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能走三权分立的道路

“三权分立”作为一种理论,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柏拉图在其著作《法律篇》中提出了混合政体理论,认为国家实际上是由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所组成的,因此势必会由于利益差别而导致对立,为了防止某一利益群体的势力过于膨胀,从而给其他群体造成威胁和侵犯,必须对这种对立的倾向加以制约,使之形成一种均衡。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演绎着“三权分立”原则的丰富内涵,例如英国的内阁制:国王是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没有实权;上院由贵族组成,贵族由国王任命,下院有选举产生,首相行使立法创意权,议会负责通过法案。法国的半总统制:总统是由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行政权,但是必须经内阁各部长副署和议会副署,任期为一年,可以连任。美国的总统制等。“三权分立”原则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伴随着西方社会逐渐发展,并且也向世人证明了它对于维护和促进西方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产生于欧洲的三权分立思想跨越大西洋,在大洋彼岸的制宪者们的传承之下,终于在美国的土地上第一次被实现,并且还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在为争取1787年宪法获准通过而诞生的《联邦党人文集》中,汉密尔顿、麦迪逊等人认为,分权制衡与由民意支撑的民主共和政体值得信任,应该努力建立孟德斯鸠所设计的“联邦共和国”,将其作为捍卫人民政府的手段。在联邦党人看来,“三权分立”所强调的并不是三种权力的绝然分野,而是在肯定三种权力在相互联系的关系的基础上的相互制约,并且由此而产生的权力间的局部混合。联邦党人在对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思想进行了重新诠释之后将这一思想注入1787年美国宪法,从而实现了分权制衡思想从理论向现实的转变,并最终构建了以“三权分立”这一根本原则为指导的宪政模式。

“三权分立”作为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则在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美国国情的实践模式。在之后的数百年间,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以及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反复磨合,“三权分立”原则已经以各种不同的实践形式在西方各国展现身姿,也向世人昭示了这一根本原则对于西方各国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权分立”原则为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这一根本原则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指路明灯;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后,这一根本原则又成为立宪者们制定各项具体制度的依据,并为各种政治力量搭建了妥协、合作的平台。即便在西方国家内部偶尔会听到对这一原则批判和否定的声音,但是它总是能够寻找到适宜的方式来包容西方国家的各种社会变化,进而维护西方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相对平稳发展。

“三权分立”这一政治体制是如此的成熟和优异,但是为什么我国却对其丝毫不感兴趣呢?

首先这要从我国的国情说起,我们都知道我国从鸦片战争以来一直饱受着外来民族的侵略,帝国主义用他们的先进的枪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搜刮了大量的财富,很多先进的知识份子如陈独秀、梁启超、孙中山等等都探索过变法、革命来救国,可是这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中华民族走向民主和富强。现在中国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以下几点:

1.共产党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路,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根本,人民的问题就是国家的问题。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如何让如此众多的民族组成的国家繁荣

富强?那就必须保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一般民主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中

国共产党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

3.我国实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他保证我国的国家管理的

高效性,各党派的关系和谐,避免了很多党派之间的争斗。

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后果

按照“三权分立”的要求,国家权力被分为三个部分,由三个不同的机构行使,三者的

权力基本相当并相互牵制,这样,就将国家权力集中在少数“精英”的手中,这必然导致对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漠视。在我国,这也就意味着从根本上否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这无疑是中国人民不能容忍的。

(一)“三权分立”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它是由西方传统的人性恶假设推导出来的

在古希腊,西方法治理论的鼻祖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人类具有罪恶本性,失德的人会贪婪无度,成为最肮脏、最残暴的野兽,给城邦的幸福生活带来莫大祸害。

基于这种对人性所持有的怀疑态度,西方国家在构建其政治制度的时候才产生了权力之间相互分立,并以权力控制权力的“三权分立”原则。这种以“社会控制论”作为政治统治的思想武器的做法从根本上与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背道而驰。“以人为本”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新型社会,人既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又是根本目的,还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主体力量,因而要求由人民掌握政权。

(二)在政治体制上,“三权分立”始终与“多党政治”、“轮流执政”紧密联系

“三权分立”原则和西方式的民主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历史早已证明,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只有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只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第一,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避免西方多党政治制度下诸如争斗内耗、社会动荡、政权更迭等种种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有共产党这样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第二,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化的现状要求更加有效的民主参与,多党合作则有助于形成多元利益表达的渠道,化解各种利益冲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三,通过各政党之间的相互监督,尤其是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能够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执政党能够更好的致力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标。

(三)“三权分立”原则强调政治上的“分权”与“制衡”,而忽视各个民族之间的平等,由此而产生了“种族歧视”、“民族隔阂”等观念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过分强调机会平等,注重规则的统一,而忽视了结果的平等。最终只能是由那些先进的民族制定规则、实施规则,而那些弱小的民族则由于没有实力参与竞争,即便在同样的规则下也难逃输在起跑线上的悲惨命运。在这里,“三权分立”所追求的民主、平等的目标最终沦为西方国家的先进民族统治、剥削弱小民族的“伟大”托辞,机会平等也只是为现实生活当中民族之间财富和权利的不平等分配提供了一种辩解。

产生这种状况的关键就在于“三权分立”模式实际上只能允许少数先进的民族进入统治核心,这些民族一旦掌握政治权力就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而行使之,这必然导致对其他民族的利益的漠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三权分立”制度与中国的具体国情是格格不入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荣的国家,这一国情强烈的要求一个具有极大包容力,既有助于国家统一,又有利于各个民族的发展的政治制度根本原则。它能够充分体现民族平等,照顾各个民族的文化和习惯,又能够促进国家的稳定发展,避免“三权分立”模式的种种弊端。这个根本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彻底废除了旧社会的民族压迫政策,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并且构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从具体政治制度上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此外,还在实行民族平等的过程当中采取各种措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完全杜绝了“三权分立”模式中强调机会平等而漠视结果平等的现象。

总结

任何国家政治制度的构建,无论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何,都必然以某种根本原则作为基础,而这个原则是正确,能否顺应时代潮流,又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西方国家所输出的“三权分立”原则存在的种种弊端以及“三权分立”模式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屡

THE END
1.精选范文《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共5篇百科篇一:《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初读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仿若在迷雾中寻得一盏明灯。当下社会,各种思潮纷杂,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声时有耳闻。伊格尔顿却以犀利且明晰的笔触,逐一拆解那些误解。 他驳斥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时,提到资本主义虽历经更迭,却始终无法逃脱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泥沼http://bk.rawanfa.com/bk/202412/t20241212_65368.shtml
2.读后感(国家与革命)书评今年早些时候读斯考切波的《国家与社会革命》,也是政治学里头名气非常大的一本书了,读完可以说学到了很多,但是斯考切波这书就是纯粹的学术著作,看完只有一种知识积累的感觉,而列宁同志的这本小册子短短一百多页,就仿佛是战斗檄文,把我整个人都点燃了。 书里面有一些判断也许也说不上完全正确,但是就好像《社会契约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331920/
3.美国创世纪之十八——制宪之路在谈国家的路上,有两位巨人,他们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詹姆斯·麦迪逊。他们是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的先锋,也是《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没有他们,那部备受推崇的宪法就不可能诞生,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也许还会胎死腹中。他们无与伦比的天才为世界留下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国家。 https://www.360doc.cn/article/85366549_1141684460.html
4.读后感《联邦党人文集》读后感1500字《联邦党人文集》读后感1500字 今天我们到处可以听到“权利”二字,甚至亲吻权等概念也不断涌出。权利话语的如些盛行,可以说美国宪法的影响居功至伟。然而当我们翻开被称为解释美国宪法圣经的《联邦党人文集》时,却可以发现在美国宪法中存在着一种更为隐秘的话语——权力。 它的第一篇便埋下了这个隐秘话语。“https://www.hujiang.com/duhougan_s/p934908/
5.联邦党人文集78—读书笔记(精选6篇)篇5:联邦党人文集读后感作业 一、优秀语句: 第七十一篇经典语句: 1、致纽约州人民:行政权是否行使得强而有力,第二个要素在于任职期限。这一点前已提及。其目的有二:关系到总统行使其宪法规定权力时个人是否坚定; 也关系到总统采用的管理体制是否稳定。显然,就前者而言,任期越长,保持个人坚定 这一优点的可能性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3mt36g6.html
6.联邦党人文集(全四册)2024pdfepubmobi电子书喜欢 联邦党人文集(全四册) 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联邦党人文集(全四册) 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先说共和。 一般,我们现在说起民主和共和这两个词的时候,它们的内涵是非常接近的。但在麦迪逊、汉密尔顿他们这里,这两个词是有着严格区分的。麦迪逊说的民主是直接民主,是人民直接聚会、面对面行使政府职能;共和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2187352
7.解析国家政治制度——《联邦党人文集》第九篇读后解析国家政治制度——《联邦党人文集》第九篇读后 </Script> 刘韬 一、“联邦”与“共和” 在本文的一开篇,汉密尔顿便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一个论点:“一个牢固的联邦,对于各州的和平和自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分裂和叛乱的障碍”。为了证明这一点,汉密尔顿从反面列举了希腊和意大利一些小共和国为例。对于这些国家,https://www.fwsir.com/yanjiang/html/yanjiang_20071108001629_67625.html
8.联邦党人文集读书笔记5000字.doc联邦党人文集读书笔记5000字.doc,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收藏 联邦党人文集读书笔记5000字 篇一:《联邦党人文集》读书笔记 《联邦党人文集》要点 (共49章85篇) 《联邦党人文集》是1787年10月27日至1788年5月28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018/8071046017004022.shtm
9.阅读方法《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by历史的天空1840 从卢梭书里看到的几点关于人生的看法by泗小姐 胡适:我渴望的是“普世文学”by静修_ 095通往女人心房的路是漂亮又可口的甜点by灵林玖玖 《红楼梦》为何又名风月宝鉴,其中饱含曹雪芹深意?by柒月的風 https://m.suinian.com/gsj/277.html
10.揭秘:新中国五代最高领导人的书单及其背后的密码习近平作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随着访美的进展,他的书单也更加丰富起来,更为世人所知。综观其书单,可谓“走到哪读到哪”。 习近平此次访美在西雅图的晚宴上透露,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书,也喜欢了解华盛顿、林肯 、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还读过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克http://www.jint.cn/d435-4102.html/TrainWebSite/f27.html
11.用钱袋造句钱袋造句大全用钱袋写一句话4、实际上,正如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在《联邦党人文集》(TheFederalistPaper)中所警告的,司法权是最孱弱的,因为司法权既不掌握“刀把子”,也不控制“钱袋子”。 0 5、一是要促进民富,让老百姓“钱袋子”尽快鼓起来,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二是加强社会http://zaoju.xuexiaodaquan.com/qiandai99753.html
12.新闻学阅读书目8篇(全文)还有《论犯罪与刑罚》(贝卡利亚著);《自由的法》(德沃金著);《联邦党人文集》(汉弥尔顿等著)。 17.《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 商务印书馆1984年。 18.《自由秩序原理》【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还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德]茨威格,三联书https://www.99xueshu.com/w/filemwoztkg1.html
13.精选范文《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共5篇天气篇一:《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初读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仿若在迷雾中寻得一盏明灯。当下社会,各种思潮纷杂,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声时有耳闻。伊格尔顿却以犀利且明晰的笔触,逐一拆解那些误解。 他驳斥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时,提到资本主义虽历经更迭,却始终无法逃脱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泥沼http://tq.hntuoxian.com/tq/202412/t20241212_52458.shtml
14.精选范文《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共5篇百科篇一:《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初读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仿若在迷雾中寻得一盏明灯。当下社会,各种思潮纷杂,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声时有耳闻。伊格尔顿却以犀利且明晰的笔触,逐一拆解那些误解。 他驳斥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时,提到资本主义虽历经更迭,却始终无法逃脱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泥沼http://bk.zg8899.com/bk/202412/t20241212_398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