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与官兵生活同行,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大陆军事

东部战区陆军某旅在开展法治教育时组织官兵学习民法典知识。陈星宇摄

官兵咨询

前年,我为妻子办理了随军手续,将她的户籍从农村老家迁出,在某城市落户。前几年,岳父岳母相继离世,他们在老家宅基地留下了一套房子。现在,我妻子的户口是城镇户籍,请问她能否继承老家的房子?

——某部军医小王

专家解答

城镇户籍子女能否继承父母农村房屋?

■孔凡兴

军人参军报国、配偶随军随迁,不少农村籍官兵在城市安家落户。这种情况下,子女的户口是城镇户籍,而父母的户口还是农村户籍,当涉及农村房屋遗产继承时,很多人容易混淆宅基地的性质和概念,对房屋继承产生疑问。

综上,宅基地上的房屋继承问题不关乎户籍,只要被继承人的房屋具有合法产权,遗嘱继承人或法定继承人即可以按照继承规定享受继承权,但是限制对继承房屋的翻建、改建、扩建。实践中,城镇籍子女继承农村房屋后,也可以将房屋卖给本村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村民。

(作者单位:联勤保障部队政治工作部某中心信访和法律服务室)

前不久,我的家人驾驶机动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并住院接受治疗。交警部门判定,对方负全责。请问我的家人可以获得哪些赔偿?如果事故双方就赔偿事宜无法协商达成一致,应该如何进一步维权?

——某部干部小聂

交通事故赔偿应当如何计算?

■冯军胡俸豪

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的情况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法律规定的赔偿项目较为复杂,部分官兵可能因不熟悉赔偿项目导致自身权益受损。

依据民法典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民法典对机动车交通事故的赔偿方式进行了明确,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由此,官兵或其家人在遭遇交通事故后,应及时报警,并取得侵权方保险公司信息,认真保存各项费用支出的票据,然后与侵权方及保险公司进行协商。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将侵权方及保险公司一并起诉至人民法院,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法院审理时将参考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以及其他证据,划分双方责任,赔偿款项将会根据双方责任最终确认。

交通事故中的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多样,构成复杂,涉及金额大,关系官兵切身利益。在此提醒广大官兵要熟悉赔偿项目,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解放军乌鲁木齐军事法院)

我的父母住在一个商品房小区,楼上住户常常晚上10点以后开始制造噪声。父母此前已多次上门沟通协商,无果后又请社区工作人员出面调解,但仍没有效果。遭遇这种情况,请问有无更好的解决办法?倘若选择到法院起诉,如何做好有效的取证?

——某部战士小张

遇到邻居噪声侵扰怎么办?

■倪宇浩

近年来,噪声扰民的问题日益增多。拥有一个安静的居住生活环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家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官兵及亲属的生活品质。居住的房屋遭遇噪声污染,将直接影响居住人的休息质量,严重的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相邻关系涉及各方权利主体的切身利益,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习惯又各有不同,遇到矛盾时需要按照民法典确定的基本原则,合理协调、妥善处理、化解纠纷。小张父母在遇到相邻关系纠纷时,首先考虑维护邻里和谐关系,选择上门沟通协调解决的做法,值得肯定。

民法典明确规定了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噪声。对于小张父母遇到的这种情况,噪声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明确,家庭及其成员应当培养形成减少噪声产生的良好习惯,互谅互让解决噪声纠纷;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场所活动,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

如果依据上述法律规定与邻居沟通协商仍无法解决噪声问题,小张父母可以向所在社区的村(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公司等反映情况,由上述机构居中调解,并注意保留投诉记录和反馈结果。对调解无效或者达成整改协议却未按期整改的,可以再向环保、公安等部门报告或者投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作者单位:解放军上海军事法院)

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葛昕荻

紧跟时代,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民法典被誉为“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对公民民事权利的保护是全覆盖的。除生命权、继承权、所有权等传统民事权益外,民法典紧跟社会发展动态,对新型民事权益加以强化与保护。例如,针对当前个人隐私泄露、网络电信诈骗等乱象,民法典对隐私权进行了界定,同时制定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为个人信息提供更加周全的保护。对于自身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官兵,可依照民法典所提供的多项措施,向行政机关请求保护、向法院提起诉讼、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等。

THE END
1.怎么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综上所述,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寻求行政机关的帮助、申请调解或仲裁、提起诉讼以及向特定组织投诉等。在法治社会中,每个公民都应当学会运用这些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为你推荐 如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1、要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利,首要一点就是要懂法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278810307634475268.html
2.如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途径主要有:(1)要求公安机关、劳动行政部门、民政部门、基层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2)有权依法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3)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如诉讼困难,可以申请获得法律救助;(4)向个别组织投诉。比如消费者协会或者妇女联合会等社会组织等。 法律依据https://www.64365.com/tuwen/qbubx/
3.如何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律分析 维护合法权益须遵循以下重要环节:首先,准确界定权益受侵害以及搜集和固化相关证据,证据乃法律维权之基础。其次,明确适用法律法规及其条款,确立法律支持以满足诉求。如在合同争议中,需参照《民法典》合同篇之规范,检验合同条款是否被违背。若涉及侵权事件,则可依照《民法典》申请赔偿。再者,选择适当的维权手段。https://v.66law.cn/wenda/3708645.aspx
4.权益维护通用12篇的学校,可以通过引进法律专业人才或者通过对非专业教师培训的方式增加师资力量;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应当重在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的基础上提高其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而不应当只注重对法律知识的传授;学校为此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设施和环境,比如模拟法庭等,让学生学有所用,以提高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实际https://www.xueshu.com/haowen/109021.html
5.遭遇混同用工,劳动者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杨萌萌:遭遇混同用工,劳动者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梁建珍:在混同用工的劳动争议中,劳动者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是约定优先,防患未然。因劳动关系涉及劳动者工作年限的计算、工资待遇、劳动合同的类型、经济补偿金等问题,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不同企业之间来回调动,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https://paper.yanews.cn/yarb/20240812/html/content_20240812004002.htm
6.妇女权益保障法40问(2)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首先,妇女应当学法、知法、懂法,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了解有关法律规定,才能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妇女应该遵守法律,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妇女也不例外。宪法第https://sflc.nxu.edu.cn/info/1012/2407.htm
7.检察院干警普法讲稿:青春与法同行,安全护我成长三、如何增强自我防范(一)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三)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四)加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青春与法同行,安全护我成长(检察院干警普法讲稿)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又是一年开学季,今天,非常荣幸来到蟠龙桥中学,重新体验校园的https://www.wm114.cn/wen/195/389164.html
8.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坚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培塑法治信仰,才能有效维护合法权益。广大官兵要加强对各类法律法规的学习,围绕常见的债务纠纷、家庭事务、经济诈骗等问题,认真学习民法典、刑法、婚姻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围绕事关个人的军人权益、转业和优抚安置政策等焦点,学习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军人抚恤优待相关规定等,提升依法维权意识和http://www.81.cn/yw_208727/16209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