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分级分类警示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慑、教育作用,特推出分级分类警示教育专栏,学习医疗卫生系统中违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下称“九项准则”)典型案例,采用“案情概述+案件评述”的方式,深度解读每一项准则的涵义,深挖共性教训,让教育内容更加契合行业特点,增强警示教育的共鸣性、说服力和感染力,做到以案促改、以案为鉴,警钟长鸣。
“九项准则”的背景资料
“九项准则”是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原“九不准”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九项准则”坚持正面倡导、反面警示并行,是面向医疗机构内全体工作人员的廉洁从业基础性规范文件,是行业道德、执业规范、群众诉求的具体化呈现,体现了“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管行风”的行业管理要求,为广大医务人员划清了基本行为底线。
严守诚信原则,不参与欺诈骗保
依法依规合理使用医疗保障基金,遵守医保协议管理,向医保患者告知提供的医药服务是否在医保规定的支付范围内。严禁诱导、协助他人冒名或者虚假就医、购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串通他人虚开费用单据等手段骗取、套取医疗保障基金。
案例:某某省某医院原院长张某骗取医保基金及行贿案
案例解读
一、定点医疗机构的
骗保行为有哪些?
1、虚构医药服务,伪造医疗文书和票据,骗取医保基金
2、为参保人员提供虚假发票
3、将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记入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
4、为不属于医保范围的人员办理医保待遇
5、为非定点医药机构提供刷卡记账服务
6、挂名住院
7、串换药品、耗材、物品、诊疗项目等骗取医保基金支出等
二、医保诈骗有哪些危害?
1、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和“救命钱”,任何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损害的都是全体参保人的权益,也加剧了医患矛盾。
2、欺诈骗保影响医疗保障基金的安全运行,如果放任骗保行为,那么医疗保障基金账户就会触及红线,无法正常运行。
3、欺诈骗保会给医疗行业风气带来巨大危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受损,长期以往也会对医院乃至政府机构的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进一步激化医患矛盾。
近年来随着监督检查的力度提升,欺诈骗保案件屡有曝光。欺诈骗保危害大,国家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零容忍”的态度对骗保行为开展针对性的整治。今年,国家卫健委等14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共有五大重点,“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为其中之一。作为医院的工作人员,要树牢守法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参保人员提供合理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履行好规范使用医保基金的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