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0年第21卷目录

《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0年第21卷目录

——上海市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文集

主题

财税法治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

财税领域法学理论建构中的“问题意识”——基于对论题学的考察

彭佳丽

民事法律关系撤销的税法后果——由典型案例看税收征管法第51条

祝晨星李刚

纳税人税收救济权保障的困境和思路——以企业特别纳税调整程序为例

史俊明

企业破产程序中税收优先权问题研究

周巧沁

未来海关法律体系架构探析

张雨桐刘达芳

财政法制

李晓辉

理念、体系与效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法治财税图景

王桦宇

从民法典“绿色原则”看关税制度“绿色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陈晓彤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及制度比较研究——基于单一制与联邦制的二元视角

孙伯龙

税制创新

我国消费税收入归属的立法思考

陈少英

我国数字货币代持解除行为涉税问题研究

任愿达许多奇

增值税以票抵税的征管模式的思考——对增值税立法的建议

陶锋

平台经济税收难点问题刍议——论税法中引入“负销售”概念的意义

严锡忠

我国“稿酬所得”个人所得税制探究

卢国阳

房地产税改革的关键及推进策略

崔志坤吴迪

我国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制度研究

洪治纲

实务研究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背景下的企业科技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欧阳天健

税收因素对我国OFDI的影响——基于东盟十国的实证研究

蒋悦陈志文黄云卿

进口货物征税制度的再思考

汪杭刘达芳

并购重组递延纳税规则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反思

马逸璇

浅析跨国企业价值链管理与国际避税问题

毛杰刘伟

论税收事先裁定制度在我国的本土化构建

饶惠智

冲突法理念解决跨境股票发行上市法律冲突探析

何俣

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在博览会中的适用问题研究

谢天宇丁一珂

1.财税领域法学理论建构中的“问题意识”——基于对论题学的考察

作者:彭佳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财税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内容摘要:受传统部门法学划分所囿,财税法学界近年来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领域法学说,强调“问题意识”在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当中的价值。通过考察论题学,可以发现一些运用“问题意识”发展学科理论的启示:“问题意识”应当具备问题(的提出)和研究问题的相应路径两大要素。对财税领域法学而言,问题的“域”不应预先限定在具体问题上而排斥对抽象问题的研究,“域”的范围应通过核心定位和相异界分得以显现;在理论构建路径上,可考虑从公法领域的财产流转方面进行规制。

关键词:财税领域法学问题意识论题学财产流转

2.民事法律关系撤销的税法后果——由典型案例看税收征管法第51条

作者:祝晨星(厦门大学法学院硕士生),李刚(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内容摘要:对于基础民事法律关系消灭后纳税人是否可以请求退税的问题,天琴公司退税案和刘玉秀、沈恒退税案中法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两案虽涉及税种不同,转让标的亦存在差异,然而却可适用相同的税收实体法理论,即在课税对象因民事法律关系之成立而产生的情况下,民事法律关系嗣后消灭会导致税收之法律上原因灭失,税收债务关系从而归于消灭,此时税务机关构成公法上的不当得利。税收征管法第51条没有规定此种情形下纳税人的退税请求权,实属法律漏洞。实务中可以考虑类推适用税收征管法第51条保障纳税人权利。而立法则需要从构建公法不当得利制度和修订退税程序制度两方面着手进行完善。

关键词:民事法律关系不当得利退税请求权税收征管法

3.纳税人税收救济权保障的困境和思路——以企业特别纳税调整程序为例

作者:史俊明(华东政法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纳税人依法享有税收救济权,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税务机关在进行纳税调整时的办案期限,导致纳税人权利受损,甚至无法依法主张税收救济权的情形。针对税收行为办案期限,各国虽也几乎没有明文规定,却都建立了保障纳税人行使税收救济权的制度。通过比照国外经验,我国的纳税人税收救济权保障可以通过立法位阶的提升和税收程序的细化两方面入手,同时探索构建企业股东税收担保制度平衡征纳双方的税收风险。

关键词:税收征管纳税人权利救济纳税调整期限税收担保

4.企业破产程序中税收优先权问题研究

作者:周巧沁(厦门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税收优先权税收征管法企业破产法破产

5.未来海关法律体系架构探析

作者:张雨桐(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刘达芳(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内容摘要:未来的海关法应该是统领关税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各个子部门的总法,关税法与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检验检疫诸法律处于同一层级。通过充实和扩大《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条例》,对所有违反海关法律的行为实施统一的行政处罚,实现原先关检两大部门法律的融合。

关键词:海关法关税法海关法律体系融合

作者:李晓辉(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内容摘要:基于前期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丰富成果,考虑到各项财税法律规范之间的立法协调需要,建议在2020-2035年间完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法律体系的构建。立足于财政体制改革与税制改革中需要互相协调推进的方面,建议税收征管中需回应新预算法中倡导建立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逐步实现税收优惠与税式支出的法治化、发挥财政转移支付法缩小地区差距的作用、制定国债法约束政府发债、增加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纳入免税收入范围等。2025年前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根据轻重缓急安排立法并调整、撤并和开征部分税种。在新分税制下构建与国情相适应央地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分权模式,构建完整的地方税体系。建立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财税法律制度,最终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财政法律体系预算管理税收法定收入分配公平

2.理念、体系与效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法治财税图景

作者:王桦宇(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财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法治财税国家治理治理效能

3.从民法典“绿色原则”看关税制度“绿色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作者:陈晓彤(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法官助理)

内容摘要:民法典中“绿色原则”的创制,“绿色条款”的体系化设计充分显示了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经济建设及法律体系构建中的重要地位。关税作为调节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的重要一环“,绿色”理念未予体现,亦未发挥应有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基于生态环境及资源能源保护、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调整及全球绿色贸易壁垒应对的迫切需要,应当借鉴域外经验,依托国内环境政策、法律制度、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支持,经济学理论的支撑与环保科技的保障,尝试关税“绿色化”,探索构建环境关税法律制度体系。

关键词:环境关税必要性可行性制度构建

4.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及制度比较研究——基于单一制与联邦制的二元视角

作者:孙伯龙(辽宁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内容摘要:财政关系是政府间关系的核心,决定着政府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长期以来,人们将联邦制与财政联邦主义、单一制与财政分权理论及财政集权理论相对应,而未能准确地把握不同体制国家在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及制度上的差异与联系。随着一些集权化的国家改革政府间财政关系时出现了“准联邦财政主义”的趋势,国家结构与财政体制之间的对应关系逐渐模糊。但是客观而言,单一制国家即使在财政领域有政府间分权,但与联邦制国家相比,财政分权的程度和范围方面仍有限。因此,对不同国家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与制度实践展开比较法研究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同国家结构下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主要有财政联邦主义、财政集权理论、财政分权理论的特征,比较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制度实践,则不难看出各国在政府间财政关系中的统合趋势。新时期应当以提升事权划分法治化、科学配置政府财权、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

关键词: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联邦主义事权划分政府财权转移支付

1.我国消费税收入归属的立法思考

作者:陈少英(宁波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营改增”全面推行后,央地之间财税分配的隐忧再次浮现,倒逼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消费税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特别强调的税种。2020年1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法〈征求意见稿〉》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笔者基于消费税的历史演进、本质属性、主要功能等基本理论,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分析了消费税作为重要辅助税种的运行规律,认为其选择性课税的本质属性和独特调节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作为地方主体税种不具有可行性。为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在房产税短期难以立法开征之前,权宜之计是将消费税作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关键词:消费税地方主体税种选择性课税独特调节功能财政补充功能

2.我国数字货币代持解除行为涉税问题研究

作者:任愿达(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许多奇(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数字货币代持可税性金融科技

3.增值税以票抵税的征管模式的思考——对增值税立法的建议

作者:陶锋(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进修学院特邀教授)

内容摘要:增值税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税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财政部于2019年1月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财政收支情况,公布了2019年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352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56401亿元,其中,国内增值税61529亿元,占税收收入39.34%,占公共预算收入的33.56%。因此,如何加强增值税的征收管理,降低增值税征收成本,提高增值税征收效益。建议对增值税的“以票抵税”的征管方式进行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进项抵扣增值税进项抵扣凭证

4.平台经济税收难点问题刍议——论税法中引入“负销售”概念的意义

作者:严锡忠(上海左券律师事务所律师)

内容摘要:在平台经济中,存在大量负销售行为,销售方提供服务,不收取服务酬劳,反而向消费者提供补贴。在税收征管实践中,负销售行为往往被作为“视同销售”认定,客观上抑制了负的销售行为。互联网的商业实践表明,负的行为不仅是可以容忍的,而且是有利的,只要这一行为对整体、对长期是有利的。因此,从税法的角度不承认或不认可“负销售”的概念,就无法解决商业运营的连续性问题与整体性问题,也就不能适应平台经济的发展。税法中引入了“负销售”的概念,平台运营方就不会因为商业模式不同而税负不同,而对众多的、分散的小微个体税收征管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关键词:负销售商业模式互联网税收平台经济

5.我国“稿酬所得”个人所得税制探究

作者:卢国阳(上海左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关键词:稿酬所得出版发表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6.房地产税改革的关键及推进策略

作者:崔志坤(上海海关学院教授,博士),吴迪(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房地产税税收遵从税收痛感税制改革

7.我国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制度研究

作者:洪治纲(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内容摘要: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促进科技创新在我国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并因此迫切要求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加快科技创新。虽然我国已有不少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却存在着诸多不足,从而不利于加快科技创新的实现。故更正这些不足、革新税收优惠制度就成了必由之路。具体而言,税收优惠制度的革新应当是将“加快科技创新”作为税法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系统性地规划设置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制度,包括科学界定有关科技创新税收优惠制度的内涵与外延,科学界定适用税收优惠制度的对象,将科技创新活动行为而不是纳税人的身份资格作为主要的判定适用对象,合理地协调税收优惠制度同各税种之间的关系,以及简化税收优惠政策制度享有上的手续条件,便利纳税人实际获得税收优惠等等。

关键词:促进加快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制度革新建议

1.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背景下的企业科技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作者:欧阳天健(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研究员)

内容摘要:企业科技研发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由于科技研发的外部性效应,需通过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才能促进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增加研发投入。从宏观层面来说,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上海科创中心在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上存在制度瓶颈,需借助上海自贸区在制度创新上的天然优势打破瓶颈,为企业创造更佳的税收优惠政策。从微观层面来说,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优惠范围界定不明确,税基优惠措施单一,个人所得税优惠力度不足,增值税优惠范围过于窄小,因此在未来的改革过程中,在不违背税收法定原则的基础上,应以“白名单”的形式界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范畴,采用税前扣除与税收抵免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税基优惠,并不断加深个人所得税优惠力度,扩大增值税即征即退范围与进出口环节增值税面对对象,为企业科技研发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

关键词:科创中心科技研发税收优惠财税体制

2.税收因素对我国OFDI的影响——基于东盟十国的实证研究

作者:蒋悦(上海海关学院硕士研究生),陈志文(上海海关学院硕士研究生),黄云卿(上海海关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选用2010年-2018年东盟十国的面板数据,设置税收因素和非税收因素作为对照组,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税收因素对我国直接对外投资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较低的东道国税率能促进我国OFDI的发展,税收协定的签订及生效年限显著地促进了我国OFDI在东盟的发展,其他非税收因素对我国对外投资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国应尽快完善税收协定和我国的税收政策,强化对外投资的纳税服务工作,切实激励和保障我国企业“走出去”。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税收因素引力模型

3.进口货物征税制度的再思考

作者:汪杭(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刘达芳(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内容摘要:我国实行对进口货物在进口环节同时征收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的税收制度,并且消费税和增值税的组成计税价格中还包含了已经征收的税款。这种做法缺乏合理性解释,带来的是进口人在进口环节税负较重,进口货物在与国内货物的竞争中没有处在平等的地位。改革现行制度,把消费税、增值税推迟到后续的销售环节,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格与国内相同货物的消费税计税价格计算方法保持一致可以使得对进口货物的现行税收制度更加合理,并且对征收金额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词:进口货物进口环节叠加征收

4.并购重组递延纳税规则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反思

作者:马逸璇(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递延纳税制度是并购重组所得税制度中的核心规则,其理论基础是必要纳税资金的缺乏,即非货币性资产参与的并购重组不产生现金流,且其投资所得在并购重组交易当时也并未实现,要求缺乏纳税必要资金的纳税人预先负担高额税赋,这违背了量能课税原则与税收中性原则。故而,递延纳税制度是对量能课税原则的遵守,而非赋予纳税人优待的税收优惠。然而,递延纳税制度依旧存在着违反税收法定与税收公平等若干问题,如递延期限的上位法缺位、个企并购重组地位悬殊等。通过对立法与制度的完善来为我国资本利得课税制度的理论挖掘与制度思考提供中国经验。

关键词:并购重组所得税递延纳税量能课税税收中性

5.浅析跨国企业价值链管理与国际避税问题

作者:毛杰(法学博士,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硕士研究生),刘伟(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内容摘要:我全球化和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为跨国企业在全球布置价值链提供了经济环境。而国际税收竞争为跨国企业优化税收的全球重组布局创造了制度环境。无形资产价值量大,难以估值且流动性强的特质,成为跨境企业国际避税的绝佳载体。如果符合“利润与经济活动和价值创造相匹配”的原则,跨国企业优化税收的价值链管理活动不应简单地被反对。对于有害税收竞争,OECD和BEPS行动计划运用“实质性”标准来审议税收优惠,并提高税收优惠的透明度。对于利用无形资产的国际避税,BEPS行动计划提出按照实际价值贡献而非形式上法律所有权来确定无形资产的收益权归属。这些举措有利于实现跨境企业合理的税收优化价值链管理,遏制不合理的国际避税问题。

关键词:跨国企业价值链有害税收竞争无形资产国际避税

6.论税收事先裁定制度在我国的本土化构建

作者:饶惠智(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关键词:税收事先裁定价值性质效力制度构建

7.冲突法理念解决跨境股票发行上市法律冲突探析

作者:何俣(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保荐代表人)

内容摘要:当各国在跨境股票发行上市中面临法律冲突时,试图以某一国证券法进行规范的方式并不可行,而用国际统一规则(尤其是具有国际法拘束力的实体规则)来调和国际证券市场的效果也并不显著。劳合社系列案件体现了美国在推动证券领域经济冲突法的同时,也接受了证券法的“私法化”,并在某种程度上向传统冲突法进行回归。因此,通过探析由传统冲突法发展形成的新型冲突法,本文为协调跨境股票发行上市法律冲突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关键词:跨境股票发行上市协调法律冲突冲突法

8.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在博览会中的适用问题研究

作者:谢天宇(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丁一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经济学本科生)

内容摘要:博览会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应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价值目标,设立“四要件”审查标准,可依据案情考虑其他因素。胜诉可能性的证明并不要求达到“高度盖然性”的高度,仅需证明到保持案件现状即可。胜诉可能性与难以弥补损失成“反比例关系”,即胜诉可能性越高,难以弥补损失的证明要求就越低。由于博览会的特殊性,可借鉴Trips协议和德国快速禁令制度,针对简单明了的案件可依据申请人单方申请而授予禁令。

THE END
1.法律知识地图领略民法典内容丰富多彩的一面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民法典是重要的一部分,它为个人和法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提供了规范。作为一部集中的、系统性的立法文件,民法典的内容涉及非常广泛,从人身权、财产权到合同与继承等多个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身权这一核心部分。它包括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劳动关系、家庭成员https://www.fikyjuyw.cn/ke-yan-xiang-mu/437142.html
2.民法典的构成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民法典是指一系列规定了私人关系和个人权利、义务的法律。它包括了多部具体的法律,每一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以下是民法典所包括的一些主要内容。 民事总则 这部分规定了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正义、诚实信用以及合理利用财产等。这些原则为整个民法典提供了基础框架,对于后续各个方面的具体规定起https://www.3svb9bc3.cn/xue-shu-huo-dong/350898.html
3.Alpha系统对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司法观点进行全面梳理100% 现行有效,秉承立足实践、突出实用、重在指导、体现权威的编辑宗旨,致力于为广大法官以及其他法律职业者提供系统完整的、有针对性的、权威的实务指导和《民法典》及最新司法解释)、物权与担保卷、合同卷内容,民事三卷六册总共新增 1442 个司法观点,来自 127 个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司法政策、https://www.jsw.com.cn/2024/1213/1878918.shtml
4.法律智囊团解析纷争之谜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不仅包括了基本的法理学原则,还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具体法规,如民商法、刑事法、行政法等。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还能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提供依据。 三、合同法中的权利义务界定 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59907.html
5.民法典体系构建揭秘包括的关键法律篇章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司法改革,它将多部相关的法律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性的法律框架。以下是民法典包括了哪几部法律以及这些法律在新体系中的作用。 婚姻家庭法 在新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夫妻双方享有平等权利和义务,共同财产分割规则得到明确。同时,对于离婚事宜,新增设了一些具体规定,如离婚后子女抚养权、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56160.html
6.民法热点聚焦:争议与解析民法作为社会生活的法律基础,体现了社会公正的价值。首先,民法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其次,民法通过民事法律关系的确立和调整,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最后,民法通过司法实践,实现社会公正的具体体现。 总结:民法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石,在权利保护、合同自由、数字化发展和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https://blog.csdn.net/JiYan_yellow/article/details/144341316
7.普法课堂通俗易懂《民法典》宣传手册澎湃号·政务全力打造加格达奇区 新闻资讯第一品牌 点击题目下方蓝色字关注 加区宣传 《民法典》宣传手册精选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15个小案例,一起翻开这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让她守护“你”的一生。 原标题:《【普法课堂】通俗易懂 《民法典》宣传手册》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47055
8.民事法律关系思维导图物理意义上的物要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需具备的条件 物的(特点)条件 本身要合法 可控制 经济价值(值钱) 有人力劳动的加工 具有独立性 物的组成部分不是物 物的分类 是否可以移动 不能移动,移动毁坏 不动产(土地、房屋) 可移动,移动不毁坏 动产(汽车、电脑、房车) https://www.jianshu.com/p/9e6fb3f43ea3
9.8月3日起,2020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开始!(附考试大纲)产业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为闭卷考试,专利法律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两门科目的题型为选择题,专利代理实务科目的题型为论述答题和实际撰写。 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采用计算机化考试方式,指应试人员在计算机终端获取专利法律知识、相关法律知识和专利代理实务科目的试题,在计算机终端作答全部科目并提交答题结果的方式。 http://m.iprdaily.cn/article_25279.html
10.?民法思维导图:感受法律生活?探索民事法律关系的奥秘,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逻辑与条理的世界。民事法律关系,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立,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主要内容。它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张思维导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民事法律关系的各个方面。从民事法律关系的概述到其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754123094889338029
11.2022年法考思维导图八科508页孟献贵思维导图80页详细框架复习资料2022年法考思维导图八科508页孟献贵思维导图80页详细框架复习资料.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集中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属性 ,是民事法律关系 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主要标志 平等主体 不得以主体论关系 ,而应以行为论关系 民事法律平等关系——平等主体之 之间的 强调相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615/8123051070004110.shtm
12.4.22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概述+具体侵权行为无过错责任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下才可以适用。 构成条件:①加害行为+②损害事实+③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汇总法定的无过错侵权责任的情形 1.无、限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监护人承担无过错替代责任(第32条)。 2.用人单位责任(第34、35条)。 3.产品责任(对外:无过错责任;对内追偿:过错https://www.btclass.cn/group/40/thread/807
13.法考民法体系图之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权利法考民法体系图之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权利 从今天开始会陆续发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的民法体系图,由厚大在线360的老师整理,包括以下这些内容 一、历年分值:2~4分 二、核心考点:人格权、支配权、形成权、紧急避险与自助行为 三、常考题型:单选题/多选题 四、知识框架https://www.163.com/dy/article/DCQ5EM9R0518I0C1.html
14.民法民事法律关系思维导图模板民事法律关系 主体 自然人 法人 非法人组织 客体 物权——物 债权——行为 知识产权——智力成果 内容 民事法律权利 分类 物债二分 绝对权 相对权 请求权 支配权 形成权 抗辩权 权利的变动 形式 产生 绝对产生 相对产生 变更 主体变更 内容变更 消灭 https://www.zhixi.com/tpl/1ee0eedf38e593b7c75eda4c5d96ae08?category_id=-1
15.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2.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导纳及其等效互换,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时的电路方程、电路定理,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相量图。 4.正弦电流电路的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表观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功率因数的提高,复功率计算,复功率守恒,正弦稳态电路中的https://yz.shmtu.edu.cn/2021/0426/c8936a133164/page.htm
16.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15期(总期15期)在线培训课程在惩治知识产权犯罪方面,《意见》提出完善鉴定程序,规范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界限,强化罚金刑的适用,对以盗窃、威胁、利诱等非法手段获取商业秘密以及其他社会危害性大的犯罪行为,依法从严从重处罚,有效发挥刑罚惩治和震慑知识产权犯罪的功能。 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