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共8篇)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关键词:法律道德统一法治

一、法律与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两者并立互补,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国家得以有效的维系和保障。

(一)法律与道德的内涵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一般来说,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广义的法律则是指一切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里说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了各自、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法律有四个特征。一是法律是概括的、普遍的、严谨的社会规范。二是法律必须国家制定和认为的。三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国家认可和保障的。四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

道德是人和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道德一般有四个特性。第一是规范性。它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标准。第二是渗透性。道德规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第三是稳定性。道德规范的稳定性比法律还要强。一种道德观念形成的道德规范上百年、上千年不会变的。最后它与法律的最大区别主要是自律叫自律性。道德按它调节的社会关系领域来分类,一般可分为三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婚姻与家庭道德。道德的本质是社会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深刻的反映。它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现象,最能反映人的本质的就是人和人的关系,是人类诞生、进化和成长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一种尺度或一个标志。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道德与法律两者相辅相成,法律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需要法律的辅佐,但是两者也有区别:

一是两者调整的对象不同。道德和法律在调整对象方面的区别主要体现为:道德主要是通过对人们内心的信念和思想动机的调整来影响人们的外部行为;法律主要指向人们的外部行为,要求人们外部行为的合法性。具体来讲,道德命令是内在的、自觉的,法律史外在的、强制的。道德包含动机方面的考虑,要求人们根据伦理责任的意识行动,法律则不考虑潜在的动机,主要以行为的外在方面作为依据。

二是调整的手段不同。道德调整主要建立在社会主体的伦理认同和道德评价基础上,它通过社会舆论的批评与谴责及主体的自我反省促成主体遵守道德。法律调整主要通过有组织的国家强制力保证法律得到实施。法律对违法行为规定了强制制裁措施,在主体违法时国家机关就应当对违法者实施制裁。可见,道德的主要调整手段是社会舆论的压力,法律调整的主要手段是国家强制力。前者比较分散,后者则是有组织的。

三是调整的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大于法律。许多行为受到道德的调整,但没有被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不为法律禁止也不为法律所保护。相反,违法行为基本上都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四是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首先,法律主要是以宪法、法律等确定性和规范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道德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信念和社会舆论当中。其次,法律规范则是条文化的、比较具体,明确具体地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能够为主体提供明确性的指引。道德一般比较抽象、原则,没有具体规定行为模式及其法律后果。因此,法律体系的存在与范围可以通过权威性法律资料加以确定,可以为法律的实施提供明确而确定的依据,这是道德所不具备的品质。

(三)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法律与道德具有紧密的联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两者有共同的起源。无论是伦理学界还是法律史学界最终都找到了一个共同根源──禁忌。伦理学界根据人种志学的研究认为,道德形成的标志最初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关于禁止通婚的规则。在原始人那里,道德最初就是以各种生产的禁忌和性交禁忌的形式出现的。同样是原始社会的禁忌,作为禁止性规范(勿为性规范),在法学家那里则被认为是“法律的源头”。如食物禁忌被看作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禁止性规范。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理解要求:列举实例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的目标。运用:

对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护法,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认识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密切关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更加自觉地遵纪守法。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进行法制教育不能离开道德教育而孤立地进行,认识到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从而自觉地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理解这一重点应把握以下两点:

首先要掌握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相同点。其表现在:阶级本质相同,都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指导思想相同,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任务和目标相同,都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其次要掌握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具体表现在:第一,法律的制定体现着道德的要求,即法律的制定受道德的影响,体现着道德的基本要求。如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中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就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第二,法律有维护道德的作用,即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打击违背道德的现象,确保道德的实现。如刑法第261条的规定对于人们履行养

老育幼等道德义务具有重要作用;第三,道德补充着法律的不足。法律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对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和所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quot;第三者“问题,有时违背道德但不违法,这就需要用道德规范来加以调节和补充;第四,道德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道德

通过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和保证法律的实施,如对违法行为的抑制和谴责、对见义勇为的行为的赞扬和鼓励等。

二、教法建议:

1、关于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关系教法建议

本目的第一段着重从三层涵义上说明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该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这三层意思,教师都应举出具体实例加以说明。凡是法律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最明显莫过于如盗窃、危害公共安全等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也是社会道德所谴责的;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都是道德所倡导和赞扬的行为,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法律都将其明确规定为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和赞扬的行为;最后一层,有许多法律规定不仅是法律上的义务,而且是道德的要求,这里可引述该目第一段的例子。

2、关于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不同点教法建议:

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不同点,教学时可采用列表的方式,用投影打出,或在黑板上板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设计示例

[复习提问]

先请同学们看两张图片,想一想图片各说明了什么观点?

(设计此题的目的:复习旧知识,为新教学内容做铺垫。)

图片一说明,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图片二说明,人们遵守法律,要以道德作为思想基础。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法律和道德的联系。

(发每一个学生一份《××市市民文明公约》,请同学读一遍)

一、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板书)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板书)

(请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我国法律的本质和特征。然后归纳,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

第一、我国法律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即规定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

第二、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广大人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通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

(二)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板书)

(请学生新闻记者教材,回答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核心及其作用。教师归纳。)

(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尚的道德的内容、核心及其作用。教师归纳。)

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尚的道德。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崇高精神(诸如热爱祖国和人民,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二是社会公德(如助人为乐,扶贫帮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三是职业道德(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四是家庭美德(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公职里团结等)。其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作用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通过以上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内容、特征的分析和社会主义道德内容、作用、原则的学习,我们就不难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和道德的相同点了。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同点。(板书)

阶级本质相同:都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指导思想相同;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任务和目标相同:都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能够清楚看到二者共同之处的具体表现:凡法律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谴责的行为;凡法律要求、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倡导、赞扬的行为;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道德的要求。

由此可见,它们二者是互相作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听。这就是第二目题要讲的内容。

(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板书)

3.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板书)

由于法律与道德具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平是遵纪守法以及能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思想基础,所以,青少年从小提高道德修养,不但能自己做到自觉守法,还能成为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卫士。

我们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又由于法律和道德的不同点,因此二者不能互相代替、混为一谈。履行法律义务和责任是有强制性的,特别对于惩治犯罪,具有特殊意义。把握好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正确实施法律。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概念: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明确了一个新观点: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获得了一个新认识:提高道德水平对守法护法有重要意义。

[巩固新课]

请同学看教材第16面“新闻记者与思考”,回答案例后;面提出的问题。

[课后作业]

行为作业;同学们在自己的活动范围内(家里、校内、社区内)做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学生。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

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核心、原则、作用

二者的三方面的主要相同点

补充、支持、促进

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较高道德水平,是遵纪守法,勇于同一切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思想基础。

懂得二者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把握好二者关系,正确实施法律。

最后,我们对本课书的全部知识做一个归纳:

[本课知识系统表]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

我国制定法律的主要形式

规定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行为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摘要:体育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看似简单、熟悉,实则缺乏对它们的深入研究。

在研读大量道德与法律关系文献的基础上,运用一般理论对体育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进行了梳理。

确认了交叉律是研究体育道德与法律的进路,在此前提下,沿着两者的联系、两者的相离以及冲突这条主线进行了探索。

从研究看,鉴于体育道德与法律的特殊性,它们之间的共性要更多一些,为此,为了更好地保障体育事业发展,实现体育道德与法治建设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体育法律;体育道德

一、体育法律与道德的相似性

体育法律和道德同属于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和发展体育事业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属性和功能;同时,就产生于同一社会经济基础而言,它们的性质无疑也是相同的,这就决定了它们具有相似性。

体育道德具有笼统性、模糊性、纲领性等特点,体育法律则具有具体性、确定性、原则性等特点,它们各自通过自己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们的体育行为,对人们的体育行为发生影响。

另一方面,体育法律与道德所调整的对象在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合关系,即有些对象既属于体育法律调整的事物,又属于体育道德调整的事物,比如,不允许赌球既是体育法律的要求也是体育道德的要求;保护运动员权益,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体育开展的体育道德诉求,也是体育法律的诉求。

在这个理由上,体育道德与运动员职业道德关系的研究可以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运动员职业道德是体育道德范围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照此推理,作为体育道德一部分的运动员职业道德肯定与体育法律存在交叉甚至重合的地方,为此,立法者可以将这种重合的体育道德要求确认为体育法律,使之成为受国家保护的人们的体育行为标准。

交叉律从外在/形象方面阐释了体育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既是我们把握两者关系的关键,又是得出互动律、轮换律和共振律的基础,换句话说,正因为两者的交叉律,才产生了互动律、轮换律和共振律。

同时,还能够解释体育道德与法律的冲突理由,即不交叉的部分是二者不一致的规则,由此可能形成如下情况:如果遵守体育法律就违背了体育道德,而遵守体育道德就违背了体育法律,从而产生合法(法律)不合理(道德)或合理不合法的两难情形。

二、体育道德的法律强制

所谓道德的法律强制,即是运用法律的手段强制推行和实施道德。

在这个理由上,法学界存在着巨大争议。

哈特将道德分为基本道德和非基本道德,认为基本道德可以法律化,获得法律的强力支撑,而非基本道德则不能法律化,特别是私人领域。

博登海默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道德价值的等级体系中,可以区分两类要求和原则,第一类是使社会有序化的基本要求,它们对于有效地履行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必须承担的任务来讲,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类是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增进人与人紧密联系的道德原则。

一般而言,第一类道德原则可以被赋予强大力量的强制性质。

具体到体育道德的法律强制理由,除了遵守上述原则之外,还应该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三、泛道德主义与法律理由道德化

一般认为,法律道德化是针对守法环节的。

社会成员道德水准越高,守法意识就越强,法律的效益就越见明显。

守法是一种道德义务,大多社会成员并不仅仅是因为法律的强制力而守法,在许多情况下是由于他们的道德习惯而守法。

如何看待这个理由,避开泛道德主义值得深思。

足球项目实行职业化开启了我国深化体育改革的先河,初始阶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越往后进行理由越多,甚至出现了“崩盘”的危机,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一直采用的是道德化处理方式,或者在这个理由上没有考虑到体育道德与法律存在交叉,即把赌球等理由仅作为体育道德现象去看待,没有看到它同时是或者应当是法律现象。

由于我们一直习惯于“柔性道德”的感化和协调,很大程度上疏于运用法律的刚性规范使其规范化、目标确定化和实现及时纠错。

四、体育道德与法律的冲突理由

在各种冲突中,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是社会意识领域中最主要的一对冲突,它对于社会大众的安全意识的建立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样,正确理解体育道德与法律的冲突理由,对于维护体育秩序有着重要作用。

所谓法律与社会道德的冲突,(一般理解为在现实生活中,合法而不合理的现象或者合理但不合法的现象)即法律与社会道德的脱节。

具体到体育领域,这两种表现应该都可以找到实例,研究认为,合法而不合理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

对于合法而不合理现象,以打假球为例,有研究认为,假球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运动员(队)已经达到某种竞赛目的,下面场次的比赛虽然与己关系不大,但对别人来说却是生死攸关,于是与他人订立了“君子协议”,使比赛结果服从他人的意志。

这类违背公平竞争原则和体育道德的行为,可称之为君子协议假球。

显然,这种打假球就是合法而不合理的一个具体表现。

其次是合理不合法现象。

曾经一个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一些优势项目为了确保最终胜利,有“内部让球”的惯例。

在人们的体育道德特别是传统的集体主义道德思想中,是应受褒扬的,但在体育法治社会则不然。

相比而言,这类现象比较少,并且不如道德与法律的一般研究中关涉此类内容的“大义灭亲”给人的说服力强。

究其理由,应该是体育道德与法律的特殊性使然(共性更多一些)。

体育道德与法律产生冲突的理由是多方面的,前文多少有些暗示。

比如体育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可能会造成两者之间的冲突,由此导致两者维护公平、正义的方式不同、实现程度不同,并且在公正与正义的评判上存在差异,而这种差距难免衍生某些矛盾。

参考文献:

[1]那武,何斌.和谐社会体育法律与体育道德关系之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6:116.

[2]聂丽芳.论体育道德的构建[J].体育科研,,6:44.

[3]董晓龙,郭春玲,主编.体育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论道德的不同层次与法律的关系

要深入研究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的内在机制,就必须将道德区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而研究道德的'不同层次与法律的关系。基本道德与法律在行为模式上较为接近,故基本道德与法律存在着更为密切的联系。而非基本道德则一般不可以转化为法律,但法律可以对基于非基本道德的高尚行为给予奖励、帮助。

THE END
1.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 SUPERSTRUCTURE 的不同范畴.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f0eb4dd2ee2fbf2f7104f20f8983afcc.html
2.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点击查看答案https://www.netkao.com/shiti/825451/10860064hhws19bsw.html
3.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法律规范与道德有着密切联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的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2)区别:①产生方式:道德不是由国家制定的,而是约定俗成的、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作用力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30375146666171055&fr=search
4.法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法律知识《法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法和道德都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特别是1999年宪法修正案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和道德共同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法与道德的知识点详细给大家对比,希望大家能够https://www.offcn.com/gongji/2019/0410/11400.html
5.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精选四篇)(一)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法律与道德均属于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手段, 道德则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是法律的重要补充。法律与道德存在交叉和渗透, 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立法过程中, 应当充分考虑道德因素及道德标准, 以适当形式将道德的主导内容和根本原则法律化。另一方面, 在法的实施上通过对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7uj831.html
6.法律与道德关系8篇(全文)所谓法制即是上述法律规范体系及有关的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一系列环节的制度。以上说明,在社会规范系统中,法律与道德是两个并列存在的对立面的统一。就其生成形态来说,法律主要是一种制度形态的上层建筑,道德主要是一种意识形态 的上层建筑,它们在基本内涵、表现形式、调控方法等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q7k0bc1.html
7.什么是社会公共道德规范?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可简称为社会公德,是一种与个人德行(涉及个人生活以及品德、作风、习惯等等)相对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它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对善与恶、荣与辱、美与丑等现象的认识、判断能力。社会公德是在人们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依靠社会的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http://www.npc.gov.cn/zgrdw/npc/flsyywd/flwd/2000-12/17/content_13406.htm
8.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三)法律是道德的载体 通过立法程序,将社会中的道德理念制度化、规范化,赋予社会的道德观念以法律的强制力,是法律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区别 说完了联系,自然要说区别。两者互不相同的事务,即使紧密相连,区别也自然是不可忽略的。 (一)法律与道德的形成 众所周知,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104/09/48001231_700755129.shtml
9.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有区别 有联系,作为人类规范世界的两个维度,道德与法律还具有一些 共同的要素:正义、义务和普遍性。在现实中,道德与法律是相 互支持的,这二者的支持还必须保持适当的限度。 关键词:道德法律 自然法实证法支持限度 AbstractThe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and law is one of the basic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523/8017034110002024.shtm
10.法治与德治的不同与关联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不管谁犯了法,都要由公安机关依法侦查,司法机关依法办理,任何人不许干扰法律的实施,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 可见,法治和德治相比所具有的区别并不完全等同于法律与道德相比所具有的区别。当我们在谈http://www.sass.cn/109012/48000.aspx
1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12fc2f8ae8771228011a26309a581498.html
12.实证主义和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实证主义和法律与道德的分离 法律实证主义认为应当在"实际是之法"和"应该是之法"间作出区分,该主张招致了许多批评。哈特教授在此为法律实证主义进行辩护。他认为,诚然,法律实证主义理论的其它部分应该受到批评,但是,这与它所主张的"实际是之法"和"应该是之法"的区分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批评者则把两者给混淆了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3579
13.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律师普法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联系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区别是道德规范依靠社会的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等力量来维持,法律规范则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推行。道德规范是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和概括。是社会规范的—种形式,是从一定社会或阶级利益出发,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https://m.110ask.com/tuwen/5060187343516703366.html
14.道德习惯礼教和法律的区别1.0阶社会规范(自发形成)道德、习俗 2.0阶社会规范(强制执行)礼教、法律 道德及其他1.0阶(自然形成)的社会规范,是在获得国家强制力后才变成了2.0阶的强制社会规范;这种国家强制力可以影响个体的理性判断,因此投射到脑区时显示为更注重理性成本收益计算。 现代脑神经科学方法(例如fMRI)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哪些价值观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4638763/
15.道德法律伦理之间的异同是什么?道德、法律和伦理都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部分,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下是一些分析:1.首先,道德https://www.xinli001.com/qa/10083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