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

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你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

一、民法典下旅行社责任的法律适用

(一)法律适用中的变与不变

(二)法律适用规则

1、特别法优先一般法适用

《旅游法》对于《民法典》而言是特别法,《民法典》是基础性、典范性法律,属于民事基本法;《旅游法》系单行法、特别法。二者之间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在适用上,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其优先性体现为《民法典》没有规定的,适用《旅游法》;对同一事项,二者规定有冲突者,适用《民法典》。

《旅游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言亦是特别法,在《旅游法》未作规定时,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旅行社提供服务有欺诈行为的,除赔偿损失外,按照旅游费的三倍增加赔偿金。还有明知产品缺陷仍提供时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司法解释效力依附于所解释法律的效力,且旅游司法解释已依据《民法典》作出修订,因此旅游司法解释亦可优先适用。《旅行社条例》等法规规章在与《民法典》不冲突范围内继续适用。

2、法不溯及既往为原则,溯及既往为例外。

1、代签旅游合同时,代签健康信息告知书、安全告知书,或者自己签署旅游合同,但告知书由同行人代签;

2、留取代理人联系方式,通知事项均通过代理人联系方式送达;

3、旅游合同中未载明签署者的代理人身份,亦未体现旅游者本人的任何信息。

(1)准备与旅游活动风险特点相适应的告知文件或资料,多元化形式呈现,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

(2)对旅行社签约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一名旅游者签收该文件或资料,对于特殊人群,采用特定方式确保其知悉了解。

(3)对旅行社导游或领队进行培训,确保其能够在旅游过程中对安全事项再次告知、警示,固定证据,如签署确认书、录音、录像等。

(4)对于自费活动等,如实告知风险,避免诱导、劝说旅游者参加。

(5)对于旅游者不听从警示告知的,予以劝阻,并对劝阻行为进行证据固定。

(2)因未达到最低成团人数不能出团的,须在规定日期前通知旅游者,方能无责解约,但仍需全额退还团费。境内游至少提前7日,出境游至少提前30日。否则,示范文本上规定的违约金比例是团费的2%-20%,《旅行社服务质量赔偿标准》上规定的也是相同违约金标准。即使双方未适用示范文本,诉讼案件中,前述标准也有可能成为法院认定赔偿金的参照。

(3)擅自变更、解除、转让或旅行社过错导致解除。旅行社没有任意解除权,擅自变更、解除、转让均需承担违约责任。《旅行社服务质量赔偿标准》中规定了详尽的违约责任,如未经旅游者同意,出境社转团、拼团的,出境社应向旅游者支付旅游费用总额25%的违约金。此为旅游纠纷的调解赔偿依据,适用于旅游合同未约定之时。但旅游合同格式条款中约定旅行社违约金的少见,且如果约定过低的违约金,还需接受格式条款的规制与法院审查。

(2)软件方面。包括管理、告知、风险防范措施与救助等。对危险性事项、注意事项提前充分告知警示,对于不适当行为的劝阻,对于危险采取防范措施,对于人身损害要及时救助。至于应采取防范危险的措施,采取哪些措施以及采取措施需要达到的程度,需要斟酌危险的性质、严重性、对义务人期待可能性、行为效益、防范费用、被害人的信赖及自我保护可能性,以及法令规章等因素,就个案加以认定。

(1)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强制性标准等有规定的须遵从规定。对法律法规有关安保义务规定的违反,可能被直接认定为安保义务未履行或履行不足。

(2)行政规章、行业性规范、国家、行业标准中要求要遵从。除了作为行政处罚、评价依据,它更具体、操作性强,对其违反虽不能直接推定其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但可作为判定的考量因素。

(3)善良管理人标准。即通常合理人或理性人标准,同类人在同等交易情形下通常的认知及作为标准。它是一个客观化的标准,不以行为人主观认知与实际状况作判断依据,而是以行为人对客观标准的偏离作考量依据。

(4)特别标准。对于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孕妇等在内,应采用更高的安全保障标准。

[1]参见:《侵权行为》(2016第3版),王泽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第318-320页。

[2]一是扩大了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范围,将高频发生安全保障义务纠纷的机场、体育场馆列举出来;二是主体除管理者,还增加了经营者,使表述上更严谨。三是参照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增加了第三人侵权前提下经营者、管理者、组织者的追偿权。

[3]参见:《中国民法典释评侵权责任编》,张新宝著,2020年8月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9页。

[4]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精要》,杜万华主编,法律出版社,2021年第1版,1036-1037页。

[5]参见:《中国民法典释评侵权责任编》,张新宝,2020年8月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7-118页。

[6]参见:《中国民法典释评侵权责任编》,张新宝,2020年8月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6页。

[7]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精要》,杜万华主编,法律出版社,2021年第1版,第1020页。

THE END
1.《民法典》和旧婚姻法的区别主要在于什么?《民法典》和旧婚姻法的区别主要在于什么? 导读:?其实任何一部新法在出台以后,都是需要有一段的适应期的,就比如我国的《民法典》也是如此。有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按照旧婚姻法当中的相关法条来处理自己的婚姻关系,直到《民法典》出台以后,新旧两部法律可以说差别非常多。详见下文。https://www.64365.com/zs/863932.aspx
2.网络普法民法典实施前VS实施后有何不同?网络普法 | 民法典实施前VS实施后有何不同?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近期,多地法院陆续宣判了一批适用民法典的案件。对比民法典实施前后的不同,带你了解民法典如何更好守护你我的权益。 来源:司法部、新华社https://m.gmw.cn/2021-03/02/content_1302143265.htm
3.民法典基本知识解读工信动态一、民法典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是民法的法典化,未出台《民法典》之前,我们有《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等http://gxj.laibin.gov.cn/gxdt/t10923869.shtml
4.《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手册《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https://www.gzswtzb.org.cn/dbbanner/xfxcz/dnfg/202112/t20211203_71911708.html
5.最高院法官解答:婚姻家庭纠纷案件35个热点难点问题(含民法典对疾病婚,《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三条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据此,如果一方患有重大疾病,对方知情的,其婚姻受法律保护;对方不知情的,赋予其撤销权,由其https://www.wxrb.com/doc/2022/05/05/168142.shtml
6.民法典和其他法律有啥区别民法典和其他法律有啥区别 民法典是中国的基本法律之一,它对个人和家庭的权利、义务进行了全面的规定。然而,民法典并不是唯一的法律文件。在这个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民法典和其他法律之间的差异。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民法典。它是一部集成了婚姻、继承、合同等多个方面的法律,是所有公民与企业在日常生活中https://www.3svb9bc3.cn/xue-shu-huo-dong/313036.html
7.民法典之前没有发生的案件,现在审理,是适用民法典,还是适用以前的法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https://www.lawtime.cn/wenda/q_36377438.html
8.民法典注释11:如何理解与适用特别法优先适用原则阅读提示:在司法裁判实务中,待决案件在现行法上常常会有不止一个法律规范可以适用,此时,法庭需要就此作出选择,以确定具体适用其中哪一个法律规范,此谓法律适用规则。其中,特别法优先适用原则是选择适用法律规范的最常用的规则。《民法典》第十一条规定了民事领域的特别法优先适用原则,即“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805/17/32872179_1042700105.shtml
9.梁慧星《民法总论》笔记(民法总论)书评一、民法的概念(一)民法之语源:1.源自罗马法之jus civile,意为市民法2.从日本翻译而来3.中华法系并无民刑之分(二)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形式民法有成文法典;实质民法包括一切具有民法性质的法律(三)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1.普通民法:即民法典2.特别民法:是民商合一国家的民事单行法,及民商分离国家的商法典。3.我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953/
10.民法典包含了之前哪几部法律律师普法民法典包含了之前哪几部法律2021-02-21 3,514 普法内容民法典的内容包括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https://www.110ask.com/tuwen/1824415672413139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