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国家安全,这些法律法规你必须知道!

编者按:保密工作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本月15日,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提高全体员工国家安全意识,防止泄密发生,公司将保密法律法规、典型泄密案例编发,希望各部门领导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努力提高保密意识,掌握并严格执行保密管理规定,以案为鉴,引以为戒,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第二条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第三条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第十四条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第五十八条对可能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第五十九条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的制度和机制,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和活动,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

第七十七条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

(二)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三)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

(四)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五)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六)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第七十八条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动员、组织本单位的人员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第八十条公民和组织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采取保护措施。

第八十一条公民和组织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导致财产损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造成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第三条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第七条机关、单位应当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检查。

第九条下列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

(一)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二)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三)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五)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六)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七)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它秘密事项。

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前款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

第十条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第十四条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第十五条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第十六条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小范围。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

第四十条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它公民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机关、单位。机关、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作出处理,并及时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

(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

(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

(四)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

(五)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

(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

(七)在互联网及其它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

(八)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的;

(九)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它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

(十)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

(十一)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

(十二)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它用途的。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且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所在机关、单位予以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及各企业事业组织,都有防范、制止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国家安全机关在反间谍工作中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动员、组织人民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

第十九条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动员、组织本单位的人员防范、制止间谍行为。

第二十条公民和组织应当为反间谍工作提供便利或者其他协助。

因协助反间谍工作,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国家安全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国家安全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采取保护措施。

第二十二条在国家安全机关调查了解有关间谍行为的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不得拒绝。

第二十三条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应当保守所知悉的有关反间谍工作的国家秘密。

第二十四条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第二十五条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间谍活动特殊需要的专用间谍器材。专用间谍器材由国务院国家安全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确认。

第二十九条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予以处分,或者由国家安全机关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对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以及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国家安全机关可以依法对其人身、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对其非法持有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以及非法持有、使用的专用间谍器材予以没收。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家安全机关予以警告或者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第三十八条本法所称间谍行为,是指下列行为:

(一)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

(二)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三)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刺探、收买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或者策动、引诱、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

THE END
1.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有哪些陈自华一、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有哪些 1.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要法律保障。 2.在我国,涉及国家安全的法律体系相当完善,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该法规定了国家安全的定义、基本原则、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基本遵循。 https://lawyers.66law.cn/s2c0396f311763_i1442078.aspx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第十二条 国家对在维护国家安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家安全工作和涉及国家安全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任何个人和组织违反本法和有关法律,不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或者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https://dangwei.nwpu.edu.cn/info/1104/5332.htm
3.这10种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将受法律制裁国家安全机关在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中,依法行使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如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国家安全机关将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立案侦查,依法采取拘传、拘留等刑事强制措施和讯问等侦查措施,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https://m.gmw.cn/2024-01/30/content_1303647696.htm
4.起底“商业间谍罪”:从商业秘密角度看国家安全风险防范关键行业发展:商业秘密涉及到各种关键行业,如能源、通信、金融等。这些行业的稳定运作对于国家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泄露这些行业的商业秘密可能对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影响,威胁国家的整体安全。 总的来说,商业秘密的保护对国家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涉及到国家的经https://www.kwm.com/cn/zh/insights/latest-thinking/offense-of-commercial-espionage-on-prevention-of-national-security-risks-from-perspective-of-business-secrets.html
5.《国家安全法》中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机关有哪些法律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在国家安全工作中依法行使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法律依据:《国家安全法》第四十二条 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在国家安全工作中依法行使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有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8742890.html
6.关于律师事务所办理重大法律事务的监督指导意见行业规范烟台市为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办理重大法律事务的监督、指导,保证律师依法、规范执业,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特制定本意见。 一、重大法律事务的范围 (一)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案件; (二)群体性案件; (三)涉及社会敏感问题,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 http://www.ytlawyer.org.cn/system/2018/01/16/010477770.shtml
7.谈谈哪些数据属于重要数据以及典型的数据安全法规和实践涉及国家安全(或国防利益)的知识产权等影响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信息。战略经济利益,即与以下相关的信息:特定人群的健康生理状况和遗传信息等,如人口普查数据、人类遗传资源信息、原始基因测序数据等。国家自然资源和环境数据,如未公开的水文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环境监测数据。四、数据安全的相关法规和实践1、监管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518/10/78237952_1031891703.shtml
8.转测试用例题目验证商品折扣结算功能是否正确测试设计2、录入一些数据库查询的保留字符,如单引号、%等等,造成查询SQL拼接出的语句产生漏洞,如可以查出所有数据等等,这方面要有一些黑客攻击的思想并引入一些工具和技术,如爬网等。 3、通过白盒测试技术,检查一下在程序设计上是否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 4、对涉及国家安全、法律禁止的内容是否进行了相关的过滤和控制; https://blog.csdn.net/imaoxingren888/article/details/10286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