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媛|我国人脸识别应用的监管问题探究

三、我国人脸识别应用监管的完善建议

结语

对于人脸识别应用政府应采取何种态度,要不要严格监管、由谁监管、采取何种方式监管等问题的解决实为当务之急。当前监管立法不完善,监管体制混乱,监管机制缺失滞后、措施乏力,是当下人脸识别应用监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有必要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通过完善立法体系、厘清监管体制、健全监管机制三个维度予以解决:一是以包容审慎及场景监管理念为指引,出台人脸识别应用监管专门立法;二是确立网信办统筹协调、工信部门具体执法的监管体制;三是于事前推行人脸识别应用准入制度,并引入“监管沙盒”机制,事中利用技术赋能构建人脸识别应用数字监管系统及实行年度报告制度,事后加大处罚力度,细化裁量规则,规范执法。

1.专门性立法缺失

2.立法理念有待优化

1.个人信息保护存在多头和分散监管问题

2.现有体制下人脸识别应用监管体制争议

1.事前监管机制缺失

2.事中监管方式滞后

3.事后监管措施乏力

1.明确包容审慎与场景监管理念

2.完善人脸识别应用监管法律体系

1.确定人脸识别应用监管部门

2.建立分工明确、协同监管体系

3.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

1.健全人脸识别应用事前监管制度

图二

2.强化人脸识别应用事中监管措施

3.加大人脸识别应用事后监管力度

表一

往期精彩回顾

王梦婷|元宇宙的结构变革与多元共治原则

董学华周慧|检察视角下人工智能嵌入法律语言的现状、挑战及应对

支海宇|有条件自动驾驶汽车事故中驾驶人注意义务的困境纾解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中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解决的是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党管密码的根本原则,确立了密码工作领导和管理体制,明确了密码分类管理原则以及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商用密码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为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律保障,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密码法律制度体系奠定https://www.yncjxy.com/baoweichu/falufagui/20964/
3.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知识问答(CISCN)本文涵盖了多项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包括《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内容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数据分类分级、数据跨境传输、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强调了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696568/article/details/1250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