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哪些民法典

这是指因认识错误实施的行为。基于错误认识的行为,行为人的表意虽然是自愿的,但却是违背本意的,所以该行为属于得撤销行为。重大误解,在主观上是属于过失,如果是基于故意,那就构成欺诈了。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二)显失公平

显失公平行为是指民事行为效果明显违背公平原则的行为。对于民事行为达到何种程度算显失公平,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

(三)乘人之危

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根据合同法规定,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须是不损害国家利益时,才构成可撤销行为,否则为无效民事行为。

(四)欺诈、胁迫

欺诈、胁迫的要件,前文已述。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欺诈、胁迫行为,也是不损害国家利益时,构成可撤销民事行为,否则,为无效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因而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其本质是一种法律上当然无效并确定不发生效力的行为。这里所说的法律上的无效和不发生效力,是指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而不是说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

我国《民法典》规定的无效民事行为共有七类: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趁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又称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以因行为人自愿的撤销行为而自始归于消灭的民事行为。

(一)在撤销前,其效力已发生,而且未撤销,其效力不消灭。

(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效力消灭,以撤销行为为条件。

(三)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人为之,非撤销权人不得主张其效力消灭;

(四)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人,对权利的行使拥有选择的自由,撤销权人可以撤销其行为,也可以通过承认的表示使撤销归于消灭。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溯及于行为的开始,即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无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主要有两种:

(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二)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另外我国合同法规定了一方以胁迫、欺诈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之下订立的合同,受害方也可以撤销。

综上所述,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是自其作出开始就没有法律效力,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是指在撤销之前是有效的,但在撤销之后就没有效力了。

THE END
1.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有哪些济南周军营律师普法视频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4、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5、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https://www.faniuwenda.com/Video/Index/show/id/221908.html
2.法律基础知识(一)答: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6、哪些民事行为无效? 答: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一)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三)http://lzzx.liuzhou.gov.cn/lzzx_longchengfazhi/law_know/201103/t20110323_447681.htm
3.电大行政管理汉语海关文员专业专科2(009年1月)1. 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特征。 2. 简述宣告失踪的条件和法律后果。 3. 简述法人的成立条件。 4. 简述无效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情形。 5. 简述物权的效力。 四、案例分析题 1.中学生余某,16周岁,身高175公分,但面貌成熟,像二十七、八岁。余某为了买一辆摩托车,欲将家中一套价值5万元的高档音响出卖。后托人认https://www.ouzj.com.cn/blog/shows/2/227/1.html
4.2024年法律对于因欺诈成立的合同有哪些具体处理规定?导读:在法律中,欺诈行为导致的合同是被视为无效或者可撤销的。受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合同,或者要求赔偿损失。 法律对于因欺诈成立的合同有哪些具体处理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https://www.maxlaw.cn/n/20240331/11035505780106.shtml
5.讲义·《经济法》2.1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本章近3年所占的分值在4分左右,其中考点主要集中在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代理、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止和中断。考试题型主要为客观题,重点关注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委托代理和诉讼时效等内容。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https://www.jianshu.com/p/a0560e0b1a2f
6.民法典详解:民事权益保护与合同法实践43、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属( )的法律行为。 A. 无效 B. 可撤销 C. 可变更 D. 有效 44、政府征收时,被征收人可以主张的补偿有( ) A. 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827475
7.民法必考知识点之民事法律行为之三:效力体系有些效力瑕疵其后能够治愈,还有生效的机会,有些则不能治愈,最终归于无效。这样,民事法律行为就有了多样化的效力形态,这是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核心内容,需要重点掌握。 本专题对应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之第三、四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及第三编“合同”https://www.yoojia.com/ask/17-12178079976305454741.html
8.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探析民事行为是否能产生民事主体预期的法律效力,需从两个方面来考量。其一为主观标准,即作为民事行为主观要素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其二为客观标准,即是否符合法律的形式化要求或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根据现行法的规定,民事行为的效力有三种结果:有效、无效和效力待定。而在此之下,又有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不得对抗第三人的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5/02/id/151278.shtml
9.合同打勾的有效吗一般来说只有符合法律所规定的生效条件合同,才是有效的合同,所以打钩的合同一般也有法律效力。 二、合同怎么样会生效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1.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订立合同的主体有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3.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行为,有效合同是合法的民事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因此https://www.findlaw.cn/hetong/a22949.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重要修订条文及变化普法课堂《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将总则编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中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也纳入了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同时修改了第(二)项规定的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明确了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时,该格式条款无效。 https://www.cdutcm.edu.cn/dzbgs/flfw/pfkt/content_5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