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实训总结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预算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3学校各专业负责人负责本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质量及效果。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编制本专业的实习、实训方案(计划)和教学大纲、经费预算;指派实习指导教师并检查和指导工作,实习结束后组织审定实习成绩,向教学单位领导汇报实习工作情况,整理出每次及学期实践教学工作总结(做到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建设

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建设

3.1实践教学场所使用和管理办法。

1)校内实习实训场所由学校实训主管部门和各教学单位管理。原则上,公共类实习实训场所由学校实训主管部门统筹管理;专业性强的实习实训场所由各教学单位自行管理。

2)由学校实训主管部门管理的实习实训场所,各教学单位使用时应按照学校要求,提出使用申请,由教务主管部门协调、实训主管部门具体安排。

3)各教学单位管理的实习实训场所,由各教学单位组织申请、使用和管理,其它教学单位需要使用时,可与分管教学单位协商,或由教务主管部门协调使用。

4)实习实训室(场所)的管理单位要做好资产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做到账实相符。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做好耗材的计划、预算与采购工作。

5)实习实训室(场所)的管理单位要做好教学活动的计划、安排、记录,切实做好设备、仪器、室内卫生工作及室内文化建设,及时做好设备、仪器的清点、维护和保养工作。

6)教学单位要充分利用所管实训室(场所),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防止设备、仪器和场地的闲置、浪费和损毁。专业通用实习实训室(场所)的利用率应达到85%以上,专业性强的实习实训室(场所)的利用率应达到60%以上。实训室利用率(%)=两学期实训室利用率之和/2,学期实训室利用率(%)=实训课时数/16(学期周数)×30(周课时)。

7)利用率低、达不到要求的实习实训室(场所)、仪器和设备,由学校收回统筹管理。

3.2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办法。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经费根据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数、学时数、耗材需求、指导教师情况等项目进行预算,报教学单位及实训主管部门、教务部门审核或审批,按照学校的经费管理规定支出和核销。

3.3实践教学教师管理建议。要在实训基地内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业务一流的师资队伍。主要内容包括:实训管理员的管理与培训,实训指导教师的安排与培训、考核、评价,建设实训基地人才储备库等。

1)指导教师应深入实习现场,指导、监督学生完成实习实训任务。

2)生产实习中,指导教师要密切联系行业企业指导教师,加强指导、严格要求,组织好各种教与学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从事其它工作,不得私自找人顶替指导。

3)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与安全。重视劳动和安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技术劳动和公益劳动。

4)抓好“讲、演、练、导、评”五个环节:①讲巿巿巿根据实习实训大纲和(方案)计划,向学生讲解实习实训的内容、目标、方法和要求。②演—巿巿向学生进行操作示范表演,应边演边教;③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求动作规范,掌握操作要领、技巧和程序。④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姿势和操作方法,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⑤评—-每天或每阶段实习实训结束时要组织评议,可采取教师评议或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议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纪律情况、实习实训(工作)态度、工作质量、操作水平等。评议结果可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成绩的评定依据。

5)负责分散自主实习的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定时、定点给予指导和考核。

6)各教学单位、各专业在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结束时认真做好总结、交流工作,做好实践教学文件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4实践教学学生管理措施

1.学生应按实习实训(方案)计划要求,在实习实训指导手册指导下,按照计划进度的要求与规定,认真完成实习实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要坚持写日志、记录,按时完成实习实训任务,认真撰写好实习实训报告或总结。

2.尊重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虚心学习、虚心求教,把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有机联系起来。

3.分散自主实习实训的学生到达实习实训单位后,必须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与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制订好实习实训计划,并及时寄给负责本人实习实训指导工作的校内教师。认真记录,收集、积累资料,认真撰写实习实训总结或报告。

4.自觉遵守实习实训纪律。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职业素质训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检查、辅导、安保、督促、考核、评定等。

5实践教学成绩考核管理措施

1.学生必须按照实习实训方案(计划)要求,完成实习实训的全部学习和工作任务,提交实习实训日志或记录、总结或报告及其它作业或作品,并参加规定的以口试、笔试、答辩或实际操作及其它有效方式进行的实习实训考核。

2.实习实训成绩按学生的实习实训态度、遵守纪律情况、小组(团队)或个人表现、任务完成情况(或分散自主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评语)、实习实训日志或记录、实结或报告等确定实习实训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6实践教学文件管理措施

第二.规则不够熟悉。在我们自己动手实训操作前老师带着我们将实训的有关规则和事项让我们了解了一下,但事后我们组成员基本上就没有再对这些规则细细的看过,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以为长贷的最大数额是按所有者权益的三倍也就是按年终的所有者权益的数额乘以3得出的数来算的。却忽略了要偿还前期贷款,所以我们就使劲贷长贷。第四年一次性贷款了80m。扣除段贷的还款后。我们资金断流了。这是导致我们破产的直接原因;还有一点,我们的厂房第三年由于缺钱也变买了,却不知厂房可以帮我们加分。像以上的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我们对规则不够了解而造成的。

第三:预算的重要性。预算很重要,而我们组却有一次竟没做预算,这就使我们以后的工作处在了一个盲目经营的状态。记得本应贷款时却没有贷款,导致在当年经营期间就资金断流了,而下面的路就越走越艰难,从破产到注入股东资金再到破产再注入资金到最后的稍见起色。经历过深刻的教训让我明白了预算的重要性,事先准备了,就相当你已经将你要做的实物充分的考虑了一遍,这时不管遇到什么也能处变不惊,拿出应对策略。

第四: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在这次实训中,我们组没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在工作期间出现过越权的现象,这样会造成工作程序的紊乱,容易出错,同时决策也容易出现失误。如几次的帐不平都和分工不明确有很大的关系。

第五:认真细心任是重点。帐不平是我们实训中遇到的棘手的问题,第一次不平因为费用的计算错误,第二次不平因为材料的成本计算错误。每次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才找出问题的所在。这些都是不应该犯的错误,却因不细心让这不应该成了常犯。

身临其境的实训,让我知道了作为老板不容易,决策、计划、经营更是要步步为营,一步错,情况好时你要加倍努力才能弥补回来,情况不好时则是步步错。感谢学校给我们安排的这次沙盘实训。

【关键词】高职工程造价教学体系改革创新

我院在面向市场需求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为了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重新修订了我院的工程造价教学体系,对原有教学经验总结、分析、修订、更新,使新课程体系在设置和实施的过程中,体现高职特色,使开设的各门核心课程与支持课程与整个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相适应。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

(一)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我院对本专业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高职三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理论课讲解阶段。第二阶段为实践阶段,该阶段又分为院内教学实训阶段及集中顶岗实习阶段。其中,在第一阶段本着必须、够用为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该阶段就逐步地将专业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树立专业意识,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在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在学院内部建设的实训基地内参与某项建筑工程从招投标、综合施工管理、工程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到预决算计算机软件上机编制工程量清单及综合单价的全过程,并到建筑工程工地现场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在建筑工地兼职,承担职责,初试身手,经受锻炼。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新一轮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中,我们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在对执业范围、职业能力、工作过程知识分析的基础上,将原有课程进行解构重构整合,设计了新的工程造价专业学习领域,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学习情境设计,尽可能保持项目的连贯性,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中选择相同的项目来完成不同的工作和学习内容。例如,以框架结构办公楼的建设项目贯穿建筑识图、测量、施工、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工程造价控制等课程。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但又不局限于项目,要求适当拓展有关知识,以弥补项目内容的不足。

(三)课程体系改革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将整个建筑工程的初始到其建筑功能的投入使用的全过程都相应设立了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来帮助我们的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例如:在项目设计阶段设立核心课程为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工程经济、辅助课程为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经济法与法规三门课程,在项目招投标及施工阶段设立核心课程为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计量与计价(含土建、安装、装饰),施工组织设计,辅助课程为合同管理、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四门课程,在项目竣工及后评估阶段,设立项目管理课程为核心课程,会计学为辅助课程,并且在整个学习计划的安排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贯穿始终,便于学生理解。

二、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

在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中实训实习条件是保证教学质量与提升学生层次的关键因素。我院先后为工程造价专业建立了建筑CAD制图实训室、广联达、神机妙算实训基地、招投标模拟实训室使,我们的实训培养模式可以分立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四个阶段,使专业教学按照“全过程连续进行”的思路开展,使学生通过实习来获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具体实训课程安排如下:

(一)建筑制图与识读实训

在这一环节中包含四大块内容:①制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图纸以及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的测绘,将测量实训与建筑制图实训相结合。②建筑施工图读图:该阶段目的是要学生能独立完成读图的工作,为后续的土建预算工作奠定知识基础。③建筑结构图识图: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结构施工图的读图任务,使学生学会钢筋图的读图知识,尤其是将平法制图消化理解。④设备施工图识图:完成相应项目水施、暖施、电施、通风空调施工图的读图任务,让学生读懂安装施工图纸。

(二)工程预算的编制实训

在工程预算的编制实训这一环节中包括五方面内容:①建筑工程在定额计价方式下土建预算造价编制,锻炼学生土建、结构、安装工程的手工算量、套定额、取费的基本能力。②清单工程量表编制,使学生掌握工程量计价方法与计价原则;③清单组价工程(包括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作,在这一环节将招投标模拟实训安排其中,让学生参与到具体项目的招投标全过程中,了解掌握清单组价的内容;④工程中间结算和竣工决算文件的编制,掌握预算、结算与决算的差别;⑤预算软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将以前的手工计算的工程量转化为电算成果,利用神机妙算、广联达软件进行电算、套价,目的是锻炼学生电算水平,为工作上岗做充分的知识准备。

(三)施工组织设计实训

[关键词]:造价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

职业院校作为承上启下的层级,培养人才的目标应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及综合能力,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一文当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为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明确的行动方向。

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学习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我院近年来在部分造价班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这是一种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科学地分解、组合成若干教学模块。教学安排在有专业教学设备或教学软件的专业教室里进行,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前提

(一)“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结构的准备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课程设置不能围绕学科,而是要围绕职业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造价专业为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行业调研分析造价员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然后比照现有教学大纲找出需改进之处,根据职业需求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同时,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课程的建设和督导,以保证课程内容先进、实用。在进行课程结构调整时采用的程序如图1所示,形成岗位能力分析表,详见表1。

图1课程结构调整程序图

表1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专业对应的岗位岗位应具备的技能技能所应掌握的

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所对应的课程

造价员

建筑、装饰、安装工程工程量的计量与计价及软件应用能力识图的能力准确识读施工图纸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制图与识图、

造价的基础知识建设工程费用组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定额原理

工程费用全过程控制

手工算量及计价的能力建筑工程造价确定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装饰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造价确定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算量及计价软件的应用能力图形算量软件的应用造价电算化

钢筋算量软件的应用

工程计价软件的应用

安装工程算量软件的应用

(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的准备

1)建筑制图与识图

基本要求: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现行制图标准;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通过上一阶段分析岗位的核心能力发现,作为造价岗位主要要求能够识读本专业工程样图,而对于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的绘制能力要求其实并不高,而“教”跟“学”都要为“做”做准备,因此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施工图绘制的要求,加强施工图识读能力的训练。

2)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基本要求:掌握建筑及装饰工程造价组成及计算程序,掌握分部分项工程及措施项目费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熟练使用定额,要求学生进行能够进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该课程在讲授时首先是理论教学,重点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套价准则,参观实训基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然后为案例实训,将由学生们亲自手算完成施工图的预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3)造价电算化

基本要求:根据所学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利用造价软件,结合具体工程图纸,进行软件算量和造价计算,并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造价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三)“教学做”一体化师资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最有效的办法是给课程配备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形成教学团队。但这样做成本太高,并且人员紧张,目前还难以做到。因此,将学校老师培养、锻炼成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一条捷径。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经过实践锻炼。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我专业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第二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

例如:担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员证书,担任《造价案例分析》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第三积极从企业一线引进培训教师

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本专业教师进行现场培训,进而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

(四)“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不再将理论讲授的教室和实训室分开,而是合二为一,因此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更高。

上课时,老师在实训教室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实地参观,有了实训场地真实的接触,原本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接受了,接下来由老师布置任务由学生在实训教室完成。这样的集知识传授、实验验证和技能操作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室,实现了边教、边学、边做、边交流、边反思、边提升,有利于学生工作过程观念的生成和专业工具的使用,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理论知识讲授

教师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讲解,明确知识点,理清易混淆概念。以《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当中的现浇混凝土板这一节为例。讲解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之间的区别及其各自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熟悉定额子目。

(二)参观实训基地

参观实训基地,在建筑实物里让学生分辨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并指引学生观察板在计算工程量时具体的范围,掌握计算板的工程量时与梁、柱的分界线。有了实地的参观,之前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直观,掌握情况良好。

(三)构建小组,分配任务

(四)实施学做,交流讨论

学生亲自动手进入实际操作环节,认真审阅图纸并查阅图纸当中涉及到的图集或规范等资料,然后进行图纸当中板的工程量的计算并从定额当中选取对应的子目,套取价格并调整相应的价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提示学生纠正,观察学生的变化过程和结果。

(五)检查评价,反思完善

学生完成学习报告、小组评价,教师根据岗位要求和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结束语

总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院工程造价专业2009级和2010级学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我们的实践总结,对类似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希清.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09.4

关键词:模拟实训;招投标;角色分工

一、工程招投标课程设计模拟实训的提出

二、工程招投标课程设计模拟实训的实施

课程设计模拟实训是以南宁市江南区一个回迁项目为工程背景,该项目为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16层,基础为静压桩和筏板基础。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学生需结合之前学过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融会贯通,通过角色扮演,分组完成该工程项目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及公告,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发售,技术标、商务标的编制,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及签订合同的全过程,力求真实再现实际招投标工作的整套流程,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只是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具体操作流程:

1.组建招投标团队

学生六人为一组进行角色分配,分别扮演招标方和投标方,每组推选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完成招投标模拟实训。各组自行去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了解各自分别作为招标方和投标方应具备的条件及违反招标投标法的法律责任,并对招标方、投标方在招投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决标成交阶段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各自拟一份提纲。老师课堂上通过对双方拟定的工作任务进行点评,把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业务基础知识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课后再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修改完善。

2.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

老师发放工程项目资料(含配套图纸),由于这套图纸的技术标和商务标部分分别在施工组织管理和建筑工程预算的课程设计中已经基本完成,所以学生对这套施工图纸比较熟悉,只需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订,便可以集中精力进行与招投标的文件资料和流程的学习。学生根据给定的工程背景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并制订工程项目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

老师先从招投标情况、投标人资质条件、投标文件组成及评标委员会组成等方面提出的要求,招标组围绕上述要求完成招标文件(含招标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本部分内容已在前导课程中基本完成,这里只需修改完善即可,各招标组可用广联达算量软件及博奥计价软件进行工程量及套价的核对及修订。

各招标组完成招标文件后,在课堂上分别阐述各自的内容,投标组针对招标组的阐述提出问题,并对招标组进行答疑。老师最后再一一点评及修订,选定比较好的一组招标文件及招标控制价作为投标组投标报价的依据。

3.编制投标文件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投标文件的组成;(2)对招标文件进行实质性影响;(3)投标文件应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加盖印鉴,并加盖法人单位公章;(4)投标人为中标可以采取的投标策略。

4.开标、评标、定标

招标组选派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开标会主持人、工作人员及评标委员会委员。学生需在模拟开标前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开标会主持人的职责;(2)评标委员会成员的组成;(3)评审办法、程序等;(4)确定中标候选人,签订施工合同。

完成一系列程序后,由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排名,招标组成员表决选定第一候选人为中标人,最后按要求签订合同。

三、总结、归纳及评定

总成绩=模拟实训活动表现评分(40%)+成果评分(60%),其中模拟实训活动结合考勤、在本组中分配的任务量及贡献、参与的积极性等评定,成果评分包括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施工合同的编制及开标评标材料等。评选出前三名的小组及最佳表现学生3名进行奖励。通过此次模拟实训,学生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基本掌握了招投标的流程及要求。

关键词: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

一、问题的提出

(一)大部分按照专业课程或单一实训任务设置实训室,缺乏实训室间的内在联系和横向协作沟通;

(二)缺乏较长远规划,经费使用分散,场地设施浪费大,利用率低;

(三)校内不同专业课程实训软件、跨专业、不同学院之间的资源不能共享、互通、互联,教育资源不能得到高效配置和利用,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需求。

二、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体系建构

(一)硬件条件建设

重点围绕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特点,搭建“企业经营管理校内综合仿真实训平台”,包括: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端系统、学生端测评模块、教师端系统、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经营决策系统、企业财务及供应链管理系统、机构模块、数据账套、表单管理物料耗材等模块组成。

其次,规划相应的实训场地。根据跨专业实训的人数规模,在校内选择了400平米的空间作为实训场地,并按照6家制造公司(每组6人)、3家半成品公司(每组5人)和相应机构(例如:管委会、商业银行、客户、原材料、租赁、设备、工商税务、人力资源、审计等)内部的人员组织形式,设定了105个具体仿真岗位供学生实习锻炼。

(二)实训内容的安排

第一天:仿真动员会、实习分组、小组讨论,决定职位分工、公司LOGO,名称设计,职务分析撰写,仿真业务系统使用讲解,K3系统使用讲解、公司战略讲解、一季度市场分析、企业经营战略会议(学生讨论)、公司年度预算制定、公司文化墙制作,公司介绍制作和1季度产品订货会讲解准备;第二天:一季度产品订货会:基本业务流程讲解、一季度订货会分析总结会、一月经营和财务专业培训;第三天:一月经营;第四天:二月经营;第五天:三月经营、一季度财务报表生成、一季度总结会,实结。

(三)实训的教学形式

(四)实训的组织形式

教师团队的组成: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各1名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来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其课时量按照每人16节/周进行核算。

三、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

(二)学生的组织问题

由于是跨专业综合实训,必然将打破现有的班级建制,往往出现多个班级学生一起实训的局面。一方面参与到实训的多专业学生,由谁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和通知。另一方面是未参加实训的其他学生该如何进行组织,这都是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摸索和总结的。

总之,如何更好的构建实训体系,确保教学落实,使学生“乐学其中”是我们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建设工程定额;工程量清单;教学方法

一、课程性质及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时效性,[1]涉及工程造价较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建设工程定额的编制原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设工程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量计算规则等造价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在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编制招标、投标文件,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建筑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

但目前的《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仍未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方法,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不能在一定的教学时段里成长为社会需求的符合职业标准的技能人才,因而在有关专业课程教学中还需要全方位深入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现代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需要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目前的教学中,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教师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很大障碍,失去学习兴趣,达不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有必要改变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存在问题及改革方法

1.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由于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所采用的定额具有区域性且差异性大的特点,在掌握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但是,目前《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教材中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工程定额原理、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费用构成三部分,部分教材中附有一套工程图纸及简单的计算过程,但是工程实例中所采用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计量及计价规范等严重滞后,且缺乏结合当地定额及实际情况的工程案例,使得学生在学习课程中缺乏针对性。所以仅仅通过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无法具备职业技术能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大部分学校的《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教师先是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再在剩余课时内安排一个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相对独立使得学生在前期学习理论时因缺乏对工程案例的感性认识而失去兴趣,后期实践时难以入手,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足的训练。[2]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内容可以分为建设工程定额原理、工程量计算规则(包括建筑工程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建筑工程计价三个模块。

建设工程定额原理部分主要内容是建设工程定额的编制方法及定额的应用。在进行此模块内容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当地的消耗量定额或者企业的定额进行讲解。特别是定额的应用部分,在套用地区定额的过程中,使学生既掌握了定额的应用方法(定额的直接套用、定额的换算和定额的补充),又使得学生对消耗量定额中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有了直观的认识。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部分可以结合独立的案例讲解计算规则,使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建设工程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并且可以在计算案例工程量的同时,掌握定额与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异同之处。

在进行建筑工程计价模块的课程内容时,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单位工程(例如单层的砖混结构的土建工程)进行综合单价分析,讲解完整的计价过程,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价过程中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的作用及应用,掌握定额计价与清单计价的内在联系和计价程序。

在所有的模块讲解完成后,结合实际工程图纸按照“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顺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完整工程的施工图预算编制,把本课程所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强化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目的。

3.建立实训实验室。在传统的《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讲解者的角色,主要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这种教学以教室为主要场所,课堂上所讲内容非常有限,讲课效率不高。[3]

建立实训实验室,可以应用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提高讲课效率。学生学习知识更加直观,与行业结合更加紧密,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训实验室中,需要配备的教学装备有:(1)方便分组讨论的桌椅,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并完成每组的模块任务及整个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这不仅可以方便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学生的讨论及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仅仅是指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和网络连接,这样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可以借助PPT、电子图纸等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中插入图片、视频和CAD图纸等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3)工程造价软件(例如广联达软件、鲁班软件等),学生在实训室里使用目前工程造价行业的造价软件完成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并且可以软件计算和手算过程同时进行,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做到和行业接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还要提高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需要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改变期末考试成绩决定最终考核结果的模式,采用过程化的考核方式。(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量化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打分;(2)对学生的作业采用分值计算;(3)在每一个知识模块学习完之后,进行阶段测验,考核本模块的知识掌握情况;(4)对学生在实训环节中完成的施工图预算进行评价打分;(5)汇总以上步骤中的分值,确定出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所得到的总分,即为本课程的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模式更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学生想要通过《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的最终考核,必须是平时学习成果的累积,从而改变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

5.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在《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教学中,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教师本身需要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巧。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建设工程定额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具备较高的施工图预算编制水平,并且能够熟练应用多媒体和其他先进教学手段,不断了解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方向,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这就要求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师可以积极地到企业中开展工作,一是可以保证自己的知识技能与专业不脱节,二是能将在企业学习到的其他资信带到课堂上,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论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以后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针对传统的《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1)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旨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就业岗位知识需求的对接;(3)建立实训实验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改变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5)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必备条件。

[1]孟莉.浅谈基于绎课的预算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9).

关键词:通信工程与概预算课程;教改;探索;实践

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而光纤通信技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通信产业也成长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该课程基本目标掌握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应用技能等,掌握各光学器件的用途、特点及使用;掌握SDH的速率和帧结构、映射、复用与同步,SDH传送网结构;能够正确安装中兴传输设备;能够正确的放绑、接续机房线缆及测试;能够正确的进行业务、公务、时钟及保护配置;掌握例行维护的基本原则;能够对告警及性能事件做基本的分析与处理。

1课程改革思路

2教学内容的的改革

3教学形式的改革

3.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实工程项目引入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围绕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展开,提出基于工作任务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如图2所示。

3.2自我学习平台

本课程除了正常上课、实验等教学外,已与课程网站的建设工作,将课程介绍、教学团队、课程标准、项目载体设计、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建设规划、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教案、课件、案例集、习题库、教辅材料、工学结合方案、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学生成绩评价方案、师资培训计划、教学组织方案、质量监控方案、课程特色、答疑讨论等专业课程资料全部列入网站中,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和答疑讨论。

3.3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除课内教学内容外,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定了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包括教材、期刊及网络资源。如下表2所示。

4总结

该课程内容深入浅出、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应用结合起来。教学中能充分利用真实项目、真实的设备以及校内实训环境使学生真正的体验所学知识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1]张小衡.高职《光纤通信》实验教改探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1.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经法规;教学设计

1.财经法规课程目标设计

1.1总体目标

通过财经法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财经法规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会计活动中常见的法律制度,使学生在会计业务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操作原则;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熟练运用会计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经济法律制度;从容应对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

1.2知识目标

1.3能力目标

2.财经法规课程教学单元项目设计

2.1会计法律制度

(1)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与工作管理体制。能力目标:能进行三种制度和三种管理体制的案例分析;知识目标:掌握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三种会计工作管理体制;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按照效力从高到低将不同类型的会计法建制度结构图;可展示的结果:法律层次机构图;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我国现有各类法建立法律层次结构图,以结构图以及分类依据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3)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能力目标:能进行会计岗位设置、交接工作的案例分析;知识目标:掌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设置原则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分组模拟设置会计机构;可展示的结果:机构模拟设置图。考核内容与方法:小组讨论、教师点评,通过对操作过程和案例分析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2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1)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能力目标:能熟练进行支付结算;知识目标:掌握支付结算的具体要求;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模拟票支付结算据操作练习;可展示的结果: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现金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的案例分析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银行结算帐户。能力目标:会进行银行结算帐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知识目标:掌握银行结算帐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程序;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通过案例分析,制定分组-任务-讨论-总结;可展示的结果:案例分析结论;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帐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程序的模拟操作,提出正确建议,判断建议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3)票据结算方式。能力目标:能进行票据的办理;知识目标:掌握商业汇票、信用卡、汇兑的办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模拟票据办理;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商业汇票、信用卡、汇兑的办理,提出正确建议,判断建议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3税收法律制度

(1)税收常识。能力目标:能进行税收分类、区别税法的构成要素;知识目标:掌握税收的概念、分类、税法的构成要素;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通过案例分析,制定分组-任务-讨论-总结;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通过对案例分析,制定分组-任务-讨论-总结;考核内容与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建议的正确与否打分。

(2)主要税种。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5种主要税种;知识目标:会进行5种主要税种的计算;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分别计算5种税种;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互评任务单进行打分。

2.4财政法律制度

(1)预算法律制度。能力目标:能正确了解国家预算法律制度;知识目标:掌握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预算管理的职权程序;掌握发票的申领、使用、缴销程序;纳税申报;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能力目标:能正确进行政府采购;知识目标:掌握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构成;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能力目标:会进行财政收入收缴和财政支出支付的操作;知识目标: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财政收入收缴和财政支出支付方式程序;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5会计职业道德

(1)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能力目标:会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案例分析;知识目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八个方面内容;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1]中国会计学会编写组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1.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2.

加大投资力度,促进高职院校发展

高职学院具有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特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高起点、大投入。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要高于普通本科教育,世界上众多开办职业教育的国家的办学经验表明,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2.5倍。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省财政生均拨款6500元,学费是每年每人4400元每,高职院校省财政生均拨款3900元,而学费是每人每年6000元,除去按学费20%计提的用于学生奖学、助学的专款,生均办学经费高职学院比普通本科学校少了1320元,这严重地影响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提高,严重地制约了“高职教育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2006年下半年省财政厅、教育厅职能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加大高职院校投入进行了有效的财务制度安排,为加快实现高职学院战略目标提供了财力保障,具体措施如下:

调高生均拨款定额2007年起,普通本科学校生均拨款6500元调高至6800元;高职学院生均拨款系数从普通本科学校0.6,调增至0.63;为鼓励投入较大、省内经济急需的先进制造业等专业的发展,理工科拨款系数调高至1.2。2007年,浙江省公办高职文科生均拨款4282元,调增204元;理工科生均拨款5140.8元,调增1060.8元。

实行专业建设、人才专项资助至2010年,浙江省教育厅评选将200个高职院校省级特色专业,200个专业带头人,100个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库,500门国家及省级精品课程,1000本省级重点教材,每年从高职院校中,评选若干名名师、教坛新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共有16项专业建设资助计划,省财政安排资金进行专项补助扶持。

加大对示范高职学院的资助对进入国家示范高职学院的本省院校,省财政配套资助,对浙江省20所示范高职学院安排2亿资金专项资助,所属行业主管部门按省财政资助1∶1配套投入。

投入的加大,有效地改善了省属公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核心竞争力。至2008年,省属公办高职院校(不含筹建,下同)13所全部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评估,其中3所成为了国家示范高职,9所成为了浙江省示范高职院,1所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职学院。

“种子基金”乘数效应,引领高职院大学生创新创业

为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省财政厅企业处从存量预算中划出了一部分专款,作为“种子基金”,引导高职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在归口管理的省属公办高职学院中遴选文、理各一个学院进行试点,优选的基本条件是有一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积累,对开展下一步工作有思路,有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文科学院的扶持基金为100万元,理科学院的基金为150万元。两个试点学院取得省财政专项资金后,进行资金配套,并分别制定或修改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奖励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申报要求及其实施流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激励和规范运作的制度,启动学院的创新和创业教育工作。

对创新创业成果进行定额奖励具体是对归口管理的公办高职院校取得省级以上的大学生技能竞赛前三名的进行定额奖励;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团队发明创造取得专利权的进行定额奖励。

规范财务运作管理,促进高职学院实训基地建设

为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增加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有效投入,切实解决职业院校实训条件差、实训工位不足等问题,浙江省财政厅、教育厅除增加实训基地建设专项定额,要求行业(示范建设项目)、学院配套投入外,还着力加强了高职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的财务激励与规范运作管理。

对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立项评审省财政厅企业处制定了《省属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立项评审标准》,对归口管理的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从规划、实训教学、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经费预算和使用的合理性,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六个方面进行评价,确定省财政对基地建设支持程度(重点支持、一般支持,不予支持)。

对实训基地建设进行分类管理省财政厅企业处下达了《关于对省属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实行分类管理的通知》,提出对重点支持的基地,在完成本校教学任务后要向省内同类院校开放,实行教学资源共享共用。共享基地双方院校应订立共用协议,并将协议副本报送省财政厅企业处,共享基地所发生的耗材由使用学院承担50%,其余50%由省财政补助给基地所在学院。

对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绩效考评省财政厅企业处制定了《省属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绩效评价指标及标准》,分别制定了2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从业务、财务两个方面对基地的立项目标完成绩效及资金使用的效率进行考核。实行学院、主管部门、省财政三级评价。学院、主管部门每年自评,省财政厅每三年对学院进行一次综合评价。省财政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学院针对通报中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实训基地建设绩效考评结果应用于下一年的财政专项资助安排。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实训基地的支持对符合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教育厅积极推荐,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有五大实训基地,其中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生物与食品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分别获中央财政资助和省财政重点支持。有效的财务制度安排,促进了高职学院实训基地高质量的建设。一是形成了高水准建设实训基地的共识以及基地立项评审和绩效评价的定性、定量的标准,使得高职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政策的引导作用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上下形成了一种工作的合力。二是基地建设水平及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财政重点支持的基地大多实现了立项建设的目标,即专业特色明显,辐射面宽、容量大,使用效率高,社会效益显著。2006年浙江省还没有一个实训基地达到优秀标准,到2008年实训基地考核的优秀率已达50%。三是基地的财务管理进一步加强。经考核的学院均按考核要求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健全了资产管理的制度,对基地项目加强了预算管理,实行了分项目核算,并通过多次检查整改,加强了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高了学院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构建良好的财务制度环境,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建设浙江省“高职教育强省”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推进该项工作开展,浙江省着力构建良好的财务制度环境,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着力制度环境建设浙江省率先出台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对校企合作双方的职责与合作机制、统筹与管理、扶持与保障、法律责任进行了全面规定,明确了校企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义务和权利,在全国首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保护和促进了高职学院与企业的联姻。

实施“示范高职院”工程选拔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有创新的高职院校参加全国“示范”评选,入选的由省财政配套投入,同时,在全省范围遴选20所省级示范校,三年内由省财政、行业、高职院校三方各投入1000万元进行建设,三年后组织专家验收、总结、推广。

政府投资搭建高职工学结合实训平台2007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选址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安排财务预算2亿元,由杭州市劳动局、教育局、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筹建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作为杭州市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平台,融培训、实训、考证于一体,并努力争取成为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

结语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工作过程综合实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出发点,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技能项目训练为主线,以完成项目任务为教学活动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设计要遵循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以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来整合教学内容,配置教学资源。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一)课程教学任务设计

本课程以园林工程建设项目为载体,以完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现场施工及竣工验收”四个工作任务为教学活动目标(见表1),四个任务按照一定的行业规则联系起来,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园林工程生产流水线。课程为实训课,总课时为240学时(8周)。其中方案设计为60学时、施工图设计为30学时、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为60学时、现场施工及竣工验收90学时。

(二)课程教学进度设计

基于行业规则、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项目化教学特点,将课程教学分成三个阶段:一是设计阶段,需要完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两大工作任务;二是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阶段,需要完成园林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三是施工阶段,需要完成园林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及竣工验收。该课程由专业带头人负责牵头,组织所有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目标、任务安排进行课程教学进度设计(见表2)。

二、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综合实训的考核是对学生整个实训效果的检验,要对学生的实训态度、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考核机制要全面、客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程每个项目任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考核内容及权重如下:职业素养考核(30%):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训态度、精神风貌、团队协作等内容,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职业习惯等获得结果;职业能力考核(50%):主要考核学生对项目任务分析、讨论、制订工作方案、完成任务的能力,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来评定;应变能力考核(20%):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项目任务过程中的应变能力,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学生对现场突发事件的应变情况等来考核。

综合实训总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所有项目成绩所占的权重相加则为总成绩,即总成绩=方案设计*25%+施工图设计*10%+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25%+现场施工及竣工验收*40%。

三、课程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施前,首先进行实训准备工作,如实训设施设备、实训耗材、实训工具用书等硬件资源配置;其次由专业带头人、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主持召开综合实训动员大会,介绍实训目的、要求、注意事项等,要求全体专业教师、专业学生、辅导员等参加;最后,为了保证实训效果,根据实训规模、项目任务,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设定一名组长,负责统筹安排工作及分工。

在实训过程中,严格按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来开展教学活动。针对每个项目任务,明确授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主要负责布置任务、设置问题、解答疑难、项目评估及总结等。学生小组先接受任务、分析讨论、制订工作方案、安排工作、成员分工等;然后实施项目任务;其次制作PPT,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小组实训项目成果汇报、演示给全班同学,并详细解答教师或同学的质疑。最后,学生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讨论实训体会并撰写实训报告。

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性强,各项目任务的开展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考核按考核方案进行,改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模式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评价模式(见表3),充分调动学生在评价考核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效果检验与评价

为了了解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实际效果,园林工程技术教学团队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评估。教学团队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毕业生、在校生(刚完成综合实训)、用人单位三种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是针对开设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综合实训课程的态度问题。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39份,有效问卷435份,有效率97%。

对开设综合实训课程的态度调查,91%的用人单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开设该课程很有必要,毕业生经过专业综合实训后,专业知识和技能再次得到巩固和强化,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从事专业岗位工作,工作态度端正,团队协作意识强,可持续培养潜力大,是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曾经参加过综合实训的毕业生而言,有87%的人认为学校开设本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他们上岗后“上手快,适应期短,应变能力强”,有利于增强工作信心和可持续就业能力;75%的在校生感觉这种综合性和针对性强、极具实战性的项目任务训练,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加了解今后职业岗位的工作环境、程序和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强化了团队合作精神,为顶岗实习和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灵魂在于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应用仿真模拟、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训练学生。学生通过综合实训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等;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综合实训,也是一个教学方法不断改革、知识技能不断更新、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有利于今后培养更多更优秀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卫荣,丁慎平,王寿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

[2]王寿斌.高职课程项目化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5)

[3]孟祥霓,白霄丽,张强.电子设计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C0206)

关键词:中职技术教育;建筑施工实训;教学改革

一、建筑施工实训课的现状

1.建筑施工实训课的内容

目前,建筑施工实训课是学生于第三个学期测量放线中级工考核,第四学期末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为期三周的实践操作实训,主要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模板工、架子工、砌筑工、抹灰工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为今后从事施工员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学生按小组分别进行各工种的实训操作。

2.建筑施工实训课的不足之处

通过往届学生的实训,我们感受到当学生穿着工作服在实训场的氛围中操作时是充满了热情,但没过多久由于工作的艰苦、单调学生中就反应出一些情绪,借口这些工种实训不是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训工作有所懈怠,最后经过指导教师的分析帮助,学生们还是按要求完成了实训工作任务,但是通过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于下一级的学生来讲如果不认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作用就不能认真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今后对现场施工工艺开展、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就没有相应的经验,在下工地顶岗实习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指导教师的分析观察,发现了产生消极情绪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按照各工种实训要求开展工作,属于被动型完成任务,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各工种独立开展实训,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

二.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改革

1.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方案改进

2.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方案实施

学生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充满了热情和想象,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模拟项目但是都要完成相当于一个单项工程所开展的设计、施工、验收程序,从学生对人员的精心组织安排、设计方案的反复讨论制定、实际操作的互相比较竞赛、验收时认真听取讲评及合理的争论,我们欣喜地发现这种施工模拟实训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阅读学生施工日记、施工总结及实训过程的指导,学生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具备了一定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相当高,对其中的设计问题、计算问题不厌其烦的查资料、讨论、咨询,对施工的开展更是你追我赶不甘人后,对操作工艺精益求精,有的主动对某些操作项目重新返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综合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教师在熟悉各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之间联系,认真制定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对于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安排要引起重视,做好安排确实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在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能把专业知识融汇贯通获得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能力,为后面的下工地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如《建筑制图》课程中通过实训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制图规范、表达方法及绘图技巧;《建筑材料》课程应使学生掌握材料的性能及选用、施工现场施工配合比的确定;《房屋建筑学》通过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的要求、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施工图的设计、《建筑结构》通过参观、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设计及计算;《建筑施工技术》通过视频教学、实训场边教边学、现场观摩使学生掌握施工质量规范、操作方法、工艺流程;《施工组织设计》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步骤,根据模拟工程概况及设计图纸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在教学中使学生能熟练计算出各种材料的工程用量,并能将工程量汇总编制成计算书(手工或软件计算);《工程测量》能熟练计算和掌握现场定点的精度。

THE END
1.法律法规全书的编纂与应用实践法律法规全书起源于古代,最初是指皇家或政府机关整理和汇编的一系列法律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献逐渐成为了国家立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传统纸质版的法律法规全书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电子化、网络化成为趋势。 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373344.html
2.法硕非法学刑法第一章思维导图模板根据效力划分 立法解释(有权):全人大及其常委会 常委会以决议形式进行的解释 有关术语的专条解释 起草说明、修订说明中的解释 司法解释(有权):我国最高司法机关(最高法、最高检) 学理解释(无权):有权进行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之外的主体 根据方法划分 文理解释:条文的字面含义 论理解释:立法的精神、目的(当然、比https://www.zhixi.com/tpl/77ffd64d7f7e8e3790f03804a8b75132?category_id=-1
3.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工具。大数据可以帮助法院更精准地识别重复犯错的人群,从而提高效率;同时,也能辅助判断证据质量,使得司法人员认定更加科学合理。我期待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创新项目中来,利用科技改变我们的司 法体系。 六、国际化视野下的跨境执业 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4.Alpha系统对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司法观点进行全面梳理最高人民法院在大量司法文件中表达的司法观点,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律师处理疑难复杂纠纷案件权威司法依据来源。 《新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第二版)》根据《民法典》以及后续的新司法解释等材料,更新了 80% 以上的内容,100% 现行有效,秉承立足实践、突出实用、重在指导、体现权威的编辑宗旨,致力于为广大法官以https://www.jsw.com.cn/2024/1213/1878918.shtml
5.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益讲座浅析外观设计专利视图的三维图形格式我国专利法相关规定 不雅观设想申请室图是界定外不雅观设想势力领域的根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TIFF常被用于彩涩图像的扫描,以 RGB 的全彩形式储存。 JPG格局:JPG格局即JPEG格局,那是24位的图像http://aisoundbox.cn/fangchan/2649.html
6.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民法典作为成文法制定的最高形式,借助形式逻辑思维下的概念化表达和体系方法,搭建层次分明、结构规整、内容完备、体系融洽的法典,这种立法技术上的形式化,首先体现为高度系统的形式化,其次体现为外在体系封闭的形式化。 (二)传统民法典的体制特点:居于主权国家法律体系的高位阶 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7.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有什么效力登记备案不当成是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时,预售合同签订后,任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可以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此时,受害方不仅可以选择解除合同并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也可以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后继续履行显然,这赋予了受害方更大的自主权合同备案登记的效力,在于使预售合同能产生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这就是说,如果开发商在https://mip.64365.com/zs/630725.aspx
8.法律法规基本概念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pdf法律法规基本概念-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pdf 9页内容提供方:159***4933 大小:288.66 KB 字数:约7.34千字 发布时间:2022-10-18发布于天津 浏览人气:25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法律法规基本概念-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010/8022027134005001.shtm
9.中山大学研究生面试问题整理(通用9篇)虽然《物权法》已经对不动产登记做出了规定,但是大量的具体规则仍需要专门的不动产登记法来明确,此外现行《土地登记办法》只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层级较低,因此急需制定《土地登记法》以结束现行土地登记“政出多门”的局面。此外,在当前土地登记技术和方法不成为主要障碍的前提下,应该以土地行政管理机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5pikvy5.html
10.2025一建工程法规绝密60分: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一级建造师考试2025一建考试备考开启,考试吧推荐“一级建造师考试工程法规绝密60分: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同学们速来学习!一建工程法规绝密60分加微信“wantiku063或wantiku505”免费领取。 篇幅有限~ 提示:加微信wantiku063或wantiku505均可免费领取一级建造师工程法规绝密60分汇总。 https://www.exam8.com/gongcheng/jianzao1/fudao/fagui/202412/4937499.html
11.2019年一级建造师《法规》模拟题(一)*2.下列关于我国法的形式及效力层级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B.《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由国务院制定 C.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D.地方性法规不得与部门规章抵触,否则无效 E.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新的一般和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由全国人大裁决 https://www.wjx.cn/jq/36034680.aspx
12.2012年一级建造师法规及相关知识正版考试用书增值服务第二次(21Z301012 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 一、法的形式 二、法的效力层级 重点解析: 理解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注意法的形式的具体分类,以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的相对效力、法的效力层级。 1Z301013 建设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法律的关系 二、建设法律、行政法规与行政法的关系 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2-8/20120808051023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