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清李正凝:促进法治和德治互嵌融合

现代法治是治国之策,也是社会追求的重要价值,具有鲜明的权利和应然属性。法治在维护公民权益、惩处违法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坚持制度价值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确保价值观的落实。司法作为法治的基石,其能力直接影响国家治理水平。其中,民事司法裁判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占据基础地位。民事活动的核心是意思自治,实现权利的平等保护是民事司法裁判的核心功能。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往往需要权衡各方利益、遵循价值导向,这使得法院在释法说理时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和可行,彰显了两者的内在契合性。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发挥民事司法裁判功能提供思想观念基础。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维护着裁判的权威性,提高裁判结果的可接受性,也指引着裁判功能的具体发挥向度。首先,司法为处理纠纷提供了有效对话的平台。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价值观成分在司法维护过程中具有阻却“司法与民意背离”的直接效果。在司法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释和适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回应民众对于司法机关价值取向的关切,妥善处理因价值冲突而可能导致司法机关的判断违背社会公众一般情感的问题。因此,民事裁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彰显了对司法权威的维护,有利于充分发挥司法功能。最后,在民事裁判中,价值冲突问题无法回避,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恰当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价值判断,能够提高民事裁判结果的可接受性。

另一方面,通过有效发挥民事裁判功能,能够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通过民事裁判过程的适用,能够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发挥民事裁判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其次,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组成部分间可能存在冲突,在裁判时需要通过解释性理论进行调和,从而使得具体价值之间的一体性得以证成。最后,法律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但法官有时需要把法律话语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以便考察其实践效果。裁判活动不仅是解释和适用法律的活动,同时也是通过有力证据说服和言语说服,使得诉讼参与人和社会公众信服的过程,通过司法来引领、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

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的现实图景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发现,自2012年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的现象开始出现。但是,每年融入裁判的案件仅占全国同期案件总数的0.02%,其中民事裁判融入比例最大,占97%以上,不过其总体融入比例低。

深入剖析民事裁判融入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的成因,发现主要源自三个方面。其一,法官对民事裁判说理援引核心价值观的内心认同和能力不足。在民事裁判过程中,有的法官未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未能正确把握司法裁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功能,未能正确认识最高院在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指导意见中要求在法律框架内释法说理的深刻内涵,造成民事裁判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流于形式。

其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方法不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释法说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民事裁判的可接受性,但是多数案件说理缺乏恰当方法论的指引,因此有时出现融入的简陋化,如整体援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没有进行充分的说理;融入的模板化,对不同案件裁判文书说理,缺乏个案分析,说理方式的大量适用,让人产生格式化和雷同感;融入的碎片化,在裁判说理援引时存在逻辑不清晰、重点不突出、布局不合理等现象。为此,需要寻求纾困途径,规范地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的问题及成因,应从切实增强法官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愿和能力方面,建立健全民事裁判释法说理的配套机制,根据不同法源性质采用不同融入方式,注重综合运用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修饰等手段,加强释法说理,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的效果。

第一,法官需要转变裁判说理思维,学习掌握民事司法裁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贯之道,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增强民事审判法官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意愿上,需要在思想上提高法官对核心价值观融入的积极性,将裁决文书释法说理水平作为考核法官的重要指标。提升法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增强法官在民事裁判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把握和阐释能力,提升法官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裁判的方法论。关键在于综合运用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修饰等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释法说理,以提升民事司法裁判说理的合理性,增强逻辑推理的充分性,提高裁判结论的可接受性。面对说理不充分问题,要运用妥适的法律解释方法,廓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规范之间的意义联结,增强逻辑推理的充分性,约束随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风险。针对释法说理的模板化和碎片化问题,一方面,要注意增强说理依据和推理过程的层次性,采用传统三段论逻辑推理时,避免价值导向的裁判路径;另一方面,采用合理法律修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行充分说理,运用恰当的法律修辞方式,在保持基本共性的基础上,呈现不同的风格特点,增强裁判文书融入的说理效果,提高裁判结论的可接受性。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算法风险侵权责任研究”(23BFX030)、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事裁判融入研究”(FJ2022B100)阶段性成果)

THE END
1.得法2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 )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单选题 青春是用来( )的。 单选题 没有崇高的( ),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软骨病”。 单选题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 ) 单选题 法律和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https://www.kaoshibao.com/online/paper/detail/?paperid=18735337
2.法律和道德,社会行为的双重守护规范文书下载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行为的双重规范,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法律是明确的行为准则,具有强制力,通过国家机器保障实施;道德则是社会伦理的反映,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体内心信念来维系。二者相辅相成,法律为道德提供底线,道德为法律提供更高标准的行为引导。在社会生活中,二者共同作用于个体行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https://m.kanfawang.com/post/19283.html
3.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A.调节的领域相同B.实现的方式相同C.实施的载体相同D.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作用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https://www.shuashuati.com/ti/bd6309311bac4f44a380580b4f6b09c8.html?fm=bdbds3d73df7776c78346a8bca19c83d72e16
4.德润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实际上强调光明日报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基本要求,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实际上强调了法治与德治的密切关联。表现在( )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②强化道德对法律建设的促进作用③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2185220
5.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温馨提示】思修法基这门课程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分析题考察的关键,重点在于能够找出这三个部分的高频知识点,将分析题的知识点熟记于心。本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部分思想道德修改与法律基础的道德和法律部分的高频考点总结! 鉴于本文较长,链接特地放在开头: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6.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2023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2023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什么样的试题才是科学规范的试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2023,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https://mip.oh100.com/kaoshi/peixun/212106.html
7.《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绪论知识点及练习题8、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 ) A、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调节的领域相同B、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的实现方式相同C、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的实施载体相同D、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9、法律和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https://www.wjx.cn/xz/251720581.aspx
8.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是否正确律师普法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是正确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https://www.110ask.com/tuwen/6641390689127463445.html
9.[渝粤教育]中国矿业大学恋爱心理学参考资料C、法律 D、道德 参考资料【 】 5、【多选题】马克思主义爱情观强调,爱情发生的要求是什么? A、持久性 B、短暂性 C、非排他性 D、排他性 参考资料【 】 6、【判断题】马克思主义爱情观认为,爱情既不能禁欲,也不能纵欲。 A、正确 B、错误 参考资料【 】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3008736
10.《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小结(精选11篇)[2]《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任务本来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教师通过设计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案例,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加深情境体验, 最终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 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umngw1q.html
11.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行为规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 A.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调节的领域相同 B.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的实现方式相同 C.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的实现载体相同 D.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https://www.diandahome.com/83847.html
12.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docx,摘要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关于道德与 摘要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关于道德与 法律是否存在本质联系,自然法学派认为,道德与法律有本质的 联系。自然法实质是道德法则,它不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523/801703411000202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