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瑞老师聊民法”第八期:民事法律行为(第二篇)

“民事行为”的概念是《民法通则》当中使用的一个概念,《民法总则》中则没有,所以“民事行为”跟《民法总则》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同一个概念,因为在《民法通则》当中“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行为”下属的一个概念,《民法总则》当中“民事法律行为”相当于《民法通则》所使用的“民事行为”的概念,也可以说,从《民法总则》实施以后就不再使用“民事行为”这个概念了。

为什么要讲民事法律行为?主要是因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法律事实。上次谈到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从动态上来说,包括法律关系的变动。法律关系变动就是指法律关系的设立、法律关系的变更、法律关系的消灭。变动根据什么来发生?就是要有法律事实。一个法律关系设立与否,权利义务发生与否,变化与否,消灭与否,要看有没有法律事实。可以说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变动的根据,所以讲“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这个“事实”是什么事实?就是法律事实。打官司打的是证据,证据要证明什么?就是法律事实。有这个法律事实就会发生法律关系的变动,没有这个法律事实就不会发生法律关系的变动。

第二篇

-THESECOND-

法律行为的分类和构成要素

01

法律行为的分类

法律行为有很多分类。我们前边谈过的物权行为、债权行为,那就是法律行为的一种分类。除了这个以外当然还有其他分类,但是我觉得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这次《民法总则》对法律行为分类当中,专门规定了一个单方行为、双方、多方行为,还有一个决议行为。

单方行为,是有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成立的,比如说立遗嘱,它就是单方的。单方行为包括有相对人的,没有相对人的,比如我们前面讲的撤销行为是有相对人的关系行为。

再就是双方和多方的法律行为,就是要有各方意思表示的一致,达成“合意”,这个法律行为才能成立生效。双方法律行为一般都被称为“契约”。双方法律行为跟多方法律行为,区别就在于当事人追求的经济目的是不是统一,如果当事人追求的经济目的不是统一,是相反的,这样的双方法律行为就叫“契约”,比如说买卖,卖的人是为了得到钱,买的人是为了得到物,双方的目的相反,这往往叫“买卖契约”;如果当事人追求的经济目的不是相反,而是相同的,这样的法律行为就叫“合同”。比如说合伙,合伙人达成这个协议,他追求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叫合伙合同。现在民法当中没有区分契约和合同,都是称作合同。合同必须要有各方意思表示的一致,而且至少要有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当中每一方有几个人,那是另外一回事。

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能不能构成一个法律行为,首先要看它有没有意思表示,但是法律行为和意思表示不能等同。有些国家,像以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问题就是意思表示,但它实际上不是,只是个构成要素问题。这个意思表示成立了,有效了,不等于法律行为成立了。因为你单方的可以,多方的、双方的法律行为得有几个意思表示一致才行,这是不一样的,但是它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就是意思表示。

02

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

意思表示,表示这个意思跟效果意思是不是一致?当事人会发生争议。你这个意思到底是什么?那就涉及到意思表示的解释。单方的意思表示解释和双方的意思表示解释规则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单方意思表示解释的时候,这个表意人已经不在了,他到底是什么想法,谁知道?只能靠意思表示,尽量按照它原来的意思来考虑。为什么单方行为往往会要求要式行为?它就是通过要式行为使表意人作出这个意思表示的时候更慎重、更谨慎、更清楚,能够保证它真正是表意人的意思。

双方法律行为当中的意思表示,它的解释规则就不一样了,有相对人,这个解释规则从理论上来讲是有两种理论根据的:

一种理论是“主观说”,这种意思表示解释要求追求了解表意人真正的意思,它真正的效果意思是什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呢?有一个理论根据就是意思原则和自治原则,这个意思表示必须由他自己决定,当事人意思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决定,这是自治原则要求,因此必须弄清楚他的真实意思,按照他的真实的效果意思来发生效力才可以。

另一种是“客观说”,不去追究你主观上真实的目的是什么,效果是什么,我要根据你表示出来的意思,我要看你表达出来的,追求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这个来解释,来确定当事人会发生什么后果。这个理论基础就是信赖原则和交易安全原则。我们两个实施行为的时候,你表示出来的意思,我只能信赖你表达出来的意思,我不可能信赖别的。我信赖你表示出来的意思,我才可以与你进行交易,我才与你实施行为,因此,这个利益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另外一个就是交易安全。我相信你表示出这个意思,我跟你进行交易,法律保护这样的交易,这个交易才有安全。如果这个交易不保护,那就会给相信这个表意的、进行交易的人带来不利益,而交易过程当中,我不可能每一个都去查查这是不是真的,你的想法到底是什么。从交易效力上来讲,我只能相信你表示出来的意思,我与你实施行为。

现在《民法总则》采取的规则实际上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在具体事项上,有的以主观为主,客观为辅,有的以客观为主,主观为辅。特别在交易、合同当中,主要是以客观为主,主观为辅。意思表示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一个要素,而不同于民事法律行为,因为《民法总则》把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当中的意思表示区分开来的,我们专门规定了意思表示,没有把两者混为一谈。

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自主的进行民事活动的一种法律形式,就是要使它能够达到当事人要达到的法律效果,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法律目的。民事法律行为只有有效情况下,当事人才会达到这样一个目的。

民事法律行为怎么算有效呢?应当说它是要符合我们法律所规定的有效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本身是有三个构成要素,这三个要素都要符合规定,这个法律行为才能发生效力,才可以是有效的。

首先,从当事人来说,当事人必须是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因为实施法律行为是要有目的的去发生民事法律关系的,只有认识到行为的后果,你才可以去实施这个行为,你必须要有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法律行为,必须有法定代理人代理。

其次,意思表示必须要真实,如果意思表示不真实,那也就不能发生效力。民事行为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表示出来的意思跟效果意思是不相一致的,有意的不一致,典型的就是虚假表示,比如说:两个好朋友,一个人买了一件衣服,其中一个人说,你这件衣服真漂亮,另一个人说,你看好了,给你吧!法律上就叫“戏言”,开玩笑。但是这个“戏言”能不能发生效力?一般来讲是不能发生效力的法律,因为是假的,不是他的真实意思表示。北京以前出现过这样一个事,几个人一起喝酒吃饭,有个人说我死了我的遗产全部给你们,那时候还没有继承法,口头遗嘱,大家都能证实,当时就这么说的。这个来讲,有时候是虚假表示,这是有意的。再就是无意识当中意思表示不真实,一种情况就是错误,这是表意人自己造成的;另一种情况就是意思表示不自由做出来的,表意人做这个决定受了不正当的干预而不得不做出来的,这也是不自由,这种情况就会成为意思表示有瑕疵了,这是不行的。

THE END
1.法律行为基础知识及分类解析51CTO学堂本视频主要介绍了法律行为的基础知识,包括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等。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法关系的行为。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以达成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二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视频中还详细讲解了法律行为的分类,包括单方法https://edu.51cto.com/video/69649.html
2.法路同行小爱说法——民法典知多少之民事法律行为处分行为:是指直接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民事法律行为。这种行为直接涉及权利的转移,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 04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由于欠缺有效条件,当事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撤销的民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DA5Mzc5Mg==&mid=2650195491&idx=1&sn=f425c73c0f1e0ea63567333548a2e38f&chksm=f115770e46a0160f40072ce9d99c44f1b0fb8c915a2ad26d4441a4eaad2d52f535552fa5801f&scene=27
3.《涉税服务相关法律》基醇点法律行为的分类《涉税服务相关法律》基础考点-法律行为的分类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950622-1-1.html
4.法律行为的分类标准主要有哪些本篇将详细为大家解答“法律行为的分类标准主要有哪些”这个问题。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这一分类的标准是民事法律行为所需的意思表示构成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https://www.64365.com/zs/1242947.aspx
5.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意思?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意思?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有哪些?关于民事行为之前有个案例,两位老人各拿一份遗嘱到公证处要求公证,公证人员在经过审核两位老人的遗嘱后,认定其中一位老人的遗嘱属于“有效的法律行为”,给予公证。对于另一位老人的遗嘱给出的结果是:“无效的法律行为”,从而拒绝公证。上面的案例涉及到一部分民事法律https://m.haolvshi.com.cn/ztw/0-42732.html
6.法律是什么其他热门分类 公司注册服务 商标注册服务 代理记账服务 工商变更服务 法律是什么 诗酒独酌 2023-12-02 13:45:56 免费咨询 一、法律的定义和内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旨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它具有以下特征:1. 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和强制力。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123565659
7.法律行为有哪些法律行为的分类→MAIGOO知识法律行为有哪些 法律行为的分类 摘要: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那么法律行为有哪些?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法律行为的分类。 目录 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https://www.maigoo.com/goomai/243616.html
8.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有哪些呢?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1)根据法律行为成立中意思表示的构成特点划分: 单方法律行为 仅由行为人一方意思表示构成的民事法律行为,如行使追认权、行使撤销权、行使抵销权、立遗嘱、抛弃所有权。 双方法律行为 双方行为人内容相向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方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收养协议、委托监护协议。 https://m.gaodun.com/cta/1528866.html
9.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律行为的结构 (三)法律行为的分类 九、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法律责任的分类 (三)法律责任的归责与免责1.归责要素 2. 归责原则 3. 免责 十、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概述1.法的作用的含义 2.法的作用的分类 (二)法的规范作用 (三)法的社会作用 (四)法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10.?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国际经济法网二、主要违法行为分类及法律适用 1.横向限制竞争(Horizontal Restraints of Trade) 横向限制竞争又称为横向贸易限制,是现有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之间协商一致的行为,历来被认为是最严重的反托拉斯法的行为,极有可能受到刑事制裁。根据《谢尔曼法》第1条的规定,构成违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必须是竞争者之间存在此类限制竞争的协议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9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