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法”的内涵来源与实践公序法律立法司法公正

张军院长强调要“努力使司法审判对法律条文的‘文本法’适用,符合包括当事人在内的人民群众感受的‘内心法’”“使法律法规从刚性约束的‘文本法’转化为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的‘内心法’”。“内心法”源于社会实践,体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知与诉求,是人民群众结合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和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行评价判断的结果。要使“文本法”的适用符合“内心法”,实现“文本法”向“内心法”的转化,就要做到坚定司法为民的立场、坚守司法公正的底线、坚持以“文本法”为前提。

“内心法”的基本内涵

通过对“内心法”与“文本法”、习惯法进行对比,能够较为清晰地理解“内心法”的基本内涵。

“内心法”与“文本法”。“内心法”是人民群众内心的价值和道德评价,通常表现为不成文法。而“文本法”是由国家特定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规范,通常表现为成文法。在“文本法”的立法过程中,人民群众可以通过法定渠道表达意见,将民心、民意、民智反映在法律文本中。“文本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严谨、规范的优势,能够保障法律的统一性与稳定性。但“文本法”并非始终是解决纠纷最佳、最有效的方式,只有与“内心法”相调适,与人民群众的感受相契合,兼顾“天理、国法、人情”,才能发挥“文本法”最初的立法目的与价值。

“内心法”与习惯法。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的成文法之外的,产生于社会生活经验和民间风俗习惯,并通过社会权威予以固定、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习惯法通常也是不成文法,它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经验产物。历史法学派认为,习惯法直接产生于整个民族的法意识,代表了民族的共同意志。从习惯法的适用区域来看,民族区域尤其是民族自治地方对于习惯法的适用比较普遍。相较于“内心法”,习惯法更多体现为具有地域性色彩的社会规范。

综上,“内心法”产生于社会实践,通常表现为不成文法,是人民群众结合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和社会主流价值作出的评价与判断。

“内心法”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受到公序良俗、社会规范等的影响。

源自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由社会公众集体无意识共同创制或自发形成的、国家尚未事先加以制度性认可的秩序或风俗。公序良俗包括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蕴含着社会存在及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基本利益和根本理念,以及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社会生活的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在价值观和公共秩序选择上的共性,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公序良俗在社会道德和公共利益中具有独特的运行方式。作为连接法律与道德的重要纽带,公序良俗发挥着法律条文所没有的约束作用,通过对社会公众的行为进行约束和限制,引导社会公众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内心形成确信和敬畏,为“内心法”的生成提供价值基础。

源自社会规范。社会规范主要指由社会产生的或由各类社会组织制定的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社会组织自制规范等。习惯规范和道德规范是社会公众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其所约定俗成遵守的规范类型。社会组织自制规范则是有关组织制定的专门用于管理内部成员的自制规范,依靠内部成员的主观认同和接受对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社会规范通过规定个体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判断和评价个体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对社会公众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进行规范和指引,进而影响社会公众的认知体系和内心观念,最终生成“内心法”。

“内心法”的实践路径

坚定司法为民的立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包含惠民、爱民、重民等思想精华,具体表现为得民心、顺民意等主张。坚持司法为民是民本思想的当代表达。要使“文本法”的适用符合“内心法”,实现“文本法”向“内心法”的转化,要求法官不仅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还要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设身处地考虑当事人处境,使当事人在认识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的同时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温度;要使法律的解释与适用更加符合司法的人民性,使司法审判结果更加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群众的朴素正义观。

坚守司法公正的底线。“内心法”包含人民群众对司法程序公正性的主观感受及道德判断,司法审判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符合包括当事人在内的人民群众的内心感受。同时,“内心法”蕴含着朴素的公平正义观,人民群众以审判结果能否体现公平正义来衡量司法公正,司法审判结果也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公正价值理想和诉求。因此,实践“内心法”应追求处断平允的程序正义,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各类程序性规定,在法定程序的轨道上推进司法公正。同时,也应最大限度地促进实体正义的实现,追求纠纷实质性化解,满足人民群众对案结事了的需求,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坚持以“文本法”为前提。一方面,法官应尊重立法宗旨和法律精神,遵循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审慎行使自由裁量权。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在“文本法”的规范框架内,寻找案件处理的最佳方案,让“文本法”的适用更加契合普遍价值观,符合常识、常理、常情,符合人民群众感受的“内心法”。另一方面,要增强人民群众对“文本法”的认同,提升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在司法实践中,要注重释法说理,做实做细判前释明、判中沟通、判后答疑,用朴实的语言讲老百姓听得懂的道理,将人民群众的普遍价值观体现在司法审判过程与结果之中,既解开“法结”又解开“心结”,协调“文本法”与人民群众价值判断之间的关系,让法律法规从刚性约束的“文本法”逐渐转化为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的“内心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金湖县人民法院)(金赵鑫,陈功)

THE END
1.得法2单选题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首要任务是( )。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 )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单选题 青春是用来( )的。 单选题 没有崇高的( ),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软骨病”。 单选题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 ) 单选题 法律和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https://www.kaoshibao.com/online/paper/detail/?paperid=18735337
2.如何理解"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说的是两者的联系.两者都是社会规范,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几成通说.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说的是两者区别.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有客观强制性.而道德通过个体的自我遵守实现,靠的是主观自觉性.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987f6b7c76f92afaf9a58a20bd097dbc.html
3.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A. 法律与道德是对立统一的双方 B. 道德以法律的存在为基本前提 C. 法律更多反映了矛盾的特殊性 D. 道德集中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A符合题意,“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表明法律与道德是对立统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a9ca9a97c8947612549f27f0e7d22b98.html
4.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思想道德的共同点在于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思想道德的共同点在于( )。A.都发挥引领和教化作用B.都发挥规范和强制作用C.都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D.都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答案解析,刷https://www.shuashuati.com/ti/361a160dfaf44a23b4207208f77c125e.html
5.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说明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对立的。 () 参考答案:错误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 ()用“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这句话来表达法律与自由的一般关系。 A.康德 B.黑格尔 C.洛克 D.亚理士多德 重点推荐指数: https://www.shangxueba.cn/zj21415.html
6.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综合?高端论述?人性里面既有良知,又有欲望。面对诱惑丝毫不曾动摇的人,少之又少。每个人内心的贪欲与邪念,既要靠道德的约束,也要通过法治防范。法律的核心就是保护人的权利和尊严,而良好的道德风气又会促进法治的建设。http://www.71.cn/2015/0927/839881.shtml
7.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行为规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 A.正确 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A 对 B 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 A . 法律和道德都是上https://www.diandahome.com/83847.html
8.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道题是不是很难呢,如果不知道答案,接下来看一下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一下正确答案哦。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https://www.duote.com/tech/202209/260004.html
9.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B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C法律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D道德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 E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999/8893617.html
10.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是否正确律师普法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是正确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https://www.110ask.com/tuwen/6641390689127463445.html
11.道德的本质属性以及与法律的关系?()更多“道德的本质属性以及与法律的关系?()……”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是()。 A、社会关系 B、劳动实践 C、自我意识 D、动物本能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记者看到,在些心理咨询平台,有多位”福利姬”行业的少女说,道德https://www.youtibao.com/fawezk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