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这五种情形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因胁迫订立的合同以及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指的是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2.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通常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立的,如果履行对其有重大不利的合同。

3.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涉及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4.因胁迫订立的合同,指因他人的威胁和强迫而陷入恐惧作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5.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非常不利的条件的意思表示。

1.合同一旦被认定为无效或被撤销,它将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这意味着该合同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也不能作为执行或强制执行的依据。

2.如果合同的部分内容被认定为无效,但其他部分仍然有效,那么其他部分将不受影响,继续有效。

3.合同无效、被撤销或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4.对于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如果财产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应当折价补偿。

5.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6.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因此取得的财产应收归国家所有或返还给集体、第三人。

1.当事人一方在发现合同存在可撤销的情形时,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该合同,这一权利是基于法律规定而赋予的,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在请求撤销合同时,当事人需要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供证据,证明合同存在可撤销的情形。

3.法院或仲裁机构在收到请求后,会进行审查,并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是否撤销合同的决定。

4.如果合同被认定为可撤销,那么该合同将被视为自始无效,具有与无效合同相同的法律后果。

了解了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你是否对如何撤销合同有更多疑问?欢迎在找法网发起咨询,我们的法律专家会为你提供更具体的建议。

THE END
1.合同可撤销的四种类型及区别合同的签订,系合同双方就某一事项达成合意的真实意思表示,寻求的是一种公平公正的交易行为。若一方作出的民事法律行为并非其真实意愿,在满足下述四种法定情形时,受损一方可申请撤销。一、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四种情形:(一)显失公平。《民法总则》第151条规定:“一方利用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1845634063925096&wfr=spider&for=pc
2.民法必考知识点之民事法律行为之三:效力体系按照上述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的讨论,凡同时具备所有生效要件者,即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反之,凡欠缺某个或者某些生效要件者,即为效力有瑕疵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瑕疵的类型,又具体分为三种: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这样,就组成民事法律行为的四种法定效力类型。 https://www.yoojia.com/ask/17-12178079976305454741.html
3.民事法律行为的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一、两者区分类型 1.以法律关系主体划分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属于绝对无效。 无民事法律行为能力是指个人或组织因年龄、智力、精神状态等原因,无法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民事法律行为,从而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法律状态,包括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https://www.jianshu.com/p/a9e495931dd1
4.撤销权撤销权,是指当事人依照自己的意思变更或者消灭合同效力的权利。 《民法典》中有关撤销权的内容主要包括: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中善意相对人的撤销权、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撤销权、债权人撤销权、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权、可撤销婚姻的撤销权。 http://www.dehong.jcy.gov.cn/flfg/202112/t20211209_3466675.shtml
5.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民法典》之民法基本原则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接下来,就请大家和小编一起走进民事法律行为。 https://hi.huatu.com/2022/1215/1277926.html
6.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合同无效”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通过《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编第五百零八条规定,明确了合同无效、可撤销等认定,按照《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编第六章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合同无效、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现就《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合同无效和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规定予以汇总。https://lawyers.66law.cn/s290507b9a0093_i1021263.aspx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有哪些律师普法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主要有以下四种: 1、行为人基于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系可撤销的; 2、行为人被相对人或者第三人欺诈而作出的民事法律行为系可撤销的; 3、行为人被胁迫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 4、相对人乘人之危,对行为人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一、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具体如下https://m.110ask.com/tuwen/6926737942710793669.html
8.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有以下这些:1、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5、一方利用对方处于https://m.64365.com/tuwen/aaaliux
9.民法总则草案:限制民事能力年龄下限从10岁降至6岁备受法律界关注的民法总则草案,昨天首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总则草案明确了对胎儿利益的保护,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降低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年龄段由原来的10至18岁变更为6至18岁;草案明确了三种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情形,并规定被撤销资格者确有悔https://news.cctv.com/2016/06/28/ARTIiPImoxk9GHwQC4XJTjJz1606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