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2.05.09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摘要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本文试图从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两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关键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法律思想法律制度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作为其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中国人的法律文化观念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关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试图从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两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1.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法律思想上的特点: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自汉以后,大多数皇帝和许多有影响的思想家都主张把儒家思想作为法制的指导思想,强调礼法并用治国,改变了自春秋末期以来轻礼重法的做法。而且,在礼、法两者中,又突出礼的地位,把它作为治国、平天下的首要手段。尽管他们在表述上并非完全相同,但这一点仍是基本一致的。

中国古代的皇帝大多重视和提倡以礼为主、礼法并用的治国方略。这里以唐太宗为例。唐太宗在执政后,比以往更注意用礼法治国,认为弃废礼法会导致大祸。“忘弃礼法,必自致刑戮“。在礼法之中,他又主张首为礼,赞同以“礼义为急“。对于国内出现的违礼行为,他深恶痛绝,屡次下诏制止。贞观四年,唐太宗发现有人在父母丧期内“辰日不哭,以此辞于吊问,拘忌辍哀,败俗伤风,极乖人理“,原因是他们“信巫书之言“。于是,便下诏纠正,“令州县教导,齐之以礼典。”贞观五年,唐太宗得知一些僧尼、道士“妄自尊崇,坐受父母之拜,损害风俗,悖乱礼经“。为此,他又“宜即禁断,仍令致拜于父母。“

2.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法律制度上的特点:维护君主权威、“公法化”、行政兼理司法

首先,法律出于王权,法律制度向来都是维护君主权威的。

古代的王权拥有者都具有极高的权威,任何人都不许对这种权威有丝毫的触犯。奴隶制时期,各朝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君主权威的维护,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确认。秦灭六国后,为巩固统一,秦始皇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在地方确立郡县制,并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焚书坑儒“等强硬手段,初步建立起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君主权威,并通过立法形式对此加以维护。例如秦代的刑事立法中的“诽谤罪”、“不敬皇帝罪”、“妄言罪”等罪名都体现了对于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的维护,任何破坏君主权威的行为都要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以后历朝的法律制度也都十分强调君主权威的维护,且不断对其进行强化和巩固。

其次,中国传统法律可以说是一种“公法文化”。日本法律史名家滋贺秀三曾说过:“中国所谓的法,一方面就是刑法,另一方面则由官僚制统治机构的组织法、行政的执行规则以及针对违反规则行为的罚则所构成的。“

深受滋贺秀三影响的张中秋老师也曾提出中国传统法律乃是一种“公法文化”的看法。他指出:其一,即使是调整婚姻、钱债、田宅关系的“民事“法律规则也有“公法”的性质;而这种“公法”又有“刑法化”的特点。其二,导致中国传统法律“公法化”和“刑法化”的根本原因,则是国家权力的发达。一个社会的国家权力和观念越发达,它的刑事立法也必然越发达;如果一个社会的国家权力和观念发达到使个人独立存在的价值与利益变得无足轻重甚或基本丧失,乃至否定个人,侵犯私人权益就是侵犯国家利益、破坏社会秩序,那么这个社会的法律必然是公法化和刑法化的。

在中国古代,国家权力高度发达,从地方至中央由下至上逐级服从,权力向上集中。高度集权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公法化与刑法化。

最后,行政兼理司法也是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上的特点之一。行政兼理司法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司法制度,即在州县一级,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合二为一,地方行政长官同时又是司法审判人员;中央虽然设立专门的司法机关,但重要案件和死刑案件需报请皇帝裁决,最高司法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可以改变、撤销任何一级的审判结果,皇帝的裁定具有最终效力。虽然行政兼理司法制度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但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能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两千多年,说明那个时代提供了这种制度生存的土壤。

由于封建社会的矛盾分流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家族;二是基层社会组织。这就为官府节省了大量诉讼业务,使行政、司法两种职能合二为一成为可能。在中国古代,家长在家庭中享有绝对的支配权,家长对家庭中的所有人员包括妻妾子孙和子孙的妻妾,未婚的女儿孙女,同居的旁系亲属以及家庭中的奴婢,都有处分权,家庭中的经济权、法律权、宗教权都掌握在家长手中,家长对家庭中一切事务享有处理权,官府不加干涉,承认其法律效力。

但家族以外的民事案件和轻微的刑事案件,大多都是经过基层组织调处,真正呈诉到官并审理结案的是很少的一部分。而行政兼理司法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利于皇帝操纵司法权。行政兼理司法,从本质上讲就是皇帝操纵司法权,皇帝是最高的行政长官,又是最高的司法长官,其权力大于任何司法机关,充分保证了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正是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行政兼理司法这一特色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续存着,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制度上的特点之一。

以上分别从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两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君主权威、加强集权统治,大多把儒家思想作为法制的指导思想,而儒家思想和至高无上的皇权又是法律“公法化”和行政兼理司法的重要基础。这些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①②王立民.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③[日]滋贺秀三.中国法文化的考察.王亚新,译.收入滋贺秀三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④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⑤林本昌.论行政兼理司法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存因.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12-06.

⑥瞿同祖.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它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法律讲堂——中国传统法律的特征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的起源, 是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 发生、特点、作用和演变规律的科学 01 中国传统法制的主要特征 01 法自君出,重权隆法 君主享有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法律的创建和变迁。法律也以维护君权为要务。君主和统治集团重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NjQxODAzMA==&mid=2247484294&idx=3&sn=fd595e6e50e291f408e73ed17a984e30&chksm=e9bedc87dec9559180942f7a32ccfbaa33d7c31ba36112176c7b9df378fba83e3957a7dc1575&scene=27
3.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概要.ppt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概要.ppt,第二讲 如果10月1号去法院立案, 很多法院都是不受理的。 【结案率】 判决生效的件数 立案的件数 【结案率】 100 100 三个月 结案率 2013 记者从某某省某某市法院获悉,该法院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1114/63043432.shtm
4.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作者:张晋藩(笔记)凡此种种,都说明了礼法互补可以推动国家机器有效地运转,是中国古代法律最主要的传统,也是中华法系最鲜明的特征。 第二章 以人为本 明德慎行 1、先秦时代的重民思想,经过儒家的提炼和升华,终于演绎成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其成熟的形态和标志就是儒家思想体系中“仁学”的创立,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由神本位向人本位过度https://m.douban.com/note/76316568/
5::礼治社会中的法(下)(一) 中国传统法律的特征 与同时代其它地区和国家的法律相比,开明是中国传统法律表现出的最大特征。这种开明曾使许多近代西方学者深感迷惑。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家孟德斯鸠在论证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的各自法律特点时,不得不将“中华帝国”单独列出。因为在孟氏的法律理论体系中,专制的中华帝国应属于法律简陋http://iolaw.cssn.cn/zxzp/200401/t20040113_4588346.shtml
6.河南衙署法律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关于河南传统衙署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从宏观上考量,应该符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体特点。从中华法系的高度,归结为引礼入法、礼法合治。如从具体角度阐发,则包括古代刑事立法发达、立法诸法合体历代承袭、皇帝及地方行政长官干预司法、司法过程中法律纸面化、伦常精神胜于法理精神、义务本位取代权利本位、家国本位而非个人http://www.hafxw.cn/magazineInfo/34
7.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其形成基础摘要 礼法融合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儒家思想为立法原则、以礼教为确定犯罪构成的理论依据和以礼教为制定刑罚的准则。礼法融合有其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社会组织基础和文化基础。礼法融合的传统法律思想在一定时期对于社会稳定是有利的,但对建设法治社会是不利的,所以超越礼法融合的法律意识,是我们未来的https://www.fx361.com/page/2019/0822/5455947.shtml
8.热点09中西方法律的发展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如同两条长河,各自顺着自己发展的洪流,奔涌向前,因此也就形成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对这两条主线上的法律文化传统差异的研究和探寻,是正确认识、理解中国和西方法律文化的前提,有着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深度解读】 浅议中西方法律文化传统差异 随着国际经济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7pt3446ct10064n275610.html
9.从中国传统法治论当今司法的社会认知度自清末以来,我们国家移植了大量的西方法律条文、文化、法院构建、体系制度等要素,有些要素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甚至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着转变社会思维和民族性格的重大作用,而有些要素却严重水土不服,在司法实践中屡遭诟病,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法治特点,结合当今司法在实践中的社会认知度,去探寻这个原因,并提出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058.html
10.中国古代法律制度12篇(全文)关键词:宗族制度;法律;宗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DF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162-03 一、宗族制度概述 中国传统社会是由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宗族组成的,①而宗族制度是以父权、族权为特征的一种宗族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制度下的一项特殊制度。宗族制度是在我国农耕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于西周时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03144rm.html
11.付子堂朱林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构成(下)这种独立性,既源于数千年的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也源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当代中国人在半个多世纪里的法治生活实践,长期的法治实践中生成的规则与秩序,亟需阅读、提炼和归纳,文化传统中的法治资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待复苏、自省与更新。这两个巨大因素的存在,必然会赋予中国法治话语以独特的主体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21305
12.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浅谈法律的历史发展公务员考试网二、中国法律传统的特点 法律传统是指时代相传、辗转传承的有关法的观念、制度的综合。 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特点有: 1.在秩序的规范基础方面,礼法结合,以礼为主; 2.在秩序价值基础上,等级有序,家族本位; 3.在规范的适用方面,恭行天理,执法原情; 4.在法律体系的内部结构上,民刑不分,重刑轻民; https://www.huatu.com/2018/1229/1692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