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丨国家安全知识百问(二)

总体国家安全观突出“大安全”理念,强调了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思维,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既强调综合性又注重立体性,既有布局也有方法,其鲜明特征就在于“总体”二字上。“总体”揭示了国家安全含义的全面性、国家安全布局的系统性、国家安全效果的可持续性。

12

如何理解国家安全布局的系统性?

国家安全不是多个领域安全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张布满有机链条的网络,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领域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安全。事实表明,不同领域的安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具有传导效应和联动效应。维护国家安全,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但要维护各个领域的安全,也要维护整体和系统的安全。

13

如何理解国家安全效果的可持续性?

14

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哪些主要思维方法?

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始终的思维方法主要有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和创新思维。

15

如何运用战略思维谋划国家安全工作?

战略思维是指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坚持战略思维,务必明确目标、把握全局、抓住重点、着眼长远。尤其是,牢固树立国家安全工作全国“一盘棋”观念,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

16

如何强化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指要全面地、普遍联系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好各种重大关系。思考和处理国家安全问题,要讲究“十个指头弹钢琴的艺术”,通盘考虑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综合实力水平以及大国博弈关系“四个维度”。

17

如何增强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指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坏情况、争取最大期望值来思考、谋划和推动工作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重要观点、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都是着眼于破解难题、攻克难关、解决国家安全工作深层次问题来展开的。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就是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天下并不太平”这个现实,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准备。

18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国家安全工作?

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国家安全工作,全力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国家安全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19

如何提升国家安全工作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善于审时度势、因时制宜、迎难而上,注重发挥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的引领作用来开展工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的战略新支点。形势决定任务,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创新国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必须打破单纯维护某一领域安全的思维定式,树立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和战略利益拓展的思想观念,不断创新维护国家安全的方式方法。

20

如何理解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治国理政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发展和安全要同步推进。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

21

如何理解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关系?

我国的国体政体决定了党、人民和国家是一个共同体,这就决定了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安全居于中心地位,国家安全归根到底是保障人民利益;政治安全是维护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根本保证;国家利益至上是实现人民安全和政治安全的要求和原则。只有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

22

如何理解坚持立足于防又有效处置风险?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这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23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工作要求是什么?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要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

24

如何理解国家安全既要有效维护更要主动塑造?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客观上对国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国家安全工作,首先要立足现实,着力维护好国家安全。同时,还要主动塑造好内外安全环境。维护国家安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维护国家安全既是挑战,也带来机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应当奋发有为、主动塑造,牢牢掌握国家安全工作主动权。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5

如何理解科学统筹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

科学统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总体国家安全观谋求的是构建集各种领域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回应当下错综复杂的各类安全挑战,必须强调把科学统筹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要始终把国家安全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统筹处理好安全领域的各类问题,科学研判、辩证分析,全面把握、协调推进,既注重总体谋划,又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推动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26

如何理解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27

怎样认识安全问题的联动性?

28

怎样认识安全问题的跨国性?

安全问题早已超越国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短板都会导致外部风险大量涌入,形成安全风险洼地;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又会外溢成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安全问题。各国可谓安危与共、唇齿相依,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而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来实现所谓的绝对安全。

29

怎样认识安全问题的多样性?

世界局势深刻变化,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趋于复杂,各种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解决起来难度更大。如传统犯罪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作用下翻陈出新,电信诈骗、金融诈骗等新型犯罪大量滋生,跨国有组织犯罪日趋升级,难民危机愈演愈烈,网络攻击、网络窃密已经成为危害各国安全的突出问题。

30

《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是何时审议通过的?

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1

国家安全法是何时颁布施行的?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法并颁布施行。这是一部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法律,是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中起统领作用的基本法律。

32

国家安全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安全法共7章84条,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科学、全面界定国家安全的含义,确立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有关国家机构的职责,细化维护国家安全各领域的任务,建立健全国家安全制度和国家安全保障体系,规定公民和组织的权利和义务。

33

党的十九大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发展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从“五对关系”中单独列出,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并列,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34

党的十九大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论述有哪些?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国家安全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55次提到“安全”,其中18次提到“国家安全”。报告专门对维护国家安全进行集中论述,主要包括: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3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如何阐述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中38次提到“安全”,13次提到“国家安全”,并就“完善国家安全体系”作出战略部署: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36

什么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如国家安全法第一条在立法宗旨中明确“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十六条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等。

37

如何理解共同安全的科学内涵?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正在形成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合作安全、共同安全才能应对挑战,实现持久安全。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共同安全所倡导的安全框架理应包含所有的国家。各国作为独立平等的主权行为体,都享有平等地获得安全保障的权利。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的差异性应该转化为促进安全合作的活力和动力。

38

为什么要倡导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已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国与国相处之道。穷兵黩武是霸道做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9

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三个立足”是什么?

2017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维护国家安全,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

40

如何理解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国家安全工作具有极其鲜明、极其强烈的政治属性,更要突出强调党的领导。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的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更为有力的统领和协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THE END
1.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维护国家安全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整体综合实力逐年上升,目前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国家安全威胁尤在这几年越演越裂,朝核危机、南海纠纷、日本争抢钓鱼岛等,无不一一映射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不良因素所在。当前我国的周边形势仍是以和平https://bwc.zafu.edu.cn/info/1012/1409.htm
2.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维护国家安全,我们该怎么做?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从了解国家安全法开始 一图了解国家安全法 国家安全法的六大亮点 原国家安全法早在1993年已经施行,主要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履行的职责,特别是反间谍工作方面的职责。 2014年11月1日,反间谍法施行,原国家安全法废止;2015年7月1日通过的国家安全法,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创造性地提https://www.sznews.com/content/mb/2021-04/13/content_24126876.htm
3.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丨政治安全在身边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由政权、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为要素组成的政治体系,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以及面对风险和挑战时能够及时有效防范、应对,从而确保国家良好政治秩序的能力。政治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根本,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https://pc.sclztv.com/news/51521
4.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解析独家播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高度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它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战略高度就如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进行了系统谋划、科学布局,为维护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构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物质基础https://www.ishaanxi.com/c/2022/0208/23314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