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判断:中国法的正式渊源

在公务员考试常识这一块,很多人对于法律常识的认知是模糊的。印象中的法律都是比较高大上的或者

说是比较晦涩难懂的,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之一是对法律到底长什么模样不熟悉。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要学习一下中国法的表现形式,即中国法的渊源,特别是各种渊源制定主体的问题,在公务员考试常识考试这一块是一个热点问题。

一、法的渊源概念

的意思,但法的渊源是指法律的形式。

二、中国法的渊源的分类

法律的渊源分正式渊源及非正式渊源。正式渊源是通过法条的形式呈现出来,一般成文法国家的法律属

于正式渊源,例如,宪法、法律、法规等;非正式渊源一般为习惯、判例、政策、学者学说。中国属于成文法国家,所以其法的渊源为正式渊源。

三、中国法的正式渊源

1.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效力最高。

2.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制定,效力次于宪法。

注意:法律分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其中基本法律,如刑事法律、民事法律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和修改;非基本法律,即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和修改。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不同于行政法,一个是法规,一个是部门法。

4.地方性法规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

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5.自治法规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注意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无权制定自治法规。

民族自治地方指的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不含民族乡。

6地方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政府制定。

【试题练习】以下选项中关于法律渊源说法正确的是()。

A.法的渊源就是法律的起源

B.县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C.非基本法律可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D.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

【答案】C。解析:法的渊源是指法的表现形式,是形式渊源的含义,A项错误;地方政府规章由省市两级政府制定,B项错误;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C项正确;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D项错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THE END
1.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民法典重视功能化设计的原因,来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角度提出的编纂民法典的要求。其中“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创新适应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等提法,对于民法典提出了应当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功能表达,为此铸成了多处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化制度设计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2.法律制度缺陷范文12篇(全文)法律制度缺陷 第1篇 一、我国村民自治的法律缺陷 1. 对村民自治程序规定存在缺陷。 作为民主自治重要组织形式的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制度还未建立或很不规范;还没有制订发展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壮大集体经济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和计划;村级财务制度、村民参与民主监督、村委会加强自身建设等尚无章法, 缺乏制约机制,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8m5vp4f.html
3.news.futunn.com/translate/1682504700957/7691335/0我们还面临着与在中国开展业务相关的各种法律和运营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有权对在中国经营的公司进行监管和施加影响,包括其开展业务、接受外国投资或在外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能力。例如,我们面临与离岸发行的监管审批、反垄断监管行动、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相关的风险,以及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能否继续https://news.futunn.com/translate/1682504700957/7691335/0
4.现今中国民法典编纂借鉴德国民法典的几点思考这个民法典不仅对20世纪以后德国社会生活与生产,而且还对整个大陆法系法制的发展、传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注:在此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在最初中国学习、接受西方法律制度的过程中,日本法学家和日本法学发生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明确,虽然出于文化比较接近的原因使得当时翻译了许多日文的法学著作,但考其https://china.findlaw.cn/info/minshang/minfa/minfalunwen/368305.html
5.死刑在印度类似地,一国宪法之生命权的规定也是一国死刑法律制度的重要凭借。在1885年的印度国会起草的草案中,印度表达了要求和英国人享有同样的权利和特权的愿望,这是现代印度人民权利和宪法保障的源头,[108]1950年《印度宪法》第21条终于规定,“除依照法律设定之程序外,任何人之生命或个人自由,不得予以剥夺”。[109]正是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