原商贸行业“复工复产指引”已废止,但各商贸企业仍需承担防控主体责任。员工上岗戴口罩,做好通风和消毒工作。目前,鼓励商场积极开展消费促进工作,但不宜搞人员集聚性活动。

Q:上海的商场基本都开了。如果现在去商场购物,要注意些什么?

Q:我如果去服装店,试衣服会不会交叉感染,有没有什么消毒保护的措施?

A:新冠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去商场、商店等人员较多的场合,需要戴口罩。试衣服的过程中,也需要戴口罩,试衣服前后做到洗手消毒。

Q:上海的旅游景点都开放了吗?可以报团出游吗?

A:到3月20日,上海大部分A级景点都开放了,但所有景区、景点都限流。上海市旅游企业也已经恢复了上海范围内的跟团游、一日游等产品。游客请错峰出行。

Q:天气这么好,想去赏花。现在去公园,需要提前预约吗?

A:为了做好疫情防控,上海各公园都限时限流,一旦超出客流上限,就不能入园了,因此最好提前预约。其中,上海辰山植物园、顾村公园、上海植物园等部分公园,必须提前预约,否则不能入园。

Q:公园现在都有哪些花开了?如果想去赏花,什么时候最好看?

A:现在,早樱、早桃、美人梅等正处在最佳观赏期,山茶、杜鹃、木兰科植物也已争相绽放。由于近日天气持续晴好,“染井吉野”樱也将于3月下旬盛开,届时上海植物园将迎来最美时节。

Q:周末想带孩子去上海动物园游玩,可以喂小动物吗?

A:目前,上海动物园是特殊时期的有序开园,儿童动物园喂小羊(家养的)的互动项目取消了。至于其他野生动物,是严禁投喂的,它们由饲养员专门照顾。

Q:当前形势下,可以出境游吗?

Q:上海的电影院开放了吗?

A:按照上海第四版复工复产指南,目前暂未有电影院开放。电影院需备案确认复工。

上海各大影院在为复业积极作准备,行业协会已发布指南,建议影院复业期内对员工和观众测量体温、影片排片间隔不少于20分钟、宜采用交叉或隔排方式售票等。

Q:一旦影院开放,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影片?

A:中影北京发行公司发运的第一批影片节目硬盘包括5部影片,分别是《中国合伙人》《狼图腾》《战狼2》《流浪地球》《何以为家》。华纳兄弟电影表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4K修复3D版将在国内重映。

Q:目前上海的博物馆、艺术馆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展览?

A:上海博物馆,《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延期至2020年4月5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的《长三角航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延展至5月5日。上海鲁迅纪念馆的《挹览清芬——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藏扇面展》,延展至3月31日。陈云纪念馆的《重大的胜利伟大的转折——庆祝上海解放七十周年》,延展至4月20日。

Q:博物馆的所有展品都开放了吗?

A:按照防控指南,博物馆裸置展品,可以不开放。比如,上海博物馆的雕塑厅、少数民族工艺厅、家具厅都暂不开放。上海历史博物馆少数涉及裸置展品的,将设1米线,禁止触摸。

Q:进入文化场馆,小朋友也要出示“随申码”吗?

A:各场馆规定不一。上海博物馆:小朋友需要出示绿色“随申码”。上海科技馆:儿童进入场馆,经过测量体温,家长验证“随申码”后,由家长填写《儿童健康信息承诺书》进行信息登记,通过安检后入馆。

Q:剧场和书场演出活动什么时候开始?演唱会几月份可以举办?

Q:图书馆里的书在借出去之前,消过毒吗?

A:上海图书馆部分恢复开放后,还书也需预约。每天对服务区域的流通书刊进行紫外线消毒,并对读者归还的书刊统一消毒后上架;读者亦可使用自助图书消毒设备对所借书刊进行再消毒。

Q:快递员现在能进小区吗?

A:快递员进小区目前还没有完全开放。部分小区已对快递员实施有条件进入,具体规定可详询居委会。

Q:家政员可以上门服务了吗?

A:不少小区已开放家政员进入。家政员进小区,先要出示绿色“随申码”,扫描二维码看最近去过哪些地方,然后找物业签上门服务健康承诺书,再量体温就能上雇主家门了。

Q:家政员可以上门了,部分小区可以进快递员了,我们啥时可以自由地去其他小区走亲访友?

对进入小区看望亲友的人员,如果出示随申码是绿色,亲友也同意他拜访,在体温测量正常、做好登记后,应该允许其进入小区。

Q:家政员返回上海,需要哪些手续?

A:按照第四版复工指南,家政可以作为一般性行业,直接复工。非重点地区来沪人员,不强制隔离14天。只需出示绿色“随申码”即可。

Q:已经两个多月没去理发了,感觉很难受。现在可以去理发了吗?

Q:外卖安全吗?是否需要消毒?

A:外卖总体是安全的,但需要选择正规的店家,这样才能保证食用的肉食、生鲜是经过检疫的,并且制作加工过程是合规的。如担心外卖方式和快递员带来的接触和飞沫传播风险,可以让外卖员将食物放在门口自行取用,打开包装后,先洗手再食用。

Q:清明快到了,但现在疫情还没结束,可以去扫墓吗?

A:今年清明期间(3月28日至4月12日),不建议前往公墓现场祭扫,全市经营性公墓将推出集体祭扫、网络祭扫、代客祭扫三项服务。个别确有落葬或现场祭扫需求的市民,可提前向各公墓预约。

Q:浑身松散就想动一动,我们可以踢球赛了吗?

A:按照最新规定,对体育运动场地的人数和项目不再要求,按照适度、有序原则,由各场所方根据项目和场地特点控制即可。简单说,可以双打了,可以踢对抗比赛了。

Q:健身不能洗澡太难受了,现在健身房的淋浴开放了吗?

A:是的,健身房的淋浴可以开放了。

Q:KTV开放了吗?怎么保证安全?

安全防护方面,上述场所表示,每日营业前,会对店内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并对麦克风、点歌设备按键等进行专门清洁消毒。

Q:我承包了公共体育场馆的场地,现在是否可以开放了?还需要报备吗?

A:按照最新规定,一般体育场所全面放开,无须备案,无须网上登记。但是,室内游泳池、利用地下空间的密闭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须经属地体育行政部门备案确认。此外,线下体育培训活动继续暂缓。

Q:近期入境人员在上海,能住店吗?

A:所有抵沪的航班,都将经过层层排摸,不是从重点国家入境的人员,可以正常办理住店手续。

不过,现阶段,对住店人员证件查验比较严格,入住时必须出示绿色“随申码”,还将查看护照等。

A:目前由各企业根据工地人员健康检查合格情况,向业主及物业提出复工与开工申请。施工人员凭身份证与实名报备证明进入小区后应立即进入工地,减少出入次数,不得四处走动。

Q:小区里私家车多,找不到停车位怎么办?

A:上海市公安局积极在老旧小区的周边道路设置临时停车场,近日已新增第三批39处,停车泊位1777个。市民可在设有“临时停车P牌”的临时道路停车场,按照指示进行停车。

Q:从超市买回家的东西,需要消毒吗?

Q:居家消毒,酒精喷得越多越好吗?不同消毒产品可以混用吗?

A:消毒不能过度,日常只需要常通风、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根据消毒对象选择消毒方式,如餐具选择煮沸或消毒柜,手机等小物件可用75%酒精擦拭等。消毒产品不能混用,否则会对人体不利。75%酒精严禁大面积喷洒,避免燃烧危险。

Q:疫情期作息被打乱了,现在经常睡不着觉,怎么办?

A:睡前避免浏览疫情信息,避免接触让自己情绪激动的事情;认真安排饮食,营养均衡合理;学习自我放松的技巧,如呼吸放松等;每天做一些锻炼,建议达到心率120次/分,微微出汗,每天持续20-40分钟为宜,但不要在睡前运动。

Q:最近宅在家里,一刷手机就停不下来,总是熬夜,第二天起不来又很后悔,但控制不住,我该怎么办?

Q:近期从重点国家和地区来上海的入境人员,都必须隔离吗?

A:上海对24个重点国家的航班及入境人员,实施更为严格的100%登临检疫、100%体温监测、100%健康申明卡审核和100%隔离。要居家隔离的重点国家入境人员,必须在各区“临时集中留验点”先通过核酸测试,也就是结果必须为“阴性”。

Q:我想了解一下,目前哪些国家的入境来沪人员需要隔离?

A:3月22日,上海的疫情防控重点国家调整为:韩国、伊朗、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德国、美国、英国、瑞士、瑞典、比利时、挪威、荷兰、丹麦、奥地利、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希腊、捷克、芬兰、卡塔尔、加拿大、沙特阿拉伯、菲律宾。

从3月23日零点起,凡在进入我市之日起的前14天内,有上述调整后的24国旅居史的所有中外人员,一律按照规定严格实施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观察。

Q:对非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来沪人员,上海如何加强防控?

A:对非重点国家的航班全力实施100%登临检疫,对入境人员实施100%体温监测、100%流行病学调查和100%健康申明卡审核。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口岸防控,除集中隔离人员外,上海将对所有来自非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来沪人员实施100%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Q:从国外来上海,入关时需要配合做什么?

A:入境旅客要如实、完整、准确填报健康申明卡,并配合海关做好体温监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等措施。检疫传染病染疫人或者染疫嫌疑人拒绝隔离、不如实填报健康申明卡等,可按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定罪处罚。

Q:国外疫情形势日益严重,正在国外的留学生要不要回国?

Q:入境旅客出现了感染症状,会被如何对待?

Q:境外来沪人员如果确诊新冠肺炎,治疗费用是自理还是免费?

A: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个人负担部分财政予以补助。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费用原则上个人负担。参加商业保险的人员,由商业保险公司按合同支付。对未参加医保、确有困难的人员,可按法律法规给予医疗救助。

Q:重点国家入境人员集中隔离期间,住宿和餐饮自费还是免费?

Q:我有个外地朋友最近想来上海的医院看病,到上海后还需要先隔离14天吗?

Q:上海各社区在落实居家隔离措施时,对中国人和外籍人士会不一样吗?

Q:近期,境外输入型病例增多,上海如何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入境来沪人士想要居家隔离,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同时,需要居家隔离的重点国家入境人员,必须在各区“临时集中留验点”先通过核酸测试,也就是结果必须为“阴性”。

Q:我家小区里有个刚从意大利回来的留学生正在居家隔离,怎么确保他隔离期间不出门?

Q:近期入境人员如果在集中隔离期间,出现咳嗽等症状,应该怎么办?

Q: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去哪儿求职?

A:上海3月至6月推出“云求职”就业服务,共提供就业岗位4万多个。目前,“2020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网络联合招聘会”已开启,计划举行至4月20日。此外,在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市学生事务中心网站,预计500多家单位发布万余个岗位。24365校园招聘活动推出200多万个岗位。

Q:抖音上的直播招聘会靠谱吗?

A:要注意鉴别。上海各级人社部门创新疫情期间就业服务模式,奉贤区人社局曾开展了一场“就业战疫”抖音直播招聘会,对接6家优质企业参与直播。宝山区就促中心也将招聘会搬上了“抖音”平台,共上线50家企业1624个工作岗位。

Q:除了上班,高校毕业生还能去干什么?

A: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实面临较大压力。除了考虑就业以外,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或者继续读研。高校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形成合理预期。

A:对因疫情导致劳动者暂不能返岗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或退回劳务派遣用工。

Q:上海各类学校,到底哪天能开学?

开学需符合三个条件: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绝大多数认可开学是安全的;必要的防控物资和条件到位。

Q:幼儿园、托儿所、校外培训机构线下课程何时能够恢复?

Q:上网课时,家长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效果并避免亲子冲突?

A: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制作家庭作息计划表,和孩子一起相互监督,一起设立以游戏竞赛等形式的行为激励机制。

Q:孩子在家上网课,如何保护视力?

A:阅读、书写、看手机等屏幕用眼20分钟后,需要休息,抬头眺望20英尺(约6米)外的远方至少20秒以上,家长可为孩子设定闹铃提示。使用电视、电脑等设备时,保持远距离观看。养成正确用眼习惯,避免躺在沙发、床上看书。

Q:上海今年中考、高考是否延期?

A:很多中小学生已通过线上学习等方式对课程进行了学习。等到开学之后,学习如何衔接,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情况可能不太一样,会结合各个学校实际情况做出研判。

Q:上海今年民办超额摇号,如果摇号落选了进不了对口公办怎么办?

A:今年起,上海幼升小和小升初都实施公办民办同步招生,根据公办学校已分配入学的实际情况,以对口生源优先、同类排序靠后为原则。将加强民办学校电脑随机录取过程和结果的监督与管理。

Q:高校艺考还能去参加现场校考么?

A:为防止引发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聚集,原则上2020年高考前不组织现场校考。鼓励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对于专业性强且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鼓励非现场考核方式进行初选,高考后再组织现场校考。

Q:研究生无法按时完成论文怎么办,会影响毕业吗?

Q:现在能去医院正常看病了吗?

Q:慢性病患者还要不要去医院就诊?

A:若出现病情波动或药物不够等情况,还是要及时就医。目前,上海38家市级医院,已开通网上快速问诊便民通道,可先进行线上咨询,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去医院。慢性病可以控制,但要坚持服药,调整药物前请咨询医生。

Q:家里老人有高血压、心脏病,疫情期间可多开些药吗?

A: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上海开展慢病长处方举措,经诊治医师评估符合要求,最多一次性可开具三个月用量的药品。

Q:听说上海有互联网医院?都有哪些?怎么看病?

A:目前,上海已有7家互联网医院,分别是徐汇区中心医院、华山医院、儿童医院、皮肤病医院、中山医院、仁济医院、第六人民医院。

Q:特殊时期,那个“吹吹吹……不要停”的肺功能检查能做吗?

A:需要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进行。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外科手术前评估的重要检查项目,检查过程中受试者需要反复进行多次用力呼吸动作,会产生大量飞沫等,因此既要保障外科手术等顺利进行,也务必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等风险。

Q:疫情以来,上海的养老院实行封闭式管理,家属也不能去探望。我们何时才能去探望老人?

Q:今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还能准时发放吗?

A:目前,全市社保基金有一定的结余量,有能力支撑阶段性减免措施,支持企业发展。阶段性减免措施实施后,市财政部门将确保参保人员的社保待遇不受影响,并按时足额发放。

Q:在疫情特殊时期,社区如何照顾高龄、独居老人?会给他们送饭吃吗?

A:对于行动不便、高龄等困难老人,保证每日送餐上门。对社区食堂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对食堂工作人员、送餐员做好体温检测健康管理。同时,落实定期探访制度,并由志愿者结对开展心理疏导等服务。

Q:我觉得“随申码”的头像不太理想,想更改可以吗?

Q:孩子面临升学,为就近上学想给他迁户口,迁户口可以网上办理吗?

Q:我最近要去离婚,请问需要提前预约吗?

Q: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是否可以打印“随申码”作为凭证进出办业务?

A:“随申码”有效期为30分钟,超过有效期无法扫描确认是否可以通行,需要重新申请,因此不建议打印。如有困难,具体情况应向场地管理方反映并遵从规定。

Q:我的“随申码”被别人扫了,会不会信息泄露出去?

Q:我在上海获取了“随申码”绿码,有事情离开上海几天,再回沪还能显示绿码吗?

A:身体未见异常,且14日内不是从重点国家及地区来沪,均可显示绿码。

Q:我不在上海,如何办理上海居住证及续签?

Q:疫情期间,机动车逾期未检验怎么办?

A:疫情防控期间,机动车按规定应当接受安全技术检验的,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统一延期。疫情防控结束后,车主尽快办理。

Q:疫情期间,互联网预选机动车号牌号码的有效期是否延长?

A:对于申请人已在互联网预选机动车号牌号码,但未及时办理机动车登记的,预选号牌号码的有效期将视抗疫情况延长。申请人可在疫情防控结束后,前往车管所确认选择的号牌号码,继续办理机动车登记。

Q:我在口罩厂上班,老板要求加班违法吗?

Q:我是一名“共享员工”,原东家还管我吗?

Q:公司受疫情影响,可以延期发工资吗?

A:对受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鼓励企业通过协商民主程序与职工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对暂无工资支付能力的,企业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可以延期支付工资。

Q:疫情过后公司要裁员,我该怎么办?

A:如果员工不存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过失情形,用人单位不能单方面解除合同。若用人单位受疫情影响不得不辞退员工,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按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Q:疫情期间健身房、美发店、培训机构停业,会员卡可以退掉吗?

A:预付消费卡用户除非在办卡时签订的合同中便明确可以解除合同,否则因为疫情原因,消费者直接提出解除合同,要求全额退款,很难得到支持。建议消费者与商家协商,通过延长使用时限等方式解决。

Q:入境不如实申报健康信息,后果严重吗?

A:最高人民法院等5部门联合发布意见,明确入境人员拒绝执行健康申报、不如实填报健康申明卡等行为,涉嫌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造成病毒传播等严重后果的,考虑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竞合关系,择一重处。

Q:现在孩子全天在家,要每天24小时带着他,快被“神兽”逼疯了,怎么办?

Q:如果遇到心理问题,可以有哪些心理咨询渠道?

Q:孩子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只有玩玩具和电子游戏才能安静,他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Q:孩子在家学习,总是拖拖拉拉,我着急得不行,他却无动于衷。该怎么办?

A:首先要明确是孩子拖拉还是家长太急。如果是孩子的问题,先分析原因,然后进行引导;如果是家长的问题,可以选择让其他人去和孩子交流,沟通效果会更好些。同时用数脉搏、做深呼吸、脑子里叫“停”等方式,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并观察其他人对孩子行为的反应。

Q:父母很看重成绩,我在家上网课,他们盯得很紧,我特别紧张。该怎么调节心态?

A:通过错题分析、重温知识点等方式,提升对学习的可控感。设定一个个小目标,达到目标时及时给自己鼓励或奖励。多跟同学、老师交流,努力探索上网课、在家学习的“别样风景”和“意外收获”。和父母多沟通,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Q:疫情期间,父母经常在家发生争执,作为子女我该怎么做?

A:空闲时和父母单独交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运动、听音乐,或者寻求支持,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或好友,了解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Q:孩子上中学,在家上网课,我们家长又复工了。没人监督他会偷懒,网课学习效率不高影响成绩,怎么办?

A:尝试用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并寻找恰当方法适度宣泄情绪,舒缓心理压力。合理安排生活,开展适当运动。相信在体重逐渐恢复的同时,你一定会发掘出自己更多的魅力。

Q:复工后在单位吃饭,虽然和其他人隔开一段距离,但我还是很紧张,该怎么调整自己?

A:如果确实是一到单位饭堂就恐惧紧张,那么可通过官方途径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方式,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正确认知后调整自己的行为。也要观察周围人的反应,判断自己是否过度紧张了。

Q:复工后,压力大,睡眠质量下降,怎么办?

A:睡前一小时停止高强度脑力活动,不要躺在床上玩手机、看电视,睡前洗热水澡,让身心放松;在睡前进行放松训练或冥想练习。如果经过自我调整,睡眠情况依旧不佳,并对生活造成明显影响,建议寻找专业人士帮助。

Q:受疫情影响,我很担心自己会失业,焦虑得茶饭不思,该如何缓解这种情绪?

A:能提前考虑到失业风险,说明有危机意识。想想你能把控的事吧,做你能做的、有用的事,譬如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岗位胜任力,也可以抓紧学习其他技能,或者变被动为主动,直接去就业市场寻找适合的工作。

Q:复工后,我发现和以前经常聊天的同事变得有距离感,该如何自我调适?

Q:最近脾气暴躁,经常斥责家人,事后又觉得自己反应过度了,可怎么办?

A:如果无法调整情绪,或并无明显原因地频繁发脾气,则需考虑是否自己过度紧张了。如果这些情况影响到日常生活,并让你感到痛苦,还伴有失眠等其他症状,则需要去咨询医生,以选择线上咨询或线下诊疗。

Q:我每天洗手都要洗十几遍,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A:这是一种强迫行为,其实是可以主动控制的。重复洗手时可以提醒自己“它又出现了”,然后刻意减少洗手次数。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控制,则要借助家人帮助监督。如果情况仍然严重,可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Q:最近,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多地领导都带头摘下了口罩,我们可以不戴口罩了吗?

A:对普通公众而言,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时,可以不戴口罩。

Q:现在去健身房运动,需要戴口罩吗?

A:答:根据新版本市体育场所复工工作指引,不再要求顾客全程佩戴口罩,但身体接触活动建议戴口罩。

Q:在单位里,我坐在靠窗的位子上,开着窗通风时,是不是可以把口罩摘下来?

A:如果是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可以考虑摘掉口罩。在人员密集的办公室环境内,建议仍然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好口罩,保持室内环境通风。

Q:我与居家隔离人员、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要戴口罩吗?

A: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Q:国内疫情逐渐稳定,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佩戴口罩,什么情况下不需要,有专业的指导意见吗?

同时,三类人可自愿带口罩:倡导年老及体弱者,免疫力低下及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时自愿佩戴口罩。

THE END
1.法律咨询平台律师在线解答法律在线24小时电话咨询华律网免费法律在线咨询中心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专业律师,24小时为您提供法律在线咨询服务,还可以通过法律咨询热线或者律师在线解答qq解决你的法律问题。https://m.66law.cn/question/
2.国家免费24小时法律在线咨询国家免费24小时法律在线咨询 国家免费24小时法律在线咨询,您好,中国司法部的“12345法援服务热线”为全国免费提供24小时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电话号码是12345,邮箱是12345@moj.gov.cn 1. 国家免费24小时法律在线咨询是指由政府提供的相关法律支持及咨询服务。https://yinghe.niaojiba.com/a/170690281919882.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 2024-11-22 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商事仲裁领域合作开启新篇章 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何以落户广西 2024-11-20 池州贵池区为在外官兵提供高效便捷法律服务 2024-11-20 柳州司法局探索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点援制让受援人更具选择权 2024-11-18 https://www.chinalaw.gov.cn/fzgz/fzgzggflfwx/fzgzggflfw/
4.免费24小时法律咨询服务在哪里可以找到?可以免费咨询法律问题的机构有: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地方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各地的12348,这个是法律援助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736165.html
5.龙哥风向标20230404GPT拆解temu可以在海外抖音上挂小黄车盈利点:开发恋爱版ChatGPT,可以通过销售训练好的成品来盈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设置聊天对象的“人设”,并通过对话训练AI聊天对象,调整语气、说话方式、口癖等,这将是一项具有潜力的盈利项目。 操作步骤: 确定ChatGPT的开发平台和语言,例如使用Python进行开发。 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35911703
6.法离婚律师咨询离婚律师咨询免费24小时在线附近 一、离婚律师咨询的重要性 离婚律师咨询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在婚姻关系出现矛盾、无法挽回的情况下,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成为了许多夫妻们的选择。为什么离婚律师咨询如此重要呢? 离婚律师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对各类离婚案件的处理方式和相关法律条款了如指掌,能够http://www.rouhuan.cn/article/3115899.html
7.国家免费24小时律师咨询如果您遇到法律问题,可以选择免费咨询律师的平台来获取帮助。根据上述对话的内容,可以提供几种途径供您选择。 国家免费24小时律师咨询 可以到当地法院大厅咨询,他们会提供免费的律师咨询服务。此外,您还可以前往当地的司法所或法律援助中心,也有免费的律师咨询服务可供选择。如果您希望得到更专业的法律咨询,您可以去律师https://info.imlaw.cn/laws/8074.html
8.一家人有两个孩子在部队当兵,国家会有补助吗免费查看 > 今日已有7054人查看看完文章仍有疑惑?试试向律师咨询吧~ 律图法律咨询24h在线 认证律师:18万+帮助人次:15亿+ 您好,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律师24小时在线,咨询后将为您解答。 您好,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律师24小时在线,咨询后将为您解答。 您好,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律师24小时在线,咨询后https://mip.64365.com/question/18814953.aspx
9.免费24小时律师咨询,老板拖欠工钱该如何维权?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维权。维权时应注意收集整理必要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8000503.html
10.国家律师免费咨询电话24小时在线你好老师,我想问一国家律师免费咨询电话24小时在线你好老师,我想问一下,就是双方没有领结婚证,只是举办了个结婚典礼仪式,嗯,办了酒席,然后结婚婚办。你好老师,,法妞问答-3分钟100%解决你的法律问题,咨询热线:400-618-8116。https://www.faniuwenda.com/Ask/Index/show/id/12883561.html
11.全国12315平台投诉6.市场监管部门经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同意,采用调解的方式处理投诉,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鼓励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平等协商,自行和解。 7.投诉对象在ODR企业名录内的,投诉人选择处理单位时,平台会自动显示“绿色通道企业”勾选项。投诉人勾选后,即表示投诉人同意与被投诉人进入和解程序,直接通过平台在线纠https://www.12315.cn/cuser/portal/tscase/notice
1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开设涉“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专项举报邮箱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同城版块信息内容问题整治”专项行动 2024年9月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810.6万件 新疆伊犁州开展网络侵权举报“面对面”宣讲活动 通知公告 更多> 2024年9月https://www.12377.cn/
13.2024最新中国签证概况与申办指南:免签国家签证类型所需材料恢复口岸签证签发,恢复执行24/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依法签发临时入境许可。 华侨华人华裔分不清?哪个才是中国籍? 华人= 中国国内(大陆,港澳台)的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 海外拥有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血统的人。 中国人偏重国籍,然而血统也在考虑范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中,所谓华人指带有前述中华民族血缘而“国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77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