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社会·法治

李大钊的法理学,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早年,他将近代启蒙主义法律学说与中国古代传统结合起来,创立了法律民彝论。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他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学观。他阅读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典,通俗地表述了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在论证马克思主义原理时,他经常以法律或法律史为例来予以说明。从理论渊源上看,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既有对西方启蒙学者法律理念的批评继承,也有对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梳理。

马克思主义法学

李大钊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认识,源自《资本论》《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经济学批评》。他引用《经济学批评》中,涉及了法律的论述。在经典之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李大钊提出了自己完整的法学观点:“社会的物质的生产力,于其发展的一定阶段,与他从来所在那里面活动当时的生产关系,与那不过是法制上的表现的所有关系冲突。——于是乎社会革命的时代来。巨大的表面构造的全部,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动,或徐,或激,都变革了。”李大钊的演绎是,一切社会上的政治的、法制的、伦理的、哲学的精神构造,都随经济的构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精神构造为表面构造,基础构造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李大钊称赞马克思的社会学是一种进步,将三门各自发展的学科融为一体,也就是经济、法律和历史,并断定经济现象决定了法律现象。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他称:“社会上法律、政治、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他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

李大钊还列举出具体的例证,证明经济能够影响法律,而法律不能影响经济。17世纪、18世纪的商法,试图抑制商业的价格、奖励输入金块,以及英国推行反托拉斯法遏制垄断,都没有成功,都说明“法律的力量不能加影响于经济趋势”。有些法律,曾经与经济对抗,但是抗争的结果是,法律适用范围缩减最后归于无效。比如,欧洲中世纪遏制暴利的法律与高利率经济现象对抗,利润来自经济自然涨落,法律即使存在但实际上无用,成为废物。“法律现象远追不上他欲限制的经济现象,却只在他脚后一步一步的走,结局惟有服从而已。潜深的社会变动,惟依他自身可以产生,法律是无从与知的”,“欲以法律现象奖励或禁遏一种经济现象的,都没有一点效果”。

李大钊还引用了欧洲法律史上的例子来说明法律对经济的反作用,其一,诺曼人从法国侵占了英国,征服了英国全境,为了保持其大地产权,制定了限嗣财产制和信托制,以保其独占权。其二,与英国相反,大革命后,中产阶级剥夺了贵族和僧侣阶级的财产,他们利在分割而非独占,因此制定了遗书遗产特别法,防止地产重新回到大地产制。英法两国的法律实践提供了法制影响经济进程的范例。因此,“经济现象和法律现象,都是社会的原动力,他们可以互相影响”。

即使如此,李大钊仍然坚持唯物史观,称法律对于经济的影响,并不改变经济发展的大势。或者说,当法律的影响与经济发展趋势一致的时候,法律的作用才能显现,反之,与经济大势相反的法律,也起不到改变经济的作用。比如资本家的贪婪与劳工的自卫,都是资本主义下的自然趋势,这样工会的抗争与工会立法才能发挥作用。再比如,假定英国立法遏制大地产、法国立法抑制小地产,法律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为英国大地产制和法国的小地产制与英法经济发展趋势一致。所以,“团体行动、法律、财产法三个连续的法则”,“不能拿他们推翻马氏唯物史观的全体”。马克思唯物史观除了经济决定法律等表层构造外,还强调阶级之间的对立与竞争。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中,李大钊得出了“法律是阶级的法律,政治是阶级的政治,社会是阶级的社会”的结论。

对西方法学的批判与继承

鲍丹是16世纪法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法律学家,如今的翻译为“博丹”。鲍丹的主权论一直是思想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李大钊专文介绍了他的理论,他认为鲍丹的历史观点得益于对法律的研究,法律与历史自始至终连为一体、不可分开。李大钊说,鲍丹更愿意成为一个法律的哲学家,而不像居亚士那样专攻罗马法,只读拉丁文。罗马法毕竟过于狭隘,不足以解释罗马法之外的世界,不能成为一般性的普遍法则。要弄清法律的一般规律,发现“一切法典,皆有他们的根柢与理论”“欲达到此法则,须谘询于法理学,同样亦须谘询于历史家”,为此,鲍丹区分了自然法与人为法,认定这一区分乃是法律普遍形式的原点。这里,李大钊更看重历史与哲学,更看重法律规定内在的精神和一般发展规律,人为法只是表层,自然法才是法律的深层结构。

李大钊对孟德斯鸠的理论,赞赏和批评并存。一方面,称赞他有亚里士多德和亚当·斯密一般的创造力。在《孟德斯鸠的历史思想》一文中,李大钊说,孟德斯鸠时代的“法兰西的法律,惨忍无人理,仁明如孟氏者,自不忍出视此等法律之推行,而不思所以摧除之也”,因此才有了后来的《论法的精神》。《论法的精神》讨论法律与风俗、气候、信条、政体的关系,孟德斯鸠遵循历史的研究方法,“他求着纯粹的当作那么多历史的事实去说明那些法律”。即孟德斯鸠心无旁骛地以历史事实解释法律现象,不带有其他的个人价值色彩。另一方面,李大钊还是认为孟德斯鸠存在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导致著作“安排错混,结构紊乱”。他既不演绎,也不归纳,把狭隘的人类立法经验统合,与真理并列。与梁启超泛泛介绍孟德斯鸠和严复毕恭毕敬翻译孟德斯鸠不同,李大钊不再是一个清末民初的旧式文人,而是具有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者。

对于孟德斯鸠将法律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法律随民族特殊性不同而内容各不相同,政体君主、贵族和共和的三分法、政体之下民法典、节用法和妇女法律的对应关系、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分离、政治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法律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法律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宗教信仰与法律的关系,李大钊都持肯定的态度,称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他法理和政治学的“真正的神髓”。

社会主义法律:从空想到科学

李大钊明确区分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和“改良”。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一文中,他从政治、法律和经济三方面考察社会主义,那就是: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法律上,一方面废除私有制和遗产制的旧的经济生活与秩序,另一方面规定新的经济生活与秩序,将资本财产法、私有者改为公有者的制度;经济上,满足劳动者的欲望和收益。

欧美现代国家里的宗教团体,李大钊归结为乌托邦运动的一部分,他专章讨论过美国境内多个来自欧洲的宗教社会团体。由于不满于欧洲的宗教迫害,欧洲宗教团体到美洲寻找宗教自由的新大陆。这个方面,现代法律与古老宗教教义的矛盾冲突,典型的是李大钊提及的美洲温尼达新村。新村的创立者初学法律,后改学宗教。新村提倡“共同恋爱”,实行“共产共妻”的经济制度和婚姻制度。新村的制度受到法律的禁止,最后受到纽约州法律的干涉。后来他们各自选择婚姻、解散组织、成立公司。现代研究者称,温尼达社区是美国宗教团体与乌托邦的合体。1847年10月,创立者以通奸罪的罪名受到通缉,后逃离以避免官方的逮捕和地方民众的暴行。

李大钊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提炼出法理学的一般原理,内容是准确和完整的,与40年代后李达的《法理学大纲》所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先驱。

THE END
1.法的回声:让我们成为有法律思想的人由此,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法律思想,并进而提出“振肃纲纪,天理君权”“德礼政刑,迭相为用”“以人为本,以宽济之”等主张,不仅为人们抵御权势欲、贪欲的侵蚀,自觉依循封建统治的秩序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封建正统思想。 中国近代法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EwNjI4Ng==&mid=2653765257&idx=2&sn=501378b4fd5986427f4407a0993f6529&chksm=857375dd32788ab9acc3e2ec0d02d1bea7364734c3ee928ca6a5d3b8c7c9dc9713927b882adf&scene=27
2.如何讲好故事?他来给大家划重点!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出发向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学子全面讲解。问:如何做好一个爱国守法的新时代青年,这是一堂特殊的讲座,从道德与法律层面上讲解新媒体,讲座中,您提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您为什么选择从道德和法律中讲解新媒体呢?赵代君:因为学院请我去参加的是“道德与法律大讲堂”,我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8138648607326461&wfr=spider&for=pc
3.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思想道德的共同点在于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思想道德的共同点在于( )。A.都发挥引领和教化作用B.都发挥规范和强制作用C.都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D.都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答案解析,刷https://www.shuashuati.com/ti/361a160dfaf44a23b4207208f77c125e.html
4.如何理解"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说的是两者的联系.两者都是社会规范,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几成通说.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说的是两者区别.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有客观强制性.而道德通过个体的自我遵守实现,靠的是主观自觉性.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987f6b7c76f92afaf9a58a20bd097dbc.html
5.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A. 法律与道德是对立统一的双方 B. 道德以法律的存在为基本前提 C. 法律更多反映了矛盾的特殊性 D. 道德集中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A符合题意,“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表明法律与道德是对立统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a9ca9a97c8947612549f27f0e7d22b98.html
6.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行为规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 A.正确 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A 对 B 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 A . 法律和道德都是上https://www.diandahome.com/83847.html
7.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是否正确律师普法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是正确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https://www.110ask.com/tuwen/6641390689127463445.html
8.民法法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本科民法学论文题目(六篇)商法独立后,我国的经济法律体系由民法、商法和经济法三个部门法构成。“经济法律”和“经济法律体系”本不是规范的法学术语,以之为基础而进行过深的法学理论探究是歧途末路。“经济法律”和“经济法律体系”概念之所以存在和被使用,主要是因为经济法学研究的需要,特别是市场经济法学的法律经济学研究的需要。从法学角度http://cooco.net.cn/zuowen/1844868.html
9.法律与道德的互补性(精选五篇)任何“他律”只有转化为社会成员内心的自律才能发挥最佳功能。任何一个社会要形成良好的法治秩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高和改善人们的道德水准和社会风尚。他律的法律和自律的道德是保证社会有序运行的两大法宝。法律只能是一种事后治标之策,道德自律则可起到预防作用。因而,要从根本上杜绝人们的越轨行为,还是取决于人们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dyrkqz0.html
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库及答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单项选择题1、公共生活的鲜明特点是:() 正确答案:B A、 透明性 B、 开放性和透明性 C、 开放性 D、 间接性2、以下关于中华民族精神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B A、 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B、 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效劳 C、 它是时代精神的https://www.yxfsz.com/view/1381653609452236802
11.警察执法规范化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8篇(全文)警察执法规范化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 摘要:我国公安部在2009年的时候,便提出了三项建设,其中一项便为“执法规范化”。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的建设,既是一项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能力的建设,同时也是一项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建设。本文将结合公安执法实践的工作,就执法规范化的意义及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做出相应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swfk5t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