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及成立构成有效要件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11.17

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及成立、构成、有效要件

谢存海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为是司法自治的实践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义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的行为。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主观要件,是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行为意思、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的内心意思产生法律效果,就必须将意思表现于外部,即将意思发表。发表则须借助语言、文字或者表意的形体语汇。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是体现为私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1)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基于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该意思表示可能没有相对的受领人,例如抛弃动产所有权;也可能有相对应的受领人,例如解除合同。抛弃不动产所有权则是对于不动产登记机关的单方意思表示。

(2)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即合同或契约,须有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民事法律行为,即要约和承诺。

(3)多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多项意思表示一致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两个以上的自然人订立的合伙合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具有独立性存在争议。

(4)决议行为是社团的成员平行地作出内容一致的意思表示,借此形成其内在的意思或决定。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民事法律行为为《民法典》所采用,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实行为;同时民法典扩大了民事法律行为的内涵,既包括合法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也包括无效的、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只有符合成立和有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才具有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

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

(一)主体要素。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参与者,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民事主体主要有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特定情况下还包括国家。

(二)客体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有称标的,是民事主体之间据以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对象性事物,是民事主体追求的利益的反映,成为民事主体活动的目标。就规范意义上的民事法律关系而言,其客体大致是固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物。指自然人身体之外,能够满足人们需要并且能够被支配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

2.行为。指能满足权利主体某种利益的活动。

3.智力成果。指人的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包括各种科学发现、发明、设计、作品、商标等。

4.人身利益。包括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

(三)内容要素。指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如何实现其参与民事生活的目标,也即实现其参与民事生活的目的,这种实现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的方式和过程,就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

THE END
1.民事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民事欺诈构成要素包括: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真相,使对方陷入认知误区,进而做出不利决策,且行为具有非正义性。简而言之,欺诈者通过虚构或隐藏事实,导致受害者误判并受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https://www.64365.com/zs/3620621.aspx
2.下列()是构成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法律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①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其实施必须通过意思表示,没有意思表示,法律行为将难以成立;②法律行为的目的在于引起明确的法律后果,即法律行为的目的在于产生具体的私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③法律行为的效果是主体意思表示中预设的、希望发生并且积极追求的。在民事法律行为中,民事主体的https://m.ppkao.com/wangke/daan/a2658d620b2d477aa69e36cb0a70a8f7
3.梁慧星《民法总论》笔记(民法总论)书评民法的法源:作为私法的普通法的实质意义民法的存在形式二、中国民法的法源(一)法律:《民法通则》、 民事单行法、 行政法律中的民事规范(二)行政法规(三)有权解释(四)习惯法1.习惯,是指多数人对同一事项,经过长时间,反复而为同一行为2.习惯法要件:须有习惯存在,须为人人确认有法之效力,属于法规未规定之事项,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953/
4.《04司考名师教程民法》:民事法律行为新浪教育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主要区别是:(1)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2)民事行为依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而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而直接产生法律后果。(3)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而事实行为https://edu.sina.com.cn/exam/2004-07-19/76193.html
5.第143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手段,不仅应当为司法提供裁判规范,还应当成为民事主体的行为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加以规定,可以引导民事主体从行为能力、意思表示、合法性等各个方面注意可能影响行为效力的要素,确保行为有效。 第二,本条从主体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合法性三个方面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作了规定,充分https://h5.youzan.com/v2/category/jurmljvx
6.法律关系构成的三要素有哪些律师普法法律关系构成的三要素,具体如下: 1、法律关系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 2、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与义务; 3、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形式的社会关系。现实社会关系的主观形式。就其主观形式特征而言,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就其社会内容而言,它包括https://www.110ask.com/tuwen/3660320572928131878.html
7.法律行为的成立有三个构成要素,其中标的要素指的是什么意思啊?标是什王泽鉴《民法总则》:法律行为的内容(或称标的),指行为人于从事行为时所欲发生的法律效果。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行为之标的,亦即法律行为之内容。法律行为之成立,以有标的为成立要件。魏振瀛《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的标的即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通俗点说,如果是一个合同行为要成立,要有当事人、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95344535.html
8.以案说“典”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亲身经历或者看到其他人作出一些行为,如购买房屋、银行贷款、乘坐交通工具、菜市场买菜、缔结婚姻、设立遗嘱等, 其实这些都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范围。行为是指人有意识的活动。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通俗讲,民事法律行为就是民事主体,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通过将自己http://ytzy.sdcourt.gov.cn/wflqfy/443866/443840/8794636/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