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司法文化促进法治建设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司法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法治领域的综合体现,应适应现代化的文明要求。文化陶冶人,司法文化是法律文化最丰富,最生动的诠释、展现,也最具感染力、思想冲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在事关人身、财产的民事、刑事等案件中,司法文化在引导劝解、呵护保障、教化惩处人们动机目的、意志行为方面的作用源远流长,与时俱进,至关重要。

司法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传承性。“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演化为平等原则,“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与契约精神如出一辙,“千年笔墨会说话”生动证明了证据的意义,《秦香莲》《十五贯》《刘巧儿》《秋菊打官司》等司法文化作品的渲染力绵绵久远……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现代中国司法过程中既有红色法治文化、红色法治基因的表达,也有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观及科技文化的体现。

司法文化源于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纠纷矛盾和司法实践,与衣食住行、教科文卫一样,都是日用不觉、须臾不离的文化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联系群众,如果不懂群众语言、不了解群众疾苦、不熟知群众诉求,就难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个商品纠纷是一生产技术、交易过程、物流方式等的文化缩影;一起交通事故是一汽车制造水平、路况交规、驾驶者心理素质等文化程度的综合反映。人民法院、人民法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都足见制度、意识等司法文化中的人民主体性。案例即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包括讲好案例故事,要善于讲出案例中公平正义的价值与追求。司法文化正是通过一个个关切己身的鲜活案件,通过“报、网、端、微、屏”的传播,展现立法的科学性、执法的严格性和司法的公正性,对当事人起到感化、教育、引导的作用。

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道有文化风景的防线。德法结合,铸魂育人,对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社会氛围功能巨大。社会主义司法文化是人民法院司法人员依法对矛盾、纠纷公正处理的理念良知、正当处理的程序方法、高效处理过程结果的文化活动与文化存在。司法文化中鼓励诚信敬业、肯定友善和平、制裁欺诈背信、惩罚违法犯罪的功能以及其所拥有的公正高效权威的品质与表现是这个文化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所有文化中作用独到的地方,是与文化教育、学术研讨、诗歌散文、戏剧影视、建筑装饰等不一样的文化现象。司法文化可以认识、评价其他文化现象,解析、判别这些现象中的权利义务的纠纷,并被这些文化现象所颂扬或批评,进而促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跨范围、广覆盖、由表及里的法治文化氛围。

法律是文化存在,司法是文化活动。“文以化人”,司法文化是通过化人而化解纠纷的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司法人员要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借鉴传统的现代的司法文化,弘扬红色司法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司法文化,打造司法文化精品,建设司法文化阵地,厚植司法文化底蕴,以期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THE END
1.得法2单选题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首要任务是( )。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 )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单选题 青春是用来( )的。 单选题 没有崇高的( ),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软骨病”。 单选题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 ) 单选题 法律和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https://www.kaoshibao.com/online/paper/detail/?paperid=18735337
2.民商法前沿论坛第542期“恕”与司法公告民商法前沿论坛是由王利明教授发起,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品牌学术活动。论坛以“打造学术争鸣之地、前沿传播平台、学子见贤思齐之所”为宗旨,自2000年9月15日创办至今廿四载余,已成功举办各类学术讲座超过536场,曾邀请谢怀栻、江平、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EzMjMwNg==&mid=2651974334&idx=2&sn=18bb3374d8afa266cd9bfd09e493c5dc&chksm=8539b7a9e080ee47ef80905c0e503e2a8ac6b9f06187aff9232801449a2370bb30ce20d423af&scene=27
3.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 A. 法令和品德两种规范调治的领域相同 B. 法令和品德两种规范的完成体式格局相同 C. 法令和品德两种规范的实施载体相同 D. 法令和品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动,维护社会次序的感化 相关知识点: 语言基础及运用 常识 文学常识题 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60067297239171183&fr=search
4.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说明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对立的。 () 参考答案:错误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 ()用“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这句话来表达法律与自由的一般关系。 A.康德 B.黑格尔 C.洛克 D.亚理士多德 重点推荐指数: https://www.shangxueba.cn/zj21415.html
5.“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法律和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A.调节的领域相同B.实现的方式相同C.实施的载体相同D.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作用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https://www.shuashuati.com/ti/bd6309311bac4f44a380580b4f6b09c8.html?fm=bdbds3d73df7776c78346a8bca19c83d72e16
6.德润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实际上强调光明日报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基本要求,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实际上强调了法治与德治的密切关联。表现在( )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②强化道德对法律建设的促进作用③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2185220
7.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A. 法律与道德是对立统一的双方 B. 道德以法律的存在为基本前提 C. 法律更多反映了矛盾的特殊性 D. 道德集中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A符合题意,“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表明法律与道德是对立统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a9ca9a97c8947612549f27f0e7d22b98.html
8.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行为规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是要强调() A.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调节的领域相同 B.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的实现方式相同 C.法律和道德两种规范的实现载体相同 D.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https://www.diandahome.com/83847.html
9.2015年理论热点面对面之《法治热点面对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个原则强调的是精神支撑问题。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实现良法和美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通过法律强制力来确保道德底线,以法治体现道http://xcb.xhu.edu.cn/da/38/c1156a55864/page.htm
10.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B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C法律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D道德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 E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999/8893617.html
11.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是否正确律师普法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是正确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https://www.110ask.com/tuwen/664139068912746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