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法律事件与道德事件附最全始末+深度评论

据媒体报道,2016年11月3日凌晨,来自山东青岛的女留学生江歌在东京都中野车站接回同住的女友刘鑫时,在公寓楼门口遇到刘鑫的前男友,双方发生了争吵,继而遭到该名男子杀害。近日,一段江歌母亲和刘鑫见面的视频,让该案重回公众视野。

江歌生前照片

2016年11月3日凌晨,中国女留学生江歌在其租住的公寓中遇害,案发于日本东京中野区。

据日本警方公布,江歌头部遭利刃砍伤,伤口长达10厘米,案发15分钟前,江歌还曾报警称公寓外有可疑人物。

但当警方赶到公寓时,看到的却是倒在血泊中的江歌,江歌被送往医院不久后伤重不治而亡。

2016年11月24日晚间,日本警方对外通报称,以杀人罪对中国籍男性留学生陈世峰发布逮捕令,指控其杀害了中国女留学生江歌。

犯罪嫌疑人陈世峰为山西人,日本东京大东文化大学大学院汉语研究科学生,系与江歌同住室友刘鑫前男友,疑因拒绝刘鑫提出的分手要求多次前往江歌与刘鑫的住处对二人进行骚扰。

2016年11月7日,因恐吓事件被日本警方批捕。2016年11月24日,东京警视厅以杀人罪向法院申请发行对嫌疑人陈世峰的逮捕令。

被害的中国女生江歌1992年出生于山东青岛。2015年,江歌到日本语言学校开始留学生涯,2016年入读日本法政大学院硕士研究生一年级,遇害时年仅24岁。

一年后,江歌血案即将开庭之际,为请求日本法院判决陈世峰死刑,2017年11月12日下午,江歌母亲江秋莲及众多中国留学生志愿者,在东京池袋西口公园集会,征求民众署名支援。

赶来签名的华人安慰江歌妈妈

活动当天现场有大量华人聚集在池袋西口公园参加署名,大家有秩序地排队、签名、拥抱、慰问江歌的妈妈。

江秋莲在接受大家的声援和慰问时,对在日华人表示了感谢,并说道,如果没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自己很可能就随江歌而去了,如今看到这么多同胞的鼓励和支持,自己有信心能继续走下去。然后,她也提醒大家在外要注意人身安全,避免类似江歌的惨剧再次发生。

以江歌案为例,该案发生在日本,即使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同为中国人,也会根据属地原则,依据日本的刑事法律对其行为进行审判。属地原则,也因此被称为域外犯罪选择适用管辖的“黄金原则”。

因此,华人在国外遭遇犯罪分子侵害时,应该及时报警,向当地司法机关陈述犯罪事实,依据当地法律使罪犯受到应有惩处。

针对不少网友的进一步追问,法律上也有明确规定。

依据我国刑法第十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就江歌案件而言,刘鑫的前男友如果在日本受到刑事处罚后,我国司法机关仍可依法对其享有追诉权。

但追诉权行使的一个充要条件是:犯罪嫌疑人回到中国。只有犯罪嫌疑人本人在国内,才能适用刑法第十条的规定。

依据最高法《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条规定:由其入境地或者离境前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被害人是中国公民的,也可由被害人离境前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具体到该案,如果刘鑫的前男友回到中国,在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则由其入境地或离境前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也可以由被害人江歌离境前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在看了江歌母亲和刘鑫见面的视频后,不少网友提出了引渡的话题。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行为发生地所属国被审判前回到国内,则可以直接适用我国刑法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时,不论我国是否和其他国家签订了引渡协议,只要犯罪嫌疑人是中国国籍,就不会被引渡,这就是“本国人不引渡”原则。反之,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国外,则不论双方是否签署引渡的双边协定,都应该优先适用属地原则。

江歌案:法律事件与道德事件

B:案发至今,其实产生了两件相互关联但又彼此独立的事件:一件是江歌被害案,这是法律事件,由日本管辖,当然也有专业人士指出,可根据中国法予以追诉;另一件是刘鑫及其父母在案发后的表现,这是一个道德事件。目前网上讨论集中在后者,这是触动大家敏感神经的关键,刘鑫一家的事后行为击穿了大部分人的道德底线。

D:这个事情确实有两个规则时空。第一个时空在犯罪现场,法律来审定刘鑫是否存在作为义务、是否存在不作为。脱离了犯罪现场,人们其实在辨析是否存在道义上的不作为。显然,刘鑫存在。人们用道德谴责刘鑫及其家人,也是对社会应有之善的反向保护。因为,法律只是底线要求,在法律上不陷入不作为,并不代表在道义上可以不作为,人们将这件事情放在了更大的正义观之下审视。

X:公众情绪几乎一面倒,是事实。大家为什么会愤怒?很大程度并不仅仅因为刘鑫见死不救,而是好友被男友刺死后,媒体所报道的她和她的家庭的种种表现。这或许恰恰是江歌母亲至今还在四处奔走、求助的主要原因。大家希望这个案件得到公平、正义的审判,更希望当事人在感情上给予受害者家属回应。这不只是作为受害者好友应尽的道德义务,也是基于人的本能、本性的分内事。

T:围观群众有一种朴素的直观的正义感,也能对人心世道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是道德观的基础,也说明是非曲直有一种直观的、基本的判断标准。不过具体到个案上,不单指江歌刘鑫这个个案,而是所有的个案,我们评价时,或许都还需要更多审视复杂微妙的情境,防止简单粗暴的情绪,哪怕这种情绪是以正义之名的。

C:确实如此。社会的道义声讨当然需要,但是需要明白,对道德的审视,不能替代法律审判,这是启动所有道德话题的根本前提。出了位,不管理由多么高尚也都可能陷入危险。当然,群情激奋并不是“不能理解的”。道德绑架不可取,但要分清是老百姓的人之常情,还是恶意的推波助澜,因为“反道德绑架”可能也会变成简单粗暴的棍子,动辄把正常的情绪与键盘侠混杂起来,事实上也可能成为道德绑架。何况,所有的道德问题,都需要放在一个具体的国家与社会之中。我国有自己的公序良俗,中国传统道德水位很高,这件事触痛那么多人,说明人心向善。

Y:我担心一些这样的舆论倾向:因为江歌的善良被恶报,所以宣扬无需善良,比如用极端的情绪表达,将众人带向“好人没好报,干嘛做好人”的逻辑。如果这样,那么公共讨论不仅没有提升道德水位,反而会让更多人陷入道德困境与道德焦虑。

F:“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还有一个问题,对于舆论道德谴责的压力,有些人也许早已经自我原谅、麻木不仁了。我们说,“法律是底线的道德”,就是要把那些突破人伦底线的行为,纳入到法律规范惩治的范围中来。社会治理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多方发力、多管齐下,包括法律,也包括道德。

P:无论法律规范还是道德规范,都可以看作对人类出格行为的纠偏,只不过法律是对肉体的惩罚,道德更多讲世道人心,前者约束力明显高于后者。刘鑫不妥的行为可能不承担法律责任,但也许逃不出道德的负面评价。这样的讨论无可厚非,甚至有助于警示我们:当面对刘鑫所处的境地时,应该采取怎样的选择。但通过这次舆论风波,我们发现互联网时代,更加开放的舆论场中,由于潜藏极端化的情绪和表达,已经超越了仅仅是判断式的道德评价。如果由于法律背后由于有强制力,因此要对公权力作出限制,那么在今天,互联网汇聚“民意”所形成的强大“权力”,是不是也该受到某种节制?

Z:这让我们从更大的范围反思法律。现代社会无疑是法治社会,依靠法律保护公众权利、实现整体的正义。法律是实现正义的基本途径,但并不是实现正义的全部,还需要用公序良俗、舆论监督和非正式制度来对法律的作用形成补充,以更大程度地捍卫正义。事实上,在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乡规里约以及熟人社会的舆论,都是对正式制度捍卫正义的补充,一个人作恶即便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熟人社会的议论以及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无形规则也会让一个人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是现代法治社会需要传承而不是舍弃的正义捍卫途径。逝者安息的前提是坏人得到惩罚,正义的伸张同样如此。

“我们和江歌都是山东青岛人,看到新闻,也很同情江歌和她的母亲,但广大网友这种不负责任的方式,实在给我和家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希望大家能够停止呼叫132开头,尾号是0636的这个号码,我们不是刘鑫本人或她的家人。”

另起一段,江歌之事确实令人心痛,但也提醒网友们将正义之剑交于法律。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愿逝者安息。

团团课堂(150)

群团组织不能坐在机关里做工作,而是要摆脱文山会海、走出高楼大院,群团干部特别是领导机关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争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忠实践行者、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党的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THE END
1.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行为规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 A.正确 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A 对 B 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 A . 法律和道德都是上https://www.diandahome.com/83847.html
2.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综合?高端论述?人性里面既有良知,又有欲望。面对诱惑丝毫不曾动摇的人,少之又少。每个人内心的贪欲与邪念,既要靠道德的约束,也要通过法治防范。法律的核心就是保护人的权利和尊严,而良好的道德风气又会促进法治的建设。http://www.71.cn/2015/0927/839881.shtml
3.“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法律和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A.调节的领域相同B.实现的方式相同C.实施的载体相同D.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作用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https://www.shuashuati.com/ti/bd6309311bac4f44a380580b4f6b09c8.html?fm=bdbds3d73df7776c78346a8bca19c83d72e16
4.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强调什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强调法治重在他律,具有强制性、威慑性。 法律与道德的定义及区别 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两种主要形式,各自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法律,通常被定义为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性、普遍性和强制性的特点,https://localsite.baidu.com/site/wjzsorv8/8cd47d9a-7797-42f3-9306-b902ded71161?qaId=1380776&categoryLv1=%E6%95%99%E8%82%B2%E5%9F%B9%E8%AE%AD&efs=1&ch=54&srcid=10014&source=natural&category=%E5%8F%B8%E6%B3%95%E8%80%83%E8%AF%95&eduFrom=136&botSourceType=46
5.如何理解"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说的是两者的联系.两者都是社会规范,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几成通说.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说的是两者区别.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有客观强制性.而道德通过个体的自我遵守实现,靠的是主观自觉性.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87f6b7c76f92afaf9a58a20bd097dbc.html
6.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说明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对立的。 () 参考答案:错误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 ()用“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这句话来表达法律与自由的一般关系。 A.康德 B.黑格尔 C.洛克 D.亚理士多德 重点推荐指数: https://www.shangxueba.cn/zj21415.html
7.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道题是不是很难呢,如果不知道答案,接下来看一下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一下正确答案哦。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https://www.duote.com/tech/202209/260004.html
8.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思修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 );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调节的领域相同;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的实现方式相同;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的实施载体相同;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https://so.kaoshibao.com/detail/327333928.html
9.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B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C法律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D道德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 E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999/8893617.html
10.德润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实际上强调光明日报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基本要求,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实际上强调了法治与德治的密切关联。表现在( )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②强化道德对法律建设的促进作用③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2185220
11.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是否正确律师普法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是正确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https://www.110ask.com/tuwen/6641390689127463445.html
12.法律职业道德(精选十篇)职业法律人必须拥有的道德标准, 如何让职业法律人更形象地理解法律职业道德, 更深刻地体会法律职业道德, 发自内心地接受法律职业道德, 这是笔者在学习法律职业道德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将法律看成是一种信仰, 这就是笔者思考之后的答案, 通过对以下的分析, 笔者相信大家会对这种法律信仰下的法律职业道德有一个更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mwtj974.html
13.道德底线,法律红线!在汇通,听听他们怎么讲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是企业有序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为提升广大党员、中高管队伍的法律道德素养,提高客户服务品质,6月6日上午,山东汇通能源利用集团分别邀请了山东好人、烟台市道德模范任春铭和烟台刑辩律师宋沛学,为集团公司百余名党员、中高管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德教育课。 http://www.huitongny.com/htdt/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