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及其效力,2022年注会考试基础知识注册会计师

(一)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核心)

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意欲达到某种预期法律后果的内在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如果行为人仅有内在意思而不表现于外,则不构成意思表示,民事法律行为不能成立;

行为人表现于外的意思不是其内在意思的真实反映,则表明该意思表示有瑕疵,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同样受到影响。

1、意思表示可以分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和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1)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不存在意思表示所针对的相对人,如遗嘱行为、抛弃动产等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2)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又分为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①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②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

2、意思表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经典举例】:继承,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此处"没有表示的"就属于法定沉默,亦能产生意思表示的效果,即"接受继承"。

3、意思表示可以撤回。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二)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为目的

此处的"目的"仅指当事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所追求的法律后果,不包括行为人实施行为的动机。

1、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1)单方: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委托代理的撤销、无权代理的追认、订立遗嘱、授予代理权等。

(2)双方:因两个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等。

(3)多方:三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决议等。

2、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1)有偿:是指当事人互为给付一定代价(包括金钱、财产、劳务)的民事法律行为。

(2)无偿:是指一方当事人承担给付一定代价的义务,而他方当事人不承担相应给付义务的民事法律行为。(如赠与行为、无偿委托等)。

3、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1)负担:负担行为是使一方相对于他方承担一定给付义务的法律行为。(如在买卖合同中,双方订立买卖契约即为实施负担行为)。

(2)处分:处分行为是直接导致权利发生变动的法律行为。物权变动是典型的处分行为。(动产交付行为、不动产登记行为)。

4、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1)要式:是指法律规定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或者履行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如票据行为就是法定要式法律行为。

【经典举例】:融资租赁合同、金融机构借款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担保合同。

(2)不要式:是指法律不要求采取一定形式,当事人自由选择一种形式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经典举例】:一般的买卖合同可以口头形式。

5、主民事法律行为和从民事法律行为

(1)主:是指不需要有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的存在就可以独立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订立借款合同。

(2)从:是指从属于其他民事法律行为而存在的民事法律行为。如订立担保合同。

(一)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

1、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实质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受限时可代理);

(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包括自愿、内在的效果意思与外在的表示一致两方面;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形式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书面形式,指用书面文字进行的意思表示,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属于书面形式的一种。

(3)推定形式,指当事人并不直接用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进行意思表示,而是通过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使得他人可以推定其意思表示的形式。如在超市购物,向售货员交付货币的行为就可推定为行为人具有购买物品的意思。

(4)沉默形式,即指行为人没有以积极的作为进行表示,而是以消极的不作为代替意思表示的形式。

(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1、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绝对无效。

2、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4)违反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元效。

(三)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1、概念: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由于行为的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或者意思表示不自由,导致非真实的意思表示,可由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2、种类:

(1)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造成较大损失的意思表示。

(2)受欺诈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欺诈,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注意】被欺诈的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如果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受胁迫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指以给公民或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相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

(4)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原则的民事法律行为。

注会经济法是一个考验大家记忆力的科目,需要一点一点累计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会感觉所有知识点都是考点,出现全背记不住,不背心慌慌的状况。233网校为了让您有效复习,少走弯路,准确把握考试要点,顺利通过考试,精心准备了这份《高频考点速记》电子资料!绝对是注会计最“学霸”的备考捷径!

检验自己学习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做题,233网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题库,上万试题免费刷。并且将历年考试真题进行了收录,让大家在平时训练时就能了解真题的难度,把握出题方向,靶向学习,提有效率。

THE END
1.法律行为基础知识及分类解析51CTO学堂本视频主要介绍了法律行为的基础知识,包括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等。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法关系的行为。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以达成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二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视频中还详细讲解了法律行为的分类,包括单方法https://edu.51cto.com/video/69649.html
2.法律行为的分类标准主要有哪些本篇将详细为大家解答“法律行为的分类标准主要有哪些”这个问题。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这一分类的标准是民事法律行为所需的意思表示构成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https://www.64365.com/zs/1242947.aspx
3.法律行为有哪些法律行为的分类→MAIGOO知识法律行为有哪些 法律行为的分类 摘要: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那么法律行为有哪些?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法律行为的分类。 目录 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https://www.maigoo.com/goomai/243616.html
4.安全生产月交通违法行为概念分类特征及认定的4大基本原则!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一、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概念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是指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关系主体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规范,侵害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关系,危害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和道路交通安全,侵犯公民道路交通权益,没有履行道路交通安全义务的行为,简称违法行为。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606903446576851837.html
5.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律行为的结构 (三)法律行为的分类 九、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法律责任的分类 (三)法律责任的归责与免责1.归责要素 2. 归责原则 3. 免责 十、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概述1.法的作用的含义 2.法的作用的分类 (二)法的规范作用 (三)法的社会作用 (四)法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6.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分类法律体系 30:30 立即学习 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分类 27:48 播放中 法律行为的效力(1) 34:10 立即学习 法律行为的效力(2) 32:37 立即学习 法律行为的效力(3) 32:38 立即学习 代理(1) 31:54 立即学习 代理(2) 40:07 立即学习 经济纠纷解决途径 14:30 立即学习 仲裁(1) 42:12 立即学习 仲裁(2)https://www.acc5.com/course/course_14740/learn/lesson_91461/
7.民法教学大纲二、物的分类 三、货币 第三节 有价证券 一、有价证券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二、有价证券的分类 三、有价证券的几种主要类型 第四分编 民事权利变动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8学时) 第一节 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一、民事行为、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https://law.sicnu.edu.cn/p/60/?StId=st_app_news_i_x151152147946061809
8.2017年大连海洋大学901法理学复试考研大纲法律规范;权利主体;法律事实。 二、法律事实的概念和分类 法律事实的概念和分类。 第七章法律行为 第一节法律行为概述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行为的特征:法律性、社会性、意志性。 二、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二)有效行为与无效行为 https://yz.kaoyan.com/dlfu/dagang/586df57f99750.html
9.法律事实的含义特征和分类5轮背诵法硕理解定义:首先要清晰理解法律事实的定义和内涵,这是掌握其特征和分类的基础。 区分类型:将法律事实区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并进一步细分为自然事件、社会事件、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等子类别,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来分析和识别法律事实的类型和特征,可以加深印象并提高解题能力。 https://blog.csdn.net/2401_85852404/article/details/140925155
10.民法总论10.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和分类[30] 8.2法人的分类 2292播放 09:56 [31] 8.3法人的能力 1783播放 11:24 [32] 8.4法人机关 1802播放 07:33 [33] 8.5法人终止 1331播放 10:03 [34] 9.1非法人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1613播放 11:34 [35] 9.2非法人组织的主要类型 2035播放 11:01 [36] 10.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和 1535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free?pid=OGVFN551K&mid=UGVFN5V7I
11.梁慧星《民法总论》笔记(民法总论)书评(二)权利、义务·民法将市民社会的各种社会现象,还原为权利义务的法律概念:1.契约关系发生什么样的权利义务,构成契约法;2.对物的权利称为所有权,构成所有权法;3.基于所有权的救济(即返还财物)之外,有请求金钱赔偿的权利,构成侵权行为法。(三)以契约和所有权为基轴的体系化:普通法(四)以物权和债权为基轴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