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委员关注校园霸凌提出明确法律界定

“隐性暴力”一般是霸凌问题的萌芽阶段,如果处理得当,校园霸凌也就不会发生。——市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主任马鸿韬

法律监管:校园霸凌需明确法律界定

“校园霸凌”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治理,部分委员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和法律法规上缺乏明确界定有关。“什么是校园霸凌,一句玩笑、还是过分的行为、还是有意为之的行为,目前都不好界定。所以有可能玩笑就被认为是欺凌了,或者是真正的欺凌的时候,孩子又不敢公开去告诉学校和家长。”市政协委员、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刘静表示。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张明灯律师向北青报记者介绍,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4岁以下的儿童不承担刑事责任,14岁到18岁的儿童对特殊的8种犯罪情形承担刑事责任,这其中包括故意杀人、贩毒、抢劫抢夺等暴力行为。“校园霸凌”事件中的儿童大多处于这种情形,但一般都达不到严重的暴力情形。张明灯介绍,我们国家的法律还规定,当某种行为达不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则处于无罪的状态,导致“校园霸凌”在法律上仍然处在一个盲区,对存在校园霸凌行为的孩子来讲仍然处于为所欲为的状态。

此外,市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主任马鸿韬建议,希望将校园出现的“隐性暴力”同样纳入到法律法规的范畴之内,“相比直接的身体冲突,语言和心理上的攻击对于学生的伤害其实更加严重,一般情况下,把这样的行为称作‘隐性暴力’或者‘冷暴力’。”马鸿韬表示,“隐性暴力”一般是霸凌问题的萌芽阶段,如果处理得当,校园霸凌也就不会发生。

166中学从初一到高三都有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并计划引入国外已有的校园霸凌的专业课程。——市政协委员、166中学校长王蕾

学校教育:引入专门课程,有针对性进行指导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外语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宋靖霞表示,校园霸凌的现象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是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结合这个现象,应该在校区指导、学科内容等多方面去帮助学生。

例如,有的年级在学期末的试题选材中要注重“校园霸凌”素材的选用,为学生做适当的导向。同时要帮助青少年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认识到自己被欺凌,并教会孩子怎样向老师、向家长求助。

“对于老师来说,教给孩子课本上的知识只是一部分工作内容,在课上,老师如果发现了学生间存在着一些问题或者苗头,都应该直接疏导和处理,而不是任由其发展,或者把它简单地交给班主任或者心理教师处理。”市政协委员马鸿韬表示,尽管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基本都配备了心理咨询室,但还是应该让这样的疏导和教育过程贯穿在每一天、每一科的学习中。

市政协委员、166中学校长王蕾介绍,该校从初一到高三都有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并计划引入国外已有的校园霸凌的专业课程,“我们在访问芬兰的时候看到芬兰的学校会在相应的年级开设这样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我非常希望能够引进。”

家庭:杜绝校园霸凌,家庭教育不可缺位

杜绝“校园霸凌”事件,家庭教育同样也不可缺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部分委员认为家长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王蕾表示,在家庭教育方面要注意两点,首先,成人的行为要避开孩子,家长的某些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人有鉴别能力,但是孩子没有。

“未成年人因为不承担刑事责任,会被有些社会青年利用,因此,在法律上要对这种利用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进行制裁。”——市政协委员、延庆区第四中学教学副校长徐红梅

马鸿韬委员也表示,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预防此类问题上,家长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多和自家的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以免因为疏于交流造成一些信息的延误。

此外,刘静委员还表示,整个社会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也很大,目前处于自媒体时代,孩子对很多东西的了解是通过多元渠道获得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容易被感染被影响,特别容易出现效仿的行为。“未成年人因为不承担刑事责任,会被有些社会青年所利用,因此,在法律上要对这种利用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徐红梅委员认为。

新闻背景

去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2016年12月28日我国最高检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2016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经审查,批准逮捕1114人,不批准逮捕759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3697人,经审查,起诉2337人,不起诉650人。

此外,检察机关还注重深挖并依法严厉打击成年人组织、胁迫、引诱未成年学生实施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2016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此类犯罪嫌疑人378人(其中追捕18人),起诉646人(其中追诉漏犯25人,追捕漏罪14起),监督公安机关立案8件18人。

THE END
1.小学校园霸凌事件法律法规是怎么规定的专家导读 对校园霸凌事件的法律法规是,学校平时应该建立学生欺凌防控的工作制度,对在校的员工、学生等开展必要的防治校园霸凌事件的教育和培训,如果有校园暴力事件,学校应该出面立即制止,要通知双方的监护人,情节严重的要报告给教育部门和公安机关。 小学校园霸凌事件法律法规是怎么规定的 一、小学校园霸凌事件法律法规https://m.64365.com/zs/1380921.aspx
2.校园霸凌行为现状及法律规制问题研究关键词校园霸凌 现状 法律规制 未成年人 一、我国校园霸凌行为的现状及其分析 (一)我国校园霸凌行为發生的现状 根据2017年5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约有25.80%的中小学生遭遇校园霸凌的危害。而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青少年和儿童“早熟化”的成长趋势,我国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424/6600695.shtml
3.遭遇校园霸凌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权益遭遇校园霸凌 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主题) 山西晚报记者 田晓瑛 近日,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引发全网关注。 在期望该案能公平公正处理的同时,刑事责任年龄和如何应对校园霸凌再次成为社会焦点话题。 就此,3月22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教育专家、老师、律师,从多个层面为防止校园霸凌“支招”。 https://www.workercn.cn/c/2024-03-25/8198837.shtml
4.校园霸凌事件法律怎样处理校园霸凌。相关的法律法规 作为家长,预防孩子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或加害者,首先要加强孩子的法治教育,让他们明白校园霸凌的严重性和法律后果。其次,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 全部3个答案 > 1.65万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小学生校园霸凌事件怎么处理 遇到校园霸凌,应迅速采取措施。首先,向老师和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6973269.html
5.关于校园霸凌,你应该知道的事!1.救助为主:对于校园欺凌受害者,校方应立即组织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协助等。 2.适度惩戒:对校园欺凌的加害者,校方一定要通报其家长,给予严肃批评教育,绝不姑息,总体原则是确保教育挽救的宗旨,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予以适当惩处。 4.快速反应:学校要及时关注学生动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NzMyODU0Mg==&mid=2247535245&idx=2&sn=4cf2ba587f59e877a12e996185012144&chksm=ebb16d3ee29007b651bf6cacacdd3761e229b82c4a89454ffd9fdba454283ca9a70d4971a74f&scene=27
6.2023年校园霸凌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头条新闻法律资讯校园霸凌的立案标准因地区和法律体系而异,但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受害者:受害者需要是直接受到霸凌行为的人。 2、行为:霸凌行为必须是一种违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言语侮辱、恐吓、威胁、欺凌、暴力行为等。 3、严重性:霸凌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实质性伤害。 https://www.maxlaw.cn/n/20231031/10901649875430.shtml
7.校园霸凌,各国如何治理日本文部科学省2023年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度日本中小学校园霸凌事件高达681948起,为有记录以来新高;日本警察厅3月中旬公布,2023年警方处理了292起因校园霸凌引发的案件,创10年来新高。 2013年日本国会通过《校园霸凌预防对策推进法》,将校园霸凌纳入法律调整范围。 https://m.gmw.cn/2024-03/27/content_1303696914.htm
8.“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从电影《第二十条》看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不仅于此,更要加强对霸凌者的矫治和惩戒,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行为。 当然,面对校园霸凌,不能仅仅依靠法律的力量,更需要从道德、教育、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消除校园霸凌的土壤,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https://www.cbbn.net/folder34/folder131/folder132/folder205/2024-02-19/4X7kRQYInULaDu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