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宪法日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和宪法的地位作用

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今年的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等国家的重要制度,除序言外,分为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7章60条,其制定形式和内容架构已和标准宪法相似,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根本大法。

1954年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是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贯穿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确认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还规定了实行人民民主、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等内容。

1975年宪法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1954年宪法进行修改,形成七五宪法,共30条。受当时政治环境影响,这部宪法在内容上存在一些缺陷。

1978年宪法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1975年宪法进行修改,形成七八宪法,共4章60条,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通过之初便已经不能适应当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后来又作了两次修改。

1982年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现行宪法。它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改,形式上是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但实质上并不是以1978年宪法为基础。八二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一章之前,体现了对公民基本权利及保障的重视。自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进程,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先后5次对其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重要的修正。

宪法的地位作用

根本法地位:

1.内容根本性: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如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等。还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2.法律效力最高性: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3.制定和修改程序严格性: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例如,我国宪法的修改,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只需过半数通过即可。

治国安邦总章程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它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原则,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明确了各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确保国家权力的运行有章可循、有序进行,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它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这些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宪法通过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防止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犯,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民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同时,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和依据,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遵循,促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凝聚社会共识

宪法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反映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追求。通过宣传和实施宪法,能够凝聚全社会的共识,使全体人民在宪法的旗帜下团结奋斗,汇聚起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免费领取,广东编制招聘备考资料,了解更多考试相关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 --- 参考答案: √ --- [华图教育答案解析]:此题暂无解析https://m.qingyuan.huatu.com/tiku/3243204.html
2.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什么《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自2021年1月2日起施行。 2021-04-19156 「法典」是什么意思?以什么命名的法律?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指法律名称中带有“法典”字样。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https://www.110ask.com/video/15425842377871616128.html
3.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正保会计网校为您提供银行初级考试每日一练免费练习,希望对您备考银行初级有帮助!以下是银行初级考试《银行管理》每日一练,快来练习吧~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 )。 A、《民法总则》 https://www.chinaacc.com/ccbp/mryl/zh20220119090304.shtml
4.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https://www.shuashuati.com/ti/e0eb16b1ec9d481d8c978b341eccb3a8.html?fm=bdbds071764e88128632f0ac595169b8921f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初中政治思品(道德与法治)组卷系统,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法典化,意味着它的基础性、集成性;这是新中国条文最多的一https://www.zujuan.com/question/detail-50023982.shtml
6.()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A、《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https://www.shangxueba.com/jxjy/74ABC5EC.html
7.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来自法律出版社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民法典姓“民”,意味着它以民为本,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全面保障人民的权利,这是民法典的特色所在,也是民法典立法宗旨和目的所在。可以说,民法典是私权保障的宣言书,其颁布标志着一个权利保护的https://weibo.com/1906970793/J2ZDVil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