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8.19山东
双方、多方、单方、多方共同民事法律行为解释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条文主旨】
【条文理解】
一、双方法律行为
所谓双方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相向而行,在其意思表示一致时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行为最为典型。这里强调的是,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相向而行。就合同行为而言,一方先提出要约,然后对方对该要约是否同意进行意思表示,如果同意,即承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成立。与决议行为不同的是,决议行为是所有当事人对某一事项进行表决。双方法律行为与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有别,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必须是双方相向的意思表示一致时才能成立,仅有一方的意思表示或者虽有双方的意思表示,但双方的意思表示没有达成一致时,双方法律行为不能成立。就单方民事法律行为而言,仅凭单方作岀的意思表示也能成立民事法律行为。
二、多方法律行为
所谓多方法律行为,是指三方以上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相向而行,在其意思表示一致时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发起人为3人以上订立公司章程的行为和合伙协议最为典型。与双方法律行为相同的是,其意思表示是相向而行,而不是同向而行。都需要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与双方法律行为不同的是,其人数在三方以上。
三、单方法律行为
四、多方行为中的共同行为
所谓“多方行为中的共同行为”,本质上是多人作出的内容相同、意思平行的单方意思表示,追求利益是相同的,属于单方行为的一种特殊形态,其本身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可以发挥辅助法律行为作用。《民法典》关于意思表示生效、形式、解释的规定,法律行为的效力、行为能力以及意思瑕疵等规则,均可适用于单方法律行为。
【审判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传统的意思表示的成立,审判实践中鲜有争议,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决议行为。所谓决议行为,是指法人、非法人组织基于共同的意思表示而意图实现一定法律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公司决议最为典型。有观点认为,决议行为的主体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公司就可以作决议,显然公司是一个民事主体。虽然公司作决议时,是通过股东或者董事进行的,但该决议行为是公司行为,而非单个的股东或者董事的行为。这种观点混淆了决议的主体与参与决议的人。此外,即使是公司作出决议,参与决议的人员也可能是一人,如一人公司作出的股东会决议,就是通过一个股东作出的。对于决议行为,应当把握如下特征:
第一,决议是按多数决的方式形成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意思。典型的多数决的方式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规则,以多数人的意思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意思,它与双方或者多方民事法律行为需要各方意思表示一致存在显著区别。这是决议行为的本质特征。当然,在一人公司作出股东会决议时,与上述规则无关,但一人公司毕竟不是常态。
第二,决议行为必须依照法律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进行。而双方或者多方民事法律行为显然与此无关。
第三,决议行为是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内部的决议事项,原则上仅对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生效力。而双方或者多方民事法律行为则与内部事项无关,对其中的一方当事人而言,从事的民事法律行为都属于对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