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最新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录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

2014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评定的核心期刊〕该学科共收录25种期刊,其中:顶级期刊1种,权威期刊2种,〔四〕教育学该学科共收录33种期刊,其中:顶级期刊1种,权威期刊2种,核心期刊20种,扩展期刊10种。

〔七〕历史学该学科共收录32种期刊,其中:顶级期刊1种,权威期刊2种,核心期刊21种,扩展期刊8种。

〔十〕人文地理学该学科共收录12种期刊,其中:顶级期刊0种,权威期刊1种,核心期刊7种,扩展期刊4种。

〔十一〕社会学该学科共收录15种期刊,其中:顶级期刊1种,权威期刊2种,核心期刊6种,扩展期刊6种。

序号全部刊名主办单位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总得分刊级别学报9西安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9扩展10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扩展11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11扩展12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12扩展13体育文化导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8扩展14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扩展〔十三〕统计学该学科共收录4种期刊,其中:顶级期刊0种,权威期刊1种,核心期刊2种,扩展期刊1种。

序号全部刊名主办单位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总得分刊级别23杜甫研究学刊四川省杜甫学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9扩展24蒲松龄研究蒲松龄纪念馆9扩展〔十六〕心理学该学科共收录7种期刊,其中:顶级期刊0种,权威期刊1种,核心期刊4种,扩展期刊2种。

〔十七〕新闻学与传播学该学科共收录11种期刊,其中:顶级期刊1种,权威期刊1种,核心期刊5种,扩展期刊4种。

〔十八〕艺术学该学科共收录16种期刊,其中:顶级期刊1种,权威期刊1种,核心期刊9种,扩展期刊5种。

期刊: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

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

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

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期刊的状况是与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市场还不够成熟,同其相联系,期刊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期刊市场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期刊市场不能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国的期刊虽然有八千多种,但是办得好的并不多。

许多党政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等都有自己的期刊,但是办刊专业人员缺乏、财政支持力度不大,有些期刊仅靠收取作者的版面费生存。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是2009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姜晓辉。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以期刊在学科中的影响力为主线,从期刊被利用的情况来评价和选择期刊。

在研制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以使用率分析为基础的统计原则,注重学科特点,处理好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之间的关系。

在2004版的基础上,新的研制报告去除了一些指标虽高,但学术性不强的期刊;重视二级学科及显学研究领域中的优秀期刊;提供多种附表以方便使用,使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可以更好地面向科研工作,为优化科研用刊,为文献资源的优化利用,以及为文献型数据库的选刊工作提供服务。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内容丰富、结构科学、数据准确。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还提供了数据链接机制,支持用户获取全文。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供使用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ThekeymagazineofChinatechnology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

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研制与评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一项长期研究工作,每一版的最终成果以“要览”的形式发布。

以下发布的核心期刊表,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的一部分。

该要览基本延续了上一版的主要研制原则,同时根据各界对学术期刊评价的实际需求,对核心区范围做了一些调整,确定了核心期刊484种。

该“要览”的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三部分:第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

该要览选择该库近5年(2007-2011年)的数据为主要的统计样本(部分指标用到2006年数据)。

第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摘数据库。

该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统计量较大的转摘数据库。

第三,其他统计源。

该“要览”的学科分为24个大类目和综合类,包括法学、管理学(含科学学、人才学)、环境科学、教育学、经济学、考古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人口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体育科学、统计学、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档案学、文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宗教学。

其中经济学下列7个二级学科,政治学下列2个二级学科。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将于近期出版,其中的核心期刊表先期公布如下,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缩写为CSSCI。

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

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2018)正式发布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于2018年11月16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文社科高峰论坛暨期刊评价会”上发布《中国人文社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简称《报告》)。

《报告》基于学科与期刊特点构建了不同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1291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2012年及以前创刊)、164种新刊(2013-2017年创刊或更名)及68种英文期刊进行了评价。

现特向公众公布《报告》中期刊评价结果,含A刊报告、新刊报告、英刊报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A刊分学科期刊评价结果(33个子学科,1291种期刊)本次评价采用《A刊AMI评价指标体系》,对1304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初评,采用一票否决指标、学术不端指标以及停刊等原因剔除13种期刊,最终有1291种期刊参与评价,评出5种顶级期刊,56种权威期刊,519种核心期刊和711种扩展期。

新刊评价结果(164种期刊)本次评价采用《新刊AMI评价指标体系》,对164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了评价,考虑到三个学科大类之间的差异,对三个学科大类分别进行了评价,最后评出18种核心期刊,其他146种为入库期刊。

期刊排序方式:同一等级内按照学科大类、一级学科排序,同一学科内再按照期刊音序排列。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简介核心期刊研究是文献计量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早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S.C.Bradford)通过统计应用地球物理学论文和润滑领域论文在专业期刊上的分布规律,首次提出了涉及核心期刊效应问题的“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Bradford’slawofscattering),指出刊载某一学科大量论文的期刊,是该学科载文量聚散分布中的核心期刊;认为把专业期刊上的专业论文数量,按降序排列,可以划分出对该专业最有贡献的核心区和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几个相继区域,这时核心区与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成1:a:a2……的关系。

第一区载文密度最大,称为核心区域(nucleus)。

在核心区域的期刊被视为该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献计量学家加菲尔德(E.Garfield)用类似方法从引文角度证实了核心期刊的存在。

我国的核心期刊研究自上世纪末广泛开展以来,已经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发表了大量的论文,研制出版了多种核心期刊指南和索引工具书。

这些研究都从不同的需求和不同方面展示了学术期刊研究的各种特点和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核心期刊的研究与使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文献计量学研究室2004年出版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版)》,其主旨是通过对学术期刊发展规律和增长趋势的量化分析,找出期刊发展和应用中的核心部分,为便利学术期刊的使用和优化文献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服务。

该书出版后得到读者特别是众多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关心与支持,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近4年来的学术期刊发展与进步,以及核心期刊理论的实践,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更新提供了较为宽阔的研究跨度。

作为上一版(2004年版)的连续性成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以下简称《08版核心期刊》)的主要研制原则延续了上一版的内容,并根据实践的发展,做了一些重要的调整。

作者:江心出版物刊名:城市问题页码:2-2页主题词: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学术期刊;测定方法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04年1月在北京隆重发布了第一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版)》(以下简称《要览》)。

《要览》是在已经完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的,其主旨是面向科研工作,为优化科研用刊和优化文献资源的利用,以及为文献型数据库的选刊工作提供服务和指南。

THE END
1.中国法学报刊有哪些杂志出版社当前,我国比较权威的法学期刊有《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等。 198评论 胖子9451 12小时前发布 法律类核心期刊表 1、法学研究 2、中国法学 3、法学 4、法商研究 5、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中外法学 8、法学评论 9、法律科学 10、法制与社会发展11、法学家 12、比较法研究 13、环球法律https://m.lw53.com/ask/1331826.html
2.《中国法律》中国法律杂志订阅12月1日起可征订2026年期刊。 定价:¥600 杂志铺价:¥600.00 100折¥600.00 元 活动促销 订阅选择 中国法律(1年共6期) 100折 放入收藏夹 加入购物车 温馨提示: 杂志铺100%使用快递投递,送货上门:全国主要城市(新疆、西藏除外)订全年杂志满298元免全年12次快递费,未满298元享受3元/每次快递配送优惠;https://www.zazhipu.com/2024367.html
3.中国法律史学科发展评价(20102011)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20条 1董璠舆;日本明治时期的国体与天皇机关说事件[J];比较法研究;2011年01期 2汪雄涛;“情法两尽”抑或是“利益平衡”?[J];52刘承韪;契约法理论的历史嬗迭与现代发展 以英美契约法为核心的考察[J];中外法学;2011年04期 53李明倩;古代东方国际法探析[J];政治与法律;2011年07期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FXZ201302005.htm
4.法律史评论杂志法律史评论杂志社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主要栏目: 专论 书评 投稿咨询加急咨询 法律史评论杂志简介 《法律史评论》于2008年创办,全刊信息多却有条有理,坚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创刊多年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支持和喜爱。 《法律史评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对探寻历史上真正的中国法及其转型将有重要https://www.ifabiao.com/flspl/
5.《法律史评论》期刊导读: 法律史评论杂志由主管、中国教育学会;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律史学科点; 主办的法理、法史省级期刊,年刊,该刊创办于2008年,审稿周期最快1个月内。 主管单位: 学科:社会科学I 专业:法理、法史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律史学科点; 出版周期:年刊 https://www.wyseo.cn/flspl/
6.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年版)北大核心目录(第七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六版:第一版(1992年)、第二版(1996年)、第三版(2000年版)、第四版(2004年版)、第五版(2008年版)、第六版(2011年版)。第七版https://jdse.bit.edu.cn/sktcxb/news/news/0233c51c-bfd6-421a-8165-e9bad4a80e92.htm
7.历史上的“平妻”现象及其法律问题初探王祎茗期刊封面封底目录下载 >> 页面导航 摘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相关主题 摘要 中国传统婚姻形态以"一夫一妻多妾制"为主流,然而历史上曾出现过一种称之为"平妻"的现象与一夫一妻制同时存在,且呈愈演愈烈之趋势,传统法律对于导致"平妻"的重婚、以妾为妻行为的处罚也日益轻减;并嫡中的平妻现象与兼祧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inan-journal-philosophy-social-science-edition_thesis/0201226472038.html
8.2.2法学的历史(二):中国法学的历史刑名法术之学与律学在中国古代最开始的法是邢 重要特点以刑事规范为主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百家争鸣。法家主张用严刑峻法来治国,认为只有通过严格实施法律,有功即赏,有过则罚,才能加强君主专制(赏罚二柄)。 罚就是在法家心目中最正统的法律的形象 法家在中国古代成为了支持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909650/article/details/124392149
9.法律史评论期刊《法律史评论》是关于法律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的集成,由“论文”、“评论”、“书评”三个部分组成,在充分尊重和利用史料的基础上,此书在对中国传统时代法律体制内涵的挖掘及多层次展现其运行模式方面取得极大的突破,同时还有助于梳理和探寻中国法的内在逻辑及其发展轨迹https://cqvip.com/journal/1033381/70600361
10.新中国法律秩序研究历史流变考江汉学术2023年05期新中国法律秩序研究历史流变考,法理学,法律体系,法律秩序,秩序价值,智慧社会,秩序是法律的基础价值,法律秩序研究始终是学者关注的热点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秩序研究始终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紧密https://wap.cnki.net/qikan-WJXB202305004.html
11.论国际法在中国的发展走向扎扎实实地推进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进程,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在中国法与国际法互动过程中推动国际法的中国化,使世界国际法真正体现世界各大文明精华并成为维护全球社会长治久安、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法律资源,是21世纪我国国际法领域有关各方和工作者应当承担的历史重任。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91.html
12.媒介管理学教学大纲(精选6篇)这样的他律,再加上法律制度的约束,信息把关环节的完善与网络、网民的自律,正是自媒体的两侧护栏。有了护栏的引导和保障,这一全新的、快速发展的媒介形式,将会在在信息民主化的大潮中推动社会进步,与国家、人民一起,走向更好的未来。参考文献: 1、邓瑜:《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01ei1as.html