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私人订制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原标题: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私人订制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最终通过的民法典和去年12月首次亮相的完整版草案相比,有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虎,是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成员,他告诉记者,最终通过的民法典和2019年12月首次亮相的完整版草案相比,还是有不少变化,仅两会审议期间,就对草案共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虎:对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一种保护,更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这次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那么民法典也针对这么一个新冠疫情所出现的一些种种的状况来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规范。

在监护制度方面民法典新增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针对疫情防控中的国家订货合同制度,民法典规定:国家根据抢险救灾、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达国家订货任务、指令性任务的,有关民事主体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

保障民生细化高空抛物物业管理等条款

专家认为,和此前的草案相比,民法典还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民幸福生活的民生保障,比如针对高空抛物问题,草案此前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有关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民法典最终将“有关机关”明确为“公安等机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虎: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一次修改也更为明确了由公安等有关机关来查清责任人,这时候也避免了公安机关以民事案件来不行使公安的职责,不履行公安的职责,这样的话也同样使得受害者能够找到责任人,要求侵权赔偿。

民法典还修改了与物业服务有关的规定,明确:“物业服务人不得采取停止供电、供水、供热、供燃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应当定期公布”。明确人身损害赔偿包含“住院伙食补助费”等。

针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纠纷问题,此前民法典草案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最终通过的民法典则新增规定: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虎:当然在这里面的尊重并不是完全按照,因为有时候小孩子即使满了八周岁,他可能他的认知还是有一定的局限的,所以我们是要尊重他的真实意愿,但并不是必然按照他的真实意愿。

列举性骚扰行为使裁判具有确定性

关于禁止性骚扰条款,此前,民法典草案对禁止性骚扰作出如下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通过版民法典则将这一款修改为: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虎:这次修改过程之中,也是把这一块内容相应修改为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实施性骚扰,这样的话能够使得这么一个性骚扰的行为的列举更为清晰,能够使得裁判取得确定性,然后也可以发挥民法典所具有的行为导向的作用。

民法典为民事法律完善制定预留下接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专家解释,民法典编纂工作的完成,绝不代表着民事法治的进展就大功告成,这部法典不但为自身未来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空间,也为与民事法治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乃至司法解释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空间。

专家认为,民法典中还有不少未尽之言,这是因为民法典的制定必须要立足当下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共识,对于我们还没有能够凝聚足够价值共识的问题,可以留在将来。比如说民法典的人格权编,对个人信息保护已经做出了满足今天价值共识的周全的回应,未来的发展仍然会提出一些新的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虎:我们全国人大正在起草个人信息保护法,并且已经提上了一个日程,这一点上无疑也是对于民法典中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的进一步细化,以及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进一步加强。

再比如大家非常关心的住宅建设用地70年使用权期限届满,续期费用的缴纳和减免问题,民法典也只是做了原则规定: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专家认为,这是民法典为法律发展预留的一个接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虎:因为这里边可能需要非常多的一些考量因素,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么一种情况之下,民法典是做出一个相应的原则性的规定,这同样也是为下一步的立法工作也留出了一个接口出来。

据介绍,就民法典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已经做好准备。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开始进行课题征集,我国的民事法治将会继续向前,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会在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基础、越来越关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THE END
1.民法典生效后哪些法律被废除了蒋伟龙律师普法视频擅长:房产纠纷,法律顾问,刑事辩护,经济纠纷,婚姻家庭咨询律师 视频详情 《民法典》生效后,所涉及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因为以上的法律在民法典中已经包括了,属于新法取代旧法,所以要废止。 https://www.faniuwenda.com/Video/Index/show/id/l5241.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学习手册按照《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 积极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贵法委发〔2021〕3号)有关要求,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梳理汇总了学习民法典的相关文章和知识点,供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了解。 https://mwr.guizhou.gov.cn/ztjj/rdzt/tjslyfzzjkjsfzzf/pfxc/202109/t20210923_76596593.html
3.民法典的49个新增法律要点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以及百姓网购需求的增多,民法典规定,数据电文也具有法律效力,这意味着纸质合同将逐步退出互联网时代。(第五百一十二条) 17.有理有据,向霸座者说不 针对近年来客运合同领域出现的旅客霸座、不配合承运人采取安全措施等严重干扰运输秩序和危害运输安全的问题,民法典细化可客运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https://zhuanlan.zhihu.com/p/627910412
4.2020年最近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施行之日起,也就意味关于"2020年最近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施行之日起,也就意味着我国目前的《民法通则》、《物权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这八部法律要全部废除。"的答案很多朋友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小编就为介绍一下改题答案吧。 https://www.duote.com/tech/tiku/302732.html
5.新民法典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大变革与发展新民法典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大变革与发展 一、全新的婚姻法 在新民法典中,婚姻法部分进行了重大更新。首先,废除了以往的“妻归夫”原则,将家庭责任和权利平等化。同时,强化了配偶间共同生活的一致性原则,即双方必须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对方的意愿和选择。此外,对于离婚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如一方无正当理由逃避生活或不https://www.6vjxuc8a1.cn/jun-lei-wen-xian/460377.html
6.讲座实录王泽鉴:民法典的制定解释适用与法学教育可能有人会说,最重要的是能够达成人格权保护的目的。不过一个伟大法典的品质体现于它的体系性。体系是《民法典》的基本的价值与德性,旨在确保法律的平等适用及正义的实践。 侵权责任编的重要的修正是不采用公平原则。公平原则软化了侵权责任的体系。废除公平责任,不再让法官认定法律责任时遁入公平理念,从而不对侵权http://www.law.ynu.edu.cn/info/1027/2438.htm
7.民法典包括了哪几部法律?(民法典是哪九部法律)首先,民法典包括含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其中,人格权脱离民法通https://www.shlih.com/lhjf/4704.html
8.《民法典》49大亮点梳理《民法典》规定了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届满自动续期,有利于保护房屋产权人的合法权益。《物权法》规定使用期限最长七十年,如继续使用需再签订合同,缴纳费用。是否缴纳费用、缴纳多少费用等等问题,《民法典》授权单行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后规定。(第三百五十九条) http://www.8888120.cn/editor/display.php?id=42474u3540473s3g
9.民法典,与生活相伴民法典规定:业主和物业公司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任何一方违反的,都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业主不及时缴纳物业费,应承担法律责任,物业公司有权要求业主缴纳物业费,并承担一定的违约金。但是物业公司无权采取停止供电、供水、供热、供燃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 http://www.gswjxjzx.com/zcfgui/20230525/2921.html
10.《民法典》注释3: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的基本原理与司法适用【中文摘要】《民法典》第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该条确定了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民事立法、司法、守法始终,具有普遍适用效力和衡平作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我国《民法典》确认了民事权益受法律http://www.cicjc.com.cn/info/1041/13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