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浏览

改善立法技术是我国立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立法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法律的质量、法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从立法技术的内容入手,以就业促进法为例,说明我国立法技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立法技术水平,增强立法的实际有效性,以改善立法质量。

一、何为立法技术

要运用科学的立法技术,首先必须弄清立法技术是什么。立法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立法技术是指在一定的立法制度中历史地形成的一切知识、经验、方法、技巧和规则等的总和[1]。狭义的立法技术是指关于法律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形式、法律的文体和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规则。本文从狭义上来运用立法技术。

立法技术有它确定的范围,即立法技术包括哪些内容,根据上述狭义说,笔者认为,立法技术的内容包括法的内容的确定和表述技术。

法律内容的确定技术,也可以说是法律起草的实体技术。它是指立法中把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为法律,以及如何来规定这些内容。由于法律是民意的产物,立法机关如何把民意凝练成法律,法律草案如何搜集民意和信息是法的内容的确定技术的主要方面。正确、全面、有效地搜集民意和信息需要很高超的方法和技术,它决定和影响立法质量和法律的好坏。立法的表述技术包括立法的思想表述技术和法的语言表述技术,任何一部法律都是特定的法律思想和立法政策所体现的实质内容与一定的法律语言和文字结构所组成的外在形式的统一。立法表达立法政策和立法意图,即确定法的内容,进而选择立法内容的最佳文字载体,实现立法意志和政策的物化。与这种过程相适应的立法技术,就是立法的思想表达技术。在立法实践中,法的语言表述技术是立法话动中经常运用的、也是最具体、最实在的技术。“无论对立法技术的内涵和外延怎样界定,法的结构营造技术和法的语言表述技术都是无可置疑地属于立法技术的范畴。它们是立法活动中所需经常运用的技术,也是特别重要的立法技术。”[2]法的语言表述技术主要是法案起草技术。

二、立法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以科学的立法理念、正确的立法政策为指导方可能产生高质量的法律草案。但是仅此并不足够,立法者还必须善于运用各种恰当的立法技术才能真正制定出具有较高质量的法案。仅有好的立法思想,而没有好的表达方法和技术,那些条文可能是一堆宏伟的口号、宣言和政策。立法技术对立法质量和法律是否有用、有效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立法者并没有认真对待立法技术问题,学术界也非常缺乏对立法技术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多法律条文空洞、语言表达不准确,使法律缺少可操作的规范性,法律难以实施。这就是导致我国立法虽然不少,但法律实施状况很不好的原因之一。下面笔者以不久前颁布生效的就业促进法为例,分析我国立法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法律用语不规范,非法律术语、政策性色彩过浓

2.法律规定过于原则、抽象,缺乏准确性

3.法律结构内容有交叉重复,概念缺乏统一性

就业促进法的内部结构划分不清,一些地方结构重复,比如关于农村就业问题就有多处提到。此外,法律中使用概念的精准、确定无疑有利于适用法律的准确性,而且当对并列使用几个概念时,彼此内容如果有相交叉和重叠的部分,更让使用法律者无所适从。该法第三十五条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责作出了规定。那么首先就要明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什么,其与就业服务机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公共职业培训机构等之间是什么关系。该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各类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国家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等概念划分标准不统一,并列表述内容有交叉。

4.缺乏法律责任和救济途径的相应配套规定

就业促进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促进就业、保障平等公正的就业权利,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由于立法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使得就业促进法在具体适用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概念理解不清、救济途径不畅、可操作性差、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的缺陷,其本身的保障公民权利、追求平等公正、实现社会和谐的理念也难以实现,再完善的实体性权利义务设想、再好的立法初衷也可能形同一纸空文。毋庸置疑,立法技术对于立法文件质量的高下具有重要的作用,一部立法初衷良善的法律,可能因为立法技术运用上的缺陷,而使其成为一部“空法”。

三、立法技术对法律有效性的作用

四、完善立法技术

立法技术内容复杂,以下仅从立法表达技术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完善我国立法技术的问题。

1.法的结构划分合理

法律整体结构的划分应该是起草法律时做的第一步。法律结构中的内容,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经过系统的排列、组合,才能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与句法相比,法案的可理解性更多地依赖于它的结构。法律的结构单位有目录、编、章、节、条、款、项、目。但并不是每一部法律法规都要包括每一种结构单位,而是视其篇幅的长短和内容的复杂程度进行取舍。

法案必须依照起草人能够明确的表达和说明法案内容原则进行整体结构划分,使法案内容清晰。每一结构中包含的内容不能有所重复和交叉,应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而且要有内在的逻辑性和关联性。在一个法条中并列排列很多词语时,这些词语的含义也不能有所交叉,而是应该按照同一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后的并列概念的罗列。

2.立法语言要准确、肯定、严谨、规范

罗伯特塞德曼教授在其《立法服务手册》一书中写到,立法应尽量避免模糊和非故意含糊的句法规则[3]。立法语言的准确、肯定无疑是立法技术的重要内容,属法的表述技术的一部分,对立法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肯定,就是用清楚、具体、明白无误的立法语言文字来表述法的内容。因为只有准确、肯定的立法语言文字,才能准确地表述和记载特定主体的立法意图、立法目的和准确地体现有关立法政策,保证法的有效实施。所谓规范是指立法语言文字要符合常规,使用法律专业术语。严谨则指立法语言的使用务必严密周详、无懈可击。

3.法的内容应详备具体,必须有实施措施

4.完备责任追究和救济制度

如上文,四种类型的条款中,惩罚性条款则规定了责任的追究和救济。在责任的追究中,既包括制裁,也包括奖励;既包括民事责任追究,行政处罚或处分,也包括刑事惩罚。责任条款是法律条文中的实体条款。无论做出什么强制性、义务性规定,如果没有责任条款,这些条文的有效性将不存在或大打折扣,而变成政策性条款或道德性条款,法律也失去了它的强制力和应有的威严。

在就业促进法第八章中,针对法律中的禁止性条款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根据行为的性质和轻重,规定了相应的行政处分、处罚直至刑事惩罚。比如在第六十四条和六十五条中,明确规定了违反本法规定的何种行为,由哪一部门对其进行何种行政处罚,即行为模式、监督主体和法律后果完备,便于实践中操作。但第六十六条第一款和第六十七条中仅规定“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并没有说明“有关法律”具体指什么,这种不明确的表述容易引起操作中的标准模糊不清,或造成在实践中的权力滥用,处罚畸轻畸重或者不予处罚。此外,为了第六十二条有关就业歧视可诉的条款能够得以有效的实施,应在“公平就业”一章中明确就业歧视的定义,并在第六十二条中增加责任承担的具体方式,使公民不仅被赋予了提起司法救济的权利,而且此权利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切实的实现,这才是完备的救济制度。

注释:

[1]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50页。

[2]周旺生:《立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83页。

[3][4][5]罗伯特塞德曼教授编著:《立法服务手册》,赵庆培、杨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版,第172、153、148~149页。

THE END
1.法律法规概览民商法刑法行政法宪法等刑法是国家为了防止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与正义而设定的法律。它明确了哪些行为被视为犯罪,以及对犯罪行为实施的一系列惩罚措施。刑律不仅仅是一种强制力,更是一种预防力,它通过惩罚罪犯来减少违纪现象,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提供一个稳定有序的环境。 https://www.qtleqzhor.cn/ke-yan-jin-zhan/158411.html
2.法律法规体系概览从源流到现实应用的全方位探究虽然有了完善的地方法律,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挑战,比如执法人员素质不足导致效率低下,或是资源分配不均引发公平正义疑虑。此外,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清晰明确的地方法律实施方案,使得地方自主管理能力受到限制。 六、高度关注人文精神与道德价值观念 在追求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增长时,我们不能忽视人的尊严与文化传承。在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xian/407962.html
3.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法律指的是律师普法广义上的法律(指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和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还包括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狭义上的法律,仅指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称。包括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制定)、普通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https://m.110ask.com/tuwen/15263325816861655063.html
4.狭义法律狭义的法律是指什么?/狭义的法律是指什么?【狭义法律】狭义的法律是指什么?/狭义的法律是指什么? 狭义的法律,指全国人大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 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 建筑法第二十四条:提倡对建https://iask.sina.com.cn/key/5a6357cd84ae75e19023eb80.html
5.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什么④效力的等级地位不一样,狭义的法律效力最高,地位最高;广义法律除了狭义法律以外,其他的部分都要服从宪法和法律。问题三:狭义上的法律是指广意和狭义的法律广意的法律,是指一切规范性文件;而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一般的人理解法律,是广意的,但是,我们的理解,是要具体的和实在的,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372409353092388684.html
6.狭义的法律文书的制作主体包括等四类。狭义的法律文书的制作主体包括 、、、 等四类。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094cebec2de04b2cad02582ca748a3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