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2024-2025学年校园霸凌案例分析的教学设计范例主备人备课成员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以《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中关于“尊重与关爱”的内容为蓝本,针对校园霸凌现象进行深入剖析。通过选取典型的校园霸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关爱生命的价值观,强化法治意识。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案例分析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辨别是非、拒绝暴力的能力。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增强对校园霸凌行为的辨识与抵制能力;提升同理心,促进对他人尊重与关爱的自觉行为;锻炼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责任意识,勇于维护公平正义,积极参与建设和谐校园。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理解校园霸凌的定义、类型及其对受害者的影响,强调识别和抵制校园霸凌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的态度,增强人际交往中的正面互动。
2.教学难点
-校园霸凌行为与普通冲突的区别,特别是心理欺凌和网络霸凌的辨识。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分析校园霸凌案例,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从个人做起,践行尊重与关爱的原则,营造无霸凌的校园环境。
-对于受害者心理的理解和同理心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援助方法,克服旁观者效应。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校园霸凌的概念、危害及法律后果,为学生提供核心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激发思辨,深化对法治和道德的理解。
-情景模拟法:设计模拟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增强同理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展示校园霸凌案例,直观呈现,加深学生印象。
-教学软件:采用互动性强的教学软件,设计问答、投票等互动环节,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好!在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经听说过或亲身经历过校园霸凌事件呢?
第二环节:新课内容学习
1.校园霸凌的定义及类型
a.教师讲解:校园霸凌是指在学校内,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欺凌、威胁、恐吓等手段,对他人进行身体、心理或精神上的伤害行为。
b.学生讨论:请同学们思考并列举出校园霸凌的几种类型。
c.教师点评:同学们的回答很全面,校园霸凌主要包括身体欺凌、心理欺凌、言语欺凌和网络欺凌等。
2.校园霸凌的危害
a.观看视频:播放关于校园霸凌对受害者心理影响的视频。
3.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c.教师点评:了解法律法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自觉遵守法律,拒绝校园霸凌。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
1.分组讨论:将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个校园霸凌案例。
3.教师点评: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面对校园霸凌,我们要敢于说“不”,同时要学会寻求法律帮助。
第四环节:实践活动
1.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校园霸凌事件发生时的场景。
2.同伴互助: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从个人做起,预防和抵制校园霸凌。
3.教师点评:通过实践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够增强法治意识,践行尊重与关爱,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环节:总结与反思
1.学生总结: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预防和抵制校园霸凌的短文。知识点梳理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以《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中关于“尊重与关爱”的内容为基础,结合校园霸凌现象,帮助学生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培养法治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增强对校园霸凌行为的辨识与抵制能力;提升同理心,促进对他人尊重与关爱的自觉行为;锻炼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责任意识,勇于维护公平正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校园霸凌的定义及危害。
(2)尊重与关爱他人的原则。
(3)法治意识在校园霸凌问题中的应用。
(1)如何辨识校园霸凌行为。
(2)如何运用法治意识解决校园霸凌问题。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各小组在案例分析中的讨论成果,包括对校园霸凌类型的识别、原因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等,检验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能力。
4.角色扮演活动: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对校园霸凌场景的反应和处理方式,考察学生的同理心、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成果、测试成绩和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6.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巩固程度,以及能否将所学内容延伸到课外。
7.家长和社会反馈: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家长对课程的看法,以及学生在家庭中表现出的法治意识和尊重关爱他人的行为。典型例题讲解例题一:
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校园霸凌案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案例:小明因为身材矮小,经常被同学嘲笑,有时还会遭到推搡和抢夺。
解答:此案例中,同学对小明的嘲笑、推搡和抢夺属于校园霸凌行为。解决措施如下:
1.向老师或学校反映情况,寻求帮助。
2.与同学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请求他们停止这种行为。
3.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勇敢面对,不屈服于霸凌行为。
例题二:
题目:请列举至少三种校园霸凌的类型,并简要说明每种类型的特点。
解答:
1.身体欺凌:以殴打、推搡、抢夺等方式对受害者进行身体上的伤害。
特点:行为直接,容易察觉。
2.心理欺凌:通过言语、行为等方式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伤害,如嘲笑、孤立、威胁等。
特点:隐蔽性强,难以察觉,对受害者心理影响较大。
3.网络欺凌: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传播针对受害者的侮辱性、攻击性言论。
特点: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受害者难以防范。
例题三:
题目:请谈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尊重与关爱他人的原则,以预防和抵制校园霸凌。
1.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差异,不因外貌、性格、成绩等原因嘲笑或排斥他人。
2.关爱他人:关心身边的同学,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传递正能量。
3.勇于担当:遇到校园霸凌行为时,勇敢站出来,为受害者发声,维护公平正义。
4.学会沟通:与同学进行有效沟通,化解矛盾,减少冲突。
例题四:
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谈谈法治意识在校园霸凌问题中的应用。
1.了解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遇到校园霸凌行为时,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寻求法律帮助。
3.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拒绝参与校园霸凌。
例题五:
题目: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校园霸凌对受害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援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