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3期目录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3期目录

关键词:

热点聚焦·文明起源、文明互鉴与文化发展

从史墙盘铭文看周人的治国理念

晁福林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1期

清华简与西周史研究

刘国忠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1期

出土文献与《山海经》新证

刘钊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1期

秦汉简牍所见的律典体系

陈伟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1期

汉简与河西社会交往史新识

王子今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1期

从出土汉简看汉王朝对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经营

张德芳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1期

前沿

一种物理主义的道德和价值观

叶峰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0年3期

阐释与自证

张江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与阐释学研究中心,原题《阐释与自证——心理学视域下的阐释本质》,摘自《哲学研究》2020年10期

学人与学林

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法学家的理论开创

程梦婧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学研究》2020年5期

张岱年的中国哲学范畴研究

许家星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价值文化研究中心,摘自《清华大学学报》2020年5期

《共产党宣言》重要概念百年汉译及变迁

方红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自《外国语》2020年6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潇潇)

历史唯物主义双重功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建构之意义

王南湜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政治哲学与和谐社会建构研究中心,原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变化与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建构》,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4期

中国制度的实践辩证法

辛鸣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哲学研究》2020年10期

小康社会的历史地位

张瑞王怀超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原题《论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地位》,摘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年5期

马克思对李斯特经济学批判的当代启示

毛华滨孟桢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题《马克思对李斯特经济学的评析及其当代启示》,摘自《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年5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意义

叶枝青作者单位:广东肇庆学院肇庆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研究院,原题《〈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命运与当代意义》,摘自《湘潭大学学报》2020年6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莫斌)

金岳霖论逻辑基础问题

刘新文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题《逻辑基础问题——一个金岳霖式的回答》,摘自《文史哲》2020年6期

形而上学与思辨逻辑学

A.F.科赫著阳育芳译作者单位: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系,译者单位: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系,摘自《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20年夏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0月

实践哲学的术语考释与学科素描

徐长福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20年5期

分析哲学的启示

王路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摘自《湖北大学学报》二〇二〇年六期

论自然的形式审美

胡友峰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摘自《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10期

论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的“无量”观念

朱良志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摘自《北京大学学报》2020年5期

道教与中医关系研究的学术史及其研究现状

盖建民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摘自《世界宗教文化》2020年5期

文学(栏目主持:李琳)

中国文艺批评标准的正偏结构

林岗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文系,摘自《文艺研究》2020年10期

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发展路径与谱系状态

吴秀明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文系,原题《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发展路径与谱系状态——基于“历史化”的一种考察》,摘自《当代文坛》2020年6期

后人类状况与文学理论新变

王峰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摘自《文艺争鸣》2020年9期

关于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定位研究与发展路向

凌继尧李心峰作者单位: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题《基于中西艺术理论史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定位研究》《叩问初心行稳致远——关于艺术学理论学科定位的思考》,摘自《艺术教育》2020年8期

新中国文学“新人”创造的文学史期待

吴俊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20年3期

“粤派批评”的缘起、发展路径与前瞻

戏曲尊杜与明清文学复古思潮

杜桂萍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题《元明清杜甫题材的戏曲重构》,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20年6期

工匠精神与文化高质量发展

管宁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原题《匠心召唤、主体自新与文化高质量发展》,摘自《深圳大学学报》2020年5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晁天义周学军)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若干理念问题

乔治忠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摘自《学术研究》2020年11期

汉武帝朝的秩级整理运动

孙正军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原题《汉武帝朝的秩级整理运动——以比秩、中二千石、真二千石秩级的形成为中心》,摘自《文史哲》2020年5期

永嘉学派与南宋时期的“文化自觉”

陈安金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国学研究院,原题《论南宋时期温州的“文化自觉”——以永嘉学派为中心》,摘自《温州大学学报》2020年6期

国民整合与中华民族建构的发端及遇合

冯育林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原题《以族聚民:国民整合与中华民族建构的发端及遇合(1895—1925)》,摘自《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6期

中国近代民众运动史研究中的视角、立场与政治纠葛

齐春风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20年6期

全球学视域下深化城市地方学研究的思考

何一民廖羽含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摘自《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10期

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郭克莎作者单位: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摘自《经济纵横》2020年10期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竞争策略与居民收入分配

贾俊雪梁煊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11期

注重宏观调控跨期配置畅通国民经济内外循环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摘自《财经智库》2020年5期

国民财富“替代率剩余”与财政养老适度水平

穆怀中作者单位: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摘自《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年10期

通货膨胀结构性分化与货币政策反应机制

张成思田涵晖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摘自《世界经济》2020年9期

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与“功能分工陷阱”的跨越

孙志燕郑江淮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摘自《改革》2020年10期

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菀洺张珊珊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大学,摘自《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年11期

近代中国物价指数考略

关永强伍韵琛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摘自《中国经济史研究》2020年4期

中国经济学的探索:一个历史考察

程霖张申陈旭东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摘自《经济研究》2020年9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潇潇)

新型政党制度中人民性的逻辑展开

朱哲肖宇赫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理论探讨》2020年6期

中国传统国家治理观中的本末论

刘学斌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原题《别本析末务本为治——中国传统国家治理观中的本末论》,摘自《新视野》2020年6期

礼治与国家建设

田野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题《礼治与国家建设——将中国元素植入政治秩序理论》,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年9期

数字政府治理形态的层次框架

鲍静范梓腾贾开作者单位: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题《数字政府治理形态研究:概念辨析与层次框架》,摘自《电子政务》2020年11期

作为“机器”的国家

洪涛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原题《作为“机器”的国家——论现代官僚/技术统治》,摘自《政治思想史》2020年3期

西方政党政治中的议题所有权理论:研究进路与理论反思

王聪聪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欧洲研究》2020年5期

国际关系(栏目主持:张萍)

“中国周边学”发凡:一门交叉学科的诞生

石源华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摘自《国际观察》2020年6期

国际关系研究中科学方法的缺陷

王政达作者单位:山东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摘自《国际论坛》2020年6期

全球主义观照下的国家主义

蔡拓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原题《全球主义观照下的国家主义——全球化时代的理论与价值选择》,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年10期

多边主义与中国的联合国外交

毛瑞鹏作者单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摘自《国际问题研究》2020年5期

法学(栏目主持:刘鹏)

习近平法治思想:新时代中国法治战略的总指引

胡明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摘自《政法论坛》2020年6期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国际法要义

柳华文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摘自《比较法研究》2020年6期

“再全球化”进程中的知识产权博弈

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原理中的“建筑隐喻”

姚远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摘自《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年6期

经由制度通达法治秩序

贾焕银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20年9期

商法思维的逻辑结构与司法适用

杨峰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法学院,摘自《中国法学》2020年6期

社会法转型与进路研究

叶静漪苏晖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摘自《北京大学学报》二〇二〇年五期

《行政处罚法》修订应拓展处罚种类

张淑芳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学》2020年11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李凌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理论基点、学术渊源与学科品格

龚维斌张林江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摘自《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11期

岭南地区早期社会学的研究进路

黄晓星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原题《城市变革、边缘社群与地方社会——岭南地区早期社会学的一个研究进路》,摘自《中山大学学报》2020年6期

劳工研究如何重返转型社会学总体视野

闻翔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原题《“双重危机”与劳工研究再出发——以〈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三部曲为例》,摘自《清华社会科学》第2卷第1辑,商务印书馆,2020年9月

消除贫困:中国扶贫新实践的社会学研究

李小云徐进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摘自《社会学研究》2020年6期

技术治理的风险及其化解

张铤程乐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摘自《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年10期

中国社会治理的道德基础构建

代际社会学:理解中国新生代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独特视角

李春玲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摘自《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11期

“后独生子女时代”的独生子女问题

风笑天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摘自《浙江学刊》2020年5期

高等教育分化与整合的演变规律及功能取向

董泽芳邹泽沛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摘自《高校教育管理》2020年6期

我国高等教育学体系的特殊性

邬大光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摘自《厦门大学学报》2020年5期

新闻学·传播学

算法传播的形态建构与风险控制

全燕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题《智媒时代算法传播的形态建构与风险控制》,摘自《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11期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定义问题的再思考

雷跃捷王娜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摘自《新闻大学》2020年8期

THE END
1.余盛峰:近代中国“法律渊源”中的“习惯法”法律知识大全但是,对于日本人翻译与创制“习惯法”的强调,也可能忽略了中国自身在创制法律新词过程中的主动意识。在近代中国法律语词翻译史中,研究者已经修正了日本人具压倒性力量的传统判断,正如崔军民指出的,通过采用“类词缀化”这样一种语言技术,中国人取得了以“某某法”、“某某权”这样的构造创造新词的能力,并形成一个以http://fw.mwfw.cn/fw/242798.html
2.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2024pdfepubmobi电子书如果说晚清修建是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开端,此后经过中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再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法律向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由于社会的发展是永不停止的,因此法律的现代化也只有阶段性而没有终结。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2024 pdf epub 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1324413
3.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第二版)张晋来自5051954257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第二版)-张晋藩著-【法律电子书、书籍类】 中国担保法律法规汇编及案例精选-【法律电子书、书籍类】 执行规范理解与适用(增订2版)(上册+下册)-【法律电子书、书籍类】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审判指导-【法律电子书、书籍类】 https://weibo.com/5051954257/N8lvW9ucq
4.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第二版)11827466.pdf【作者】张晋藩著【丛书名】法学研究生精读书系【形态项】439【出版项】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06【ISBN号】7-5036-5657-3【中图法分类号】D929.5【原书定价】28.00【主题词】法制史(地点:中国年代:近代学科:研究生)法制史【参考文献格式】张晋藩著.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第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06.内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1205/142798478.shtm
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文化研究视阈中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问题 黄力之 上海市委党校 3、20世纪社会政治关键词“革命”的互文语义考论 祝克懿等 复旦大学 4、论新时期的文化统一战线 余源培 复旦大学 5、复合民主:人民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形态 林尚立 复旦大学 6、中国经济转型与世界经济再平衡 http://www.sh-popss.gov.cn/newsDetails.asp?idval=218
6.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第四版)原文摘录凡此种种,都说明了礼法互补可以推动国家机器有效地运转,是中国古代法律最主要的传统,也是中华法系最鲜明的特征。 (查看原文) 寒鲲2016-09-19 18:14:11 —— 引自第34页 >我来写笔记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第四版) 作者:张晋藩 isbn:7519738051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4885421/blockquotes?sort=score
7.法学核心期刊2021年第3期要目汇编(二)国际法电子商务法法律11.进化之道与法律危机 ——论达尔文主义的中国语境及其困境 作者:孙德鹏(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内容提要:进化学说为近代中国提供了摆脱困境的方法和目标,知识人在阐释进化学说的过程中质疑了古代权威,也重新认识了传统的意义。经过严复对达尔文形象的礼义化译介,康有为的世俗化阐释及梁启超的道德化建构,适者生存说为https://www.163.com/dy/article/GBM6CKTK0530W1MT.html
8.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邢万里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中国法律的传统进行分析,思考了中国法律的传统理念和内容,进而研究了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问题,希望能够为今后的中国法律的研究带来参考。 【关键词】法律;传统;转型 【中图分类号】D9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94-01https://www.fx361.com/page/2018/0507/3501052.shtml
9.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研究中国法律传统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认识法律如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以及它在社会的进步当中所处的位置和价值,从而把握法律发展,借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主动性。传统决不意味着腐朽、保守;民族性也决不是劣根性。传统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只能更新,不能 除,失去传统就丧失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就失去了前进的历史与https://www.dushu.com/book/10159071/
10.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张晋藩著《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从多角度研究和剖析了中国法律的悠久传统,极大地丰富了对中华法系的认识,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述了近代法律的转型,为读者理出了中国法律古今的脉络。 本书将法律制度与文化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与重大事件叠现,探讨法律传统特征,具有强烈的历史真实感和可读性。 http://www.queshu.com/book/11157190/
11.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作者张晋藩,2009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法学权威张晋藩先生撰写的一部上乘之作,全书从多角度研究和剖析了中国法律的悠久传统,极大地丰富了对中华法系的认识,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述了近代法律的转型,为读者提出了中国法律古今的脉络。 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g_ut=3&lid=63477449
12.《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增订版)(精)/论世衡史丛书》简介当当博道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增订版)(精)/论世衡史丛书》。最新《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增订版)(精)/论世衡史丛书》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增订版)(精)/论世衡史丛http://product.dangdang.com/11042569345.html
13.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pdf百度云网盘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pdf 信息来源:网络 分享网友:4045129993 文件大小:17.6 MB 分享时间:2013-11-28声明&链接 请认真阅读以下说明,您只有在了解并同意该说明后,才可继续访问本站。1. 本站唯一网址为( pansoso.com ),除此之外其他一切网站、公众号、App、小程序、交流群等均与本站无关。2. 全站链接通过https://pansoso.com/b/729367/
14.《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读后——也谈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自首次出版至今已经第三版了,此书是张晋藩先生的一大力作,张先生从多角度研究和剖析了中国法律的悠久传统,并阐述了近代法律的转型.为我们理出了中国法律古今的脉络。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深深的被张先生的学养和见识所折服,常读常新,受益匪浅,理清了自己之前许多杂乱的思绪和认识。在此https://m.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karamay_thesis/0201234827064.html
15.中国传统法律的近代转型研究中国传统法律的近代转型研究曹建军 与从封闭、宗法、专制的传统社会到开放、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相适应,法律在近代实现了从传统的“礼法合治”到近代法制的重大转换,完成了从传统法律到现代法治转型的第一步。研究近代法律转型,对近代法制史研究及当代的法治建设与社会文明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https://wap.cnki.net/lunwen-200515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