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宪崇法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舆论场澎湃新闻

制定和实施宪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成功在中华大地上制定和实施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宪法,在我国宪法发展史乃至世界宪法制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这对于正确理解新中国宪法制度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指引意义。

今年是“五四宪法”颁布七十周年。七十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因其在1954年制定,又称“五四宪法”)。这部宪法是根据国家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制定的,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五四宪法”的通过和颁布实施,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现行宪法的制定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成为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称“八二宪法”或“现行宪法”)。这部宪法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把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定为国家的根本任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法制保障。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先后五次对其中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有力推动和加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宪法修正案中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的宪法保障更加健全。通过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方面工作,实施宪法确定的大政方针和基本政策,根据宪法精神就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创制性安排,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得到充分彰显。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对宪法有关规定的含义提出解释性研究意见,宪法监督水平稳步提高。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全社会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显著增强。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制定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一国两制”实践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精神,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把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体现到各项法律法规中。积极稳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认真研究和妥善处理合宪性、涉宪性问题。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各方面对涉宪问题的关切。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不断提升中国宪法理论和实践的说服力、影响力,向世界讲好中国宪法故事。

THE END
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宪法的制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13:04:03| 【东南亚市场继续被看好】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多元资产高级投资经理郭韶瑜表示,“我们认为,一些中国企业(如互联网、平台和消费类企业)在过去经济稍逊的情况下仍交出不错的成绩单(这体现在盈利及成本控制等方面),估值偏低,当未来在经济稳步发展后,这些企业有望获得更好的估值。”郭韶瑜称。她还指出,东南亚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2-06/doc-incypsyi1895517.shtml
2.精彩呈“宪”我与宪法共成长第4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原则和公民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czMzExNA==&mid=2651988357&idx=1&sn=957a98300b5dc736ffe5cc946bfaa2aa&chksm=8b916c90bce6e58666b41ecfb553421c54cc98251b9f6348e4fa7d421da17f2488887c3a2dbb&scene=27
3.关于法制学习心得体会学习中国法制史首先要了解中国历法制史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便于掌握我国法制发展的脉络,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类型法律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基础以及其阶级本质。 中国法制史大致分四个历史阶段。从夏朝进入奴隶社会,历经商朝、西周、春秋时期都属于奴隶制法制。到战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自从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直到鸦片https://www.yuwenmi.com/fanwen/xinde/4327999.html
4.伦理学复习笔记●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的伦理学的基本任务:5点 ● 1、揭示和论证道德的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 2、概括和阐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 3、应用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般价值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规范,具体地研究和回答当代社会发展中提出的大量实践问题。 https://www.douban.com/note/806406341/
5.蓟门法史书苑揭幕仪式暨“法律史学的过去?现在?未来”学术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童光政、华南理工大学张洪林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汪世荣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生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柴荣教授、清华大学聂鑫教授、海南大学陈秋云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王斌通副教授,围绕着张晋藩先生的学术与教育贡献、法史书苑成立的重要意义、中国法律史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等话题,发表了评论与感想。https://cssn.cn/skgz/bwyc/202404/t20240425_5747990.shtml
6.2005年度科研成果目录——安徽社科院7、安徽省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中国经济年鉴2005 0.5万 8、奋力崛起中的东向战略 合工大出版社2005 0.4万 9、积极接受产业梯度转移,壮大合肥经济实力 合工大出版社2005 0.4万 10、我省县域经济发展道路的创新 《点击安徽活力》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0.45万 https://www.aass.ac.cn/html/2006-04-25/170_1732.html
7.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页本书作者皆为新闻学领域的大家,他们在多年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吸纳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的论述了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由于本书的论述时段截至2000年,所以网络传媒等新兴新闻传播活动也被纳入了作者的视野,从而使本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新闻专业学生及新闻爱好者了解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一https://www.kaoyan.com/book/497876/index_2.html
8.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简报2012年闽图简报第一期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同时也是福建省图书馆建馆百年。在这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里,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理事会和全体会员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科协、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社会组织管理局等上级部门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https://www.fjlib.net/zt/mtxh/stxk/xhjb/2012mtjb/201806/t20180611_361068.htm
9.学霸的大学四年总结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原来我想带这些课本回家,但由于书籍太多、路途遥远,只好割爱了,为了那承载的永恒记忆,我将课本拍了照片,并写下此时的感想,作为诀别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李菊英老师教,笔记如下: https://www.jianshu.com/p/602378979787
10.法律史论文范文10篇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法律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内电视艺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本文从电视艺术基础理论研究、电视艺术类型研究、电视艺术史论与鉴赏研究、电视艺术实务研究以及存在问题与展望进行分析,梳理出40年来电视艺术的发展脉络,同时站在https://www.gwyoo.com/falvshilunwen/
11.农村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9篇)采访中,老爷爷不仅讲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兵进村的历史,还向我们阐述了新中国建立后,棠村的社会主义改革历史。详细、具体、真实,将棠村的历史画面一幕幕展现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是,吕氏家族历史悠久的发家史。浓浓的酒文化,贯穿着吕氏家族的兴盛衰弱。吕家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祖先名叫吕朝清。真的可以说https://www.liuxue86.com/a/4575209.html
12.关于法律的感悟法律知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袁宇光律师 执业28年 资质认证 2023-02-14 解答律师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401420971222882325.html
13.法律史范文8篇(全文)虽然它在法律史的发展历程中作出了贡献, 但因其解决方式的单一性而最终遭到了挫败。法哲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庞德在20世纪初创建的社会学法理学, 庞德在总结了法律史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发展成果后, 提出了以社会利益为最终归属点的社会解释的方法, 为法律确立了一个“社会神”1以解决书中开篇所提出的问题。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65hwurm.html
14.党代会心得体会党代会精神心得精选范文精彩19篇要广泛学习市场经济、法律科技、金融商贸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岗位、新形势的实际需求。要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抓住事关全局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制约发展的难点,潜心研究,探索规律,强力破解,不断提高我们驾驭复杂局面、引领科学发展、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使我们这一届县委https://www.shubaoc.com/rudang/xinde/l3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