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遭校园欺凌后各方如何承担责任?最高法司法解释明确

校园欺凌涉及场景多,法律界定难,比如霸凌方的监护人如何担责?在校内遭到校外人员霸凌,学校是否担责?

9月26日,最高法发布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一),多个条文针对性规范了“校园欺凌”“校闹”等权益维护问题:未成年子女侵权,父母共同承担责任,离异夫妻共同承担侵权责任;未与未成年人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不承担监护人的侵权责任;学生遭校外人员霸凌,教育机构未尽管理职责需担责。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课题组在2020年至2022年针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的调研显示,53.5%的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

此次《解释》明确未成年子女侵权,由父母共同承担责任,未与未成年人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不承担监护人的侵权责任,由该子女的生父母承担责任。

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指出,这是根据民法典的精神对既往裁判规则作出相应调整和补充。

具体来看,《解释》划分了多种情形下的担责形式。

关于未成年子女侵权的父母责任。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有关监护人责任的规定并未明确父与母之间的责任形态,《解释》参照夫妻共同债务的立法精神,在第7条明确规定:“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父母共同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依照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一千零六十八条以及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予以支持”。

关于未成年子女侵权的离异夫妻责任。民一庭负责人指出,审判实践中,未成年子女侵权的,离异夫妻一方往往以未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为由主张自己不承担责任或者少承担责任。

以前,司法实践依照“与子女共同生活”标准来判定离异夫妻的责任,会导致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疏于履行监护职责。依照民法典第1084条的规定,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据此,《解释》明确,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离异夫妻共同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一方以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为由主张不承担或者少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考虑到夫妻离异后财产进行了分割,双方对抚养子女一般会作出约定,《解释》第8条第2款规定了离异夫妻对外承担责任后的内部求偿规则,“离异夫妻之间的责任份额,可以由双方协议确定;协议不成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双方履行监护职责的约定和实际履行情况等确定。实际承担责任超过自己责任份额的一方向另一方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关于未成年子女侵权的继父母责任。夫妻离异后再婚,再婚相对方与未成年人形成继父母子女关系。依照民法典规定,继父或者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民法典有关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

民一庭负责人表示,未成年人受继父母抚养教育成立了监护关系,但并不因此免除生父母的监护职责,对于未成年人侵权应如何协调生父母责任与继父母责任,实务中争议较大,处理纠纷时应进行“个案考量”和“利益平衡”,不宜一刀切。

因此,《解释》第9条仅针对未成年子女与继父母未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情形作出规定,明确未与该子女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或者继母不承担监护人的侵权责任,由该子女的生父母承担侵权责任。

如果学生在校内遭受校外人员霸凌的情况下,学校等如何担责?

《解释》明确,学生在校内遭受校外人员人身损害的,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为第一责任主体,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教育机构承担顺位在后的补充责任;第三人不确定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教育机构先行承担责任,并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司法实践中,被侵权人可一并起诉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和教育机构。无须被侵权人先行起诉、强制执行第三人财产后再就赔偿不能部分起诉请求教育机构承担责任。“目的是减轻当事人诉累,保障被侵权人及时获得救济。”民一庭负责人表示。

如果诉讼时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能够确定,一般不单独列教育机构为被告。人民法院应当向原告释明申请追加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为共同被告。第三人和教育机构作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在判决中应体现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责任的在后执行顺位,即明确“教育机构在人民法院就第三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履行的范围内,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补充责任”。

此外,诉讼时无法确定第三人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教育机构可以先行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责任。教育机构承担责任后向已经确定的第三人追偿的,人民法院依照民法典第1201条的规定予以支持。

THE END
1.校园欺凌法律法规有哪些?专家导读 校园欺凌最新法律法规有这些:学生受到校园欺凌,因年龄不够,不能对其处罚的,受《未成年保护法》保护,学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年龄可以受处罚的,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年龄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还可以受到《刑法》的保护。 一、校园欺凌最新法律法规有哪些 校园欺凌最新法律法规有:《未成年保护法》、https://m.64365.com/zs/1380902.aspx
2.对惩罚校园霸凌,有哪些法律条文以下是一些与惩罚校园霸凌相关的法律条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等行为,可能会受到相应的治安处罚,包括罚款、拘留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如果霸凌行为构成犯罪,如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侮辱罪、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将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19/08/8780898_1129132342.shtml
3.姚建龙:未成年人法的困境与出路犯罪学量刑法学网2.校园欺凌与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挑战 近些年来,由于未成年人犯罪宽缓刑事政策的强调,越来越多触犯刑法的未成年人被从刑事司法体系中“分流”出去。但对于被分流的涉罪未成年人却并无完善的以教代刑措施。同时,对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涉罪未成年人,或者实施了一定社会危害行为但尚未达到犯罪程度的未成年人,也https://liangxing.swupl.edu.cn/xslt/fzx/2020-05-19/283630.htm
4.驻马店正阳法院:送法进校园护航青春助成长铜钟人民法庭庭长王海兵走进永兴镇中心学校,根据中学生心理特征,结合典型案例,围绕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行为有哪些、校园欺凌的危害、校园欺凌所触犯的法律法规、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等五个方面,为同学们上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法治课。王海兵还通过课堂互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加深同学们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加强自我保护意识https://www.hntv.tv/rhh-2301037568/article/1/1834805817977036801
5.南海区扎实推进“法律六进”活动,让普法宣传接地气受欢迎入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5月24日,南海区普法办、南海区司法局、里水司法所前往里水镇金溪小学开展“防校园欺凌及《民法典》主题讲座”普法活动。现场,南海区“八五”普法讲师团讲师黄静仪律师结合案例生动地解读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民法典》等法律条文,详细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5/31/c7740704.html
6.关于校园欺凌,法律有哪些规定?正在播放关于校园欺凌,法律有哪些规定? 留守儿童为何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00:01:44 预防校园欺凌,家校社谁才是责任主体? 00:01:18 造成校园欺凌的原因有哪些? 00:02:00 旁观学生面对他人的校园欺凌行为该如何做? 00:01:16 对遭遇校园欺凌的孩子,除了心理辅导,我们还能做什么? 00:01:13 孩子遭遇校园欺https://edu.cctv.cn/2024/04/11/VIDEtHxUxIwWbHEb5Iz4IGiH240411.shtml
7.沂水:三道“加法”助力青少年法治素养精准提升即时新闻该教材摆脱传统法律条文的说教模式,用生动案例呈现,如讲未成年人保护法时,选取当地校园欺凌案例,分析过程、法律问题和解决方式,便于青少年理解法律运用。教材还配有色彩丰富插图,将抽象法律概念具象化,让同学们翻阅时如置身法律故事场景。”沂水县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刘涛介绍道。https://www.dzwww.com/xinwen/jishixinwen/202411/t20241106_15063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