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的理解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
说它成文,因为它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如某
某法等;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道德与法律都是一种社会规范,
法律用文字记录下来,告诉人
们怎么做,
而道德来自于习惯,
大家共同遵守,无需文字规定,告诉人们怎么做的方法在于
内心的约定俗成。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持,
道德的自觉践
行也离不开法律的强力约束;
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
道德可以发挥作用,
而道德无力约束的
行为,法律则可以给予惩戒。可见,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国家和
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需要法治和德治两手齐抓。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
我国既有久远的法制传统,
又
有厚重的道德传承。
从世界范围看,
凡是社会治理比较有效的国家,
大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
国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大优势。
经过长期实践探索,
我
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法治道路,
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这条法治道路内涵十分丰富,
其
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法治、德治两手抓、两手硬。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要把依法治
国基本方略实行好,
最关键的就要坚持走我们自己的法治道路,
发挥好这条道路的鲜明特色
和突出优势。
扩展资料:
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
要应对前
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从根本上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应当清醒看到,
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
不符合的问题,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单就法
治论法治是不够的,
必须着眼全局、
系统谋划,特别要立足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
重视
加强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导,
着力培植人们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
营造全社会都立规矩、
讲
规矩、守规矩的文化环境,使法律和道德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