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来,“朱雪芹职工法援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帮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群众16000余人次,提供代书、参与调解、代理仲裁诉讼5500多件,挽回职工经济损失超过1个亿……难能可贵的是,工作室始终保持“零投诉”“零争议”,用贴心周到的“靠谱”服务让受援人获得优质的法律帮助。
女职工维权,法律援助不缺位
2020年4月,一名姓白的女士入职某信息科技公司担任销售经理,签订了一份期限为2020年4月20日至2023年4月19日的劳动合同。该合同书约定白女士的试用期至2020年10月19日止。
入职6个月后,公司认定白女士试用期绩效未能达到任职岗位的要求,需要延长试用期一个月(2020年10月21日—2020年11月21日),并与其签署了“绩效改进计划”合约。在此期间,白女士意外发现自己怀孕,并以邮件形式向公司坦承怀孕一事。谁知3天后,公司以白女士试用期内无法胜任公司岗位职责为由,通知她于2020年12月18日解除劳动关系。
白女士找到工作室寻求帮助。她认为,自己的试用期早在2020年10月19日就已期满,且自己又处于孕期内,公司的解除决定是违法的,并要求公司自2020年12月18日起恢复双方劳动关系。
工作室团队律师指出,在此案中,白女士及时邮件通知了公司自己怀孕的事实非常关键。“法律对‘三期’女职工有特殊的劳动保护,职工及时通知单位也是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有力保障。”最终,经普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白女士的主张得到了支持。
“互联网+”代办帮办,
农民工维权不再两地奔波
2020年4月以来,工作室团队律师通过“一网通办”为身处外省市的农民工代办帮办法律援助5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200万元。
延伸服务,
全周期法援服务助力“案结事了心舒”
2021年8月,农民工陈先生在某餐饮企业从事后厨工作,因与老板发生口角,被公司突然辞退,随后陈先生提起劳动仲裁。文化程度不高的陈先生找到工作室寻求帮助,工作室值班律师全程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不料,企业早有准备,已申请了工商注销程序,陈先生的劳动仲裁程序不得不终止。但工作室律师并未就此放弃,经过调查取证,重新向普陀区法院提起诉讼,经过一年多的诉讼,终于法院判决支持陈先生的请求。
近年来,工作室团队律师通过全周期延伸法援服务,将部分法律援助从一审诉讼阶段延伸至案件执行阶段,帮助多名拿着胜诉判决却无法及时获得经济补偿的农民工解决了难题。
“这几年来寻求帮助的职工更多是年轻人,而且他们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了。”提及法援对象的变化,朱雪芹倍感欣慰,“这说明劳动法普法做得越来越到位了,大家有意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会议指出,要提高站位,抓实抓好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和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权,继续扎实推进职工法援工作室和法援站点建设,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原标题:《7年追回1个亿!普陀这家法援工作室真“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