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行为的分类有关考点提炼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不同的类型,备考时应当掌握划分标准相对应的行为类型。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是该部分考察的重点,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中也常有涉及,通常以案例形式进行考察,需要着重理解。

一、行政行为的分类核心概念

(一)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

区分标准:行为对象是否特定。

【案例1】抽象行政行为: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即日起,所有经营性场所未经批准不得营业。该通告对所有经营性场所均有约束力,是针对不特定对象作出的。

【案例2】具体行政行为:某便利店顶风作案,未获批准擅自经营,市场监督管理局暂扣其营业执照。该处罚行为只对该便利店有约束力,是针对特定对象作出的。

除了行为对象是否特定外,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还有以下区别。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提起复议或诉讼,而抽象行政行为一般不可直接提起复议或诉讼。故,诸如“以下行政案件中复议机关(或法院)可以受理的是”的问法,实际上是判断选项中哪一些为具体行政行为。

【案例3】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某县政府作出对A片区房屋实施征收的决定。A片区是特定范围,故该征收行为是针对特定房屋所有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该行为只能适用一次,一经作出,原所有权人对房屋的所有权会受到直接影响。对其不服可申请复议或诉讼。

(二)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区分标准:适用对象与行政主体间是否具有隶属性。

【案例1】内部行政行为:张三是某公安局科员,上班期间玩斗地主,被领导当场抓住,单位对他作出警告的行政处分。张三受处分是因为其与单位间存在隶属关系。需注意,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外部性,故内部行政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因此,若张三对该处分不服,不可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可按照《公务员》法规定申诉、复核。

【案例2】外部行政行为:某公安局将垃圾堆放在路边,经城管局执法人员劝告后拒不改正,城管局以其影响市容为由,对其作出行政处罚。公安局与城管局并无隶属关系,在该处罚行为中,公安局为行政相对人,是外部行政行为。

(三)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为

区别标准:行政主体在行为时是否有选择余地。若有,为自由裁量性为;没有,为羁束行政行为。

【案例1】羁束行政行为:按照《道交法》的规定,对醉驾的行为人应当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该规定的内容十分确定,交管部门执法时没有选择余地。

【案例2】自由裁量行为:按照《道交法》的规定,对酒驾的行为人应当暂扣6个月驾照,并罚款一千至两千元。故交管部门可在一千至两千元的范围内决定罚款的数额,有选择余地。

(四)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区分标准:是否需要具备法定形式才生效。需要法定形式才生效的是要式行政行为,不需要法定形式可以生效的叫非要式行政行为。

【案例1】要式行政行为:驾照的统一形式为机动车驾驶证,若张三申请驾照时,交管部门用A4纸开给其一张书面证明并盖章:许可张某某驾驶机动车。该行为不符合《道交法》规定的法定形式,无法律效力。若张某将这张纸贴在汽车挡风玻璃上行车上路,仍属于无证驾驶。

【案例2】非要式行政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民警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没有形式要求。

(五)行政法律行为与行政事实行为

区分标准:行为人的主观意思与客观效果是否一致。若一致,为行政法律行为;若不一致,为行政事实行为。

行政法律行为作出后一定会引起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且该变动是由行政主体的主观意思引起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法律性,是行政法律行为。事实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对事实行为不可申请复议或诉讼。

行政事实行为:

1.行政指导:为公众提供建议和指导,比如县政府推荐农民种植水稻;

2.行政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作出的事实行为,比如行政侵权,如警察暴力执法殴打行政相对人;

3.准备性、过程性行为,如违法行为告知书;

4.行政调解:行政调解,是指由我国行政机关主持,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民事纠纷或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调解制度。比如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损坏他人财产的案件可调解处理。

(六)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

区分标准:行为的成立是否需要协商。若不需要,为单方行政行为;若需要,为双方行政行为。

执法具有单方性,因此,绝大多数行政行为都是单方的。【案例】张三聚众赌博,被公安局处以行政拘留三天。公安局在决定拘留的时候不需要征询张三的同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行政合同为双方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为达到维护与增进公共利益,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目的,与相对人之间经过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行政合同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双方当事人协商达成的,体现双方意志;另一方面,双方地位不平等行政主体在地位上具有主导性,比如说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如公用征收补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征用相对人的财产并给予补偿的行政合同。公用征收补偿合同中,关于征收部分属于单方行政行为,即征收是行政主体的单方决定;但是行政补偿部分是行政合同的范畴,即如何补偿以及补偿数额的确定等,必须经过与相对人协商后达成一致。

【区分】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

1.行政合同的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享有行政权力,并以行政主体身份签订合同;民事主体当事人无特定要求。注意:行政主体也可以签订民事合同。例如,某教育局与工厂签订订购办公用品的合同,是民事合同。

2.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民事合同的目的一般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

3.行政合同双方地位不平等,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享有行政优益权,具体体现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权、指挥权、单方变更权和解除权;民事主体双方地位平等。

4.行政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复议或诉讼来解决;民事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

二、重难点汇总

重点:

1.将各分类标准与行为类型一一对应;

2.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外部性、法律性,内部行政行为与行政事实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THE END
1.李建伟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哔哩哔哩5257 3 10:37 App 【民法】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2738 1 6:18 App 李建伟 |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2849 1 9:00 App 大佬带你玩转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6.2万 233 21:21 App 一口气把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给咱整明白了! 1236 -- 0:44 App 法律事实、事件、行为的区别 8019 1 4:21 App 李建伟讲民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L411m7Vs
2.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之间的区别律师普法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之间的区别: 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要因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行为的目的不是追求民事法律的后果; 2、法律行为根据行为人意思表达的内容有效;事实行为依法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达,而不是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当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https://www.110ask.com/tuwen/11647776295456889186.html
3.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 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如下:1,必备要素不同.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依据不同.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要 查看全文 彭宗辉律师 执业3年 资质认证 2022-09-18 民事法律行为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699242868663964268.html
4.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有哪些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有:要素不同,发生效力的依据不同,本质不同。法律行为是指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事实行为是指直接根据当事人行为结果的事实,随即自然而然地发生法定效果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https://www.lawtime.cn/tuwen/498273.html
5.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有哪些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要素、发生效力的依据以及本质都存在差异。 1. 要素不同: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关键区别在于它们涉及的各个要素不同。法律行为是人的行为,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而事实行为则是根据当事人的行为结果,自然而然地发生法定效果的行为。 2. 发生效力的依据不同:法律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955275.html
6.民法中的事实行为有哪些?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有什么区别?事实行为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债权标的的给付行为;包括先占;无因管理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均属于事实行为 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有什么区别 1、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https://henan.china.com/falv/2023/0626/2530566081.html
7.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一定的行为一旦符合法律的构成要件不管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都会由于法律的规定从而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效果的行为。其区别如下: (1)民事法律行为只能是合法行为;事实行为既可以是合法行为(如无因管理)也可以是非法行为(如侵权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以https://m.shangxueba.com/ask/tk/8PD9UGTK.html
8.简述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简述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合同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本质上是()A.合法行为B.事实行为C.违约行为D.事件 合同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本质上是() A.合法行为 B.事实行为 https://www.xilvlaw.com/souti/xueli/3a6i8ndl.html
9.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有哪些以下是有关“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有哪些”这个问题的详细内容。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https://mip.64365.com/tuwen/ytcic/
10.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先摆结论: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在于是否适用意思表示之规定。然并卵,这句话说了跟没说一样,我猜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89192/answer/91553840
11.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有什么区别?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是法律上的两个概念,其区别在于:1. 定义:法律行为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人类行为,即经过法律规定的合法程序所产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而事实行为则是指人类行为的一种,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任何行为,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力。2. 法律效力: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即能够产生法律效果,而事实行为则https://www.chinaacc.com/chujizhicheng/jhwd/zy20230522160106.shtml
12.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的区别→MAIGOO知识摘要:很多人在学习和了解民法的时候总是不会区分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总是把民事行为看做民事法律行为,我们知道,对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的把握是很重要的。那么,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具体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目录 民事行为 https://m.maigoo.com/goomai/243577.html
13.民法上的事实行为问法百科事件和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 民法法律事实的发生是否具有直接的人的意志性而将民事法律事实分为事件与行为。 事件,是指其本身不直接包含人的意志性的民事法律事实。行为,是受人的意志支配的活动。是否和人的意志有关,是事件区别于行为的关键。注意:事件与人的意志无关,是指事件本法律,教,育网身并不直接含有https://www.51wf.cn/view-term-changelist/16264
14.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联系与区别还有概念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法律事件是客观事实,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法律行为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生的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即法律事件是客观的,而法律行为是主观的,但它们都是法律事实的一种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法律事实,法律行为,事件,事实行为的区别与关系 法律行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b3861f5b0743b844cc983f395559b702.html
15.民事法学王轶:论民事法律事实的类型区分采详细区分说的学者为数众多,该说的典型特点是认可适法行为(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分,尤其认为事实行为与侵权行为等违法行为是并列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民事法律事实。如王泽鉴教授主张法律事实得区分为人的行为和其他。人的行为包括适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适法行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EzMjMwNg==&mid=200075970&idx=2&sn=51a78db2a8063aa24c696552e661409d&chksm=11a0693f26d7e0299c4a2b58f4cf0387193a2594ba1c91a89abde6e44f3ef00bd883d0e62641&scene=27
16.民法必考知识点之民事法律行为之三:效力体系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因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而产生了当事人所欲追求的法律效果,其着眼点在于法律是否对某一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给予积极评价。这里的“法律效果”就是行为人“所意欲发生的私法上的效果”。显然,事实行为是不能发生这种法律效果的。https://www.yoojia.com/ask/17-12178079976305454741.html
17.如何定义法律事实F、先占、添附、拾得、发现等行为; 二、事件:社会事件(如罢工)、自然事件(如台风、海啸等) 两者在逻辑上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没有做区别的必要。 法律事实包括了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两者硬要区别的话,只能说法律行为不包含法律事件,而法律事实包括了法律事件。 http://www.jzlawzx.com/chanye/zhineng/34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