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概念与特征本质试题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度的法律D.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3.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C

)o

A.统治阶级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B.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

C.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

.法的强制性

4.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C)o

A.统治阶级的意志B

.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历史传统

第二章法的概念

1.我国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属于(A)。

5.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

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

这表明

法具有(A)。

A.规范性的属性BC.概括性的属性

6.法的规范性是指(ABC)。连续性的属性.效率性的属性

A.法对人们行为的指导作用

B.法向人们提供一个评价是非的标准

C.法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

D.法总结和概括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A.社会生产力水平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全体社会的共冋意志D

.执政党的意志

9.“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句话的含义是指(

C)o

A.法是统治者团体意志的体现

B.法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C.法首先和主要是执政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是国家政权意志的体现

10.法调整的对象是(A)o

A.行为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C.意志关系D

.各种社会资源

11.“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是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马克思

这句话的含义是(AB)o

A.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B.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C.法不反应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反映经济关系的要求

D.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12.法的形式特征包括(ABCD)o8.法的更为深层次的本质是(B)

A.宪法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中的“法律”是广义上的法律

B.在我国,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所制定的法律

23.法的统一性意味着(ABD)。通常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总的法律体系各个法律之间的根本原则是一致的

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都由中央立法予以调整

一国法律体系内部各个规范之间不能相互矛盾24.法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属于(范畴。

A.实然B

.应然

C.未然

实然是指客观条件存在时,某种结果就会出现。或然是有多种可能发生应然是指

C.法的现象体现法的外部联系,依靠感官就能感觉出来

D.法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表现,但法不是以意志为基础而是以社会为基础的A.法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以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D.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3.法所体现的意志的内容是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这意味着(

法具有客观性

立法应注意现实的经济条件法应随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法不是以意志为基础的

ABCD)。A.

B.C.

D.

14.国家通过制定、认可两种方式产生法,法在形式上表现为(

A.成文法BC.习惯法

习惯.判例法

AC)。

只要有人类社会就必然存在法B.只要有人类社会就必然存在社会规范

C.法是所有社会规范的综合

D.法只是社会规范中的一种16.

法的强制力具有的特点是(

CD)。

A.直接性B.或然性间接性

.潜在性

17.一般而言,法产生的主要方式包括(BD)。C

A.生成18.下列诸项中属于法的非本质属性的是(

A.国家强制性B.规范性C.阶级性

19.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也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包括(

ABCD

A.宗教

B.道德

C

20.法作为一个整体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这是法的(

.制定

默许

认可

ABD)。预测性

.社会文化D)。

或然

O

二、名词解释

1.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

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和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

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规范性是指法属于社会规范范畴,法律规定了一种行为标准、模式、方向,以便人们

遵循。法的规范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第二,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第三,法是反复适用的。

3.法的统一性是指各个法律之间在根本原则上的一致,其次是指除极特殊的情况外,一个国

家只能有一个总的法律体系,且该法律体系内部各规范之间不能相互矛盾。

4.法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作为一个整体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所有国家机

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任何人的合法行为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

的违法行为也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法律制裁。

5.法的国家强制性是指,从终极意义上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的。但是国家强制力并非保证法实施的惟一力量,法的每一个实施过程、每一个法律规范的

实施并非都要借助国家的系统化的暴力。

三、简答题

1.⑴在古代文献中,“法”除了与“刑”通用外,也往往与“律”通用。在秦汉时期,

“法”与“律”同义。清末以来,“法”与“法律”是并用的。在现代汉语中,法律有广、

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法律”是指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⑵在西方,广义的“法”和狭义的“法律”分别加以表达,“法”兼有“权利”、“公平”、“正义”的含义,指的是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而法律则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

具体行为规则。

2.⑴从立法者的角度定义,认为法是某种意志或命令。⑵从司法者的角度定义,认为

法是法官的判决。⑶从守法者的角度定义,认为法是约束行为的规范。⑷从法的作用的角度定义,着重说明法的工具性。

3.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定义为: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和条件

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

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上述定义揭示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法与统治阶级的内在联系;法与国家之间的必然联系;法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因果联系;法的主要目的、作用和价值;法的主体内容和调整机制。

4.⑴法是“意志”的体现或反映。法是人们有意识活动的产物。⑵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统治阶级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⑶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法所

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代表着整个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⑷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意志本身不是法,只有被“奉为法律”才是法。“奉为法律”意即经过国家机关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客观化为法律规定。

5.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也可以说,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这两种说法意思是一致的,因为

THE END
1.法律法规概览民商法刑法行政法宪法等民商法是指民事和商事关系的法律规定,它是国家为了保护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合理权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民商法主要包括合同法、物权law、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在这些领域中,合同的订立、中止和解除规则,以及物权的取得和转让方式,都被严格规范,以确保交易双方的合意能够得到尊重,并在发生争议时能够通过司https://www.qtleqzhor.cn/ke-yan-jin-zhan/158411.html
2.法律基本知识体系构建法治认知的基石法律基本知识体系:构建法治认知的基石 法律基本知识的重要性 法律是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础,它通过规范行为,维护权利,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法律,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法律https://www.6vjxuc8a1.cn/zheng-ce-fa-gui/450796.html
3.法律法规体系概览从源流到现实应用的全方位探究法律法规体系概览:从源流到现实应用的全方位探究 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功能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而制定的命令性文件。它们不仅体现了国家意志,也是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法律法规的分类 根据其内容和功能,法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xian/407962.html
4.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 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各方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 二、不同类型的法律法规 基本 法律:规定国家根本制度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54920.html
5.经济法NO.1法律基础是指法律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作为。可以分为:积极行为(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签订合同的行为、提供劳务的行为、完成工作的行为)和消极行为(如保守秘密等)。 五、法律事实(★) (一)概念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604120281
6.就我国现行法律而言,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法律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就我国现行法律而言,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法律是指( ),狭义的法律仅指( )。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https://www.shuashuati.com/ti/d1fc9aea64ee4122adb1fe30ad5f3cc4.html
7.会计法律制度概念,狭义和广义的概念分别是什么?注册会计师狭义:仅指国家制定的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广义:包括会计法律、法规以及与之相关的会计准则、制度https://www.bkw.cn/zsbks/ask/1136349.html
8.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法律指的是律师普法广义上的法律(指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和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还包括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狭义上的法律,仅指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称。包括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制定)、普通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https://m.110ask.com/tuwen/15263325816861655063.html
9.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就我国现行法律而言,“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https://www.examk.com/p/3864420112.html
10.我国的会计法律是指什么会计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由国家权利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各种会计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行政规章等。狭义的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它是会计法律制度的最高层次。接下来小编就告诉你我国的会计法律是指什么。https://www.qinxue365.com/Accounting/368451.html
11.新闻的广义和狭义分别指什么我们从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一些新闻定义中可以看到,其实这些定义中对新闻的概括和界定也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下面就来说说新闻的广义和狭义分别指什么。 简要答案 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等;狭义上: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https://www.coozhi.com/shenghuojiaju/shenghuochangshi/132258.html
12.法律解释与法律漏洞的填补(二)广义的法律解释 广义的法律解释不仅包括狭义的法律解释还包括法律补充。法律补充分为价值补充和法律漏洞补充两个部分。 1、价值补充 价值补充是指对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及概括条款而言的一种解释方法。价值补充作为广义的法律解释存在的前提是法律是有价值目的取向的。也就是说“人类在这里利用规范追求某些目的,而这些https://www.fwsir.com/yanjiang/html/yanjiang_20071108001017_67325.html
13.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6篇(全文)那么,什么是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如何等,在学界长期存有争议。本文将通过对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性审查等问题的探究,使读者能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规范性文件的内涵与甄别 实践中,对规范性文件一词的称谓,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规范性文件是指包括法律、法规、规章等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由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d78n2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