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在奈良的兴福寺境内挖掘出了现存日本最古老的将棋棋子16枚,还有写着“醉象”的木简。在移动方式上,醉象这枚棋子除了不能向后移动,其余和玉将一样。升变之后变成太子,即使一方的玉将被杀,只要太子还在,对局就要继续。据说后来后奈良天皇把醉象这枚棋子取消了,就成为了现在流行的日本将棋。
最早的将棋史料是平安时代的《新猿乐记》。一般认为该书的作者是藤原明衡,该书中有关于将棋的记载。1210年~1221年编纂的风俗事典《二中历》当中也记载了大小两种将棋,为了不和后世的将棋混淆,现在被称为平安将棋。有玉将、金将、银将、桂马、香车、步兵六种棋子的,被称为小将棋,还有包括铜将、铁将、横行、猛虎、飞龙、奔车、注人等十三种棋子的平安大将棋*。
*以上资料来自于日本将棋联盟。
也有很多人认为日本将棋起源于中国象棋,或是经由中国传入日本。虽然这种说法并没有证据支持,但将棋确实有和中国象棋相似的地方,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将棋和中国象棋的区别。
首先说棋盘。日本将棋纵横9路,一共81格,棋子走在格子当中。而中国象棋纵向9路,横向10路,棋子走在线上。
然后是棋子。棋子是区别最大的。将棋有点像国际象棋,最前方一排都是兵,但将棋的棋子有三排,第二排是角行和飞车,第三排分别是香车、桂马、银将、金将、玉将(王将)、金将、银将、桂马和香车,整体占棋盘的三分之一。象棋虽然也是三排棋子,但第一排的兵只有5个,第二排是两个炮,其余棋子则摆在棋盘的底线上,占据了将近二分之一的棋盘。
棋子的使用方法也不一样,就拿车为例,在中国象棋当中车是威力巨大的棋子,可以横向和纵向走且不限制距离。而将棋则不同,在将棋当中飞车和车的功能类似,但每方只有一枚飞车,升变之后的飞车不仅可以在横竖方向上不限距离地移动,斜向还可以移动一格。另外两个香车威力较弱,只能向前走,不能后退。升变之后虽然可以后退,但失去了长距离移动的能力,虽然可以走除了左下和右下的其余六个方向,但每次只能移动一格。
说到升变,这算是将棋的一个小特色。其实中国象棋中的兵过河之后就可以横向移动了,这也是一种升变,尽管中国象棋中没有这种叫法。而将棋中除了玉将和金将之外都可以升变,升变之后名字和移动方式都会发生变化,有的能直接提升威力,有的则是改变了棋子的作用。比如上边提到的飞车,原本和中国象棋中的车一样,只能纵横不限制距离地移动,升变之后飞车的名字就变成了龙王,除了原本的移动方式之外,还可以斜向移动一格,变成了八面威风的棋子。
再说一个规则上的不同。中国象棋对于棋子的移动是有限制的,比如象只能在本方半场移动,不能过河,而士和将帅更是不能离开九宫格。而日本将棋并不像中国象棋那样规定移动范围(但有一些移动方式会被判犯规)。
另外还有一个和中国象棋最大的区别,就是象棋的棋子被对方吃掉之后,就必须移出棋盘而且不能再使用。将棋则更加复杂,在将棋中有个打入的规则,允许棋手把已经吃掉的对方棋子放回棋盘成为自己的兵力。当然对于打入也有不少限制,比如不允许打入的棋子直接将死对方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实际上二者之间的区别还有很多,涉及到具体的布局、规则等各个方面,篇幅有限,浅谈到此吧。
最后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稍微了解一点将棋的人可能会感到奇怪,将棋里面最重要的那个棋子不是王将吗?为什么使馆君却写成了玉将呢?其实这一点的区别是有说法的。
大家仔细看,本文在介绍平安时代的将棋的时候只写了玉将,而下边介绍规则的时候写的是玉将(王将)。其实最早的时候将棋当中只有玉将,没有王将。据说把玉将改为王将的是战国时期的武将丰臣秀吉。但是王只有一个就够了,因此将棋当中,上位者的一方使用王将,下位者的一方使用玉将,区别仅此而已。
但在棋谱上,王将和玉将的读法都是相同的,也都会用“玉”来表示。不过将棋比赛则会使用王将战来命名,大阪的那个饺子也叫“王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