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晔(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法学博士)
内容提要:《共产党宣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法理宝库。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唯物史观,解开了他们那个时代个人权利、社会体系、法律制度、国家政权、国际关系等人类社会现象深处的法理密码。《宣言》所揭示的运转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是人的本质的颠倒,只有推翻资本逻辑才能重建人的本质,而这正是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法理所在。《宣言》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命题是重建人的本质的起点,也是重建新时代新世界的法理体系的开端。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法理;资本逻辑;以人民为中心;自由人联合体
目次一、《宣言》是人类文明的一座法理宝库二、《宣言》是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法理依据三、《宣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理源泉四、结语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思想源头,蕴涵着深邃的法学原理、科学的法学方法和隽永的法学命题,对这一经典著作的解读堪称汗牛充栋。然而,法学界研究《宣言》更多是在“国家与法”的理论范式下展开的,对其中蕴含的“法理”却较少涉及。“法理”为我们开辟出一条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的新思路,也为我们研究《宣言》提供了新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发现和看待他们那个时代的法理的,又如何提出了新社会的法理概念和命题?他们的法理洞见对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有着怎样的独特价值和历史意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又是如何传承和发展了《宣言》中的核心法理?这些法理对当代中国面向世界、走向未来具有怎样的价值?本文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宣言》,重温经典作家对历史和时代的法理剖析,探索马克思主义始终如一的法理逻辑,反思新时代“中国之治”背后的“中国之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的法理研究提供参考。
一
《宣言》是人类文明的一座法理宝库
(一)自由是个人权利的法理基石
自由是近代社会的法理起点。马克思同样认为:“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获得了一种与个人无关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存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对自由这一被奉为至上的法理有了更成熟的认识,即“自由就是自由贸易、自由买卖”,从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说明了法权自由的法理。
(二)契约是最基本的法律原理
国家是基于保护权利而形成的理性的社会契约共同体。这种契约是将个人权利让渡给国家,从而结束人与人的战争状态或无政府状态下的互相伤害。而国家又通过权力分立而相互制约,避免对权利的侵犯,政府与个人之间形成了既依赖又提防的关系。“社会契约”的现实存在就是宪法和宪制以及以宪法为根基的国家法律体系。这样看来,契约从私人权利的信用保障,到公共领域的共同利益保障,串联起主观权利和客观法的正当理由。
(三)管理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职能
(四)生产力是政权交替的根本法理
(五)变革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力量
(六)文明是民族国家关系的法理基石
(七)唯物史观让法理从教义走向科学
二
《宣言》是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法理依据
《宣言》作为一部革命的纲领性文献,其使命在于用科学的法理指导无产阶级去行动、去实践、去创造未来,找到超越当下的新起点。《宣言》阐明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法理逻辑,澄清了它之所以必须被推翻的理由和逻辑,为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法理依据,确立了法理起点。
(一)资本设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理逻辑
(二)资本逻辑是人的本质的颠倒
(三)推翻资本逻辑、重建人的本质是共产党人进行社会革命的法理依据
正因为资本逻辑陷入了自我矛盾,颠倒了人的本质,因而它既不能获得自我解救,也难以在价值上得到证成。只有破除资本逻辑,才能重建人的本质,才能解决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现实矛盾。《宣言》认为,推翻资本逻辑、重建人的本质的历史使命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身上,落到了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方向的共产党人身上。“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党人所要致力的社会变革的法理依据在于,最终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逻辑、重建人的本质。
重建人的本质,不仅要让人成为他所在世界的主人,而且也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实现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一是人的需要不再局限于狭窄的消费需要,不再被外物刺激起无止境的欲望,而是能够以每个人能力的充分发展为限度。人的发展由人内在的需要所控制,而排除了外在的诱惑,扬弃了资本逻辑下的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增长主义,人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现“自由”发展,从而“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二是人的发展不再局限于获得财富,不再局限于物质上的发展,而是实现物质、精神、道德、才能等各领域全面发展。三是人与人的关系不再局限于卑微的金钱关系,任何人不再为了获得利益而出卖身体、人格和权利,每个人都有尊严,每个人都是目的。这样,劳动者不再为了活着而被他人奴役去劳动,妻子不再为了生活而沦为生产工具,女性不必为了生存而去卖淫,儿童不必被强迫成为劳动工具,人们恢复有尊严的劳动关系、有爱情的婚姻关系、亲密的家庭关系、平等的合作关系等。
重建人的本质,最终目标是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由人联合体”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对资本逻辑的否定,也是对资本逻辑内在矛盾的消除,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一方面,联合体没有吞没个人自由,个人自由是前提;另一方面,个人自由融贯于联合体中,通过联合体而充分实现。就像马克思所言:“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这样,人就摘掉了利己主义标签,从自由占有外在对象(生产资料)的人,成为在社会中自由发展的人。1894年,意大利人卡内帕致信恩格斯,请他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宣言》中摘出的这段话之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也说明,正是“自由人联合体”命题构成了新社会新的法理起点。
这个自由人联合体不是狭隘的民族联合体、阶级联合体,而是全人类的联合体,是全人类的彻底解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原因正在于,人与人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都只是资本与劳动、资产者与无产者关系的一个表现,资本逻辑的破灭,也必然打破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因残酷竞争而存在的最后隔阂。对此,《宣言》作出了一个极为精彩的论断:“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失”“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当我们能够不再用金钱来塑造我们每个人、每个民族时,文化才能成为塑造我们的力量,民族才能成为现实的存在。同时,当文明不再充当利益的借口、战争的手段时,文明就会恢复它的包容性,而促成不同民族之间的和睦交往。
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世界,自由、平等、文明只是法理“话语”,却不是其法理逻辑所在,资本的逻辑才是真正的逻辑。但资本逻辑归根到底是人的逻辑的颠倒,人真正的自由、人类真正的文明都在资本逻辑中被压抑、被碾碎了。重建人的本质要由被彻底剥夺了人的本质的无产阶级去争取,而他们的革命不仅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而且是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的全面的社会革命,从而也是推翻资本逻辑的法理变革。
三
《宣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理源泉
《宣言》作为人的权利宣言,把重建人的本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奠定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可以说,《宣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理源泉,为其确立了法理逻辑、法理起点。
(一)从“重建人的本质”到“以人民为中心”
(二)从“自由人联合体”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三)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从法理的科学到制度的优势
四
结语
《宣言》站在科学、法理、道义的制高点上,不但具体而生动地揭露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的资产阶级以资本逻辑为根基的法理,而且深刻而全面地展示了共产主义以自由人联合体命题为起点的新法理,为未来的社会革命确立了方向和理据。我们虽然远离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却仍然处在他们所指明的时代,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历史使命远未完成。当今社会,资本逻辑尚未消除、资本力量依然强大,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资产阶级法理仍有较强的话语权。不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缺陷和危机并没有消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当代中国却更鲜明地体现出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这充分说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法理依据是可靠的,也充分说明《宣言》在新时代依然有重要的法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