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关系

与其他社会关系相比,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一)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但并非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属干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相应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法律规范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法律关系。例如,某些社会关系领域,如友谊关系、爱情关系、政党或社会团体的内部关系等,通常不洗及法律调整,不存在相应的法律规范,所以也就不存在相应的法律关系。再如,有些社会关系领域虽然应该得到法律的调整,但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形成有效的法律规范,法律调整缺乏法律依据,因此也不可能产生法律关系。

法律规范是抽象的、在一定范围内普遍适用的,而法律关系是对特定法律规范的具体化。法律规范规定的主体的权利义务只是一种可能性,是主体能做和应做的行为,并不是现实的行为;凡是出现法律规范所假定的事实,具有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主体资格的人就依法享有具体权利并承具体义务。

(二)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三)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社会关系

与道德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不同,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法律关系形成所依据的法律规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当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不履行相应义务、侵犯就他主体的合法权利时,权利受侵害的一方就有权请求国家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责令侵害方履行义务、承担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

此外,法律关系的常见分类还有:

根据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单方确定还是双方确定,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相对法律关系的主体,无论是权利人还是义务人,都是确定的。它以“特定主体对特定主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典型的如债权法律关系。此外,在劳动法、行政法等领域的法律关系中大都也体现出相对法律关系的特点。

(二)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否适用法律制裁,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调整性法律关系是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主体权利就能够正常实现的法律关系。它建立在主体的合法行为基础上,是法的实现的正常形式。保护性法律关系是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能正常实现的情况下,通过法律制裁而形成的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是在违法行为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刑事法律关系是最典型的保护性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是国家,另一方是违法者。国家拥有实施法律制裁的权力,违法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般认为,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部分构成,此三者也被称为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

(1)自然人。自然人既包括本国公民,也包括居住在一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法律关系主体要自己参与法律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行为能力是指权利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义务的能力。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谈不上行为能力。

(二)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客体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3)人格利益。人格利益是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也是诸多行政、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具体包括公民或组织的姓名或者名称、公民的肖像、名誉、尊严,公民的人身、人格和身份等。

(4)智力成果。人类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包括科学著作、文学艺术作品、专利、商标等,这些成果是人们脑力活动的产物,称为智力成果。智力成果常成为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权利是法律允许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可以作为或不作为,或者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并由他人的法律义务作为保证的资格。义务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的约束。权利和义务之间关系密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不能一方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另一方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权利是权利人的行为自由,因此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但权利的行使有一定的界限,不得滥用权利。

(一)行为

行为是指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根据人的行为是否属于表意行为,可以分为两类:

(二)事件

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但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常见的有:

(2)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通常自然灾害等可构成法律上的不可抗力,常成为免除法律责任或消灭法律关系的原因。意外事件可能导致风险或不利后果的法律分配,也可能成为某些法律关系的免责事由。

THE END
1.民事法律关系有哪些律师普法按照不同的标准,民事法律关系有以下:1、按照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可分为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根据义务主体的范围可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3、民事法https://www.110ask.com/tuwen/15996435686762616957.html
2.民法学习笔记(四)民事法律关系与权利体系一 民事法律关系概念理解 首先 民法将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通过事实的特征抽取,以法律要件的形式写入法条。同时针对该引入的事实规定了其法律后果,也就是权利义务内容。 现实中 发生了法律规定的法律事实,按照…https://zhuanlan.zhihu.com/p/34760743
3.民事法律关系具体有哪些一、按照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可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财产法律关系是指直接与财产有关的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人身关系是指与主体不可分离的,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二、根据义务主体的范围,可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绝http://m.tianqiwen.com/shenghuo_3061102/
4.什么事民事法律关系?它有哪几个要素?答:民事法律关系市民法规法调整的对象,是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及义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及内容。主体要素,即谁与谁之间的关系,即关系中的人;客体,即民事主体关于什么东西之间的关系,或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内容,即民事主体之间什么样的关系,即个关系主体之间有什么权利及义务。http://jxjg.hlj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68616
5.民法学方法论两大核心:请求权基础与法律关系分析法大家风云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任何民事法律关系都由几项要素构成,要素发生变化,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就随之变更。我认为,民事法律关系要素仅限于三个要素,即主体、客体和内容,这是任何法律关系都应具备的,民事法律关系也不例外。而五要素说将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也包涵在法律关系当中,这是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php?id=14306
6.高中政治:选必2《法律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版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例: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https://app.gaokaozhitongche.com/newsfeatured/h/9PXzbb26
7.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是什么呢?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地位平等。无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乃至国家,在所参加的民事法律关系中都是彼此独立、互不隶属的平等主体。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对等。https://m.gaodun.com/cta/1530946.html
8.《民法》学习笔记(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理(1)民事法律关系四个要点 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所以民事法律关系四个要点: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 (2)非民事法律关系 非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要点相对应 1)有关单位在从事管理活动时产生的社会关系为非民事法律关系(如交警贴罚单) https://www.jianshu.com/p/6928a72ee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