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5月22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在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体现出战胜疫情风险冲击、克服经济社会发展艰难险阻的信心决心,传递出党带领人民迎难而上、奋力前行的强烈信号,对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鼓舞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锐意进取,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大会有9项议程:一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审查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三是审查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四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议案;五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六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七是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八是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九是审议关于确认接受冯忠华辞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草案)。

在大会主席团的领导下,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35个代表团2897名人大代表,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发扬民主,依法履职,集思广益,共商国是。大会分别通过了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央预算,通过了民法典、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

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参加了内蒙古、湖北、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一)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

(二)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重要讲话精神

(三)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

(四)参加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场疫情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我国安全和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全军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推进军队各项工作,坚决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显著政治优势,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充分彰显了这一点。我军要在完成好军事任务的同时,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满腔热情为广大官兵排忧解难,汇聚起强国兴军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在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江苏省代表团结合审议各项报告及时进行了传达学习,一致认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统揽全局、把握大势,对江苏做好下一步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着眼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进一步加强学习领会,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地在江苏落地见效。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简要回顾了去年以来的工作,重点对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主要分为八个部分,其中第三至第八部分对今年主要任务作出了安排。

第一部分,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报告首先回顾了去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消费持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粮食产量1.33万亿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企业数量日均净增1万户以上。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减税降费2.36万亿元,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受益最多,“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成效。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民生进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

第二部分,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报告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和诸多优势,提出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报告综合研判形势,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报告特别指出,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报告强调,“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报告明确了今年的宏观政策: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第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第三,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第四,增强扶贫投入,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加强金融等领域重大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第三部分,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报告从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等4个方面作出阐述。报告提出,继续执行去年出台的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政策,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大型商业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

第四部分,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报告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7个方面作出部署。报告提出,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限期完成清偿政府机构、国有企业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的任务;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增加创业担保贷款。

第五部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报告从推动消费回升、扩大有效投资、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保障能源安全等7个方面作出安排。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

第六部分,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报告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抓好农业生产、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等3个方面进行部署。报告提出,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恢复生猪生产;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增加专项债券投入,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

第七部分,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报告从促进外贸基本稳定、积极利用外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4个方面加以阐述。报告提出,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推进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

第八部分,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报告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等7个方面作出安排。报告提出,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此外,报告还对政府自身建设,编制“十四五”规划,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等作了阐述。

(二)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栗战书委员长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

报告回顾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来的主要工作。一年多来,共审议法律草案、决定草案48件,通过34件,其中制定法律5件,修改法律17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2件;听取审议39个报告,检查6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3次专题询问、7项专题调研,作出1项决议等等。报告从六个方面作了总结:一是确保宪法在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实施,二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是依照法定职责围绕重大改革发展任务推进监督工作,四是全面加强支持和服务代表依法履职的工作制度机制建设,五是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外交大局开展对外工作,六是紧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自身建设。报告强调,要始终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

(三)关于“两高”工作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分别代表“两高”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

“两高”报告回顾了去年以来的主要工作。一年多来,“两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决议,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两高”报告提出了今年工作安排。2020年,“两高”将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宪法法律赋予职责落实到位,依法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司法保障。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将从六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着力服务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二是着力服务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三是着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着力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五是着力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六是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法院队伍。最高人民检察院将突出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坚持“稳进”,把为大局服务作为检察履职最重要使命;二是深化“落实”,更加自觉履行宪法法律赋予职责;三是持续“提升”,对表新时代人民群众新的更高要求加强检察自身建设。

四、关于民法典和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王晨副委员长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作了两个草案的说明。

(一)关于民法典

编纂民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实现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采取“两步走”工作思路:第一步,制定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总则编;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再与总则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2017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2018年8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其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了五次会议,对各分编草案进行了拆分审议;在此基础上,将民法总则与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2019年12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并作出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编纂民法典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民法典编纂遵循和体现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四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五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总则编”规定了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物权编”规定了物权的基本原则、一般性规则以及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物权制度;“合同编”规定了合同的一般原则以及买卖合同等具体规则内容;“人格权编”规定了人格权的一般性规则,对生命权、健康权等具体人格权进行了详细规定;“婚姻家庭编”规定了婚姻家庭领域的基本原则和规则以及结婚、家庭关系、离婚、收养等制度;“继承编”规定了继承的基本规则和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以及遗赠等内容;“侵权责任编”规定了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损害赔偿规则等具体制度。

(二)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

当前,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风险日益凸显,而香港基本法明确规定的23条立法有被长期“搁置”的风险,香港特别行政区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难以有效执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必须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改变国家安全领域长期“不设防”状况,在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轨道上推进维护国家安全制度建设,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确保香港“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2020年5月1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情况的报告》。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拟订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新形势下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把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建设和执法工作,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贯彻上述总体要求,必须遵循和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二是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三是坚持依法治港;四是坚决反对外来干涉;五是切实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

五、江苏省代表团的主要活动和审议情况

江苏省代表团实有145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代表团推选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同志为团长,吴政隆、王常松、王立科、蓝绍敏、陈震宁同志为副团长。代表们肩负着8000万江苏人民的重托,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参加大会各项活动,认真审议各项报告和议案,积极建言献策,展现了江苏团代表强烈的责任感和较高的议政水平。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会议期间,根据大会秘书处统一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人员,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听取了江苏团的审议意见。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参加江苏团审议情况

(二)江苏团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情况

代表们表示,越是关键时候,越是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越是要坚决服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统一号令。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防”这个前提,守住“保”这个底线,夯实“稳”这个基础,拓展“进”这个态势,坚定信心、化危为机,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全国大局作出新贡献。

(三)江苏团代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情况

代表们在审议中充分肯定了去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取得的成绩,认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觉以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人大工作,高站位、高质量依法履职行权,以确保宪法全面实施维护宪法权威,有力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以高质量立法和监督支持服务大局,有力保障重大改革发展任务落实;以积极主动作为回应群众关切,有力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以机制创新促进代表主体作用发挥,有力调动代表的积极性主动性,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充分展现了人大担当、人大作为和人大力量。

代表们表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到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之下去定位、谋划,着力推动理念、机制、方法创新,不断提升人大履职质效和水平,进一步发挥好地方人大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把“两个维护”落实到人大依法履职的全过程各方面。

(四)江苏团代表审议“两高”报告情况

代表们在审议中指出,“两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代表们希望各级审判、检察机关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找准司法服务保障大局的结合点着力点,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上推出更多举措,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五)江苏团代表审议民法典草案和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的情况

为更好审议民法典草案,会前江苏团组织在苏全国人大代表自行研读,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民法典中的多项条款都有江苏率先探索的贡献。代表们在审议中认为,民法典是一部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代表性法典、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性法典、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示范性法典,为民商事活动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法治保障。代表们表示,要立足于江苏实体经济发达、市场主体活跃、民商事活动频繁的实际,立足于面向现代化共创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要求,结合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结合法治园区建设等实践,坚决抓好实施,全面提升法治江苏建设水平,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更坚强的法律保障。

代表们对两个草案内容表示赞成。大会表决通过了民法典和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

(六)江苏团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情况

(七)江苏团新闻宣传和媒体采访情况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本次大会对新闻报道工作作了调整,中外记者全部采用网络、视频、书面等非现场方式开展报道工作,取消了媒体开放日活动,并首次设立代表团新闻发言人。江苏省代表团积极创新宣传报道方式,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讲好代表履职故事、讲好人大故事、讲好江苏故事,并以视频连线方式组织代表访谈,代表们围绕“六稳”促“六保”、夺取“双胜利”,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强富美高”建设再出发,坚持创新驱动、打造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等专题,热情坦诚地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展示了江苏文明开放的形象和人大代表的风采。特别是娄勤俭书记、吴政隆省长分别就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抓好重点工作,接受了人民日报采访,引起了强烈反响。

(八)江苏团会风会纪情况

会议期间,改进会风严肃会纪成为江苏团代表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会前对持之以恒改进大会会风作出重要指示。大会秘书处专门下发了做好会风会纪监督工作的通知。在江苏团第一次全团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对严守纪律规矩、树立良好会风提出明确要求。会议期间,江苏团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对会风会纪的监督检查,尤其是把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纳入监督范围。代表们严格遵守会议纪律和防疫要求,集中精力参加会议,整个会议期间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展现出新的气象。

传达学习好、贯彻落实好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期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决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大会对今后一个阶段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和动员全省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战略定力,运用正确策略,切实扛起责任使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过硬成果书写新时代“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新篇章。

THE END
1.抓住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的重点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国家安全法为引领,有计划有步骤推动重点领域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纂,不断推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强化对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的检查监督工作;保证公正司法,依法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 国家安全战略体系保障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才能赢得最大的主动https://gfdy.tj.gov.cn/ztzl/ztxx/qmjxztgjaqg/202412/t20241209_6800654.html
2.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长图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2020-05-23 15:52 编辑:佟永明 来源: 评论— 滚动新闻 — 预计未来2小时黑龙江省内部分地区有强对流天气 东北网 20年05月23日 未来三天黑龙江省有明显降雨降温大风天气 局地降温8~10℃ 东北网 20年05月22https://m.dbw.cn/difang/system/2020/05/23/058423216.shtml
3.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将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言人5月22日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发表谈话表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有关决定,十分及时,十分必要,十分重要,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https://m.dezhoudaily.com/p/1506599.html
4.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甘肃事业单位考试网第二步,A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的通过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A项正确。 B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说明了全国人民代https://gs.huatu.com/2022/0627/1643760.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四条 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忠于宪法,模范遵守、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二)忠于国家,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三)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四)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https://baike.sogou.com/v1655064.htm
6.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政府、人大、“两高”等6个报告,以及民法典、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中。 (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党员负责同志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https://www.akvtc.cn/xctzb/info/1008/1267.htm
7.0308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二)维护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根据宪法通过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常委会根据大会授权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对香港国安法有关条款作出解释。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根据宪法通过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常委会根据大会授权修订https://www.edulxw.cn/news/index/detail.html?id=53762
8.4·15全民国家安全日”国家安全法解读第1章总则,规定了国家安全的定义,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全民义务、法律责任、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 第2章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规定了各领域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 第3章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规定了各部门、各地方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 第4章国家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NzQyMzUwMA==&mid=2247487344&idx=2&sn=c615d9cc1112aff1ee2fd576429f8a88&chksm=fb4fdb13cc3852050f992317f388c0b87ed1cb63a706bc2fa4cb4d71a2f12f19654278cef0fe&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