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国开新平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测验1-7答案专题测验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A.深刻变化B.伟大飞跃C.彻底改变D才艮本转变
2.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A.立大志、有素养、成大才、担大任B.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C.立大志、有理想、成大才、担大任D.立大志、明大德、有文化、担大任
3.时代新人只有(),励志勤学,才能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A.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B.具备最基本的法治素养C.具备突出的才能,无需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D彳惠法兼修
4.担大任,就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A对B.错
5.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判断题(1分)1分A.对B错国开一网一平台,各省电大网上作业形成性考核一对一辅导VX+gkdz66666专题测验
21.人生态度主要回答()o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B.什么样的人生最有价值C.人为什么活着D.人应当如何活着
2.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包含人生的()和()两方面A自我价值社会价值B.经济价值思想价值C.个体价值个人价值D.社会价值市场价值
12.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还规定了若干具体义务,如()A.通信自由B.言论自由C.劳动权D.依法纳税
1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A对B错
14.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最本质的特征A.对B错
15.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用十个坚持”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系统阐释、部署A对B错
16.党的十八大将全面依法治国列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一道,构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A对B.错
17.从《左传》提出宽猛相济”到荀子提出〃隆礼重法”,再到《唐律疏议》中规定的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都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A.对B.错
18.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提醒我们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A.对B错
19.我国目前适用的宪法是历经5次修改的1954年宪法A.对B.错
20.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A.对B.错
22.全体社会成员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而且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A对B.错
23.全体社会成员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而且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A.对D.生态观
4.历史上许多先进分子没有从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尊重和满足,可他们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应当怎样评价和衡量人生价值?评价个人的人生有无价值,最根本的是看A.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存在B.个人的社会性需要的满足C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D.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5.一个人只有确立了的人生追求,才能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真正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A.及时享乐B.服务人民、奉献社会C.自私自利D.合理利己
6.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目的A.对B.错
7.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A.对B错
8.我们应当确立“以人人为我〃的人生目的A.对
8.错
9.人生价值的评价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A.对B错
10.当人生处于逆境时,正确的人生态度是居安思危、怨天尤人A.对B.错
11.评价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最根本的是看他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A.对B错国开一网一平台,各省电大网上作业形成性考核一对一辅导VX+gkdz66666专题测验
31.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A信念B理想D信仰
2.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同时也是一种现实运动A.社会主义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马克思主义
3.()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A信仰B.意志C信念D.理想
4.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是科学学说,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的信仰B.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行为原则、理想追求、价值目标C.共产党人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D.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一样
5.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实现()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A.大同社会B.马克思主义C.共产主义D.社会主义
6.大学生坚定()信仰,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A.马克思主义B.自由主义C.社会主义D.共产主义
7.”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重视()、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A.人民
8.实践C开放D橹
8.理想作为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它的实现,离不开()A彳翎B.信念C.实践D.奋斗
9.理想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A.对B.错
10.理想信念主要是思想问题,而不是实践问题A.对B.错
11.信仰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A.对B.错
12.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A.对B.错答案解释
13.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A.对B错
14.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A对B.错
15.在今天,做大事就是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A.对B.错专题测验
41.()是前行的决定力量A.伟大创造精神B.伟大奋斗精神C.伟大团结精神D.伟大梦想精神
2.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必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A.坚持爰国和爰社会主义相统一B.坚持爱党和爰社会主义相统一C.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D.坚持爱国和爱党相统一
3.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A.改革创新B.维护统一C.爱国主义D.团结奋斗
4.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设立为国家公祭日,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A.9月30日B.9月18日C.12月9日D.12月13日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A.理想信念B.改革开放C创新D.中国精神
6.秉承古丝路精神的一带一路正从中国倡议变成全球行动,成为构建()的伟大实践A.人类命运共同体B.创新驱动C.理想信念D.中国精神
7.2016年8月,中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开启星地量子通信探索之路A.天宫TB.蛟龙号C.东方红一号D.墨子号
8.创新驱动实质是()A.标准驱动B.人才驱动C.新能源驱动D.新材料驱动
9.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儒家把兼相爱,交相利”视为最高理想A.对B错
10.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饱含深情地讲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A.对B错
11.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有着相同的具体内容A.对B.错
12.充满中国智慧的“一国两制开创了国家治理的新模式,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提供了宝贵经验A.对B错
13.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A对B.错
14.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势必会被时代淘汰、被世界淘汰,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成果才是时代潮流A.对B.错
15.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A.对B错
16.阿喀琉斯的故事内涵深刻,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资源是中国经济致命的软肋A对B.错专题测验5L下列选项中,()是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A.自由、平等、公正、法治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忠诚、执着、敬业、爱岗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公正,不只是强调机会平等和程序正义的公正,更是兼顾()的公正A形式B.结果C过程D.地位
3.是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A.爱国B.敬业C.诚信D友善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土壤A.中华传统文化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D.世界优秀文化
5.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A.现代性B.真实性C.人民性D.民族性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力量的源泉”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人民群众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中华民族
7.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价值表达,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中国优秀传统文化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8.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是A.中国优秀传统文化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D.共产主义理想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A.对B.错
10.与西方民主制度一人一票注重形式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更注重内容和结果,具有真实性A.对B.错
11.资本主义价值观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从根本上说,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A.对B错
12.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长远出发,不拘小节A.对B错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全人类文明共享的价值元素予以继承和提升,所以,其照搬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视野、中国气派的价值观A.对B错专题测验
61.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A.上天的命令或者神的旨意B.情感欲望C.劳动D.理念或精神
2.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是()A.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可以脱离社会经济而存在B.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C.道德是人脑产生的D.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3.道德的功能是多元的,同时也是多层次的,道德最基本的功能不包括()A.认识功能B.规范功能C.调节功能D.导向功能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对共产党员的(),是党的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A.根本要求B.基本路线C.主要原则D.指导思想
5.”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A核心B.出发点和落脚点C方式D.载体
6.下列不属于集体主义主张的是()A.个人从属于社会B.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C.个人利益服从民族和国家利益D.个人利益优先于集体利益
7.职业道德具有共同特征,其中不包括()A.传承性和发展性
8.保密性和时效性C.保密性和时效性D.规范性和纪律性
8.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A.经济效益B.文化C.秩序D.团队
9.下列不利于促进网络空间清朗的行为有()A.整治网络不文明现象B.网络问政C.加强网络内容建设D.引导未成年人网络消费
10.下列不属于践行道德准则行为的是()A.提高自律能力B.提高道德实践能力C.凡事亲力亲为D.全社会共同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11.道德不是天生的,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A对B.错
12.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可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A对B.错
13.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论处于何种岗位,不论能力大小,不论职务高低,人人都可以“为人民服务”A.对B错
14.集体主义不注重保护个人利益A对B.错
15.爰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A.对B.错
16.网络道德建设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A对B.错
17.大学生要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A.对B.错专题测验
71.下列关于法律的基本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A.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C.法律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D.法律是由社会舆论的力量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最本质特征是()A.党领导制定宪法和法律B.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C.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D.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新十六字方针是()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C.严密立法、严格执法、严肃执法、严谨守法D.全面立法、严格执法、科学司法、全民守法
4.()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A.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B.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C.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D.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5.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以法治为议题的中央全会是()A.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B.2018年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C.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D.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6.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鲜明特色A.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A.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8.高尚的道德体系C.全面的社会规章制度D.现代的社会文明
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采用法律的形式将每年的()设立为国家宪法日A.1月1日B.10月1日C.12月1日D.12月4日
10.法治思维的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其中要求做事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必须符合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和时限性等方面,这体现了法治思维的()A.法律至上B.公平正义C.权力制约D.程序正当
11.依法行使法律权利要求公民行使权利时应严格依据法律进行,以()为界限,超出这个界限就可能侵犯他人的权利或者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
易购文库在线客服qq:339935863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qq:33993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