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霸凌”:你也经历过这种校园霸凌么?163

前不久蔡依林发了新专辑,这周末终于有空听了一下。

里面有一首歌,叫《玫瑰少年》——

听到这首歌是令人震惊的,因为其中记录了一个似乎已经被遗忘的故事。

被称为“玫瑰少年”的故事主角,本名叫叶永鋕,是台湾初中三年级的男孩。在妈妈的眼中,他是一个每天帮自己按摩做饭的乖孩子。在邻居的眼中,他是一个体贴到让人妒忌的小男孩。

但最后,他却因为“喜欢女孩子的东西”,而在学校遭歧视霸凌致死。

同学们时常在他去洗手间的时候,脱掉他的裤子“检查”是不是女生。为躲避同学们的欺凌,他只能在上课的时候、在没有人的时候偷偷去上厕所。

某一天,他被发现倒在洗手间血泊中。据说是因为在下课前五分钟去上厕所时,身体不适突然晕倒,导致头部遭到重创,最终不治身亡。

有人说,叶永鋕间接的死于性别刻板印象带来的暴力与欺凌。因为如果他不需要在没有人的时候去上厕所,或许就可以得到更加及时的救治。

2、

在网络尚不像今天这么发达的年代,多数人尚不了解“校园霸凌”,多数人即使知道,也不觉得这问题有多严重,“无非就是小孩瞎胡闹呗”。

但我们想说的是,作为校园霸凌的一种特殊情况,这种“透过语言、肢体或其他暴力,对他人性别特征、性别特质、性倾向或者性别认同进行贬低、攻击或者威胁”的“性霸凌”,仍然极其容易被忽视。

比如,有人会因为不符合“性别特征”遭受欺凌——“性别特征”也就是“生理性别”,就是我们通常根据生殖器官、生理特征(比如喉结胡子)来划分的“男女”——你一定见过,那些喉结不明显、声音纤细的男孩被同学嘲笑,而声线粗、甚至胸部发育过早的女孩,也可能被同龄人当做异类。

也有人会因为不符合“性别表达”遭受欺凌——“性别表达”一般用来形容外貌和行为表现,比如传统意义上,人们习惯说男人是“阳刚”的,女人是“阴柔”的,从而期待男女在外貌、行为举止、对事情的看法、态度等方面都明确符合“阳刚”或者“阴柔”的要求——所以,温柔的男孩容易被欺负,泼辣的女孩也容易遭排斥。

还有人会因为“性倾向”,也就是性取向,遭受欺凌——这一点不难理解,大概分为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在学校,很多暴露自己同性恋、双性恋倾向的小孩,很可能会被嘲讽到抬不起头的。

还有人因为不符合“性别认同”被欺凌——有些人心理上会无法接受社会或者外界指派给自己的性别,可能通过异性服装、或者变性手术来改变外貌或者身体器官,以表显出自己可以接受的性别认同——因为喜欢女孩衣服而被骂变态的男生,还少么?

所以,什么是“性霸凌”?

一个平胸的女生从小被嘲笑“飞机场”,一个温柔的男孩被骂“娘炮”“娘娘腔”,性少数群体被人说成“天天就知道搞基”“他就是个人妖吧”......

这些都是“性霸凌”,“性霸凌”有着无穷的可能性。

3、

要知道,人类对于性别的认知和理解,是不断变化的。

在传统观念中,男女仿佛是位于同一条坐标轴上的两级,代表着截然相反的气质、态度和生活方式。

但传统的就一定是对的么?

简单粗暴的划分性别,是否可能并不适合世界的复杂和多样?是否也限制了每个人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研究发现,即使是使用生理来进行划分,也远不止“男女”两种性别。譬如双性人就拥有全部或者部分的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这些生物学事实,已经在冲击“生理性别只有两种”的认知。

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对“性别表达”进行批判:男人和女人都有选择“阳刚”和“阴柔”的权利。而且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双性性格”(Androgyny),这都是非常正常的。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喜欢异性,也可以喜欢同性。我们可以选择和自己生理一致的性别,也可以选择不一致的性别。

就像蔡依林在宣传《玫瑰少年》时讲道:“不要活在社会的框架里。阴柔不一定是不好的,阳刚也不一定是你要追求的。”我们每个人都被灌输过太多男人应该怎样,女人应该怎样的标准,却很少去思考这些标准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有没有限制我们去成为真正的自己。

“玫瑰少年”叶永鋕的母亲“如果觉得他这样不正常的人,他本身就不正常”

当我们重新理解“性别”,不再贬损他人的性別表达、影射他人性取向、嘲弄他人性格特征、嘲笑他人性别认同与众不同的行为,是不是就不会再有“性霸凌”?

消除“性霸凌”的关键,是尊重。

4、

关于“性霸凌”,还有一些事实:

2016年,联合国针对青少年校园欺凌的调查中,有25%的青少年曾经因为性别或性取向遭受欺凌。同年的另一项调查显示,遭受恐同欺凌的儿童和年轻人,其面临压力、焦虑、抑郁、自卑、孤立、自残和自杀倾向的风险都会增加。

2018年5月7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发表了第一份因“性倾向”而起的校园暴力全球报告,结果显示,因性别认同而遭暴力情况普遍存在,轻则成绩受影响,重则离开校园,甚至有更高的自杀倾向。在某些国家,多达85%的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学生在校遭受因性倾向而起的暴力,其中还有45%的跨性别者因此离开校园。

就像《玫瑰少年》歌词所说:“多少无知罪愆,事过不境迁。”在叶永鋕离开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校园性霸凌现象。

在国内,甚至在全世界,性别平等教育其实都才刚刚开始。

2018年3月,日本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正式修订完成,其中8家出版社将校园欺凌写入教科书,有4家出版社的教材引入了关于科普LGBT、性别认知等内容,这在日本初中教科书中尚属首次。

2018年11月8日,苏格兰表决通过了在全国各公立学校强制性开设LGBTI全纳教育的计划,成为了全世界首个做出此举的国家。

2018年9月,广东省中小学开始全面实行性别平等教育,同年12月,天津在全市中小学校实施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在两份红头文件中,都强调“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必须承认,真正接纳性别多元化,对大众绝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但这是值得的。对多元化的接纳和尊重,将会给到每个人安全感和自由度,也一定意味着一个更加令人期待的世界。

幸运的是,即使脚步缓慢,也有许多人在努力尝试改变。Ta们勇敢、真实、毫无顾虑。

THE END
1.关于“校园霸凌”的所有法律法规,总结以下是关于校园霸凌的法律法规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唆使未成年人欺凌他人,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欺凌行为要及时制止、认定和处理,并给予相关学生心理辅导等,同时明确了网络欺凌的禁止性规定及相应主体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219192593174124&wfr=spider&for=pc
2.校园霸凌的判刑标准是怎样的?律师普法校园霸凌的判刑标准是怎样的? 普法内容 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https://www.110ask.com/tuwen/9444425770409986414.html
3.校园霸凌构成犯罪判刑标准是什么爱问知识人校园霸凌构成犯罪判刑标准是:1、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未达到https://iask.sina.com.cn/b/law1yRPq4gJf1K5.html
4.3名女生殴打13岁同校女孩被抓校园霸凌怎么定罪?在当前社会中,校园暴力屡见不鲜,这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那么,校园霸凌罪判刑标准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一、校园霸凌罪判刑标准是什么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http://m.taogei.com/news/show-2441.html
5.师生家长必读!防欺凌指导手册来了→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 ?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A2NDA5OA==&mid=2650796190&idx=5&sn=ba686ae23ff1f2b5bfbecce7fce16286&chksm=892e2e7fa4c6563cd89fe58b30c8852228c7bfea1556874768d39a9d468b81a0d6e1f080defd&scene=27
6.香港的学校如何应对校园霸凌事件?.澳际留学网香港的学校如何应对校园霸凌事件?.频道,提供准确丰富专业的出国留学相关信息。海外优质的教育和相对合理的留学费用吸引了许多中国留学生前去海外留学。很多同学对香港的学校如何应对校园霸凌事件?.有疑问,下面澳际小编整理了最新香港的学校如何应对校园霸凌事http://fr.aoji.cn/converge/detailArt-1938874-2-8.html
7.霸凌且爱小说知乎漫画免费阅读「下拉观看」作为常年校园霸凌的受害者,赵大建以为自己上了大学就能迎来新的生活,没想到自己祸不单行,竟然在大学里遇到了高中欺负自己的团体之一——小太妹多乐可! 推荐 霸凌事件案例 霸凌行为有哪些 霸凌的种类 霸凌判刑标准 霸凌是什么意思 霸凌新闻 霸凌读音 校园霸凌 霸凌是音译过来的吗 霸凌用英语怎么说 霸凌者https://www.ldzhihe.com/books/309124754/
8.独家专访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对违法少年的刑事司法介入也是一种年龄是未成年人犯罪后的唯一量刑标准吗?李玫瑾认为,除了年龄外,行为也是量刑的重要标准之一。 2020年,我国将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然而,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频发,校园霸凌事件呈现低龄化倾向。解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除了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似乎也该伴随其他方面的思考。 https://news.cnr.cn/dj/20240522/t20240522_5267143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